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应用SCC-DV-Xa方法计算了(RSi)4Se6,(RSi)2Se3和R4Si3Se4(R=CH3,C2H5,Ph)等分子簇的结合能,轨道能级,电荷分布,状态密度,分析了簇的稳定性,NMR化学位移,紫外可见吸收和催化性能等,结果与实验相符。  相似文献   

2.
Ca3Al2M3O12(M=Si,Ge)石榴石中Ce^3+离子的荧光光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Ca3Al2M3O12(M=Si,Ge)石榴石中Ge^3+离子的荧光光谱。在这两种石榴石中,Ce^3+的发射光谱均为Ce^3+的5d→4f能级跃迁发射宽谱带,但有很大差异。在锗酸盐中,Ce^3+的发射强度很弱,而在硅酸盐中发射强,295和77K下在Ca3Al2Si3O12中Ce^3+的荧光寿命分别为46和49ns。Gd^3+和助溶剂的引入可提高Ce^3+的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3.
元素在探针表面上的原子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针原子人经法是一种新技术,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用探针原子化法研究Au(1B),Sr(ⅡA),Cd(ⅡB),Al(ⅢA),La,Sm,Fu(ⅢB),Ge,Sn,Pb(ⅣA),Sb,Bi(ⅤA),V(ⅤB),Cr,Mo(ⅥB),Mn(ⅦB),Fe,Co,Ni,Pt(Ⅷ)等20个元素的原子化机理了起源于卤化物分解的元素有Au与Pt,起源于氧化物分解的元素有Cd,Al,La,Sm,Eu,Ge,Mn与Fe。  相似文献   

4.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麦芽粉中的锗和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叙述了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麦芽粉中的锗和硒,采用Pd+Ni和Pd基体改进剂,使锗和硒的灰化温度分别提高到1400和1200℃,有效地消除了基体干扰。方法特征量为31pg(Ge)和23pg(Se),检出限为28pgGe和62pgSe(3σ)。对含22 ̄110μg/gGe和18 ̄35μg/gSe的样品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Ge3.7 ̄5.6%(n=9),Se4.3 ̄6.5%(n=9),回收率在9  相似文献   

5.
本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新型Pb-1222相层状铜氧化物(Pb0.5Cd0.5)(Sr0.9R0.1)2(R‘0.7Ce0.3)2Cu2Oz,R=R’=Y,Pr,Sm,Eu,Gd,Dy,Ho以有(R,R‘)=(La,Eu),Sm,Gd),(Sm,Eu),(La,Gd),(Eu,Gd),(Nd,Dy),(Nd,Y),(Nd,Er)。  相似文献   

6.
等色染料离子对浮选光度法测定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等色染料离子对浮选光度法、向罗丹明6G(R6G)和Pt(SnCl3)5^3-的异丙醚浮选物Pt(SnCl3(5(R6G)3中,加入PH=5.5的醋酸-醋酸铵缓冲溶液,使R6G离子进入水相,并向其中加入与R6G颜色相同的四溴荧光素(TBF)〉形成等色染料等离子对R6G,TBF,再被甲茉浮选,将浮选物溶于丙酮,于530nm处进行光度测定,由于6个染料分子(Pt:R6G:TBF)=(1:3:3)e  相似文献   

7.
含ZnS∶Mn~(2+)纳米晶玻璃中Mn~(2+)三种格位态的EP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ZnS∶Mn2+ 不同含量的钠硼硅玻璃发光和激发光谱测量, 发现Mn 离子可能占据替位(Mn2+ )Sub 和间隙(Mn2+ )int两种格位. 进一步的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 agneticResonance, EPR)实验证实了这一判断, 并从EPR谱确认(Mn2+ )Sub, (Mn2+ )int和Mn 团三种格位态的存在. 观测到g 因子和超精细结构(HFS)常数随纳米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这可能是由于量子限域效应下ZnS的sp3 和Mn 的3d5 电子态杂化和表面态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XPS,UPS,LEED和TD研究了CO和H2在Pd(110)上在室温下的吸附与并吸附。CO在Pd(110)上随暴露量增加至饱和,吸附位由β1态向β2态变化,相应的XPSC(1s)峰由285.3eV向高结合能方向位移至285.7eV。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介质的平均能带模型计算了EuBa2Cu3O7的化学键参数,得到Cu(1)-O键的平均共价性为0.414,Cu(2)-O键的平均共价性为0.281,应用由共价性和极化率定义的化学环境因子计算了^57Fe、^119Sn在EuBa2Cu3O7中的穆斯堡尔同质异能位移,确定了^57Fe、^119Sn的价态和占位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第一原理的LDF-LMTO-ASA方法,以超元胞Ba4Bi4O(12),(Ba3K)Bi4O(12),(BaK)Bi2O6,(BaK3)Bi4O(12),K2Bi2O6五种“样本”计算由于Bi(+3)和Bi(+5)二种价态以及K掺杂引起各芯态能级化学位移的变化.“样本”的电子结构与实验相符,即Ba4Bi4O(12)是Eg=2.0eV的半导体,(Ba3K)Bi4O12是Eg=1.6eV其价带顶有少量空穴的半导体.其余“样本”是金属.芯态的LDF本征值经原子模型△SCF修正更接近实验值.用正态分布表达各芯态能级除化学位移外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结合任意组份五种“样本”的伯努利分布,计算芯态电子能谱随x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芯态的自旋一轨道分裂与实验完全相符,Bi(+3)和Bi(+5)二种价态引起各芯态化学位移的变化均小于0.2eV,K掺杂使各芯态结合能略有增加,其中Bi(4f),Ba(5d)约1.3~1.5eV,其他芯态约0.4eV,以上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原子电性作用矢量用于氨基酸化学位移计算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提出了用于表征分子内部化学微环境的结构描述子: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并将其应用于20个天然氨基酸103个13C 原子核磁共振化学位移CS建模:δ =-190.514+7.352×ν1+63.998×ν2+49.252×ν3+39.678×ν4,取得优良效果. 模型值、留一法(LOO)和留分法(LMO)交互校验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RMM=0.966 0,RLOO=0.957 7和RLMO=0.957 7.  相似文献   

12.
2-环烷基苯腈的13C 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7种新的2-环烷基苯腈的13C NMR谱.应用13C NMR等谱确定了这7种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并对全部谱峰进行了归属,初步探讨了分子结构对13C NMR化学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8种新的苯并[h]喹啉的13C NMR谱.应用13C NMR等谱确定了这8种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并对全部谱峰进行了归属,初步探讨了分子结构对13C NMR化学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5种新的4-环烷基苯腈的13C NMR谱.应用13C NMR等谱确定了这5种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并对全部谱峰进行了归属,初步探讨了分子结构对13C NMR化学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提出以原子电性距离矢量(VAED)描述各种碱基分子中不同等价碳原子的化学环境,结合γ效应校正与碳原子类型,建立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化学位移(CS)的五参数线性模型.用于碱基分子中4类不同碳(其中主要是仲叔季碳)的等价碳原子化学位移的估计,复相关系数R和均方根误差RMS[ppm]分别为仲叔季碳:1)对C2n=12,R=0.9998,R2=0.9997,F=2732.2498,EV=0.9994,RMS=0.1804,SD=0.18842)对C3n=41,R=0.9334,R2=0.8712,F=38.3299,EV=0.8528,RMS=9.5268,SD=9.64523)对C4n=23,R=0.9183,R2=0.8433,F=14.3479,EV=0.7972,RMS=6.5304,SD=6.67721)对C2n=12,R=0.9998,R2=0.9997,F=2592.7072,EV=0.9994,RMS=0.1852,SD=0.19342)对C3n=41,R=0.9270,R2=0.8594,F=34.6283,EV=0.8393,RMS=9.548,SD=10.07843)对C4n=23,R=0.9071,R2=0.8229,F=12.3881,EV=0.7708,RMS=6.9425,SD=7.0985经交互校验,模拟稳定性较好.并综合几种处理方法,找到一种较好的建模方法,将它用于4个外部样本化学位移的定量预测,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55个羰基化合物中羰基碳原子的13C NMR谱与其分子距离-边数矢量(MDE)、立体效应参数(γ 效应)关系的研究,发现羰基化合物羰基碳的13C NMR谱化学位移可表示为:

δC=a+bμ51+cμ52+dμ53+eμ54+fγ

此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羰基化合物13C NMR谱化学位移与其分子结构信息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计算羰基化合物13C NMR化学位移的新方法,并对解析和预测其13C NMR谱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17.
用原子电负性、极化度并结合表征原子空间连接方式的立体效应参数对醚分子中不同环境碳原子的化学位移进行关联,将23个脂肪醚中153个碳原子相关参数值和化学位移值带入模型中得到如下估算方程:δC=121.1348+94.3651Qi-2.0823QiΣαx-7.6347SH-47.6149SO(R=0.9990R2=0.9980S=0.85F=18478.97n=153)上式中Qi表示观测原子的部分净电荷,Σαx表示近邻原子极化度,SH,SO为立体效应参数.方程中各参数计算简单,物理意义比较明确,通过用"留一法"(LOO)检验(Rcv=0.9980,R2cv=0.9977,Scv=0.89)及对模型外4个化合物43个碳原子化学位移的预测值和实验值比较,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贝壳杉烷型四环二萜13C NMR谱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系统的总结了贝壳杉烷型四环二萜的13C NMR数据,探讨了其13C NMR的规律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报道了一个新的贝壳杉烷型四环二萜化合物——对映-16β,17,18-三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  相似文献   

19.
13C NMR在新型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真菌灵芝属的子实体作为著名的中药,灵芝三萜类化合物是中药灵芝主要活性化学成分,近年来灵芝三萜类化合物仍然不断被大量发现, 而且结构越来越新奇. 本文总结了10年来文献报道灵芝三萜化合物的13C NMR化学位移,找出了一些规律, 对进行灵芝三萜化合物类结构的研究,将提供十分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化学位移加和性理论,建立了一个经验公式,利用所得公式计算了9个化合物的δC值,计算值与文献值符合良好,并对32个化合物的13C NMR化学位移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