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吕功煊 《分子催化》2011,(6):574-579
生物体内细胞在氧化物质的过程中释放出的大量自由能,这些能量先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5′-triphosphate,ATP),当ATP水解为AD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5′-diphosphate)和无机磷酸时.  相似文献   

2.
化学位移估算研究ATP构象随溶液pH值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Johnson和Bovey的理论和方法计算了不同扭曲角χ(O4′-C1′-N9-C4)的ATP(5′-三磷酸腺苷)分子中糖环质子H1′和H2′由于环流效应引起的化学位移.H1′的化学位移与扭曲角χ有较强的依赖关系,反映了ATP在溶液中细微的构象变化.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证明在本文讨论的pH值范围(1~10)内,Mg2+加入后,ATP的扭曲角χ在230~360°范围内变化.随溶液的pH值减小,ATP分子的构象由trans 构象通过-gauche构象转变为cis构象. 从而证明在酸性条件下, ATP倾向于以cis构象存在,而在碱性条件下trans构象更为稳定,从另一方面支持了在酸性条件下N1参与配位而在碱性条件下N7参与配位的结论.在讨论中也考虑了由pH变化所引起的环流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Adenosineanditscorrespondingnucleotides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MP) ,adenosine 5′diphosphate (ADP)andadenosine 5′triphosphate(ATP)areimportantbiomoleculesthatprovideen ergyandsubstratesforvariouscellularbiochemicalprocesses[1] .Therehavebeenstrongde…  相似文献   

4.
测定生物组织中腺苷三磷酸(ATP)、腺苷二磷酸(ADP)和腺苷一磷酸(AMP)的含量,在研究生物的一些生理生化现象中有重要意义。利用不同方法定量分析这三种腺苷酸的报道已有很多。本文所述是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棉籽中的ATP、ADP和AMP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5.
任林娇  彭政  孟晓龙  张培  秦自瑞  徐晓萍  徐鹏  姜利英 《分析化学》2022,50(3):405-412,中插1-中插2
构建了一种基于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的裂分型适配体荧光传感器,用于检测三磷酸腺苷(ATP).将ATP核酸适配体序列分裂为P1和P2两个片段,在P1的5′端修饰荧光基团羧基荧光素(FAM),3′端巯基化修饰的P2通过Au—S键以自组装的方式修饰在AuNPs表面.未加入ATP时,P1...  相似文献   

6.
一种测定三磷酸腺苷二钠的新荧光光度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利用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三磷酸腺苷二钠(ATP)与依诺沙星(ENX)和Tb^3+的相互作用。依诺沙星与Tb^3+形成二元络合物发射出位于545nm处的特征荧光,加入三磷酸腺苷二钠(ATP)后,体系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且增强的荧光强度与ATP的加入量成正比,据此建立了荧光分光光度法测量ATP的方法。实验测得,ATP的线性范围是2.00~20.0μmol·L^-1检出限为6.83×10^-8mol·L^-1。研究了共存物质的影响和Tb^3+ -依诺沙星与三磷酸腺苷二钠的相互作用机理。该法成功地用于样品中ATP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三磷酸腺苷的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仪对正负离子模式下5'-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5'-triphosphate,ATP)的各种离子[ATP+H]+、[ATP-nH+(n+1)Na]+(n=0~4)、[ATP-H]-的裂解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可能的裂解过程.实验发现在裂解过程中,ATP脱去γ-磷酸时,不仅是P-O键断裂,还存在三磷酸链上β-P=O中O先夺去碱基上的氨基或核糖环上的羟基中H、N或O再亲核进攻磷引发结构重排,脱去γ-磷酸得到一系列碎片离子.利用理论计算解释了2种重排途径的可能性与碎片离子的丰度差异.  相似文献   

8.
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3-triphosphate简称ATP)适配体BT5A5模板稳定的BT5A5-Ag Ncs探针检测ATP。当ATP出现时,ATP与适配体特异性结合诱导ATP适配体的构象发生改变,促使DNA两端荧光弱的Ag NCs相互靠近,导致荧光增强。测定了BT5A5-Ag NCs的TEM,BT5A5-Ag NCs的粒径均匀且在2 nm左右。在最佳条件下,ATP在0~15 mmo·L-1性范围内的检测限为19μmol·L-1。此方法成功地检测了胎牛血清中的ATP,回收率在98.3%~103.7%的范围。因此该方法对生物样品中ATP检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铽-依诺沙星(enx)-邻菲啰啉(phen)络合物作为荧光探针,荧光猝灭法测定三磷酸腺苷二钠(ATP)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pH 6.7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eλx=340 nm,eλm=545 nm时,荧光强度的减小值与ATP的浓度在0.1~10.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 mg.L-1。该体系直接用于三磷酸腺苷二钠片剂中ATP含量的测定,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8.4%~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2.34%。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使用荧光猝灭光谱法、荧光滴定实验及FT-IR光谱法对腺苷-5´-三磷酸(ATP)和对甲基苯磺酰-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TAME)的相互识别作用做了系统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在荧光实验中,发现TAME对ATP有很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同时为了进一步验证TAME与ATP的相互作用又利用红外光谱法,推测出两者的识别作用位点是在TAME的主链胍基和ATP的磷酸根基团上,结合力为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力。另一方面,本文又分别考察了TAME同ADP和AMP的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分别计算出相应的猝灭常数,发现TAME与ADP和AMP的作用非常弱,说明TAME对ATP的识别作用有较强的选择性。这种识别作用的发生,对深入理解在ATP合成和水解过程中,ATP合酶中精氨酸残基如何起到“触点”的作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非标记纳米银探针催化共振散射光谱检测痕量AT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7.8 Tris-HCl缓冲液中,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的核酸适体(Apt 1)与其互补链(Apt 2)结合生成双链DNA (double-strand DNA, dsDNA). 此dsDNA不能稳定纳米银(AgNP), NaCl可致AgNP聚集, 在500 nm波长处产生一个较强的共振散射峰. 加入ATP后, ATP与dsDNA中的Apt 1结合形成较稳定的发夹结构结合物并释放出可稳定AgNP的Apt 2. 随着ATP浓度(16.5~1650 nmol/L)增加, 生成的Apt 2增加, 被Apt 2稳定的AgNP即AgNP-Apt 2结合物增加, 聚集的AgNP减少, 500 nm处的共振散射值线性减小. 该适配体反应中的AgNP-Apt 2对葡萄糖-铜(II)微粒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 其产物氧化亚铜微粒在610 nm处有一较强共振散射峰. 随着ATP浓度增大, 反应液中AgNP-Apt 2增多, 催化作用增强, 610 nm处的共振散射峰增强. ATP浓度在4.95~165 nmol/L范围内与共振散射增大值ΔI610 nm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1.8 nmol/L ATP. 据此建立了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简便快速检测ATP的共振散射光谱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2条分别带有腺苷三磷酸(ATP)适配体序列和黏性末端的单链DNA,二者首先通过互补杂交形成一个双链DNA单体,再由此单体自组装形成长线性DNA多聚体并进一步通过物理交联形成DNA水凝胶.通过流变学测试表征了水凝胶的形成,并通过应力扫描观察了从凝胶状态到溶液状态的转变.使用亚甲基蓝(MB)分子作为标记,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表征了该DNA水凝胶对ATP的响应动态.在加入ATP的15 min以内,DNA水凝胶在664 nm处的吸光值迅速上升并达到平台,表明该DNA水凝胶可以快速响应ATP.该DNA水凝胶在664 nm处的吸光值与ATP的浓度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DNA水凝胶中分别加入ATP、胸苷三磷酸(TTP)、胞苷三磷酸(CTP)、鸟苷三磷酸(GTP)4种类似物,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的测试表明了只有加入ATP的DNA水凝胶发生了解聚,MB被释放出来,说明该DNA水凝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及对ATP响应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pppA2′p5′A2′p5′A(2′-5′P_3A_3)受体可能是第一个寡核苷酸受体。但ATP能与2′-5′P_3A_3竞争此受体,那么ATP的作用是什么呢?本文证明ATP虽然对巨噬细胞的结合具有饱和性和可逆性,似乎是2′-5′P_3A_3受体的一个配基,但ATP并不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且当ATP和2′-5′P_3A_3同时作用于巨噬细胞时,ATP反而抑制2′-5′P_3A_3~′对巨噬细胞的生物效应。如果ATP先与巨噬细胞作用占据了2′-5′P_3A_3所要结合的位点后,再加2′-5′P_3A_3时,则2′-5′P_3A_3的结合能力和引起的生物学效应都明显地被阻断了,这表明,2′-5′P_3A_3的作用是通过它的受体而发挥的,ATP则可能是2′-5′P_3A_3受体的一个拮抗剂。  相似文献   

14.
Cd(Ⅱ)和ATP的结合位点的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MR方法研究了金属镉离子在ATP(嘌呤三磷酸腺苷)上的配位点.测量了不同pH值时由于Cd2+的存在而引起的1H,15N及31P的化学位移和31P-31P中的偶合常数的变化以及由ATP的存在所引起的113Cd的化学位移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4.5的条件下,ATP主要以磷酸根和N7同时对Cd2+配位;在pH值2.5~4.5的条件下,ATP主要以磷酸根和N1同时对Cd2+配位,还存在少量的磷酸根和N7同时配位的模式;而在酸性非常强的条件下(pH<2.5),ATP不再与Cd2+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磷酸腺苷(ATP)是许多酶催化反应所需要的供应能量的辅助因子(Cofactor)。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G.M.Whitesides博士领导的研究组宣布他们研究成功了一种能大量生产ATP的方法,即将丙酮热解生成乙烯酮,再与磷酸进行加成而得乙酰磷酸,后者在腺苷激酶、腺苷酸激酶和乙酸激酶等三种酶共同作用下将腺苷进行磷酸化而成一磷酸腺苷(AMP)、二磷酸  相似文献   

16.
所有生物过程都伴随着能量代谢,细胞内的能量供应主要依赖于线粒体合成的三磷酸腺苷(ATP)[1-2]。因此,建立有效的细胞内ATP及其代谢产物[二磷酸腺苷(ADP)和一磷酸腺苷(AMP)]的定量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ATP、ADP和AMP的结构和理化性质非常相似,同时测定会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7.
分别使用荧光光谱法、 ~1H和~(31)P核磁方法对腺苷-5′-三磷酸(ATP)和多种L-精氨酸衍生物(L)的相互作用做了系统的研究,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在荧光滴定实验中, L对ATP有很强的荧光猝灭作用, 说明两者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1H和~(31)P核磁结果进一步证实了L与ATP的识别位点在ATP的嘌呤环和磷酸链上, 结合力为氢键和静电作用. 另外, 用~(31)P 核磁滴定的方法考察了L对ATP水解的影响, 发现不同的精氨酸衍生物对ATP水解的催化影响有很大的差异, 说明L对ATP的识别和催化其水解作用有较强的选择性. 此识别及催化作用的研究对深入理解精氨酸残基在ATP合酶中起到"触点"作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亲水相互作用色谱法高效分析人体尿液中三磷酸腺苷(ATP)的方法。ATP是高能磷酸盐化合物,一种不可替代的生物分子。在本文中,分别使用反相色谱柱和亲水相互作用色谱柱测定ATP。结果表明:在亲水相互作用(HILIC)色谱分离模式下,流动相为甲醇-0.1%的甲酸水溶液=10∶90(v/v)、柱温30℃、流速0.4 mL·min~(-1)、检测波长258 nm时,对ATP的分离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测定人尿液中的ATP含量,并在部分样品中的检出1.04~1.65 mg·L~(-1)。进一步加标试验的回收率在77.09%~112.8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3.50%。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上海科学家根据DNA可以灵敏识别特定分子的原理研制出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能灵敏检测出细胞中的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将来可能用这种方法便捷地判断食品的新鲜程度。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新鲜烟叶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和单磷酸腺苷(AMP)3种磷酸腺苷同时测定的方法。烟草样品经过对氯苯酚提取、纯化后,采用三乙胺缓冲液作为流动相洗脱,经C18色谱柱分离,在259 nm波长对样品进行检测。与高氯酸(PCA)法,以及DNA常用的苯酚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均表明:低温下以对氯苯酚提取的效果较佳,使用三乙胺缓冲液流动相具有分离效率高、检出灵敏的优点。在线性范围(5~200μg/mL)内,磷酸腺苷浓度与峰面积具有很好的相关系数(r>0.9999),检出限达到纳克级水平,氯苯酚法对ATP,ADP和AMP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8%,97.2%和93.3%,RSD均小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