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采用TLC、GC、微量臭氧化和GC-MS等分析方法,从茄黄斑螟雌蛾性腺体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出性信息素反-11-十六碳烯醇乙酸酯(1a)。触角电位和田间试验证明,天然提取物和合成样品均有强烈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用毛细管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出茄黄斑螟性信息素化学结构为E_n—16:Ac。  相似文献   

4.
甘蔗条螟性信息素:三组份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甘蔗条螟雌虫性信息素腺体浸泡法, GC和GC-MS, 鉴定出甘蔗条螟性信息素结构为(Z)-11-十六碳烯醇乙酸酯(Z)-13-十八碳烯醇乙酸酯和(Z)-13-十八碳烯醇按4:4:2混合, 对甘蔗条螟雄蛾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5.
于生棣  于永庆  金淑萍  杨景贤 《色谱》1991,9(3):185-187
甘蔗条螟分布于我国华南和台湾等地,是危害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几年来,经轻工部广东甘蔗糖业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动物所和江苏省激素研究所等单位协作,用触角电位法和田间生测试验,发现用顺11-十六烯醇乙酸酯(Z11-16:Ac),顺13-十八烯醇乙酸酯(Z13-18:Ac)和顺13-十八烯醇(Z13-18:OH)按4∶5∶1的配比组成性  相似文献   

6.
甘蔗条螟(Chilo venosatu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广布于我国南方蔗区,尤其在珠江兰角州高产蔗区每年发生4~6代。它使甘蔗枯心或枯梢,影响甘蔗产量。若用杀虫剂防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非洲蔗螟性信息素E-(+ -)-Eldanolide.关键的关环步骤产率达到54.0% . 产物经气相色谱法测定, 顺,反异构体之比为8:92. 本合成方法具有路线较短, 产率较高, 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 最终产物及中间体的结构经IR, ^1H NMR 和MS谱学数据证实.  相似文献   

8.
滕有为  孟岳 《合成化学》1993,1(2):129-133
分别以10-十一碳烯酸和丙炔醇为起始原料,通过炔化物路线(第1个中间体是10-十一碳炔醇-1(5),第2个中间体是10-十六碳炔醇-1(8))分别立体选择性合成了桃柱螟性信息素成分(E)-10-十六碳烯醛(1)和(Z)-10-十六碳烯醛(2)。  相似文献   

9.
手性亚砜(+)...R-手性烷基亚砜与巴豆酸甲酯进行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Eldanolide,全合成光学产率约为39%,其顺、反异构体之比为8:92。  相似文献   

10.
手性亚砜(+)-R-手性烷基亚砜与巴豆酸甲酯进行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Eldanolide,全合成的光学产率约为39%,其顺、反异构体之比为8:92。  相似文献   

11.
李焰  田娟  黄锦霞 《有机化学》2002,22(1):52-55
2-甲基-4-庚醇和2-甲基-4-辛醇是西印度蔗螟(Metamasiushemipterus)聚集信息素的次要组份,本文以天然产物(S)-亮氨酸为原料合成出了2-甲基-4-庚醇及2-甲基-4-辛醇的所有对映异构体,其关键步骤是由(2S)-4-甲基-1,2-戊二醇合成出(2S)和(2R)-4-甲基-1,2-环氧戊烷两种重要中间体,目标产物光学纯度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13.
陈家威  蒋济隆  卢军 《有机化学》1989,9(1):080-083
本文报导了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改良合成. 用1,12-十二碳二醇或10-+-碳烯醇为原料制得溴化(12-羟基十二烷基)三苯基膦, 经强碱作用生成(12-羟基十二烷基)三苯基膦, 与乙醛进行wittig反应后, 得到高顺式的12-十四碳烯醇. 顺式烯醇经异构化得到79%反式烯醇, 从而得到顺式及反式12-十四碳烯醇醋酸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非洲蔗螟性信息素E-(±)-Eldanolide。关键的关环步骤产率达到54.0%。产物经气相色谱法测定,顺、反异构体之比为8:92。本合成方法具有路线较短,产率较高,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最终产物及中间体的结构经IR,~1H NMR和MS谱学数据证实。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一直对透翅蛾类(sessidae)的昆虫性信息素感兴趣。透翅蛾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蛀干性害虫,在我国主要的有七,八种,对森林、苗圃、果园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因此开展其性信息素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报道用丙二酸二乙酯的相转移催化烃化产物经拆分并分别还原,氧化制得的光活性2-甲-戊烯-4-醛与一系列季鏻盐的Wittig反应。通过此反应共合成新的带有两个双键的光活性昆虫性信息素类似物20个,相应的外消旋物10个。该反应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可作为这类化合物的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透翅蛾类是世界性林木果园害虫,在我国也广泛分布。迄今发现的透翅蛾性信息素或性引诱剂几乎全是具有不同几何构型的3,13-十八碳双烯-1-醇或其乙酸酯。虽然有报道(E,Z)-3,13-十八碳双烯-1-醇1a对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雄虫有性引诱作用,但该虫的性信息素结构鉴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雌虫性信息素性腺体部段浸泡法、色-质联仪分析(GC-MS和GC-MF),合成品的触角电位(EAG)和田间诱蛾生测,鉴定出白杨透翅蛾的性信息素是1a,1a的几何导构体1b-d对白杨透翅蛾的性信息素并无增效或抑止作用。已应用合成的1a进行了对白杨透翅蛾的测报和防治试验。关于1a和其几何异构体1b-d的合成,已有的报道大多从癸二醇出发,其产率通常不超过25%。我们采用简便的路线,通过炔键移位法,从丙炔醇和溴庚烷出发,合成了1a-d,总得率均约为37%(反应式见p.189)。现以1a的合成为例。将丁炔醇2的双锂化物与溴庚烷在液氨中反应得3(80%)。3经NaH和1,2-丙二胺(或1,2-乙二胺)处理得到炔键在末端的化合物4(83%)。4中的羟基用二氢吡喃保护后转化为炔锂,然后同溴丁烷缩合得到5(83.6%)。5经去保护基后,经P-2 Ni催化氢化得到烯醇6b(92.1%),其对甲苯磺酸酯与LiBr-丙酮反应得溴化物6c(94.4%)。6c与丁炔-1-醇的四氢吡喃醚缩合后得到的产物7不必纯化,与四氢锂铝-diglyme反应得1a(6c→1a,76.5%)。C_(18)H_(34)O(计算值:C,81.13;H,12.86。实测值:C,81.00;H,13.33)。IR:3300,3010,960,730 cm~(-1)。~1HNMR:0.83(3H,t,J=7),1.24(16H,br),1.47—2.3(8H,m),3.6(2H,t,J=7),5.24—5.6(4 H,m)。m/Z,266(M~+,1.6),248(M-H_2O,0.5),54(100%)。1a的几何异构体纯度为E,Z 95.1%,E,E 2.9%,Z,Z 1.1%,Z,E 0.9%。1c-d的合成方法与1a的相似。  相似文献   

18.
鳞翅目昆虫占农业害虫的一大部分,它们的信息素一般是直链脂肪族单烯醇或多烯醇及其乙酸酯或醛。其合成方法主要有 Wittig 反应,炔化物路线,有机铜锂试剂等。而关键步骤是控制顺反异构比例。曾企图用 Wittig反应高选择性地合成顺式结构的昆虫信息素组分,再经异构化得到反式信息素组分,但收率  相似文献   

19.
以十一碳烯醇和碘戊烷为原料,经过苯甲酰基保护、9-硼双环[3.3.1]-壬烷(9-BBN)硼氢化后氧化、氯铬酸吡啶盐(PCC)氧化、Wittig反应、脱苯甲酰基五步反应得到顺-11-十六碳烯-1-醇(Z11-16:OH),五步反应总收率53%.顺-11-十六碳烯-1-醇经PCC氧化或Ac2O乙酰化分别得到顺-11-十六碳烯-1-醛(Z11-16:Ald)、顺-11-十六碳烯-1-醇乙酸酯(Z11-16:Ac),目标化合物及主要中间体结构经NMR,IR和MS确证.合成方法路线短,操作简便,收率较文献中的方法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美国白蛾性信息素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自1982年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被鉴定以来几种人工合成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路线的最新进展,参考文献21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