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pH 为4.6的HAc-NaAc介质中,盐酸巴马汀与桑色素通过静电引力发生反应,得到具有疏水性的离子缔合物,致使体系在308 nm处的共振光散射信号显著增强。研究表明,体系增强的共振光散射信号强度与盐酸巴马汀的浓度在0.08~1.0 μmol·L-1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0 nmol·L-1。由此建立了用于盐酸巴马汀检测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方法。研究了体系的散射光谱和吸收光谱,通过扫描电镜和动态光散射考察离子缔合物的聚集情况并研究了体系的反应机理,研究了酸度及离子强度对体系的影响,最终实验选择pH 4.6的HAc-NaAc缓冲,不加NaCl控制体系离子强度的情况下信号最佳。探讨了体系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本反应体系反应迅速,5min内散射强度即可达到最大值并至少能稳定120 min。考察了可能存在的共存物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常见的金属离子,无机阴离子,部分糖类及氨基酸不影响对盐酸巴马汀的检测。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优点。该法成功用于实际药片和胶囊中盐酸巴马汀含量的测定,RSD≤3.3%。  相似文献   

2.
应用光谱法研究了三环杂芳香类染料吖啶橙(AO)与DNA的相互作用,探讨了以AO为探针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机理。在pH2.0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AO在DNA的表面聚集作用导致体系的共振光散射(RLS)增强,在339nm处出现了新增强的RLS峰;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观察,当DNA与AO的质量比超过0.166后,AO与DNA的作用方式经历了由嵌入到聚集的改变;进一步研究用荧光法作Scatchard图得出AO与DNA的作用方式为嵌入和静电的混合作用模式:每个核苷酸上的成键位点数n和每一位点的结合常数K均随AO浓度改变而发生了变化。此外,还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盐酸四环素属于抗生素类, 目前有关盐酸四环素和牛血清白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报道较少。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以及分子对接模拟法,研究了盐酸四环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表明,盐酸四环素能有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制属静态猝灭,通过Stern-Volmer方程计算结合常数Ka为2.813×105 L·mol-1(298 K)。根据Vant’s Hoff方程确定结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ΔS=-151.1 J·mol-1·K-1、ΔH=-76.09 kJ·mol-1, 两者之间作用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圆二色谱结果证明盐酸四环素能够改变BSA的二级结构和微环境。根据Föster’s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盐酸四环素与BSA结合距离为0.49 nm。希尔系数(nH)值小于1,表明盐酸四环素与BSA结合后存在药物间协同作用。圆二色谱(CD)定量测定了盐酸四环素与BSA作用前后的二级结构含量:α-螺旋含量增加了9.16%(1:1)。分子对接模拟表明盐酸四环素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等多种作用力结合在BSA的site Ⅰ(亚域ⅡA)。本研究有助于了解盐酸四环素与BSA的作用机制,也有助于理解盐酸四环素对蛋白质在储运过程中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光谱法用于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模拟人体生理环境下,利用荧光猝灭法(FQS)、同步荧光法(SYS)、共振光散射法(RLS)及紫外吸收光谱法(UV)分别研究了298 K下牛血清白蛋白与硫酸粘杆菌素、硫酸头孢匹罗、头孢匹胺钠3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的体系,利用4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结合常数在同一数量级,猝灭方式均为生成新物质的静态猝灭,药物与蛋白作用时均以1∶1的比例结合,Hill系数近似。但对4种方法所得实验数据的综合比较表明,FQS、SYS更适合用于研究蛋白与药物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表面活性剂SDBS与奎宁的结合反应发展了一种测定奎宁的双波长共振散射比率法。在BR缓冲介质中,SDBS与奎宁发生反应,并于280.0nm和375.0nm两处特征波长处导致共振光散射信号大大增强。通过分别测定I280.0、I375.0和I240.0/I245.0来检测奎宁。当SDBS的浓度为4.0×10-5 mol/L时,以I280.0和I375.0为测定点的单波长共振光散射方法所得到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16~30!mol/L、16.3nmol/L和0.15~30!mol/L、14.9nmol/L。而用I240.0/I245.0的散射强度之比来测定奎宁时,其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011~70!mol/L和1.12nmol/L。表明双波长共振散射比率法明显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DNA与铜(Ⅱ)-L丝氨酸-二吡啶并[3,2-a:2',3'-c]吩嗪配合物[Cu(DPPZ)(L-Ser)-]+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通过研究体系与溴化乙啶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特征,证明其作用方式为插入作用.在pH 7.2的缓冲溶液中,[Cu(DPPZ)(L-Ser)]+由于插入作用而在DNA表面聚集,使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强度增强,最大敞射峰在400 nm处.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共振光散射增强的强度与浓度在0.42~4.20 ng·mL1范围的DNA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29 ng·mL-1.该法用于DNA样品的测定,回收率在97.8%~106.0%之间.  相似文献   

7.
在pH 2.2 BR缓冲介质中, 磷钨杂多酸(PTA)与格拉司琼(GSN)相互作用形成离子缔合物, 不仅引起吸收光谱的变化, 还导致共振散射光谱(RLS)的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RLS光谱, 最大RLS峰位于333 nm附近, 其RLS增强程度与格拉司琼浓度成线性关系, 检出限和线性范围分别为12 ng/mL和0.04~3.0 μg/mL。文中研究了反应产物的吸收和RLS光谱特征, 优化反应条件的影响, 据此发展了以磷钨杂多酸为光谱探针的灵敏、简便、快速测定格拉司琼的新方法。将方法用于血清中格拉司琼含量的快速定, 结果满意。讨论了离子缔合反应和RLS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啶虫脒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之间的共振光散射(RLS)增强作用。加入啶虫脒导致DNA的共振光散射增强,在316.0 nm处,存在一处共振光散射增强峰。由此建立了一种以DNA为探针检测农药啶虫脒的新方法。体系的最佳条件为,实验选择了pH 1.73为适宜酸度;加入10 μg·mL-1浓度的DNA溶液的体积为 2 mL;在室温条件下,体系的反应需要30 min达到稳定;“啶虫脒-DNA-H2SO4”的加药顺序为最佳。该方法适用的线性范围为0~2.25 μg·mL-1,检出限为0.2 μg·mL-1,啶虫脒在河水样品中的回收率为98.0%~102.0%,并探讨了DNA与啶虫脒的相互作用机理:啶虫脒与核酸间的相互作用包含有静电引力,啶虫脒的吡啶基与DNA碱基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纳米银,调节pH值,加入赖氨酸溶液,通过紫外光谱和动态光散射法研究pH对纳米银及纳米银-赖氨酸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考察赖氨酸与纳米银的相互作用方式。紫外光谱显示纳米银和纳米银-赖氨酸体系在pH值为5~10时,均具有较强的吸收峰;应用动态光散射测定了不同pH的纳米银及其赖氨酸体系的粒径及强度自相关函数,在pH值为5~10时,粒径分布均匀,DLS自相关曲线平滑,说明纳米银和纳米银-赖氨酸体系稳定性良好;SERS研究了pH为4、7、10时,赖氨酸在银粒子表面的吸附作用,体系出现比较明显的赖氨酸特征峰,当pH为4时,为δ(NH3+)的1444cm~(-1)谱峰和δ(COO-)的1576cm~(-1),此时赖氨酸通过氨根和羧酸根共同与银纳米粒子发生相互作用,当pH为10时,NH_3~+发生去质子化,此时赖氨酸只出现COO-的伸缩振动在1576cm~(-1)处,说明此条件下赖氨酸以羧酸根吸附在银粒子表面。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抗癌药物阿霉素与DNA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共振光散射光谱,发现阿霉素与DNA相互作用产生强烈增强的共振光散射信号,共振光散射技术在研究DNA与阿霉素的相互作用时,其灵敏度远远高于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DNA与阿霉素作用在322与564 nm处产生两个共振散射峰,在弱酸性条件下(pH 5.72),DNA的浓度在0~8.0 μg·mL-1范围内与散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小牛胸腺DNA和鱼精子DNA的检出限分别为36.8和40.1 ng·mL-1。由此建立了一种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DNA共振光散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共振光散射光谱(RLS)和电子吸收光谱的特征,探求了甲萘威与ctDNA的结合方式,实验表明在pH 1.97的条件下,甲萘威与ctDNA既有表面聚集又有嵌入式结合的双重作用,结合形式与二者之间的浓度比有关。在此条件下,甲萘威与ctDNA作用的RLS强度与ct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ctDNA的新方法。ctDNA的浓度在0.02~3 μg·mL-1的范围内与RLS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 200.77c(μg·mL-1)+118.91,相关系数r=0.998 9。该方法已成功地用于人工混合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阿特拉津与R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阿特拉津与yR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 (RLS)和电子吸收光谱特征。建立了利用小分子农药阿特拉津作为探针测定痕量RNA的方法。在pH 1 5 0的酸度条件下 ,阿特拉津 yRNA系统在 32 0nm处有一增强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峰 ,且增强的共振散射光强度与 yR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在实验确定的优化条件下 ,RLS强度与 yRNA浓度的线性范围为 0 6~ 5 0 μg·mL-1,线性方程为I =2 5 88+14 0 0c(yR NA ,μg·mL-1) ,相关系数r =0 9975。方法的检出限为 2 0 7ng·mL-1(3δ)。该方法成功地用于人工混合样品和小盐芥中RNA含量的测定。对阿特拉津与RNA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 ,阿特拉津与RNA之间存在静电引力和嵌入式两种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3.
何全  龙云飞  李颖 《光谱实验室》2010,27(2):758-760
在pH=1.1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Triton X-100能增加有机染料核固红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共振光散射(RLS)强度增强。考察了影响因素,在优化条件下RLS强度增加值与蛋白质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准确度好、线性范围宽等特点,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在碱性条件下 ,脱氧核糖核酸 (DNA)对孔雀石绿的共振光散射有增强作用 ,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MAB)进一步敏化该体系。共振光散射增强的程度与DNA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据此建立了测定DNA的共振光散射增强分析方法。在实验条件下 ,最大散射波长 36 4nm处 ,测定小牛胸腺DNA(ctDNA)和鱼精子DNA(fsDNA)的线性范围皆为 0~ 1 5 μg·mL-1,检出限分别为 0 0 5和 0 0 3μg·mL-1。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已成功应用于合成样品中DN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盐酸川芎嗪的荧光光谱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p H6— 10的水溶液中 ,盐酸川芎嗪产生稳定的荧光。最佳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分别为 2 95nm和335nm,当盐酸川芎嗪浓度为 5.0× 10 -6— 5.0× 10 -5mol/ L时 ,荧光强度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荧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中盐酸川芎嗪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1% ,检出下限为 1.0× 10 -6mol/ L。  相似文献   

16.
基于蛋白质对有机染料依来铬青R共振光散射的增强作用 ,拟定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共振光散射法。在pH 4 0的酸性介质中 ,依来铬青R在 4 0 0nm处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与蛋白质浓度呈线性关系 ,对牛血清白蛋白 ,测定的线性范围为 0~ 5 0mg·L-1 ,检测限 4 4 4 μg·L-1 。该方法简便 ,快速 ,灵敏 ,稳定性及选择性好 ,用于人尿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刘丽  彭茂民  夏虹 《发光学报》2019,40(3):304-310
研究了Mn掺杂ZnS量子点与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的相互作用。首先采用水热法以壳聚糖为基质,利用成核掺杂原理制备量子点,然后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量子点与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向初始浓度为20 mg·L~(-1)孔雀石绿溶液中加入200 mg·L~(-1)量子点,60 min孔雀石绿的去除率约为82%,量子点可以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其反应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的假设;量子点对隐性孔雀石绿具有荧光猝灭作用,猝灭作用为动态猝灭,相互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吉布斯自由能小于零,量子点与隐性孔雀石绿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因此,量子点可以用于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和快速无毒检测隐性孔雀石绿。  相似文献   

18.
盐酸小檗碱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偏振 ,热变性曲线等手段 ,对小檗碱 (BR)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 (ct DNA)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 ,证实了盐酸小檗碱通过嵌插方式与ct DNA相互作用的 ,并且根据荧光峰增强与BR浓度的线性关系 ,提出了BR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