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一凡 《珠算》2012,(11):42-43
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已不再是新闻,甚至呈现加速态势。与此同时,2012年仅有唯品会和中国手游两家公司赴荚IPO,数量降至历史冰点。经历过一次次中概股丑闻的洗礼,投资者显然难以对中国公司的“故事”买账,若要再度登陆美国市场,务必再修“内功”。正如正兴车轮CFO李轶梵所说,“只有给投资者带来真金白银的回报,才能不被投资者抛弃,也不惧做空机构打压。”  相似文献   

2.
周红玉 《珠算》2012,(4):86-91
去年,对于中国公司来说不是个赴美上市的好年份,然而还是有11家中国概念股逆市而行,其中就包括正兴车轮集团有限公司,而它的CFO李轶梵,在经历了曾经的两次IPO搁浅之后,终于登陆成功。  相似文献   

3.
房企之殇     
张新 《珠算》2009,(1):37-38
此时此刻,众多房地产开发商的处境完全可以用四面楚歌来形容。上市折戟根据笔者的统计,2008年上半年,包括富力、星河湾、龙湖、星河湾、阳光100等在内的近40家“地产大鳄”都曾公开或者非公开表示过要于年内登陆资本市场或者回归A股,而这些“大鳄”无一例外地折戟在了“上市梦”中。昌盛中国就在其一。根据相关招股说明书显示,昌盛中国融资额曾一度达31亿港币。  相似文献   

4.
IPO生态链     
其实 《珠算》2011,(4):50-53
进入2011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脚步继续加速。3月15日,安全软件供应商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宣称,该公司已于3月14日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上市申请。由此,奇虎360迈出了中国互联网企业2011年海外上市的第一步。据了解,土豆网、迅雷网、人人网、PPS、去哪儿等互联网公司都已确定了IPO的主承销商,年内赴美上市几乎板上钉钉。 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2011年中国赴美上市公司数量及募资额均将超去年,将继续保持活跃增长的态势。此外,今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行业结构性方面也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对IPO冷热周期内的时变波动特征首次建立区制转换GARCH模型加以有效描述,以及用计数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发行数量和发行到上市持续期的关系。通对1994年1月至2010年8月间我国A股IPO市场新股的实证研究得到若干新结论:上市首日收益率和发行到上市的持续期是发行数量的诱因,导致这三个描述IPO行为主要变量的周期行为之间存在相位差;发行到上市的持续期的降低对发行数量的增加有积极地促进作用;除了发行数量在淡季状态波动持续性较强外,其他变量在淡旺季的波动持续性均较弱;旺季时(调整后的)上市首日收益率、发行数量的波动方差比淡季时大,而发行到上市的持续期则相反;我国A股IPO发行市场的淡旺季周期的形成主要受到IPO发行政策、宏观经济环境、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控制。  相似文献   

6.
《珠算》2010,(6):16-16
证监会正酝酿收紧对于暂停上市公司恢复上市资格申请的审批,重组门槛接近IPO标准,A股市场垃圾股重组后“鸡犬升天”的局面下半年有望改变。证监会上市公司重组委一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证监会正酝酿出台新规定,以提高ST上市公司重组门槛。据称,重组门槛接近IPO标准。  相似文献   

7.
王大力  丁小玲 《珠算》2010,(5):24-25
在2009年A股市场价量齐升及IPO重启的背景之下 ,券商业绩高增长的2009年报如约而至。而融资融券的实施,更令券商未来活力“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8.
李应才 《珠算》2012,(8):42-42
持续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担忧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不仅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而且继续抑制着资本市场活动。在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证券市场,2012年迄今已经有超过700家企业进入IPO通道,其中许多已经过会.却仍在排队等待更好的上市时机。  相似文献   

9.
冯一凡 《珠算》2013,(8):44-45
自中国概念股被国际做空机构“猎杀”以来,中国公司在海外的命运备受各界关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近日陆续公开披露起诉中概股的文件,而其中部分已退市的中概股也难逃SEC的“秋后算账”。  相似文献   

10.
李鲁辉  李红 《珠算》2010,(11):44-45
随着搜房网、乡村基、明阳风电、环球雅思等一批中国企业成功在美国上市融资,中国企业掀起了新一轮赴美上市融资高潮。据亚瑟尔资本研究部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8月31日,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达到400家(指主要上市地在美国,主要业务及资产在中国大陆的企业),企业总市值1096.33亿美元。其中,在美国主板市场(纳斯达克主板、纽交所、美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187家,  相似文献   

11.
陈伟忠  袁恬 《运筹与管理》2023,32(1):169-174
将社会网络嵌入理论从单一网络拓展至双重网络,分析上市公司同时嵌入风险投资网络和承销商网络对公司IPO上市后市场表现的影响。利用2004~2017年有风险投资支持的IPO公司数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单独嵌入风险投资网络中心位置、单独嵌入承销商网络中心位置,均会提高公司IPO后市场表现;(2)同时嵌入风险投资网络中心位置和承销商网络中心位置,对公司IPO后短期市场表现的正向影响会相互替代;(3)同时嵌入风险投资网络中心位置和承销商网络中心位置,对公司IPO后长期市场表现的正向影响会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2.
王昊天 《珠算》2012,(1):46-47
2011年,41家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面临诉讼;自9月始,美国证券市场甚至出现了中国企业“零上市”的记录。在创业精英(ChinaEntrepreneurs,简称CE)主办的“CE-2011中国CEO&CFO投资论坛”上,我们从各方发言中听到两大主题:加强公司治理,以及调节利益方关系——这是我们交过高昂学费后学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冯一凡 《珠算》2012,(9):33-33
IPO的舞台永远交融着资本市场的“魔力”和发审委的“权力”。对于冲刺IPO的公司而言,一字之差即能造就天壤之别。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14日.46家公司被终止审查,另有24家公司处于“中止审查”状态。  相似文献   

14.
《珠算》2011,(9):94-96
张龙根喜欢说“我认为……”,对于叙述事情的过程,他似乎并不感兴趣,三言两语就可以把带领晶科上市的过程带过,可说起对本次多家赴美上市公司遭遇停牌的看法,他的话明显多了,语速也变得更快。对于描述和评论,他明显更偏重后者,这是一个对所有事情都有自己观点的人,在他的微薄里他会对红会、高铁、房地产、美国国债等大小事宜发表自己的看法,他关心经济、关心政治、关心社会,他说之所以在注册信息时没有使用自己的名字,是因为作为上市公司的CFO,他不希望自己的一些言论会影响到公司,他要对公司负责。他身上有中国男人的传统品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15.
资本重启     
《珠算》2009,(8):14-17
成渝高速获得IPO核准文件后,深市、沪市IPO先后恢复:而联合证券、海通证券、瑞银证券等保荐机构均反馈称,接到启动已过会的增发、配股项目通知;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预计近期恢复,发审委工作会议也将于近期恢复召开;中国证监会也决定,自7月26日起受理创业板发行上市申请——资本市场的大利好,一个接着一个。  相似文献   

16.
张铭 《珠算》2012,(5):36-37
美国JOBS法案通过后的第三天,3月29日,由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和创业中国精英会(CE)共同举办的"详解海外IPO上市"研讨会在天津举行,近200家企业在这里探讨:中国概念股境外IPO为何久久不能度过寒冬?  相似文献   

17.
张铭 《珠算》2011,(4):58-59
2010年秋天开始,魏萍觉得和投资人的沟通中,有了一些新麻烦,这些麻烦其实跟她或她的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基本上属于“躺着也中枪”。 魏萍曾经有过7年在美国四大工作的经验,后担任美国、加拿大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还曾参与了新东方的上市工作。2008年3月,魏萍加盟正保远程教育公司(以下简称“正保”),出任cF0一职,用了5个月时间,将正保运作上市——这是第一家在纽交所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公司。上市至今,魏萍工作得很辛苦,但总体来说就还算顺利。  相似文献   

18.
IPO下半场     
冯一凡 《珠算》2012,(7):50-51
2012年,沉寂多时的中国概念股又开始复苏,然而,重启IPO之路却走得磕磕绊绊。IPO的趋势与前景如何?目前是否是上市的好时机?中国公司上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将是什么?企业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些问题多集中于企业上市前,但上市之后,CFO们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珠算》2012,(4):67-67
在熟悉中国交建的国资分析人士眼里,香港资本市场备受推崇的中国交建,在A股市场IPO兵败如山倒、创造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传奇",并不意外。在市场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央企要做出牺牲。这成为分析人士给予中国交建IPO传奇的注释。  相似文献   

20.
梅新育 《珠算》2008,(2):18-19
如果说2004年中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热是因为A股市场疲软,2006年海外上市融资规模巨大主要是因为工行、中行海外上市所致.那么,在A股市场涨势继续冠绝全球、市盈率进一步提高的2007年,众多中国内地企业依然对海外证券市场趋之若鹜,其中的问题就绝不容忽视了。且不提优质上市资源流失海外对我国本土资本市场成长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