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衣康酸(IA)、富马酸(FA)以不同配比共聚合成絮凝剂P(DMDAAC/DMC/IA/FA),得到絮凝剂I和II。研究了絮凝剂I和II对印染废水、钻井废水絮凝效果;由电镜扫描观察得到絮体的形貌图,非线性分维计算了絮体形貌的空隙分维数。结果表明,絮凝剂I在p H~8、投加量为0.75g/L时,对印染废水的CODCr去除率是45.9%;絮凝剂II在p H~10、投加量0.25g/L,对钻井废水的CODCr去除率为73.4%。不同合成条件得到的絮凝剂处理不同的废水效果不同。非线性分维数计算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考查了一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FA/NVP/DMC)对钻井废水的絮凝性能。试验显示,在pH=7、投加量为186.94mg/L条件下,CODCr去除率达到90.2%,浊度去除率达到98.9%;对钻井废水絮凝处理后的絮体进行电镜扫描,运用非线性数学分形理论计算絮体空隙分维数,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采用絮凝-漂白粉催化氧化法,筛选出硫酸镁催化剂,提高难生化处理的印染废水对色度、COD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COD_(Cr) 592 mg/L、色度625倍、pH 9.82、SS 150 mg/L的某印染废水,当废水p H为6时,投加Al_2(SO_4)_3·18H_2O 400 mg/L、聚丙烯酰胺(PAM)2 mg/L,催化剂硫酸镁80 mg/L,有效氯30%的漂白粉1.0 g/L,CODCr最终去除率达到88.2%,色度去除率98.4%,浊度去除率86.6%,出水pH为6,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催化氧化的脱色速率提高近一倍,结果对印染废水的处理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甲醛、双氰胺、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铝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印染废水脱色絮凝剂T-1。采用福州某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以脱色率为主要考核指标,讨论了T-1的投加量、pH值、废水温度等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氰胺-甲醛缩聚物对印染废水具有优良的脱色絮凝效果,当投加量为100mg/L,废水温度为30℃,pH=8时,处理效果最佳,色度去除率达70%,COD去除率为78.3%。而且其絮凝性能明显优于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AS)絮凝剂。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硅酸硫酸铁(PFSS)和助凝剂壳聚糖(CTS),考察了影响合成及絮凝剂应用的因素,探讨了其组成、投加量以及pH值对城市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模拟废水和城市废水絮凝试验,得出最佳的合成和应用条件:n(Fe)∶n(Si)=1∶1,PFSS的碱化度为1.5,聚合硫酸铁(PFS)的pH=2,聚硅酸(PS)的活化时间为1.5 h;n(PFSS)∶n(CTS)=5∶1,投加量为(20+4) mg/L,pH值的范围为6~9,沉降时间为15 min。 复合絮凝剂(PFSS-CTS)在最佳条件下浊度、色度、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04%、91.26%和83.45%。  相似文献   

6.
纳米聚硅酸铝铁絮凝剂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酸钠、氯化铁、氯化铝为原料通过超声的方法制备了无机高分子纳米级聚硅酸铝铁絮凝剂(Nano-PAFSI),考察了其投加量、pH值、搅拌强度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混凝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产品纳米聚硅酸铝铁(Nano-PAFSI)比普通聚硅酸铝铁处理废水效果更佳.对印染废水的浊度去除率为97.8%,色度去除率为94.6%,CODCr去除率为55.1%.  相似文献   

7.
一种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化学改性研制出同时兼含羟基、氰基、酰胺基和季铵盐基团的两亲型高分子絮凝剂(ASF),然后加入铝酸纳和硅酸钠,以一定的比例进行复配,制得复合型高分子絮凝剂CF-1,并综合研究了CF-l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CF-1对印染、造纸、皮革、制药等工业废水具有很强的絮凝和脱色效果,废水的色度去除率达96%以上,SS去除率达95%以上,CODCr去除率达74%以上。而且其絮凝性能明显优于阳离子聚丙烯蠢胺(CPAM)、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以及硫酸亚铁等絮凝剂。  相似文献   

8.
选用自制的双氰胺甲醛作为絮凝脱色剂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并与硫酸铝、三氯化铝作了对比实验。考察了投加量、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用量较少并且其它操作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双氰胺甲醛制备的脱色絮凝剂具有很好的絮凝脱色效果及COD_(Cr)去除率。在最佳的操作条件下(投加量120 mg/L,pH=7,反应温度25℃),此脱色絮凝剂对分散、酸性、活性印染废水的COD_(Cr)去除率分别为79.1%、78.5%、79.0%,对分散、酸性、活性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分别为94.0%、97.1%、72.9%,减轻了后续处理难度。在与无机絮凝剂的对比试验中,在相同的条件下有机絮凝剂的处理效果总体比无机絮凝剂的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MAC)、玉米淀粉、AlCl_3、Al_2(SO_4)_3、PAC、FeSO_4、FeCl_3等无机絮凝剂为原料制备出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型絮凝剂(PMSF),并用于福建某油墨生产企业,系统考察了其对油墨废水进行处理时的最优条件。试验发现,PMSF对油墨废水有很强的絮凝和脱色效果,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到86.8%,色度去除率可达到94.6%。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MSF处理油墨废水的絮凝综合性能明显优于季铵化淀粉絮凝剂(MSF)。  相似文献   

10.
采用强化混凝法去除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苯酚。对自制聚丙烯酰胺进行红外光谱(IR)和电镜扫描(SEM)表征。以苯酚为目标物,自制PDA为混凝剂,对含酚模拟废水进行混凝处理。研究了混凝剂投加量、搅拌强度、静置时间以及pH值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红外结果表明产物确为丙烯酰胺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共聚物(PDA);SEM显示其表面粗糙、多孔,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吸附架桥能力。当苯酚初始浓度为0.75mg·L~(-1)时,PDA投加量为0.06mg·L~(-1),pH值控制在6~7,270r·min~(-1)快搅2min,50r·min~(-1)慢搅12min,沉降时间为30min时,苯酚去除率可达82.1%。  相似文献   

11.
以淀粉(strach)为原料,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MAC)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醚化改性制备阳离子淀粉絮凝剂(MSF),采用正交单因素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分析仪(TGA)对样品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季铵化淀粉絮凝剂的制备条件为40%Na OH的添加量5 m L,m(starch)∶m(CHPTMAC)=1∶1,水浴温度为55℃条件下反应5 h制备出的MSF絮凝性能最好,当MSF用量为50mg·L-1对油墨废水CODCr去除率为84.6%,并且此时的絮凝剂表征结果显示其结构规整,排列致密且拥有良好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混凝/絮凝工艺是去除废水中悬浮胶体颗粒、降低浊度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一种常见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为原材,以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共聚单体,采用接枝共聚技术,开发了一系列接枝链分布相同、但电荷密度及平均接枝链链长不同的接枝型阳离子淀粉改性絮凝剂:淀粉接枝共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St-G).并以一种具有高浊度特征的行业废水——石材废水为研究对象,详细讨论了St-G的结构因素(电荷密度与平均接枝链链长)及环境因素(絮凝剂投加量和pH等)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结合絮凝后上清液Zeta电位、絮体结构的动态监测结果以及扩展DLVO(Derjguin-Landau-Verwey-Overbeek)胶体稳定理论等,详细探究了其絮凝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St-G对石材废水的絮凝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无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 St-G对石材废水的除浊作用主要是电荷碎片机制为主导,且与黏结架桥作用协同作用的结果.随着St-G电荷密度的增加,其浊度去除率增加而对应最佳絮凝剂用量减少,且絮体破碎后恢复因子增加;而絮体尺寸、絮体生长速度及其破碎因子均与St-G平均接枝链链长呈正相...  相似文献   

13.
TiO2纳米酶絮凝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絮凝剂,纳米TiO2为固定化酶载体材料,木瓜蛋白酶为酶模型制备纳米絮凝酶.结合粒度分析、SEM、EDS等表征手段,考察PAM种类、加量及体系pH对高分子凝胶絮凝与沉降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氢键、静电吸附和架桥等作用,纳米酶和PAM间产生有效的絮凝.TiO2纳米酶的絮凝沉降速度、体系浊度、絮团大小和紧实程度随PAM用量不同而改变.适量的PAM产生高沉降速度,低浊度,稳定、大絮团的强絮凝,其中nPAM絮凝酶的沉降速度最快,絮团最大.过量的絮凝剂导致絮团脱稳.调控体系酸碱度亦可有效调控PAM絮凝动力学行为.比较nPAM和cPAM,发现nPAM絮凝体对pH有较高稳定性,cPAM絮凝体受pH影响显著.故可以根据酶结构与特性,调节絮凝剂加量和体系酸碱度设计出微纳尺度可调的固定化酶.  相似文献   

14.
UF-两段厌氧处理茶多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前置超滤膜(UF)的两相厌氧工艺对原水COD为18362.6mg/L,荼多酚为3608.3mg/L、色度为2624.2倍的茶多酚生产废水进行为期90d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实验压力为0.2Mpa时,膜组件对COD去除率为63.4%,茶多酚去除率为95.1%,色度去除率为93.4%.然后,对两相厌氧工艺的投配率、P含量和酸化段水力停留时间(HRT1)对废水COD、色度与茶多酚去除率和产气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当投配率为15.0%、P含量为38.1mg/L、HRT1=24h,该工艺达到最佳处理效果,出水COD为1288.1mg/L,COD去除率为80.8%,色度为95.6倍,色度去除率为44.6%,残余茶多酚为119.8mg/L,茶多酚去除率为32.3%,产气率为0.85m3/kg COD,与未采用UF预处理的两相厌氧水解工艺相比,COD、色度和荼多酚去除率分别提高23.40%,10.2%和1613%,产气率增加0.15m3/kg COD.  相似文献   

15.
刘再满  魏亚玲 《应用化学》2011,28(8):874-878
以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为分散剂,过硫酸铵(KPS)为引发剂,采用双水相聚合法,用新型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与丙烯酰胺(AM)共聚,制备了一系列新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类絮凝剂,讨论了单体含量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转化率和阳离子度的影响。 并对黄河水做了絮凝实验,讨论了CPAM投加量、pH值、搅拌速率、搅拌时间及静置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所得CPAM的阳离子度随DAC含量增加而增大,CPAM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转化率随DAC含量增加略有下降。 当CPAM投加量为0.3 mg/L,pH=6,以100 r/min搅拌15 min后,再静置10 min,絮凝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9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腈纶废水的絮凝处理效果,研发了一种Al-Fe-Mg三阳离子聚硅酸絮凝剂。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金属溶液浓度、硅与金属比例以及铝、铁、镁之间比例对絮凝剂制备的影响。然后,将制备好的絮凝剂药液投加入废水中,研究其投加量及pH对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聚硅酸溶液倾倒入(金属溶液浓度为0.02mol·L~(-1),Si与金属摩尔比为2∶1,金属铝铁镁摩尔比为3∶1∶2)金属溶液搅拌快速搅拌5min后静置12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铝铁镁絮凝剂效果最佳,并且硅与金属比例是复合絮凝剂的主要影响因素,去浊率可达99.59%。  相似文献   

17.
从深海表层沉积物中筛选获得具有吸附钍功能的菌株WHY-2,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将WHY-2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通过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该菌株对水溶液中Th(IV)的吸附特性,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H为4,Th(Ⅳ)初始浓度为50 mg·L~(-1),吸附剂投加量为0. 6 g·L~(-1),吸附时间为10 h时,Th(IV)的去除率为96. 95%,吸附量为82. 46mg·g~(-1)。菌株WHY-2对Th(Ⅳ)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地拟合等温吸附过程。在吸附过程中,氨基、羰基、羟基、甲基、亚甲基以及磷酸基等基团是起主要作用的官能团。经过6次的吸附-解吸再生实验,去除率仍能达到83. 36%。  相似文献   

18.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四环素(TC)极谱峰的增敏作用为基础,提出了测定TC含量的极谱法。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CTMAB-Na2HPO4-Na H2PO4缓冲溶液(p H 7.7)为底液,扫描速率0.7 V·s-1,起始电位-0.85 V,静止时间6 s,温度25~30℃。在上述试验条件下,TC的线性范围为0.02~1.0 mg·L~(-1),1.0~80mg·L~(-1),检出限(3s/k)为0.001 5 mg·L~(-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4.0%。在3个浓度水平上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2.0%~120%之间。  相似文献   

19.
镀铜铁屑-H_2O_2催化氧化降解含酚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镀铜铁屑代替传统Fenton体系中的FeSO4作为催化剂,通过改变H2O2与镀铜铁屑的投加量、溶液的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研究了该体系对处理苯酚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处理实际含酚印染废水,在pH值为4~6,30%H2O2 12mL/L,镀铜铁屑5g/L,反应时间为45min时,COD去除率可达96%,其CODCr从5827mg/L降至419mg/L,色度从2000降至30,符合国家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强力霉素废水的吸附-混凝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强力霉素废水的特点,采用吸附-混凝联合处理工艺对其进行预处理研究。筛选出最佳吸附剂、混凝剂、助凝剂,考察了其投加量、pH、反应时间、搅拌强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选用粉煤灰作为吸附剂、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羟乙基田菁胶(ESG)作为助凝剂,F-去除率达到99.9%,氟浓度降至10mg/L以下;化学需氧量(CODCr)去除率达到37.5%,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BOD5/CODCr)由原来的小于0.1提高至0.16,提高了原废水的可生化性。而且处理后的灰渣烧制成砖块,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