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测定了La F3和La OF在饱和水蒸气气氛下1000℃焙烧3 h后的脱氟率,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焙烧产物进行了物相分析。测定了氟碳铈矿在饱和水蒸气气氛下700~1000℃焙烧3 h后的焙烧产物中的氟含量,并对焙烧产物进行了物相分析,对焙烧前后的氟碳铈矿进行了SEM扫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氟碳铈矿发生脱氟反应的过程为:REF3·RE2(CO3)3首先分解生成REF3和RE2O3,同时伴随REOF的生成,然后在有水分子的条件下,REF3,REOF相继发生脱氟反应生成RE2O3和HF。  相似文献   

2.
固相反应两步法制备纳米CeO2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H2C2O4·2H2O和Ce(NO3)3·6H2O进行了低热固相反应. 第一步合成前驱物Ce2(C2O4)3·10H2O, 第二步加入模板剂NaCl, 于800 ℃进行热分解反应. 对分解产物进行了XRD测定和SEM, TEM分析. 结果表明, 得到了表面形貌为短节状、粒度分布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平均粒径在90 nm左右的纳米粉体, 同时对制备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Ca(NO3)2·4H2O和Na2B4O7·10H2O为原料,水和乙醇为混合溶剂,在水热120℃条件下,可控制备了α-4CaO·5B2O3·7H2O纳米片以及由纳米片组装成的球形和蚕蛹状α-4CaO·5B2O3·7H2O纳米结构,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XRD)、X射线能谱分析(EDS)、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及表面活性剂等条件对硼酸钙α-4CaO·5B2O3·7H2O形貌及尺寸的影响,提出了α-4CaO·5B2O3·7H2O纳米结构的可能形成机理.通过热分析法研究了三种不同形貌硼酸钙α-4CaO·5B2O3·7H2O样品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其阻燃性能比非纳米样品好.  相似文献   

4.
无机化学1.反应方程(1)Ca3(PO4)2+4H3PO4→ 3Ca(H2PO4)2(2)CaF2+2H3PO4→ Ca(H2PO4)2+2HF↑ (3)CaCO3+2H3PO4→ Ca(H2PO4)2+CO2↑+H2O (4)Ca3(PO4)2+2H2SO4+4H2O →2CaSO4·2H2O  相似文献   

5.
应用标记实验技术 ,研究CaO固硫反应过程中产物层扩散控制阶段的反应机理 .利用扫描电镜和反射式光学显微镜 ,对压制烧结并带有Pt标记的CaO样品在固硫反应前后的形貌变化观察 ,结果表明 :经过较长时间的固硫反应后 ,在Pt标记层外表面形成一层覆盖物 ,XRD分析结果证明该覆盖物是CaSO4.利用电化学综合测试仪测量了CaO及CaSO4在高温下的电导率 ,结果表明在 10 0 0℃时CaSO4的电导率达到了 10 -3 数量级 ,说明在高温下CaSO4内Ca2 + 有较高的离子迁移特性 .根据标记实验、电导率测试的结果和CaO掺杂体系的固硫动力学数据的分析认为 :CaO固硫反应在后期的扩散层控制阶段的主要反应是Ca2 + 通过CaSO4产物层扩散至CaSO4外表面与SO2 和O2 进行反应 ,生成CaSO4,而不是SO2 和O2 气体通过CaSO4产物层向内扩散 ,在颗粒内部与CaO发生固硫反应 .  相似文献   

6.
以XRD和IR为表征手段 ,以恒pH法为溶解实验方法 ,研究了 37℃下以铈单独处理和氟铈联用处理对二水磷酸氢钙 (CaHPO4 ·2H2 O ,DCPD)的水化产物及其溶解性质的影响。Ce3 不能促进DCPD向磷灰石转化 ,氟铈联用可加快DCPD的转化。随着Ce3 浓度的提高 ,DCPD经含Ce溶液单独处理后的产物主要为CaHPO4 (DCPA) Ce(PO4 )和Ce(PO4 )。DCPD经氟铈联用处理后的产物主要为DCPA (Ca2 ,Ce3 ) 1 0 -x(PO4 ) 6 -yF2 (F Ce HAP) Ce(PO4 )和F Ce HAP Ce(PO4 )。经 1?Cl3溶液单独处理后的DCPD的抗酸能力已有显著提高。氟铈联用促进溶解度更低的F Ce HAP的形成 ,因此效果优于铈单独处理 ,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防龋方法。  相似文献   

7.
稀土硝酸盐与组氨酸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半微量相平衡法研究了RE(NO3)3-His-H2O(RE=Sm,Gd,Er)在25℃及全浓度范围内的溶度性质. 结果表明每个体系中分别形成两种不同摩尔比的配合物:RE(His)(NO3)3.H2O和RE(His)3(NO3)3.2H2O,它们均属固液一致溶解化合物. 在相平衡结果指导下,合成了文献中未见报道的配合物RE(His)(NO3)3.H2O(RE=La~Nd,Sm~Lu,Y),用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光谱、热谱研究了它们的性质,用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了他们的燃烧能,计算出它们的标准生成焓.  相似文献   

8.
磷酸钙骨水泥水化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Ca(H2PO4)2·H2O-Ca3(PO4)2-Ca4(PO4) 2O,Ca4(PO4)2O-CaHPO4,α-Ca3(PO4)2-少量β-TCP、HAP,β-Ca3(PO 4)2-CaHPO4·H2O-CaCO3及α-Ca3(PO4)2-Ca(H2PO4)2·H2O -CaCO3等几种主要磷酸钙骨水泥体系的特点和水化机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CaO-NaCl-CaCl2焙烧包头混合型稀土精矿的产物经脱磷处理后,矿物中的物相主要为稀土氧化物和氟化钙。以较低浓度AlCl3作为助浸剂用HCl溶液浸出矿物,利用低浓度的Al3+与氟形成氟铝配合物,有效地帮助难溶物相氟化钙浸出,同时避免浸出过程中氟离子与稀土形成氟化稀土沉淀而造成损失。结果表明:盐酸浓度为3 mol.L-1,Al3+浓度为0.25 mol.L-1,温度为60℃,液固比为10∶1,浸出时间为60min,搅拌速度为200 r.min-1时,稀土氧化物的浸出率为70.8%,氟化钙的浸出率为55.8%。五级逆流浸出后,RE2O3的浸出率为99.6%,CaF2的浸出率达到98.5%。  相似文献   

10.
电流密度对钙磷沉积层组成和结构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以及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等技术研究了电化学沉积钙磷陶瓷过程中 ,电流密度对电沉积层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实验表明阴极表面得到的沉积物是几种钙磷盐组成的混合物 ,且其成份随电流密度的改变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在电解液温度为 75℃条件下 ,当控制电流密度较低时 ,沉积层主要由CaHPO4· 2H2 O (DCPD)和Ca8H2 (PO4) 6· 5H2 O (OCP)组成 ;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 ,阴极表面逐渐生成Ca3 (PO4) 2 ·nH2 O (TCP)和Ca10 (PO4) 6(OH) 2 (HAP) .当电流密度大于 5mA/cm2 时 ,电沉积层的主要成份为羟基磷灰石 (HAP) .  相似文献   

11.
稀土抛光粉的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综述了稀土抛光粉的各种制造工艺及其在玻璃抛光领域的应用现状,以稀土抛光粉不同的化学成分,粒度,用途等对稀土抛光粉进行了归纳分类,介绍了国内外稀土抛光粉生产企业的产生规律,产品特点,对国内外稀土抛光粉的制备工艺流程进行了归纳,阐述了稀土抛光粉的抛光工艺及抛光机理,重点讨论了稀土抛光粉的应用领域,预测了稀土抛光粉市场的未来,对稀土抛光粉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胡家乐  薛冬峰 《应用化学》2020,37(3):245-255
稀土元素是一个包含了由钪、钇与镧系共17种元素的系列统称,它们既具有本质上的物理化学相似性,也具有各自独特和多样的电子结构。 从化学水平上讲,稀土离子的特性决定了稀土永磁、磁致冷、超导、热释电、光学制冷、非线性光学、催化等高新技术应用的本质;从材料水平上讲,稀土功能材料是实现这些技术应用的基础。 从科技发展要求来讲,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是实现稀土资源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本文从稀土离子特性出发,利用轨道杂化模型构建稀土离子与稀土功能材料之间的基本关系,总结了近年来不同应用领域中稀土离子在稀土功能材料的组成设计与性能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14.
稀土对茶叶中稀土结合糖蛋白的组成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气相色谱(GC)、氨基酸分析仪及动力物模型,研究了喷施稀土对茶叶中稀土结合糖蛋白(REE-TGP)组成及活性的影响,成品茶中有稀土结合糖蛋白;稀土对单糖种类及组成没有明显影响,但REE-TGP中羟脯氨酸(Hypro)及丝氨酸(Ser)含量增加明显,而谷氨酸(Glu)含量则比对照区的低,稀土处理区茶叶制得的REE-TGP中La含量增加了193%;REE-TGP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和增强免疫作用等活性。  相似文献   

15.
邻羧基苯甲醛苯甲酰腙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和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邻羧基苯甲醛与苯甲酰肼在苯中的缩合反应制备了邻羧基苯甲醛苯甲酰腙 (H2 L)。在水中合成了H2 L的 6种稀土配合物 ,并采用元素分析IR ,UV ,1 HNMR和DTA TG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分子式为RE(HL2 )·4H2 O (RE =La ,Pr,Nd ,Eu ,Gd和Er) ,配体以四齿参与配位 ,配合物是八配位结构。此外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配合物对O2 -·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邻羧基苯甲醛苯甲酰腙稀土配合物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对O2 -·自由基的清除率在 8%~ 2 5 %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The cold isostatic press pretreatment process was adopted to prepare fine rare earth oxysulfide up-conversion phosphors with spherical shape,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and high luminescence efficiency. The upconversion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rightness of the blue (Y2O2SYb,Tm), green (Y2O2S: Yb,Er), red (Y2O3Yb,Er) emitter were also investigated, and a novel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for the brightness measurement of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UPL). It is shown that a white color can be obtained by the appropriate mixture of these primary blue, green and red emissions components. The Er3 ions exhibit different upconversion mechanism in Y2O2S and Y2O3 host materials. The rare earth oxysulfide is an efficient upconversion matrix. The UPL brightness of Y2O2S: Yb,Er is 6.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Y2O3: Yb,Er, and Y2O2S: Yb,Er shows UPL brightness of 1100 cd/m2 under 5.56 W/cm2 power density using a 980 nm laser diode.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用CHCl_3选择性萃取稀土-二安替匹啉甲烷-I~三元络合物的方法,从铁、镍合金中分离微量稀土元素,借偶氮胂Ⅲ光度测定。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稀土三元络合物的定量萃取条件及Cu(Ⅱ).W(Ⅵ)对萃取的影响等。在确定的最佳分离及测定条件下,大多数金属离子不干扰测定。方法的测定下限为0.001%RE,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0%。  相似文献   

18.
银,钾掺杂对稀土锰钙钛矿的磁性和电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固相反应方法制备了银和钾掺杂稀土锰钙钛矿氧化物Ag-(La0.92K0.04MnO3)n,研究了该系统的电性和磁性。稀土锰钙钛矿系统的电阻-温度曲线呈现双峰结构。根据核壳结构,说明钾的挥发及银的添加对稀土锰钙钛矿颗粒的磁性以及系统的传输性质产生了影响。n=4的样品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表现出很大的磁电阻。实验表明:添加适量的银有利于增大多晶材料的磁电阻并且延展其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稀土浓度的镧、钕柠檬酸配合物溶液对纤维素酶水解不同纤维素底物的活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用沉淀法分别合成了镧、钕柠檬酸配合物;用EDTA络合滴定法分析了镧、钕在配合物中的含量;用红外光谱法对镧、钕柠檬酸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DNS试剂法测定了不同稀土浓度的镧、钕柠檬酸配合物溶液对纤维素酶水解不同纤维素底物的酶活性。结果表明:柠檬酸中羧基脱去质子后与镧、钕离子配位,在合适浓度时,两个配合物对纤维素酶水解滤纸、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二糖的活性均有最大的激活作用,钕配合物的激活效果好于镧配合物。  相似文献   

20.
新氮杂冠醚稀土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荧光性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合成了一新的大环氮杂冠醚及其稀土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分析及红外的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冠醚配体上的C和N原子均参与配位,并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组成。室温下研究了配合物的固体及在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固态时Sm^3 ,Eu^3 ,TB^3 ,Dy^3 的冠醚配合物均有较强荧光,其中Tb^3 的荧光强度最高,表明冠醚配体三重态的能量与Tb^3 的振动能级更为匹配。在Eu^3 配合物中,强度比η(^5D0→^7F2/^5D0→^7F1)=5.3,表明Eu^3 处于一非对称配位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