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别在90℃和120℃下,用2,2’-联苯二酸(bpdca)作为调控剂合成了具有不同晶型和形状Ca CO3晶体,研究羧酸浓度和温度对Ca CO3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用粉末衍射XRD、FT-IR表征了合成的产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研究了产物粒子的形状,调查研究了温度和bpdca浓度对Ca CO3粒子形貌和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bpdca和温度均会对Ca CO3的晶型和形状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25℃下,在鲫鱼牙齿提取液存在时,用Na_2CO_3和Ca(NO_3)_2·4H_2O作为原料合成碳酸钙,研究提取液的浓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组成和粒子形貌的影响。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表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粒子的形貌。研究结果显示,在反应时间是30s时,合成得到的产物是球霰石晶型和方解石晶型的混合物,并且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增加,球霰石所占比例呈现增加趋势;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球霰石的含量会降低,但是产物粒子的形貌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说明,提取液的确能够影响碳酸钙的晶型和粒子形貌。  相似文献   

3.
张志强  陈玉萍  吴刚 《合成化学》2015,23(4):311-315,319
1,2,4,5-苯四酸(H4btca)和CdCO3经配位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配合物[Cd2(btca)(H2O)3(1)],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CCDC:91362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5.5924(9),b=7.7594(13),c=9.6750(16),α=111.921(2)°,β=101.810(2)°,γ=98.277(2)°,V=369.84(11)3,Z=2,Mr=291.52,Dc=2.618g·cm-3,S=1.000,R=0.0400,wR=0.0943。在1的分子结构中,Cd(Ⅱ)中心采取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配体btca4-的四个羧基采取μ2-η2∶η0配位模式,整个btca4-作为八齿的桥连结6个Cd(Ⅱ)形成二维网结构,通过O-H┈O氢键将二维层结合在一起形成三维结构。用荧光光谱研究了1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在250nm激发波长激发下,1的λem位于426nm。以1为前驱体合成了CdO微晶粒子(2),其结构和形貌经XRD和SEM表征。2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1.19μm,0.31μm和0.065μm。  相似文献   

4.
室温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2,2'-联苯二酸和1,2,4,5-苯四酸作为调控剂合成BaCO_3晶体,通过XRD、FT-IR和SEM等表征测试结果来研究不同结构和浓度的羧酸对BaCO_3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羧酸的加入对BaCO_3晶型没有影响,均为正交晶系文石结构,但羧酸的结构和浓度对BaCO_3的形貌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并对羧酸形貌控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Sr(NO3)2和HfOCl2·8H2O为原料,乙醇/水作溶剂,KOH为矿化剂,Ce(NO3)3·6H2O作为激活剂,用一元醇热法制备了掺杂Ce3+的SrHfO3超微球粒子。用XRD、SEM、荧光光度计分析了粒子合成过程的物相变化、形貌特征及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在nSr∶nHf=1∶1,VC2H5OH∶VH2O=4∶1,水热合成温度140℃,反应时间4 h,pH=13.5的条件下,获得SrHfO3∶Ce形貌为微球、分散均匀的粒子,粒径约900 nm。当Ce3+掺杂浓度为0.7mol%时发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以AlCl_3·6H_2O为铝源、CH_3COOK为沉淀剂、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为结构调节剂,采用温和水热焙烧法成功地制备了系列对CO_2吸附性能增强的分级结构纳米γ-Al_2O_3。采用XRD、SEM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比研究了PSS浓度对产物物相结构、形貌、织构性质及其在室温下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SS对产物形貌、织构性质及其CO_2吸附性能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不添加PSS时产物表现为不规则的块状粒子,PSS浓度依次增加到2、4和6 g·L~(-1)后,产物分别表现为不规则的棒状团簇体微米级粒子、类球形棒状团簇体微米级粒子、相互交织的纤维状微米级粒子,并且其比表面积和孔容逐渐增加;添加PSS后产物的CO_2吸附量增加、吸附动力学加快,尤其是PSS浓度为6 g·L~(-1)时,相应产物的最高吸附量为0.68 mmol·g~(-1),6次循环再生后其吸附量仍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开发了无催化剂条件下4-羟基烷基-2-炔酸乙酯与N-杂环芳基甲基-N-2,2-二氟乙基-1-胺的串联反应.应用该反应在甲醇中回流,以39%~83%的收率合成了一系列4-(N-(2,2-二氟乙基)(N-杂环芳基甲基)氨基)-5,5-二取代呋喃-2(5H)-酮,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ESI-MS表征,并进一步通过3-氯-4-(N-2,2-二氟乙基)(N-嘧啶-5-基甲基胺基)-5,5-螺(4-甲氧基环己基)呋喃-2(5H)-酮(8)的晶体衍射间接证实.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600μg·mL^-1浓度时4-(N-2,2-二氟乙基)(N-6-氯吡啶-3-基甲基胺基)-5,5-二甲基呋喃-2(5H)-酮(3a)和4-(N-2,2-二.氟乙基)(N-6-氟吡啶-3-基甲基胺基)-5,5-二甲基呋喃-2(5H)-酮(3c)对桃蚜的死亡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8.
开发了无催化剂条件下4-羟基烷基-2-炔酸乙酯与N-杂环芳基甲基-N-2,2-二氟乙基-1-胺的串联反应.应用该反应在甲醇中回流,以39%~83%的收率合成了一系列4-(N-(2,2-二氟乙基)(N-杂环芳基甲基)氨基)-5,5-二取代呋喃-2(5H)-酮,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ESI-MS表征,并进一步通过3-氯-4-((N-2,2-二氟乙基)(N-嘧啶-5-基甲基胺基)-5,5-螺(4-甲氧基环己基)呋喃-2(5H)-酮(8)的晶体衍射间接证实.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600μg·mL~(-1)浓度时4-((N-2,2-二氟乙基)(N-6-氯吡啶-3-基甲基胺基)-5,5-二甲基呋喃-2(5H)-酮(3a)和4-((N-2,2-二氟乙基)(N-6-氟吡啶-3-基甲基胺基)-5,5-二甲基呋喃-2(5H)-酮(3c)对桃蚜的死亡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9.
通过2,2',6,6’-联苯四酸与相应金属硝酸盐和第二配体的水热反应合成了2个具有不同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o(bta)0.5(2,2’-bipy)(H2O)]n(1)和{[Cd2,(bta)(H2biim)2(H2O)]·H2O}n(2)(H4bta=2,2’,6,6’-联苯四酸,2,2'-bipy=2,2’-联吡啶,H2biim=1H,1’H-2,2’-联咪唑),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1和2都是一维链结构,并且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bta配体在1和2中分别采取η6,μ4六齿和η5,μ4-五齿配位模式,同时bta配体中2个苯环的夹角在化合物1和2中分别是64.80°和64.86°.1与2分别在170℃和120℃以下保持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2-氨基-4-三氟甲基-5-甲基-噻吩-3-羧酸乙酯(1)为起始原料制得膦亚胺2.在碳酸钾的催化下,膦亚胺2与芳基异氰酸酯和伯二胺的氮杂Wittig反应制得嘧啶环上2,2’取代的双[噻吩并[2,3-d]嘧啶-4(3H)-酮]3;膦亚胺2与烷基异氰酸酯和伯二胺的氮杂Wittig反应制得嘧啶环上3,3’取代的双[噻吩并[2,3-d]嘧啶-4(3H)-酮]4.化合物3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关环反应在嘧啶环的2,2’位;化合物4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关环反应在嘧啶环的3,3’位.对合成反应机理的推导及目标产物核磁共振氢谱数据的分析解释了此合成反应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宋雪  成军  张平  尹传奇 《分子催化》2014,(2):126-131
RuCl3·3H2O分别与6,6’-二甲基-2,2’-联吡啶(dmbp)和2,2’-联吡啶-6,6’-二甲醛(bpda)反应生成[cisRu(L)2Cl2]Cl·2H2O(L=dmbp,bpda),进一步用CF3SO3Ag脱氯得到[cis-Ru(L)2(H2O)2](CF3SO3)3.研究了4种配合物对1-己炔、苯乙炔和丙炔酸乙酯的催化环三聚作用,发现脱氯后的含水配合物催化活性有显著提高;体系中有水存在时,丙炔酸乙酯环三聚具有很强的区域选择性.催化机理研究表明,该催化过程为催化[2+2+2]环加成反应.钌杂环庚三烯或7-钌杂双环[2.2.1]-2,5-庚二烯是关键中间体,联吡啶配体上的6-甲酰基取代基水合后通过与丙炔酸乙酯的羰基形成分子内氢键影响环三聚产物的区域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我们曾报道CO_2/H_2在CuO-ZnO及CuO-ZnO-ZrO_2催化剂上低压合成甲醇的反应,指出CuO-ZnO-ZrO_2对CO_2/H_2制甲醇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本文通过TPD-MS测试研究了第3组分ZrO_2的加入对CO_2/H_2在CuO-ZnO-ZrO_2催化剂上低压合成甲醇的促进作用。 1 实验部分 催化剂的评价在恒压流动反应系统内进行。用色谱仪分析产物(Porapak Q柱,4 mm×3m,柱温120℃,CO、CO_2、CH_3OH、H_2O的保留时间分别为0.55、0.84、4.72、6.6 min),热  相似文献   

13.
万博  赵庆鲁  王来来 《催化学报》2010,31(5):514-517
 以联萘酚和大位阻的金刚烷酰氯为原料, 经两步合成了系列新型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 并应用于铜催化的二乙基锌对环烯酮的不对称 1,4-共轭加成反应. 结果表明, 产物收率和对映选择性最高分别为 95% 和 61%. 配体 (S)-(2-(adamantane- 1-carboxylic acid)-1,1’-binapthalen-2’-yl)-((S)-1,1’-binaphthalen-2,2’-yl)phosphite [(S,S)-3a]的两个 (S)-联萘酚构型是匹配的组合, 产物的绝对构型主要由配体中 2,2’-二氧膦-1,1’-联萘酚的构型控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两种结构相似的配体[2,2′.二(2.甲基苯并咪唑)乙醚(L1)和2,2′-二42.乙基苯并咪唑)乙醚(L2)]出发,合成了6种配位聚合物:[Cu(L1)(bz)2](1),[Cu(L2)(bz)2](2),[Zn2(L1)(m-bdc)2](3),[Cd2(L2)(优-bdc)2(H20)]2H20(4),[Zn(L1)(OH—bdc)(H20)](5)和[Zn2(L2)(btca)](6).其中,Hbz=苯甲酸,m—H2bdc=问苯二甲酸,OH—H2bdc=5.羟基间苯二甲酸,H4btca=1,2,4,5-苯四甲酸.在化合物1和2中,双齿含氮配体(L1和L2)桥连相邻的金属中心原子,形成了1D单链结构,bz阴离子位于链的两侧.在化合物3和4中,含氮配体(L1和L2)以顺式构型连接两个金属中心原子,形成了[M2(L1)]^4+单元(M=Zn(Ⅱ)和Cd(Ⅱ)).邻近的[M2(L1)]^4+单元进一步通过二羧酸配体连接形成了1D双链结构.在化合物5中,Zn(Ⅱ)阳离子由5-羟基间苯二甲酸阴离子桥连,形成了ID无限聚合的链状结构.其中,L1配体以单齿配体的形式悬于链的一侧.在化合物6中,两个Zn(Ⅱ)阳离子由两个L2配体桥连,形成了[ZnL2]2^4+环状结构,这些环进一步由btca阴离子连接形成了2D层状结构.同时,本文中还探讨了化合物3.6及相关配体在常温条件下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2个Ni(II)配合物[Ni3(btc)2(H2O)14]·4H2O(1)和[Ni2(btec)(bipy)2(H2O)6]·2H2O(2), (H3btc=1,3,5-benzenetricarboxylic acid, H4btec=1,2,4,5-benzenetetracarboxylic acid, bipy=2,2'-bipyridyl).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RD)、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化合物(1)是由2个均苯三甲酸根桥连的三核Ni(II)离子的化合物, 而化合物(2)是由1个均苯四甲酸根桥连的双核化合物, 分子中bipy分子作为端基配体. 分子中大量的水分子和羧酸根的存在使2个化合物分别被连成具有三维(3D)和二维(2D)结构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 着重研究了化合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SPS), 并将其与UV-Vis-NIR吸收光谱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发现SPS 中表面光伏响应带与UV-Vis-NIR 吸收光谱的吸收峰在数量和位置上都是一一对应的. 此外, 对比2个化合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可以看出,配合物的结构及中心金属的配位微环境对其表面光伏响应带的强度、位置和形状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Sr5(PO4)3Cl:Eu2+蓝色荧光粉合成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r5 (PO4)3Cl:Eu2+是一种重要的蓝色发射荧光材料,通常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来制备.本文利用Sr5(PO4)3(OH)与Sr5(PO4)3Cl结构相同的特点,采用沉淀法合成出羟基磷酸锶铕前体,经过氯化铵和助熔剂作用下的固相氯代反应合成出Sr5(PO4)3Cl:Eu2+荧光粉.考察了pH值与原料比例等对沉淀反应过程及产物的影响,并讨论了氯化铵作用下的氯代过程以及助熔剂对产物荧光粉形貌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本合成方法条件易控,且合成产物Sr5 (PO4)3Cl:Eu2+的物相纯度高,尺寸分布均匀,形貌规则,发光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7.
The condensation reaction ofω-aminoalkyleneamide-functionalized pillar[5]arenes with 2-(4-([2,2’:6’,2〃-terpyridin]-4’-yl)phenoxy)acetic acid or 4-(4-([2,2’:6’,2"-terpyridin]-4’-yl)phenoxy)butanoic acid in dry chloroform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the catalysis of HOBT/EDCl resulted in novel pillar[5]arene diamido-bridged terpyridine derivatives.~1 H NMR and 2 D NOESY spectra clearly indicated that the interesting[1]rotaxanes were formed by longer alkylene such as propylene,butylene and hexylenediamido chains threading into the cavity of the pillar[5]arene and with larger terpyridine acting as the stopper.However,the shorter ethylenediamido chain only exists outer of cavity of pillar[5]arene and the molecule exist on free form.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两个新的稀土双核配合物Gd_2(bpy)_2(CA)_3·8H_2O和Er_2(bpy)_2(CA)_3·4H_2O,bpy和CA分别代表2,2’-联吡啶和氯醌酸的二价阴离子。已测定其变温磁化率。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与理论方程拟合,求得J=-1.9cm~(-1),表明配合物中Gd(Ⅲ)离子之间存在极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2个Zn(Ⅱ)配位聚合物{[Zn_(1.5)(dbim)_(1.5)(btc)]·6H_2O}_n(1)和{[Zn(dbim)_(0.5)(btec)_(0.5)(H_2O)]·H_2O}_n(2)(dbim=1-(4-((2,6-dimethyl-2H-benzo[d]imidazol-3(3H)-yl)methyl)benzyl)-2,7-dihydro-2,5-dimethyl~(-1)H-benzo[d]imidazole,H_3btc=1,3,5-苯三酸,H_4btec=1,2,4,5-苯四甲酸)。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三节点(3,4,4)-连接的网络,拓扑符号为(5~2·6·7·8~2)(5~2·6)(5~2·6~2·8~2)。配合物2是一个(3,4)-连接的网络,拓扑符号为(8~3)(8~5·10)。配合物1和2的固态荧光与配体dbim不同。  相似文献   

20.
余秀芬  徐立 《结构化学》1993,12(6):449-454
用新的合成途径,以Na_2WO_4·2H_2O为原料,Zn粉为还原剂,合成了三个簇合物(1)[W_3O_2(CH_3CO_2)_6(H_2O)_3]ZnBr_4·8H_2O,(2)H(W_3O_2(CH_3CO_2)_9]·5H_2O,(3)H_2Na_3[W_3O(CCH)_3(CH_3CO_2)_6(H_2)O][H_2W_(12)O_(40)]·13.5H_2O。在测定晶体结构和综合有关文献基础上,说明了反应过程,并进行了EHMO量化计算,探讨了该类型化合物的簇骼成键性质和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