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华 《中国物理 C》1986,10(1):75-81
本文从Murnaghan《群表示理论》[1]-书所给SO(n) SO(n-1)的约化分支律出发, 首先推导了SO(n) SO(n-1)张量表示的分支公式, 又用Kronecker乘积方法反所得的公式推广到了旋量表示, 从而给出了SO(n) SO(n-1)的完整分支公式.  相似文献   

2.
利用群的直乘分解公式,考虑U(N)群的[2a1b]表示按群链U(N)SP(N)O(3)的约化规则,给出了相应的比较简单的分支律递推公式.该公式在用计算机计算分支律时,不受秩和表示维数的限制.为求解这类问题的分支律提供了一种比较简单的算法.在简化同位旋1/2的单j费米子体系的母分系数计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求出群链U(N)O(N)O(3)的分支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CCSD(T)/6-311++(3df,3pd)//B3LYP-D3/6-311++G(3df,3pd)+ 0.9686×ZPE理论方法对(H2O)n (n=1-3)和H2SO4存在与不存在的情况下,H2CO3气相分解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H2O)n (n=1-3)和H2SO4都能使H2CO3气相分解反应的能垒显著地降低,其催化能力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H2O)2>(H2O)3>H2O。  相似文献   

4.
在I.B.M中,当存在s,d,g玻色子时,玻色Hamiltonian具有U(15)群结构,本文讨论了U(15)群的各种子群链,特别详细研究了子群链 SU(15)?SU(3)?SO(3), SU(15)?SU(5)?SO(5)?SO(3), U(15)?U(14)?SO(5)?SO(3)。同时给出了能谱公式。  相似文献   

5.
使用几何代数方法,研究了n维紧致黎曼流形上SO(n)规范势(自旋联络)的一般分解理论,建立了SO(n)规范场用球丛上单位矢量场n分解的一般表达式.由此,分别得到了U(1)规范场和U(2)规范场用单位矢量场n分解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6.
在本文中,我们证明了玻色子费米子体系的波函数可以用超李代数链 U(2l+1/2j+1)?SU(2l+1/2j+1)?SU(2l+1)?SU(2j+1) ?SO(2l+1)?Sp(2j+1)?SO(3)?SO(3)或 U(2l+1/2j+1)?SU(2l+1/2j+1)?OSp(2l+1/2j+1) ?SO(2l+1)?Sp(2j+1)?SO(3)?SO(3)来进行分类。在文中还给出了按超李代数链 U(2l+1/2j+1)?SU(2l+1/2j+1)?SU(2l+1)?SU(2j+1) ?SO(2l+1)?Sp(2j+1)?SO(3)?SO(3)分类的玻色子费米子体系的波函数。  相似文献   

7.
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原子核中可能存在的一种动力学超对称性——U(6/4)超对称性。具有U(6/4)超对称性的原子核含有若干个sd玻色子及0,1,2,3,4个角动量为3/2的费米子,它的波函数可以用超李代数链 U(6/4)?SU(6/4)?SU(6)?SU(4)?SU(4)?SU(4) ?SU(4)?Sp(4)?SO(3)来分类。在本文中,我们给出了按以上超李代数链分类的波函数,并推导出了能谱公式。  相似文献   

8.
查朝征 《中国物理 C》1984,8(3):291-297
在SO(12)的32维旋量表示及其共轭表示中填入了两个"双代"费米子, 考虑了其质量谱和Cabibbo角, 并简单讨论了在SO(12)群下不重复填充而容纳四代费米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分立对称性S, 对SO(2n)×S大统一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我们的结论是: SO(14)×S与SO(16)×S是比较好的代大统一规范群. 作为例子, 本文给出SO(14)×S与SO(16)×S两个代大统一模型. 它们容纳了四代通常费米子, 并保持SU(3)c渐近自由. 模型保留了SO(10)模型中得到的全部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重散射团簇方法 (MSC)对吸附系统SO2 /Ag(110 )的S原子K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 (NEXAFS)作了理论分析 .研究表明 ,覆盖度为 0 5时 ,吸附的SO2 的S—O键长比气体状态时增长了 (0 0 14± 0 0 0 6 )nm ,OSO键角减小了 15°± 5°;SO2 分子的S原子处于芯位 ,但两个O原子处于不对称的位置 ;分子平面与 (110 )的夹角约为5 2° ,同时分子平面相对衬底表面法线有一小角度的倾斜 .MSC计算证实了该吸附系统存在一介于π 与σ 态中间的共振结构 ,这是由SO2 与衬底相互作用而诱导的  相似文献   

11.
在超声分子束条件下 ,利用 380 .85nm的电离激光使SO2 分子经由 [3+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产生纯净的SO2 + ( X 2A1)分子离子 ,用另一束解离激光在可见光波长区 (5 6 3~ 6 6 0nm)扫描获得了光解碎片SO+ 的激发 (PHOFEX)谱 .从 5 6 3~ 6 6 0nm波长区SO+ 的无结构连续谱以及SO2 + 解离的效率随波长增加而减少的实验事实 ,提供了SO2 + ( E , D , C )电子态附近存在α2 A2 对称性排斥态的证据 ,分析了产生SO+ 的 [1+1]光解机理 :(1)SO2 + ( X 2 A1)首先经由单光子激发到达 B2B2 中间态的密集能级区 ;(2 )吸收另一个光子到达SO2 + ( E , D , C )电子态附近的α2 A2 排斥态 ,经由α2 A2 排斥态产生了到SO+ (X 2Π) +O(3 Pg)的直接解离 .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求约化矩阵元和逐步计算原理相互结合的方法计算了部分SO(6) SO(5)同位标量因子.  相似文献   

13.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研究了亚稳态Ar(3P0,2)与SO2的传能反应.在位于流动管不同位置的两个窗口处,观察到了320~600nm的不同的两组光谱序列.其中,下游窗口所测光谱与之前作者在Ar与SO2混合气体空心阴极放电实验中得到的光谱一致,确定为SO(c1Σ-→X3Σ-)的发射谱;根据基于最小二乘法编写的光谱模拟程序模拟的光谱结果,上游窗口所测光谱中位于SO(c1Σ-→X3Σ-)发射谱线长波方向上的光谱序列被归属为SO(A″3Σ+→X3Σ-),并得到SO(A″3Σ+)的光谱常数为:T00=(30460±18.0)cm-1,ωe′χe′=(7.7±0.8)cm-1,ωe′=(685±8.0)cm-1.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 U(5)群代数对核分子~(12)C ~(12)C振转谱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利用动力学对称性U(5)?U(4)?O(4)?O(3)可以较好地描述~(12)C ~(12)C核分子振转能级的对称性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求约化矩阵元和逐步计算原理相互结合的方法计算了部分SO(6)SO(5)同位标量因子。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靶反应溅射制得 Sn O2 ∶ Zr薄膜 ,并对它作了 1 5 0°C下 SO2 气敏光学特性试验 ,首次发现在适当工艺条件下制得的 Sn O2 ∶Zr薄膜在近红外波段 (1 .7~ 3 μm)对 SO2 气体具有明显的光学气敏特性 ,在 2 .65 μm附近透过率上升幅度达 1 0 %左右 .Zr的引入增强了 Sn O2 薄膜对 SO2 的吸附能力 .用二次离子质谱对吸附 SO2 前后的薄膜作了组分相对含量分析 .本实验结果对今后研究高性能 SO2 气敏传感器有一定的价值 .  相似文献   

17.
单球面、平面镜和薄透镜是人们熟悉的光学元件.我们根据球面折射矩阵,利用ABCD定理,导出它们的成象规律,以此作为该矩阵方法的一个应用.一.单球面 1.焦距公式 如图 6所示,∑为折射球面,前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0和ni,由式(8),其光线变换矩阵是根据 ABCD定理式(13)Ri=AR0+B/CR0+D   (20)由 Ri=-∞,S0=R0=f0和R0=∞,Si=—Ri=fi,可得到物像空间的焦距公式两者之比 f0/fi=n0/ni  (22)2.物像方程 将(21)和(22)代入(19)式,有 利用( 20),并考虑到 SO— R。, S;—一R;,可得 到折射球面的高斯公式 由图6,傍轴物POQ。的共轭像是P;Q;…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造了一个SO(10)×SO(8)大统一模型. 它能容纳带分数电荷(例如e/2或e/3)的色单态粒子, 并且满足Dirac量子化条件(当磁荷取值1/2e时). 理论预言了四代通常费米子和四代异常费米子. 特别是模型中存在着不同于通常光子的异常光子, 这此可以在今后的高能实验中去验证.  相似文献   

19.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下的广义梯度近似和交换关联函数对Cu吸附(SiO2)n(n=1—8)团簇的几何结构、电荷分布、稳定性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Cu原子易于和带有悬挂键的Si原子作用并形成"铜岛膜";Cu吸附(SiO2)n团簇后Si原子失去电子能力减弱,O原子得到电子能力增强;Cu(SiO2)n(n=1—8)团簇与(SiO2)n(n=1—8)主体团簇稳定性上具有相似性,吸附Cu后团簇能隙明显降低,并接近近红外区域.  相似文献   

20.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_4H_5N_3O·(H_2O)_n(n=1~3)分子团簇的基态结构及红外线光谱.通过对C_4H_5N_3O·(H2_O)n(n=1~3)分子团簇结构优化,获得了团簇的六种稳定结构.三种最稳定结构的分子团簇的红外光谱表明O—H…O和N—H…O氢键的形成使得O—H和N—H之间伸缩频率减小,发生了红移;O—H…N氢键使O—H之间的伸缩振动频率变大,发生了蓝移.AIM程序分析表明:电子密度ρ的强弱反映了红移和蓝移的大小.之后使用Veda4软件对C_4H_5N_3O·(H_2O)n(n=1~3)分子团簇红外光谱的振动频率进行了分析,并对振动频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