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计时电位法及电位滴定研究了十六种不同染料与溴化银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证明了具有离域π-电子的菁染料才能与卤化银形成络合物的论点。从得到的平衡常数K表明,固体表面上的卤化银-染料与溶液中银离子-染料具有相同键性质,都是银离子与染料离域π-电子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在氯溴化银上不同类型染料的吸附和不同氯离子含量的溴化银乳剂中染料的增感作用。证明在溴化银乳剂中加入氯离子以后,光谱增感的倍率增加了。不同类型的染料呈现出不同的增感规律。份菁染料在氯溴化银乳剂上具有最好的吸附能力和光谱增感作用。实验结果还表明,染料的吸附与乳剂光谱增感效果,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证实了染料和卤化银所形成的吸附络合物是具有照相活性的。对不同类型染料的增感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三碳菁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祖光  方希 《应用化学》1991,8(6):82-84
三碳菁染料的吸收在近红外区,可用作卤化银感光材料的红外增感染料,近年来在红外激光染料和光信息记录介质等方面也得到了开发及应用。在多甲川链上引入桥环可提高染料的稳定性。本文合成了9种含芳胺基取代的桥链三碳菁,讨论染料结构与其增感性能关系。  相似文献   

4.
照相乳剂的感光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卤化银微粒的尺寸和晶体习性,因此,比表面的测定和晶格习性的确定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比表面,常用电镜法、BET法测定,考虑到一些菁分子饱和吸附干卤化银时,每分子所占据的面积为一定值,有人提出直接采用菁染料吸附法测定比表面。饱和吸附量可采用相分离法和相对较为方便的不必将固体分离出来的现场测定法获得。光谱法用于现场测定,一般采用反射光谱,处理比较麻烦。本文介绍对我们制得的浓度较稀的AgBr水分散体系直接采用透射光谱,不将固体分离而获得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光谱增感染料的结构对立方体卤化银乳剂的感光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反射光谱和彩色分析荧光电镜研究了染料在卤化银微晶上的聚集态和J 聚集体的相对尺寸,通过测定乳剂离子电导率研究了染料的结构对乳剂离子电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中所用的九个染料不管是增感还是减感染料都能在立方体卤化银乳剂上形成J 聚集态;对噻碳菁染料而言,其5位上无论是吸电子基团还是推电子基团的染料形成的J 聚集体的平均尺寸皆较未取代染料的大,其增感效果也较好;苯环5位上吸电子基取代或平面性好的噻碳菁染料可提高立方体AgBrI乳剂的离子电导率,证明它们的增感效果也好;6位硝基取代的吲哚碳菁染料是典型的减感染料,其在立方体乳剂上所形成的J 聚集体较小,但是对乳剂的离子电导无影响.此外,本文还试图对不对称插烯菁染料Dye9使立方体AgBrI乳剂减感的作用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染料在溴化银上的吸附,使用了电沉积在铂上的溴化银电极作为照相乳剂的模型,证明了由于染料电荷的不同,其在AgBr/Br-表面上的吸附也不同,正性染料被吸附时,形成难溶的表面络合物,和负性染料相作用时,形成易溶的表面络合物,而当AgBr与非菁负性染料作用时,则由于负电排斥而不形成络合物。因此,利用循环伏安法可以判断不同染料的吸附情况。本文还研完了超增感及Riester提出的‘强色增感’中的吸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AgBr上染料的排列次序取决于其吸附强度。本工作还证明了Reister所提出的‘强色增感剂’的作用机理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7.
菁染料作为光谱增感染料中最重要的一类在卤化银感光材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合成、结构性能关系的研究在理论和应用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菁染料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光谱增感剂应用于卤化银照相乳剂中,扩大卤化银微粒的感光范围并提高感光度[1].近年来又开展了在其它领域的应用研究,发现它的许多特殊用途。  相似文献   

9.
菁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用途的染料,除用作卤化银感光材料及有机光导材料的光谱增感剂、光记录材料中记录介质外,还可作为染料激光器中用的激光染料.我们曾合成了四甲川苯乙烯菁、五甲川(艹粦)及五甲川吡喃鎓等红外染料作为激光染料,测定了它们的光性能.本文合成了具有桥链的七甲川菁,研究了这些桥链七甲川菁的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并以YAG激光倍频(532nm)作泵浦源,测定了它们的激光调谐范围、中心波长及激光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0.
N,N'-二乙基喹啉菁染料分子吸附在硫敏化过的溴化银溶胶上产生强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这种散射实际上是在直晒银上产生的。N,N'-二乙基喹啉菁染料分子吸附在硫敏化过的溴化银溶胶和银溶胶上的喇曼谱基本相似。而未经硫敏化的溴化银溶胶和经硫敏化后再被高硫酸钠氧化的溴化银溶胶中测不到N,N'-二乙基喹啉菁染料的表面增强喇曼信号。本实验进一步表明,表面增强喇曼散射方法可以用于感光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卤化银乳剂中加人一种染料,能赋予乳剂对染料所吸收的光谱部分以感光性。这种染料称为光谱增感染料。光谱增感剂尤如卤化银乳剂的眼睛,使它能看到五彩七色。即能使卤化银乳剂的感光范围从蓝紫光区扩展到绿、红、甚至红外光区。可制得感应蓝紫光、绿光的正色片,感应全部可见光的全色片,以及能感应红外光的红外片。  相似文献   

12.
含喹啉环端基不对称三甲川菁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喹啉环端基不对称三甲川菁的合成与性能姚祖光,陈峡华,张清华(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上海,200237)关键词菁,电子吸收光谱,光稳定性,光谱增感菁染料是一种卤化银乳剂的有效光谱增感剂[1],近年来随着光源的变化,特别是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三种不同晶形的溴碘化银乳剂(立方体、八面体和T-颗粒)和八种硫碳菁染料(大部分为内铵盐结构染料)进行了染料的聚集态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染料的J-聚集态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染料的结构,其次依赖于卤化银的晶形。三种不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对染料聚集态的形成均有影响,其中两性的表面活性剂最强,阴离子的表面活性剂次之,中性的表面活性剂最弱。二种中位甲基取代的硫碳菁染料的聚集态受表面活性剂影响最为明显,形成较强的J-态,而对其它六种染料的聚集态影响较小,J-聚集态稍有增强。  相似文献   

14.
染料敏化光催化还原水制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光敏化效应最早可追溯到大约170年前.早在1839年,Becquerel等人将氧化铜或卤化银涂在金属电极上,他们发现该电极在可见光照射下能够产生光电压[1].1887年,Vienna大学的Moser教授等人在卤化银电极上涂上染料赤藓红(erythrosine)的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染料的光敏化效应[2].然而,直到德国科学家Tributsch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阐释了染料吸附在半导体上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电流的机理,这一现象才引起广泛关注[3,4].  相似文献   

15.
自从 70 年代以来, 一直有少数人在尝试制作一种新型卤化银乳剂[1~7], 即以某些结构与卤化银相似的无机盐、胶体、染料、水溶性卤化物等作核, 在其表面上外延或聚结上很薄的卤化银壳, 使其形成有别于传统卤化银的新型多相光敏体系, 即非银核/卤化银壳多相组合光敏微晶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感光胶片中,使用较多的光谱增感剂为菁染料.这类染料在胶片的保存和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灰雾,显影加工处理后卤化银层会残存染料,从而导致版面污染,成为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利因素.当该类染料作为感红区尤其是红外区的光谱增感剂时,染料的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胶片的感光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5-位不同取代基的噻碳菁和吲哚碳菁染料对其在立方型颗粒和T-颗粒溴化银微晶上吸附能力的影响,并采用ACFEM(Analytical Color Fluore scence Electron Microscopy)研究了上述结构染料对其吸附在溴化银微晶所形成的J-聚集体尺寸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吲哚碳菁染料来说,立方体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较T-颗粒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强;但对噻碳菁染料来说则相反,它们在T-颗粒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较立方体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强。另外,对5-位不同取代基的噻碳菁染料而言,无论是在立方型颗粒或T-颗粒溴化银微晶上的吸附能力来说,含取代基(无论4-取代基是吸电子型还是推电子型)的噻碳菁染料较未取代的噻碳菁染料强;而5-位取代基是吸电子型的噻碳菁染料更有利于其吸附在T-颗粒溴化银微晶表面。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证明了溴化银微晶表面上染料J-聚集体的生长过程是符合奥斯瓦尔特成熟过程的。吲哚碳菁染料在T-颗粒溴化银微晶上形成的J-聚集体的平均尺寸明显大于在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上形成的J-聚集体的平均尺寸。吸附在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上的5-不同取代基的噻碳菁染料对其形成J-聚集体尺寸分布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含取代基(-CH3,-Ph,-Cl)的噻碳菁染料形成的J-聚集体的尺寸分布几乎相同,但与未取代的噻碳菁染料形成的J-聚集体的尺寸分布明显不同;5-位含取代基的噻碳菁染料形成的J-聚集体平均尺寸大于未取代的噻碳菁染料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四种结构相似,吸收光谱及氧化还原电位相近的噻碳菁染料研究了染料浓度对光谱增感的影响,实验证明,易形成J-聚集态者,其浓度减感效应缓慢,不易形成J-聚集态者,其浓度减感效应明显。本文并根据磷光及电化学的实验,认为聚集态有助于还原被氧化的染料分子,从而有利于光谱增感;并认为在考虑减感作用的机理时应当考虑染料抑制卤化银还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为验证彩色卤化银体系中染料云形成的动力学模型而设计了实验,实验验证是采用一种“三明治”结构的彩色卤化银涂层,以保证其在曝光和彩色显影后所形成的染料云基本上不重叠,然后测量其染料云的尺寸分布和平均尺寸并与彩色卤化银体系中染料云形成的动力学模型计算所得的染料云的平均尺寸进行比较,结果证实了模型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型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染料云形态、尺寸的影响,并综合各因素进行体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蛋白质对花菁染料的共振散射效应,以新型水溶性碳菁染料(1,1′-丙磺酸-3,3,3′,3′-四甲基吲哚三次甲基碳菁-5,5′-二磺酸钾)为探针,建立了一种新的蛋白质共振散射检测体系.在最优条件下,蛋白质对该碳菁染料具有明显的散射增强作用,散射强度与蛋白质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牛血清蛋白BSA和人血清蛋白HSA线性响应范围分别为0.20~15.0μg/mL和0.50~10.0μg/mL,检测灵敏度(3σ/K)为0.05、0.10μg/mL.测定了BSA血清合成样品,回收率94.5%~104.0%;测定HSA血清合成样品,回收率95.6%~103.0%,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1%~1.9%,测定较为稳定、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