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在高中三年級物理課程中講解磁場对电流作用的理論时,为了达到教学中的直观性和巩固性原則,使学生牢固掌握夫累銘左手定则,我制作了二种教具:1)磁場对直线电流作用说明器(如圖1);2) 电磁旋轉器(如图2)。今介绍这兩种裝置和实验手續如下,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双凸、双凹和弯月形柱面透镜,在理想情况下两柱面的母线应是相互平行的,但是由于加工误差往往破坏了两柱面母线的平行度而产生母线交叉。这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两柱面母线在左右方向交叉,如图1(a)所示;一是在平行母线方向由于两端中心厚薄差而产生的上下交叉,如图1(b)所示。在通常情况下同一柱面透镜上往往同时存在这两种交叉情况。而常用的一些检验方法很难准确区分这两种交叉。  相似文献   

3.
在长焦距的望远物镜和摄影物镜中,为了缩短镜筒的长度,常常采用折反式镜头。其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上述两种结构形式,都能满足设计要求。但是,比较这两种结构就可以看出,图1(α)所示的结构比图1(b)所示的结构优越,不仅可少加工一块小反射镜,而且去掉了胶合定心工序。  相似文献   

4.
 利用“摩擦力器”能直接观察物体在各种状态下图1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能测量出两种物体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使抽象的摩擦力概念变为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大幅度降低了摩擦力的教学难度。教具“摩擦力器”把摩擦力的传感器和显示器设计在一个箱体内,如图1所示。箱体的上下底板就是摩擦力传感器,它通过小轮(上下各4个)跟箱体相连,可使上下底板相对于箱体左右移动。当底板受到摩擦力(包括静摩擦或滑动摩擦,下同)的作用时,在箱体与底板间的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连接箱体与底板间的左、右弹簧的形变相同(相同弹簧),合力为零。  相似文献   

5.
按新教材(指雷树人、董振邦编著的高中物理学一年级第一分册)的进度,高一学生在开头第四周内,将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我制做了一件演示教具供同志们参考。一、仪器的构造——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带有玻璃板的小车轨道如图1所示:取一块长90厘米、宽12厘米、厚  相似文献   

6.
杨泽会 《物理实验》2004,24(6):43-45
在电路实验设计中,常通过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有两种方式:限流连接(如图1)、分压连接(如图2).  相似文献   

7.
何勇 《物理通报》2013,(1):45-46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高中新教材给出如图1的实验电路图,但笔者发现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很多学生画出了另外一种测量电路图(如图4).下面就这两种测量电路的实验结果产生的系统误差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8.
教学实践中,为了全面、形象、直观地演示液体压强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效果明显.我们自制了一些液体压强实验教具.现在简单介绍液体压强实验教具制作方法和使用如下. 实验1 制作方法: 取一个空矿泉水瓶,在其侧壁上不同的高度位置刺3个小孔. 使用方法: 给瓶里充满水,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现象,小孔的位置越靠近瓶底(即小孔的位置越低),水柱喷得越远.这一现象说明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乔永海 《物理通报》2021,(3):114-116
李萨如图的实验教学是大学物理基础实验之一.用GeoGebra软件制作李萨如图仿真平台,只需要一个工具和一组代码,制作异常便捷,而功能却十分齐全,能观察到相位差连续变化时的李萨如图.学生可以利用GeoGebra自制“教具”来探究规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现行高二物理教材中,学生认为"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更难以掌握.而实验室内又无现成的仪器.为此,笔者设计并制作了教具"电感电容对交直流电的影响演示器".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二章第1节《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会同时进行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和光电门测速度两个实验。笔者在进行用光电门来测瞬时速度这部分教学时,采用了DIS实验室标准配置的T型片(分4个尺寸:片宽分别为8cm、6cm、4cm和2cm),在进行演示的过程中出现了如下两种不同的测量数据(如图1和图2)。观察测得的瞬时速度一栏,图1中的瞬时速度随  相似文献   

12.
莫尔(moire)一词来自法文,含义为波动的,或起波纹.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将两块窗纱叠在一起时形成一种不规则明暗相间的花纹,这就是莫尔条纹.现在,莫尔现象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之中,莫尔条纹作为精密计量手段可用于长度,角度、振动等领域的测量.1莫尔条纹的形成将两块参数相近的透射光栅以小角度叠合,将产生放大的光栅.如图1和图2为两块光栅常数相同的光栅A和B,叠合后得到如图3所示的放大光栅即莫尔条纹.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总结交流各校自制教具的经验,乌鲁木齐市教育科研室、市物理学会、市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市电教馆和市教育学院等五个单位,于1985年6月20日至29日联合举办“1985年乌鲁木齐市中学自制物理教具展览会”。这是20年来乌鲁木齐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自制教具观摩展览活动,有30所学校160件(套)教具参加了展出.  相似文献   

14.
我在小学附中班担任物理课。按附中班的实际情况,目前一般不可能马上就花钱去购办大批的教学仪器。因此我在勤俭节约的原则下,尽量利用废物或普通器材设计自制了一些教具,初步满足了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的需要。这些教具的制作材料容易找,制作方法也很简便,在教学中试用的效果也还好。现在我就初中上册物理教学中自制的教具中选出几件,简单介绍于下: 一、液体压强演示器有些老师在自制这一教具时,曾经用有节竹筒在筒壁上钻上几个小孔,有的也插上几枝小管。但演示时水多不能很好地喷射成抛物线而是沿简壁流下,以致不能明显看出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我把它改成如图1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电场和磁场是同一种物质──电磁场的两个方面,在给定参考系中电场和磁场各表现出一定的性质,但是当参考系变换时,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当S'系相对S系以速度V沿x方向运动时(如图一),空间某点某时刻的电磁场量在这两个参考系中的变换关系是 E'x=Ex E'y=γ(Ev-VBz) K'z=γ(Ez VBy) B'x=Bx式中 由交换式可知,当一参考系中只有电场时在另一参考系中就可能既有电场也有磁场,例如若S系中只有平行于y方向的均匀电场(如图二 a),则在以系中除有平行于y’方向的均匀电场外,还有平行于一。’方向的均匀磁场(如图二b);同样,当一参考系中只有磁场时,…  相似文献   

16.
关于李萨如图形的一点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一个质点同时参与相互垂直的两个简谐振动时,一般说来合成振动十分复杂,且轨迹是不稳定的。但是当二分振动的频率 (或周期)成整数比时,共合振动才是一稳定的、有规则的李萨如图形。当两个振动的频率比是 1: 1,即 的,情况比较简单,用消元法可直接得到轨迹方程:从上述方程分析知道,轨迹只是的函数。 确定,李萨如图形是唯一的,与 1(或 2)无关。如 ,有这说明无论 或 2取何值,只要面轨迹就是正椭圆。图(1)中给出了频率比为1:1, 为几个不同值时的李萨如图(1)。 当两相互垂直振动的频率为其它整数比时,用消元法很难得到简单的轨迹方程,所以一般教…  相似文献   

17.
作者提出了一种扩展喇叭低频响应的办法,如图1.图1(a)是原来的指数喇叭,图1(b)表示具有和(a)相同的蜿展指数和形状的喇叭;但切成较小的喇叭口,且在口上加一凸缘以恢复低频响应;图1(c)表示将(b)拉伸以恢复原来的长度,这样就降低了截止频率,因而扩展了低频响应。  相似文献   

18.
在讲述比热时,我们发觉教材上没有演示实验,缺乏直观性,使得讲述困难,学生也难于理解。于是我们参考空气温度计的制法,和课文中有关比热一节,试制了一个直观教具。制法:用两根同样细的玻璃管弯成U形(如图1),固定在已制好的木板座上,再以两个相同的试管配好橡皮塞,在木板上划上横格,在玻璃管内装上红色酒精,使达到适当的高度。两管所装的酒精量要相等(如图1)。第一次实验步骤(第2图):  相似文献   

19.
1 教材给出的演示实验 高中教材(人教版)《物理·选修3-2》 第五章第3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中,有一个展示电感对交流电阻碍作用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 把带铁芯的线圈L与小灯泡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如图1(a)所示;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如图1(b)所示.取直流电源的电压与交流电源电压的有效值相等,观察两种情况下灯炮的亮度.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 对演示实验的评价 该演示实验直观地展示了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对学生认知电感的"通直流阻交流"特性,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伏安法测量系统误差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佩麟 《物理实验》1997,17(1):40-40
一、减小测电阻值的系统误差1;对两种电路的比较按图1电路,安培表外接时算得的电阻为而榕同2由路.字馆书内按时宜得由阳*待测阻值R应介于这两个电路的实验值之间2.实验方法根据上述,可提出一种实验方法.分别用图1和图2两种电路各洲一组U、了数据,各画出一条伏一安直线(代表每组数据的平均测量值),如图3中的①和②所示.待测阻值R对应的一条直线应夹在这两条直线之间,其确切位置不可知,折衷的办法就是取处于中位的直线,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从该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R值.这要比只取①或只取②的单一测量结果更接近于其值,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