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给出了利用双频观测值计算L3组合电离层延迟高阶项改正的方法,并与全球电离层延迟文件的改正效果进行对比.利用赤道附近的15个国际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服务组织(IGS)站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方法计算的电离层二阶项延迟互差最大不超过1 cm,三阶项延迟互差最大不超过5 mm;电离层高阶项改正后的观测值精密单点定位(PPP)解算结果N、E、U方向互差平均值分别为0.4、0.5、1.0mm,因此2种改正方法效果在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纬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一个经验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新乡1981-1985年观测日本同步卫星ETS-Ⅱ的总电子含量资料,利用付里叶分析方法得出了表示我国中纬地区上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经验模式,TEC模拟与观测资料的比较表明其误差范围在5%-20%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2年海南三亚台站(18.34°N,109.62°E)的数字测高仪和GPS观测资料,分别研究了数字测高仪和GPS反演得到的总电子含量、等离子体层总电子含量(PTEC)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GPS观测得到的总电子含量(GTEC)与数字测高仪观测得到的总电子含量(ITEC)的变化特征一致,PTEC和PTEC占GTEC的百分比变化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PTEC数值在3~22 TECU(1 TECU=10~(16)el/m~2)范围内变化,PTEC的极大值大约出现在地方时日落时分,PTEC极小值大约出现在地方时日出时分,PTEC占GTEC百分比在夜间一般能达到40%左右,甚至能达到80%,白天一般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5.
从GPS数据中解算电离层TEC的最大误差源是硬件延迟。作者介绍了两种解算电离层TEC和硬件延迟的方法。利用单站的GPS双频数据,计算了2004年电离层TEC和硬件延迟,对两种方法得到的硬件延迟进行了比较,并且和欧洲定轨中心的公布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不同纬度台站数据解算硬件延迟的误差特点。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可以解算TEC和硬件延迟,结果是可靠的。解算的硬件延迟的标准偏差与观测站的纬度有关,在中国区域,纬度越低,估算的硬件延迟偏差越大,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7~1999年全球日地电离层观测卫星的耀斑观测资料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网的观测资料,对不同级别耀斑爆发期间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随时间的变化特点、TEC增幅及其与X射线最大辐射通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缓变型耀斑爆发期间的GPS观测数据,分析了电离层对此类耀斑的响应特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GPS数据确定电离层延迟的蚀因子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建立电离层交叉点(ionospheric pierce point,IPP)点的电离层蚀因子(ionospheric eclipse factor,IEF)λ及其影响因子(ionospheric influence factor,IFF)-λ,综合λ,-λ与IPP点的地方时t,研究了一种利用GPS数据确定电离层延迟的新方法--电离层蚀因子法(ionospheric eclipse factor method,IEFM).IEFM方法强调根据电离层的变化特性选择合理的TEC模型.初步结果表明,利用IEFM拟合的电离层延迟的改正精度更接近L3观测自校正电离层延迟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7-1999年全球日地电离层观测卫星的耀斑观测资料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网的观测资料,对不同级别耀斑爆发期间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随时间的变化特点,TEC增幅及其与X射线最大辐射通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缓变型耀斑爆发期间的GPS观测数据,分析了电离层对此类耀斑的响应特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IGS的GPS资料确定全球电离层TEC的初步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尝试利用球谐函数模型和2000年7月15日139个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站的双频GPS观测数据计算了全球电离层电子总合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给出了基本方法和初步结果;分析和讨论了目前利用GPS资料确定全球电离层TEC形态所存在的困难和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对这项工作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消除电离层一阶项延迟的双频载波相位Lc线性组合观测量,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以及国际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提供的6个跟踪站连续15天的观测数据,初步分析和研究了电离层二阶项延迟对我国中低纬地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定位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电离层二阶项延迟影响下,我国中低纬地区GPS定位结果呈普遍规律性南移的现象,且各地区南偏趋势差异甚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定电子浓度总含量(TEC),必须考虑GPS卫星和GPS接收机的要底的影响(即硬件延迟、频偏),本利用两参数的时空演变模型,讨论了GPS本底变化的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GPS系统仪器的本底变化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GPS伪距+载波相位联合数据处理方法具体分析了1998-11-22耀斑爆发期间北京、上海、武汉、西安GPS观测数据得到的电离层TEC。此次耀斑爆发引起了设在北京的高频多普勒长达15min左右的无线电短波中断。通过对GPS得到的电离层TEC进行分析发现: 此次耀斑造成了大面积的电离层TEC的增加,耀斑爆发引起的最大TEC增幅在1.25个TEC单位左右;利用高精度的GPS数据处理方法可研究耀斑引起的电离层扰动。另外,还分析了由GPS计算的TEC的时空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多模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EC)的计算精度,基于全球及中国区域研究了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TEC和GLONASS(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TEC的差异及变化规律.GPS TEC精度要优于GLONASS TEC,两者相关性随纬度降低而降低,并且GLONASS TEC较之GPS TEC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TEC精度差异与星座配置、信号体制及轨道周期差异有关,并受到本地时影响,F2层临界频率(foF2)存在类似情况.基于GPS TEC和GLONASS TEC的差异性,对组合建模时伪距观测权函数进行改进,平均偏差约改进20%,内符精度约改进15%.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单站电离层测高仪与GPS数据的同化反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测高仪和GPS观测数据进行了单站电离层电子密度廓线的同化反演实验,实验中设计了一套基于Kalman滤波的电离层数据同化系统,采用了水平和垂直方向可分离的高斯型误差协方差矩阵,利用IRI2000模式作为同化反演的背景场,分别使用了测高仪数据和GPS数据进行了单独同化反演和联合同化反演实验,结果显示:在各类同化参数不改变的情况下,单独利用GPS数据反演结果较好,不仅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TEC,电子密度廓线结果也有较好的提升;单独使用测高仪反演的结果较差,在峰高以下电子密度廓线和观测较一致,但峰高以上电子密度廓线和观测比较的结果较差,并且TEC结果和观测也有一定误差;而利用GPS和测高仪数据联合反演的结果最好,无论是反演的电子密度廓线还是TEC值都和观测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的日全食是21世纪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跨越了中国北纬约30°的广大地区,为研究太阳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上海位于此次日全食带中心线附近.为此,上海佘山站、乌鲁木齐南山站和日本鹿岛站开展了VLBI联合观测实验.与此同时,TEC测量还配合使用了GPS观测站.本文介绍了此次日全食观测实验的背景、测量方案、观测实验详情和数据处理流程.根据相关处理结果,利用二维条纹搜索方法在上海一乌鲁木齐基线获得了优质干涉条纹,预示着VLBI测量取得成功.对单站GPS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日全食食甚时刻TEC值存在快速下降.此次观测实验预期将首次获得电离层TEC变化的VLBI实测结果.并开展VLBI与GPS测量结果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By establishing the ionospheric eclipse factor (IEF) λ of the ionospheric pierce point (IPP) and its ionospheric influence factor (IFF) λ, and combining λ, λ with t of IPP, a new method of modeling high-precision ionospheric delay using GPS data-ionospheric eclipse factor method (IEFM)-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IEFM can effectively select the proper ionospheric models to model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with different changes corresponding to annual, seasonal and diurnal variations. Initial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ction precision of ionospheric delay modeled by the IEFM seems to be close to that of using L3 GPS observations to directly correct the corresponding ionospheric delay.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测高仪和GPS观测数据进行了单站电离层电子密度廓线的同化反演实验,实验中设计了一套基于Kalman滤波的电离层数据同化系统,采用了水平和垂直方向可分离的高斯型误差协方差矩阵,利用IRI2000模式作为同化反演的背景场,分别使用了测高仪数据和GPS数据进行了单独同化反演和联合同化反演实验,结果显示:在各类同化参数不改变的情况下,单独利用GPS数据反演结果较好,不仅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TEC,电子密度廓线结果也有较好的提升;单独使用测高仪反演的结果较差,在峰高以下电子密度廓线和观测较一致,但峰高以上电子密度廓线和观测比较的结果较差,并且TEC结果和观测也有一定误差;而利用GPS和测高仪数据联合反演的结果最好,无论是反演的电子密度廓线还是TEC值都和观测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data during the total eclipse of March 9, 1997 were collected, which were observed by means of nine GPS receivers located at the eastern Asia. The responses of total TEC to the eclips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eclipse led to apparent decrement in TEC that lasted for six to eight hours; 2) the maximum decrement occurred after the middle of the eclipse with time-delays varying from twenty minutes to about three hours; 3) the maximum absolute deviations of TEC on the eclipse day do not show a simple and consistent relationship to the maximum solar obscuration.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9684002) Biography: CHEN An-hua (1976-), female, Master candidate. Research interests: studying ionosphere by GPS beacons.  相似文献   

19.
~~Inversion of Ionospheric Electron Density from GPS Beacon Observations~~Supportedby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499840 0 1 )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spherical harmonic (SH) function model and the dual frequency GPS P code phase data from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OC) during the period from year 2000 to 2002, time series of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in the area of China is calculated. The diurnal variations, semiannual, and winter anomalies of the ionosphere in the area of China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especi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year 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