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非平衡拓扑和随机干扰情形下多自主体系统的趋同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具有一般有向通信拓扑和高斯通信噪声的多自主体系统的趋同条件.这里所研究的有向拓扑不仅包含有向平衡图,而且包含非平衡图,后者是本文的重点.我们利用马氏链的结果得到了一个网络节点的互通类;通过对噪声影响的细化,给出了不同噪声情形下系统趋同条件:(1)对互通类的自主体获取信息受到噪声干扰情形,给出了系统均方趋同的充要条件,并证明该条件也保证以概率1 趋同;(2)对互通类的自主体获取信息未受到噪声干扰但其余自主体获取信息受到干扰情形,给出了系统均方趋同的充分条件,并证明该条件在一定意义下也是必要的;(3)对整个系统无噪声情形,给出了系统趋同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基于不可靠通信网络的连续时间多自主体系统的趋同控制.自主体间的通信信道受高斯噪声干扰;不可靠通信因素导致的网络拓扑随机切换由马氏链刻画.为克服随机噪声和马尔科夫拓扑切换的影响,设计了随机逼近型趋同协议;基于马氏跳参数随机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代数图理论、连续鞅和马氏链理论,证明了多自主体系统实现渐近无偏均方平均趋同...  相似文献   

3.
主要针对固定拓扑网络下具有通信时延的多自主体离散系统,研究了二阶离散系统的一致采样控制.应用Z变换,分析了离散时间系统的动态运动方程.根据广义Nyquist判据,得到了二阶时延离散系统渐近收敛到一致的采样周期的上界.最后通过实例仿真,进一步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并发演算CC(Concurrent Calculus)是高阶并发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它把λ-演算作为子理论并包含一阶通信系统演算CCS、活动进程演算CMP和高阶通信系统演算CHOCS的主要特征.在CC中,通信端口可为任意表达式,并且进程和通信端口都可以作为在通信中传递的一等对象(First-class Objects).从而CC不仅可以描述一阶通信行为,而且可以刻划通信网络的动态自修改行为.另外,由于CC把λ-演算和进程演算纳入同一形式系统,故CC可以作为并发函数式程序设计的核心语言和理论模型.本文首先给出CC的语法、语义和例子,然后研究CC的高阶双向模拟等价关系以及CC的代数定律.选择算子“+”在CCS,CMP,CHOCS及CC中都有相同的语义定义,本文将给它一种新的语义,体现了环境决定进程演变方向的原则,并研究了在此新语义下CC的代数性质.  相似文献   

5.
博弈论在通信对抗态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博弈论预测电磁态势演变的基本构想,设置了通信对抗的场景并构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其次,分析了通信对抗电磁态势生成流程,最后结合一定的作战背景进行了仿真实验,基于双方博弈的原则预测了通信对抗态势的演变.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该研究成果已在多个作战仿真系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随机切换拓扑下具有区间时变时滞的二阶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均方包含控制问题.通过一个变量变换,把原系统的均方包含控制问题转化为新系统的均方稳定性问题.根据随机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给出了多智能体系统解决均方包含控制的充分条件.最后,仿真实例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考虑一类非线性机械臂系统的跟踪控制.该系统包含未知的定常参数和多个未知的周期时变参数.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能保证闭环系统的所有信号有界,且跟踪误差趋于零.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标信号和干扰信号为多项式的情形,研究了多采样率离散时间控制系统的最优预见控制问题.首先利用离散时间系统提升技术,把所研究的系统转化成单采样率的扩大系统.然后构造扩大误差系统,把问题转化为包含预见信号的最优调节问题.最后利用最优预见控制理论的结果得到系统的最优预见控制输入,其中包含积分器和预见前馈补偿.本文还对扩大误差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和相应的代数Riccati方程的可解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用博奕论的S tackelberg策略理论研究了P roxy-U sers通信系统.对P roxy和U sers的地位不平等的情况,建立了该系统的S tackelberg策略模型.得到了一个双层规划模型.并证明了模型的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带有多径通信路由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通信路径调度和控制器的协同设计问题.通过将不同通信路径切换及带来的时延变化建模为系统模态的切换,得到了所研究系统的切换系统模型.给出了使得闭环系统指数稳定的通信路径调度所需满足的条件,并提出了满足系统稳定和网络负载均衡的闭环通信路径调度方案和控制器设计方法.数值仿真算例验证了算法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