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采用TLC、GC、微量臭氧化和GC-MS等分析方法,从茄黄斑螟雌蛾性腺体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出性信息素反-11-十六碳烯醇乙酸酯(1a)。触角电位和田间试验证明,天然提取物和合成样品均有强烈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姜黄超临界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液相色谱-质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姜黄超临界提取物中的3种主要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条件:用Hypersil C18为分离柱,甲醇-水(体积比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428nm,柱温40℃;姜黄素进样量在0.12~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形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102%,重现性的RSD为1、74%(n=6)。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姜黄提取物中含对二脱甲氧基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姜黄提取物中的总姜黄素含量约为90%。  相似文献   

3.
松毛虫性信息素微量成分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孔祥波  张真  王鸿斌  赵成华 《色谱》2005,23(4):370-37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确认了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是思茅松毛虫性信息素腺体的主要成分(次要成分由于含量极微且受杂质干扰,未能获得全扫描质谱图)。利用高分辨率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了思茅松毛虫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的酯基转移和乙酰化反应的衍生物,进一步确认了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是思茅松毛虫性信息素腺体中的微量成分。探讨了功能团相互转换微量化学反应法鉴定松毛虫性信息素腺体中微量成分功能团和立体构型的优点。强调了性信息素微量成分鉴定工作在昆虫化学通讯系统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陈勇  李紫  蔡敏 《分析科学学报》2004,20(2):117-120
报道了采用电喷雾-质谱负离子全扫描法,分析山麦冬、麦冬对照药材的甲醇提取物。经分析发现,山麦冬、麦冬对照药材负离子的全扫描质谱图差异显著,从中选择16强峰建立山麦冬、麦冬对照药材甲醇提取物的特征图谱。研究表明,该分析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图谱特征性强,可快速、准确鉴别山麦冬、麦冬药材。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相关性分析,研究了金银花和山银花正丁醇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图谱与抗肿瘤活性的谱-效关系。首先采用HPLC-MS/MS法对金银花和山银花正丁醇提取物进行分析,得到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同时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金银花和山银花正丁醇提取物对Mcf-7、Hela、Ht29细胞株的抑制作用,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谱-效关系,通过分析化学成分与药效活性的相关性,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进而探索金银花和山银花抗肿瘤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80%的乙醇、去离子水及稀碱提取麦冬,部分水提物用无水乙醇沉淀,获得麦冬的醇提物、水提物、水提醇沉物和稀碱提取物,并以VC和BHT作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DPPH法、化学发光法及FRAP法测定了4种提取物对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及样品的总抗氧化能力。麦冬提取物能有效地清除DPPH.和.OH,并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但是同一提取物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所含成分及活性氧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分析化学》2012,(11):1739
(ISBN 978-7-122-12162-2)该书以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内容为基础,结合植物提取物行业的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化应用这一主题,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第1~7章)介绍了标准化植物提取物的发展沿革及研究方法,包括原药材、提取分离工艺、检测方法和安全性控制及应用等。第二部分(第8章)共列举了30个示范实例,按提取物行业的"两个标准,三个规程",涉及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的萜类内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海峰  鞠兴荣 《色谱》2000,18(5):394-397
 394-397 -------------------------------------------------------------------------------- 建立了液-液萃取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银杏叶提取物(EGb)中萜类内酯含量的快速方法。EGb样品溶于体积分数为30%的乙醇溶液后用乙醚萃取,有机相浓缩后的残留物以HPLC分析,组分的分离采用C18柱,以甲醇-水-磷酸(体积比为25∶75∶0.1)为流动相,示差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样品净化程序较已报道的方法更简便,选择性强、快速(少于20 min)。该方法回收率大于99.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重现性好,可有效地用于银杏叶提取物的产品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
瓯柑石油醚提取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瓯柑的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 采用GC-MS分析法进行分离鉴定, 并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从瓯柑果肉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1种成分, 占总提取物的97.43%, 其主要成分为(Z, Z)-9, 12-十八碳二烯酸(37.46%)、γ-谷甾醇(22.91%);从瓯柑皮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0种成分, 占总提取物的99.79%, 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86.39%).  相似文献   

10.
筛选胀果甘草是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最强的提取物,并研究其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类型,探究其抑制作用机理。 考察了胀果甘草7种不同溶剂包括甘草酸、提酸废液、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和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阳离子(ABTS·﹢)、羟基自由基(HO·)的清除作用,根据双倒数曲线图形判断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类型,结合抗氧化能力探究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机理。 在胀果甘草7种溶剂提取物中,以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具有最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3.4775 g/L,双倒数曲线做图得到了一组纵轴截距不变的曲线,抑制常数K1为0.6667 g/L,胀果甘草乙酸乙酯提取物也具有最强的清除ABTS·﹢、HO·的能力,半清除浓度和速率常数分别为0.0442 g/L和4.634×108 L/(g·s)。 胀果甘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竞争性抑制,推测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是通过清除了氧自由基和作为竞争性底物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并借助于二阶导数谱研究了蒙药荜茇原药材及不同溶剂提取物(采用石油醚,95%乙醇和水)所含化学成分的红外谱图整体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荜茇石油醚提取物的红外光谱图可见羰基的吸收峰(1722 cm~(-1))和亚甲基的吸收峰(2927和2855 cm~(-1))比较强,说明其中所含大量的小分子萜类、脂肪酸(酯)等低极性成分;95%乙醇提取物中可能含有芳酮类化合物及糖苷类化合物。水提取物中主要含鞣质及多糖类成分。FT-IR能够简便、快速地提供蒙药不同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信息,可对其主体成分进行初步的识别,为制定下一步的提取方案和检测方法提供了方向性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金线莲中的天麻素和天麻苷元,并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应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分析提取物中的天麻素和天麻苷元.研究结果表明:金线莲中天麻素、天麻苷元和其他杂质成分能够很好的分离,且两者的含量分别为1.430及0.562 mg/g,相对标准偏差为0.94%和0.25%.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草素衍生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施玉峰  谢明勇  梁瑞红  王远兴 《色谱》2005,23(2):209-209
紫草(gromwell)为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常用中药,因其根呈紫色而得名。药理学研究发现紫草提取物具有抑菌、抗炎、抗肿瘤以及抗生育等作用。对紫草素衍生物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比色法、重量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薄层-分光光度法、单扫描极谱法以及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所有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测定紫草提取物中的萘醌类化合物总量或主要单体含量。本文建立了一种分离快、柱效高、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同时测定紫草素衍生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孙玉明  王月月  蔡蕊  张华  王玉林 《色谱》2017,35(9):987-99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高分辨质谱联用(HPLC-PDA-HRMS)技术对马鞭草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通过综合分析所检测到化合物的色谱、一级和多级全扫描质谱数据,对马鞭草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马鞭草提取物中检测到环烯醚萜苷类、黄酮类、三萜类、苯乙醇苷类和二萜酚类化合物等共21种化学成分,其中鼠尾草酸、鼠尾草酚、迷迭香酚、异迷迭香酚、迷迭香酸以及金合欢素-7-O-芸香糖苷6种化合物并未在其他有关马鞭草提取物鉴定的文献中出现。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为鉴定中药材真伪和品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无水乙醇对德江天麻进行提取,以牛津杯扩散法检测天麻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布鲁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对天麻乙醇提取物敏感的细菌后,再用稀释法分析天麻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布鲁氏菌的生长的影响,并探究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检测温度、pH、紫外照射时间对天麻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运用系统预试验分析天麻乙醇提物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天麻乙醇的提取率为2.34%。天麻乙醇提取物对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抑制最强,另外也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和布鲁氏菌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天麻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和布鲁氏菌的MIC分别为50、25、100和50 mg·mL~(-1),MBC分别为50、50、100和100 mg·mL~(-1)。天麻乙醇提物对温度、pH、紫外光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预试验表明天麻乙醇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酸类、还原糖、氨基酸及油脂类。  相似文献   

16.
将具有脱色和吸附双重功能的新型吸附树脂用于泽泻提取物的脱色和高纯度泽泻醇提取物的制备工艺中,考察了树脂结构对脱色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熹见律.结果表明,兼具适宜的比表面积和功能基含量的No.2树脂具有最佳的纯化效果,只通过"吸附-解吸"一步工艺,产品纯度即可从1.93%提高到50%以上,泽泻醇的回收率高于95%.初步探讨了树脂的吸附机理,认为树脂对泽泻醇的吸附是单纯的疏水性作用力,而对色素的吸附应为疏水-离子交换双重作用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测定橘核中柠檬苦素类似物的分光光度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建立了一种以柠檬苦素为标样快速简便地测定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总量的方法。测定过程包括用石油醚去油 ,然后用丙酮提取柠檬苦素类似物 ,再用二氯甲烷萃取丙酮提取物 ,最后根据柠檬苦素和Ehrlich试剂的反应来测定柠檬苦素类似物的总量。得出的回归方程为 y= -0.0163 0.003676x,检出限为7×10-6 。应用该法测定了4个样品 ,回收率在99.4%~100.1%范围内。实验表明该反应的选择性、重现性和对照性均好 ,操作方便 ,适用于柠檬苦素类似物提取过程中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皱瘤海鞘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超杰  苏镜娱  曾陇梅 《分析化学》2001,29(11):1311-1314
从中国广东惠州大亚湾海域采集的皱瘤海鞘的甲醇-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出混合甾醇和神经酰胺两类化合物,混合甾醇经波谱分析和GC/MS联机分析,发现基主要由9种甾醇组成,含量约为甲醇-氯仿提取物的20%。通过波谱分析(如IR,^1HNMR,^13CNMR(DEPT)、^1H-^1H COSY、RCT、FABMS)和GC/MS分析证明神经酰胺结构是由4个同系物组成,含量为提取物的0.1%。同时也初步探讨了共生的皱瘤海鞘与冠瘤海鞘化学成分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桂皮的CO2超临界提取物和水蒸汽蒸馏提取物进行了分析.分别分离出了36个峰和32个峰,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测定了组分的相对含量并进行了对比,其CO2超临界提取物较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物多4个峰,其含量也有一定的差别.比较了两种提取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超声波提取法对蒌叶中抑菌活性成分进行提取,考察不同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功率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同时采用96孔板法和倾注平板法测定了提取物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毛霉、黑曲霉、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并考察了温度、光照、放置时间对提取物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蒌叶抑菌活性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无水乙醇为溶剂、m_(蒌叶干粉)∶V_(乙醇)=1.75∶10(g·mL~(-1))、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功率为192 W、提取温度为50℃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毛霉、青霉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00、2.50、2.50、1.25、1.25、2.50 mg·mL~(-1)。同时,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和氯仿部位富集有抑菌活性很强的物质。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光照条件下,蒌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较稳定。因此,蒌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具有一定的光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