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树志 《化学教育》2015,36(9):62-64
就Fe3++SCN-Fe(SCN)2+平衡而言,向该平衡体系中加入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通过改进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和对实验的深入探究,借助实验的功能解决了平衡移动的方向、Fe(SCN)2+的浓度和溶液的颜色是如何变化的等问题,进而使学生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为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知识点,借助手持技术,在教材的基础上,从定性探究单一浓度对Fe3+-SCN-平衡体系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转化为定量探究多个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同时还探究了加入晶体后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并通过对实验现象及图表的分析得出了随着加入硫氰化钾的浓度和质量的增加,化学平衡往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程度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FeCl_3与NH_4CNS的溶液反应是一个常用的验证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反应。对于这个反应,Fowles给出如下化学方程式: FeCl_3+3NH_4CNS=Fe(CNS)_3+3NH_4Cl 溶液的颜色可以作为平衡位置的量度。混和等体积的10~(-3)M FeCl_3与NH_4CNS溶液,分为五份。第一份作为参考基础。第二、三两份内分别加入少量固体FeCl_3和NH_4CNS,震荡后颜色都加深,这容易解释。第四份内加进一满匙固体NH_4Cl搅拌,溶液颜色显著减弱。这现象通常用“增加生成物,促使平衡向减少生成物方向移动”解释。一般学  相似文献   

4.
顾晔 《化学教育》2014,35(11):85-86
正1平衡体系中加入氯化钾晶体后的颜色变化化学平衡学习或复习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一道习题:在FeCl3溶液中滴加无色的KSCN溶液后,有以下可逆反应存在:FeCl3+3KSCNFe(SCN)3+3KCl已知Fe(SCN)3呈红色,则在该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KCl晶体后(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红色将()A.变深B.变浅C.不变D.无法确定1.1常规解答  相似文献   

5.
杨杰  姜建文  曾承辉 《化学教育》2023,44(3):104-110
针对教材中“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主要因素”部分的实验进行改进。确定室温下滴加了石蕊的酸性溶液在pH=5.0时发生颜色突变,根据此条件下水、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定量计算并配制0.09 mol·L-1的硫酸铵溶液,添加石蕊后初始颜色为紫色,通过对比加热、降温时溶液的显色变化,将铵根离子水解平衡移动的过程可视化。通过在“颜色溶液”中加入强碱弱酸盐探究双水解反应的本质,进一步验证温度、浓度对盐类水解造成的影响。实验简便快捷、效果明显,以可视化的思维过程助益学生建构完整的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6.
物质数量(或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新描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界因素(温度、压力、浓度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化学化工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们启示人们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去采取适当措施,以达到增产节约的目的。但是,在目前的《物理化学》教材中仅对温度和压力影响平衡移动给出了定量的描遮。而对于“物质浓度如何影响平衡移动”的问题,有些著作  相似文献   

7.
赵翠  朱恩 《化学教育》2023,44(3):84-91
学历案是关于学习经历或过程的方案,利用学历案构建一个“以学为主、以教促学”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尝试借助学历案,以花青素为载体,通过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将化学平衡常数K作为分析工具,进行证据推理,以外界条件使花青素溶液颜色变化,到花青素的工业合成为明线;以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到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为暗线,双线结合,学生自主建构“化学平衡移动”的认知模型,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第三册(选修)实验1-4[1]和新编高中《化学》(试验本)第二册(Ⅱ)实验 3-1[2]是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依教材所述方法进行演示,观察到的现象(指让全体学生平视观察所看到的现象,下同)是:0.01mol/L FeC13溶液和 0. 01mol/L KSCN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补加少量1mol/LFeC13溶液,颜色加深不明显;而若补加相同量的1mol/L KSCN溶液,颜色加深特别明显。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笔者提出如下分析,并对实验做出改进,供同行参考。1补加 FeC1…  相似文献   

9.
靳福全 《大学化学》2012,27(2):72-75
针对天津大学编《物理化学》(第5版,上册)给出的化学平衡移动的解释,用微分法导出了恒温恒压下理想气体化学反应平衡系统中反应物或产物物质的量改变时的平衡移动规律:用导出的普遍性结论对投料比等于系数比的一般反应进行了分析,指明教材中对化学平衡移动的解释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10.
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新实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明先 《化学教育》2000,21(Z1):72-73
高中课本“化学”关于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是根据NO2和N2O4混合气体在加压(或减压)前后,气体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  相似文献   

11.
王春 《化学教育》2010,31(5):66-66,79
1 问题的提出 为验证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教材的第20页设计了如下实验:取2支试管,各加入0.01 mol/L的酸性KMnO4溶液,然后向一支试管中加入0.1 mol/L的H2C2O4溶液2 mL;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0.2 mol/L的H2C2O4溶液2 mL,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本实验的预期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直至褪为无色,且加入0.2 mol/L H2C2O4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先褪色.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教材中预言:“恒温压缩N_2O_4(?)2NO_2反应体系时,由于平衡向左移动,反应体系的颜色会变浅”。已有专文明确指出“预言”是错误的。但专文发表两年来,仍有一些人希图用改进实验的方法来实现这一错误的“预言”。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对于题述反应的物理化学过程缺乏理论认识有关。本文正是从化学平衡,相平衡,平衡移动及化学反应速率几个方面,定量地分析这个反应,再次指出“预言”是错误的,还结合计算澄清某些错误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交换物质影响化学平衡的定量描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推演了用相对浓度(xi,pi)和绝对浓度(ci,mi)时交换物质对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数学表达式,并用实例进行验证之;指出了浓度因素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式不会是唯一的,它们应属于两类。  相似文献   

14.
谭富桃 《化学教育》2014,35(9):37-39
在中学化学影响化学平衡条件的教学中,依据中学化学教材介绍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来分析和证明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这是一种新教法。此教法能使学生快速明白和快速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同时,还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催化剂对H_2O_2分解速度的影响”实验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催化剂对H_2O_2分解速度的影响”实验改进王家骅,聂丽(安徽六安师专237012)我国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实验,均采用MnO2作催化剂.催化分解H。O。。该方法有两点不利之处:(l)用MnO,作催化剂易使学生产生“MnO...  相似文献   

16.
杨旭东 《化学教育》1996,17(10):36-39
本文论述了恒温恒容下,在气体参加的可逆平衡体系中加入参与反应的某气体或惰性气体,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由此给出平衡向生成添加物方向移动的具体条件,并结合中学化学教材给出的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平衡移动原理及一道习题提出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学无机化学教材虽讲授热力学初步原理但应用不足的实际情况,以化学反应过程Gibbs自由能变化?r Gm?为主线,处理以离子反应为特征的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酸碱平衡及配位平衡,使学生从热力学角度理解和认识“化学平衡”,克服以化学反应速率动力学引入和描述“化学平衡”导致的弊端,实现对“化学平衡”本质认识及在以离子反应为特征反应体系中的应用,期待构建热力学主线下的无机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针对“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及平衡移动方向”的实验探究问题,改进了原人教版教材中实验的不足,通过相同体积空气与二氧化氮,在相同条件下减压之后体积变化的不同,使实验中出现了明显的可对比现象,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9.
郭瑞春 《化学教育》2003,24(Z1):78-79
化学平衡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运用勒沙特列原理判断化学反应进程和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时, 经常会碰到与勒沙特列原理有矛盾的问题, 特别是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 其判断更是感到束手无策。下面举2 个比较常见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二、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各类滴定方法中,既然使用某一化学反应作为滴定反应,这一反应就是主反应。事实上化学反应往往是复杂的。为什么钙和镁的络合滴定必需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呢?那就是因为在酸性溶液中,H~+浓度大大增加,加入的EDTA大量与H~+结合(质子化)的结果硼酸是一种很弱的酸,无法用碱滴定,但在加入多羟基醇后,由于硼酸根与多羟醇的络合,使酸碱滴定这一主反应得以进行。这类例子比比皆是。我们把这种影响主反应中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其它化学反应称为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