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研究大理紫乌头的二萜生物碱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NMR方法对其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大理紫乌头含6个二萜生物碱成分,包括5个C_(19)-乌头碱型:塔拉萨敏(1)、14-乙酰塔拉萨敏(2)、黄草乌碱丙(3)、8-去乙酰滇乌碱(4)、印乌碱(5)和1个C_(20)-海替定型宽乌宁(6)。其中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物种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西南石韦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技术进行化合物分离和纯化,通过NMR、MS等分析方法对西南石韦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从西南石韦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出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圣草酚(1)、3',5',5,7-四羟基二氢黄酮(2)、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3',4',5,7-四羟基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4),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滇产玉米须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化合物分离和纯化,采用EI-MS、HR-ESI-MS、1D-和2D-NMR以及化学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从滇产玉米须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S,4R)-2-[(2’R)-2’-hydroxydocosanoylamino]-1,3,4-octadecanetriol(1),ent-rosa-ne-5β,15,16-triol(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豆甾-5-烯-3β,7α-二醇(4)。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玉米须中分离得到,并采用化学方法对化合物1进行结构确证,采用2D-NMR对这化合物2和3的碳氢数据进行准确归属。  相似文献   

4.
从云南萝芙木(Rauvolfia yunnanensis Tsiang)花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吲哚类生物碱), 即(18Z)-11-methoxypicrinine(1), caberoline(2), 11-methoxystrictamine(3)和strictamine(4), 以及russulamide(5), ursolic acid(6), urs-12(13)-en-3α-yl acetate(7), β-amyryl nonanoate(8)和β-sitosterol(9); 采用UV, IR, MS和1D, 2D NMR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 其中化合物1为新吲哚生物碱, 化合物5, 7和8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但未得到利血平和育亨宾.  相似文献   

5.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层析、ODS反相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滇产小百部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 NMR、~(13)C NMR、MS等波谱学技术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小百部中共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2-deoxy-20-hydroxyecdysone(1),20-hydroxyecdysone(2),ajugasterone C(3),ajugasterone C-2-ethyl ester(4),calonysterone(5),2-deoxyecdysone(6),ergosterol(7),胡萝卜苷(8),小百部苷A(9),小百部苷B(10),filiasparoside B(11),filiasparoside C(12),filiasparoside D(13),asparagusin A(14)。研究表明小百部中主要以甾酮和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为主,其中化合物1、3、4、6、7为首次从小百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分离岩黄连2种生物碱的方法。岩黄连醇提物经溶剂萃取后的水相提取物,经过硅胶柱层析粗分离,对其中一个流分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以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氨水(体积比为0.4:1.5:4:0.4:5:0.11)为两相溶剂系统,下相为固定相,上相为流动相,通过一次高速逆流色谱,即可从64.81 mg样品中分离得到9.28 mg纯度为97.0%的去氢碎叶紫堇碱(dehydrocheilanthifoline)和4.38 mg纯度为90.7%的脱氢异阿朴卡维汀(dehydroisoapocavidine),并通过与对照品HPLC保留时间的比较,以及ESI-MS测定分子量,确认了化合物的结构。该方法降低了反复的柱层析导致的样品损失,也为上述两种化合物的药理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臭水仙(Narcissus papyraceus Ker-Gawl)的鳞茎中分离和鉴定了六个已知生物碱:石蒜碱(1)、多花水仙碱(2)、加兰他敏(3)、力可拉敏(4)、假石蒜碱(5)和maritidine(6).此外还分到一种新生物碱臭水仙碱(Papyramine),根据化学和光谱(UV,IR,ORD,NMR)数据证明其化学结构为7.  相似文献   

8.
乳香大环二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从乳香CO_2超临界提取物中分得7个大环二萜类化合物,经波谱方法鉴定为incensole acetate(1),incensole(2),incensole oxide acetate(3),isoincensole acetate(4),incensole oxide(5),isoincensoleoxide(6),isoincensolol(7),其中,化合物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栽培云南萝芙木(Rauvolfia yunnanensis Tsiang)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吲哚类生物碱: Caberine(1), 19-Ethoxyl-1-demethyl-Δ1-17-acetylajmaline(2), Vellosimine(3), β-Yohimbine(4), Yohimbine(5), Vinorine(6), Picrinine(7), Nareline(8), Akuammicine(9), Strictamine(10), Reserpine(11). 采用UV, IR, MS和1D, 2D NMR方法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鉴定, 其中化合物2为新的吲哚生物碱, 化合物1, 8和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龙头乌头生物碱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龙头乌头(Aconitum Longtounense T.L.Ming)主要产于云南西部.民间用于止血、接骨.我们从干燥的植物根部总碱中经氧化铝柱层析分离到四个19-C 二萜生物碱.其中碱1经鉴定为查斯马宁(chasmanine),碱2为滇乌碱(yunaconitine),碱3和碱4经红外光谱、~1HNMR 和~(13)CNMR 谱、质谱以及 X 衍射证明系首次发现的19-C 二萜生物  相似文献   

11.
研究马蹄香(Saruma henryi Oliv.)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结合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品化合物,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马兜铃内酰胺BII(1)、7-甲氧基-马兜铃内酰胺IV(2)、马兜铃内酰胺AII(3)、马兜铃酸I(4)、胡萝卜苷(5)、马兜铃酸IV(6)。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从展毛大渡乌头(Aconitum franchetii var.villosulum)中分离得到11个C_(19)-二萜生物碱,经过HR-ESIMS,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一个为新的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villosutine(1).其余10个为已知化合物,包含4个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1个热解型二萜生物碱和5个大渡乌碱型二萜生物碱.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从海南暗罗根中分离得到8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olyalimide A(1),kolavenic acid(2),2-oxo-kolavenic acid(3),2-oxo-14,15-bisnor-3,11E-kolavadien-13-one(4),3,4-dihydroxyclerodan-13E-en-15-oic acid(5),longimide B(6),16-oxocleroda-3,13E-dien-15-oic acid(7),solidagonal acidmethyl ester(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首次从番荔枝科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3对人肿瘤细胞SPCA-1,SGC-7901和K-562显示微弱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4.
季涛  毛羽  宋磊  梁晓霞 《广州化学》2017,42(2):56-59
研究了乌头属植物德钦乌头(Aconitum ouvrardianum)根部二萜生物碱类化学成分。采用了柱色谱、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从中分离得到5个二萜生物碱,分别鉴定为黄草乌碱丁(Ⅰ)、异塔拉乌头定(Ⅱ)、塔拉萨敏(Ⅲ)、查斯曼宁(Ⅳ)和denudatine(Ⅴ)。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C-20型二萜生物碱。  相似文献   

15.
刘淼  杨晓燕  彭晓姣  黄冕  许浩然  肖云川  冉坚  黄静 《合成化学》2013,21(3):306-308,312
利用硅胶和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日香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日香桂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β-胡萝卜苷(1),连翘脂素(2),大黄酚(3),大黄素甲醚(4),β-谷甾醇(5),β-谷甾酮(6)和2-(4-羟基苯基)乙酸乙酯(7),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2~4,6和7为首次从日香桂中发现;2为首次从该属中发现;3和4为首次从该科中发现。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学分离方法对黎药胆木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采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nauclofficine(1)、naucleamide A(2)、naucleamide D(3)和latifoliamide A(4).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生物碱,化合物2~4为首次从胆木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4的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它们对5种肿瘤细胞株(HL-60、A549、SMMC-7721、MCF-7和SW480)均显示出了较为显著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细胞毒活性与抗肿瘤阳性对照药顺铂的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17.
两面针抗肿瘤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黄治勋  李志和 《化学学报》1980,38(6):535-542
自两面针根中共分离出七种生物碱,其中六种生物碱经鉴定分别为氯化两面针碱(1)、氧化两面针碱(2)、二氢两面针碱(3)、6-甲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4)、α-别隐品碱(5)和茵芋碱(6),7的结构尚待进一步研究。动物试验结果表明,1和4能延长小鼠艾氏腹水癌的生命;2、3、5和6则无明显活性。1已在临床试用,初步观察,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有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大花红景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杜玫  谢家敏 《化学学报》1994,52(9):927-931
从云南丽江产民间药物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 经化学方法和光谱数据分析, 10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 山奈酚(1), 山奈酚7-O-α-L-鼠李糖苷(2), 大花红景天苷(3), 草质素7-O-α-L-鼠李糖苷(4), 草质素7-O-(3"-O-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5), 大花红景天素(6),鞣花酸(7), 红景天苷(8), 没食子酸(9), 没食子酸乙酯(10)。其中化合物1, 2,3, 6, 7是首次从大花红景天中得到, 化合物3-为一新的山奈酚苷, 用13^C NMR,1^H-1^H COSY, 13^C-1^H COSY谱确证6为一种结构罕见的黄酮醇与苯丙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从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 Vorosch.)中分离得到13个二萜生物碱,采用HR-ESI-MS,1D NMR和2D NMR等波谱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一个为新的C_(18)二萜生物碱:刺乌宁,其余为已知化合物.同时考察了其中12个化合物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氨茴酰基牛扁碱和东乌头定的活性较好(EC_(50)1mg/cm~2),其次是N-acetylsepaconitine,赣乌碱和N-去乙酰高乌甲素(EC_(50)2 mg/cm~2).  相似文献   

20.
植物中很少存在含氰基官能团的化合物。近期文献报道从常用抗癌中药天葵子中分离得到部分此类化合物,而且天葵子富含具有氰基官能团的化合物。为了丰富此类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同时深入对中国药典收载品种的进一步研究,本文对天葵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从中药天葵子中分离得到两个新化合物:一个为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命名为天葵碱A (1),另一个为新的酯类化合物,3-(4'-羟基苯基)- 2-丙烯酸-(4'-羰基苯基)酯(2)。同时分离到了四个含氰基官能团的化合物:(Z)-6α-(β-D-glucosyloxy)-4α, 5α-dihydroxy-2- cyclohexene- Δ1, α-acetonitrile (3), (Z)-6α-(β-D-glucosyloxy)- 4α-hydroxy-2-cyclohexene-Δ1, α- acetonitrile (4), lithospermoside (5), ehretioside B (6)和11个已知化合物。新化合物1和2的结构主要通过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确证。含氰基官能团的化合物3和4首次从毛茛科植物中分离得到。迄今为止,包括文献报道的部分化合物,从天葵子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6个比较少见的含氰基官能团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