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力资本不仅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参与到经济生产过程,直接推动经济增长,还通过影响和改变其他经济要素的生产效率,间接推动经济增长.建立了考虑人力资本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出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贡献和外溢效应贡献,分析了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直接产出弹性、外溢产出弹性及物质资本对人力资本的技术替代率.  相似文献   

2.
利用有效劳动模型,选取1978—2016年山东省的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测算人力资本存量,永续盘存费计算物质资本存量,分析山东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且已超过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率水平低于物质资本.为更好发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提高教育投资,加快高等教育建设,采取柔性人才吸引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深入研究能源消费及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协调区域要素投入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生产函数框架下,利用1980-2013年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要素投入数据,通过控制面板组内自相关、截面相关及组间异方差的变系数模型和面板因果检验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投入要素间长期均衡和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投入要素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浙江省的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最高,分别为0.515和0.95,江苏省的劳动产出弹性和浙江省的能源消费产出弹性为负,分别为-0.124和-0.338,表现为边际报酬递减特征.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满足反馈假说,并提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调整劳动和能源的投入结构及加大经济转型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考虑资本闲置的多年时滞人力资本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力资本理论强调的是由教育所新增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为了规划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相适应的人力资本需求,建立了一个新颖的考虑资本闲置的多年时滞投入占用产出模型.为了考虑人力资本时滞长的特点以及人力资本占用的损耗补偿,在斯通人口投入产出模型和Leontief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多年时滞人力资本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将LDS模型推广为考虑资本闲置的多年时滞人力资本投入占用产出模型,以便考虑影响教育产出的外生因素,并推导出既适于产出增加也适于产出减少的正解.应用上,预测至2015年的各种教育水平人力资本的总量和部门需求,发现高级人力资本短缺和人才行业结构不合理是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岭回归,定量分析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从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入手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一个带有环境污染、污染控制、内生人力资本积累和内生技术进步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方法探讨经济最优增长路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效率、消费跨期替代弹性和时间贴现率决定着经济最优增长路径.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时间贴现率、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物质产品和技术研发部门的投入产出弹性、污染排放的产出和控制弹性会对稳态中的人均经济增长率、人均污染排放增长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建立人才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各个主因子得分,通过聚类将中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若干类别;对于每一类别,分别构建物质资本、人才资本、一般人力资本等到经济产出之间的改进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得到不同类别地区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而计算全国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总体水平.研究表明:2001-2010年期间,31个地区按照人才环境可分为3类.第一类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人才环境发展水平最高,人才经济贡献率为27.13%;第二类地区包括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6个省份,人才环境发展水平居中,人才经济贡献率为24.91%;第三类地区为其余22各省份,人才环境发展水平偏低,人才经济贡献率为18.78%.全国人才经济贡献率总体水平为22.68%.  相似文献   

8.
在经历了长时间经济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进入了向科技创新挖掘动能的新时期。科技创新并非人力资本的简单堆积,而是由高知识储备人才所推动,因此,本文的理论模型建立在知识具有外溢性的理论之上,放松了人力资本同质的假设并细化讨论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利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混合效应模型分别测算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两个级别人力资本的效率,并计算其相对效率。研究发现,初级教育主要以生产要素的形式参与生产并促进经济增长,高级教育主要以改变技术水平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三大地区对初级人力资本的利用程度均高于高级人力资本,初级人力资本相对效率由东部、中部到西部递增;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弹性为负值,各级人力资本在我国部分地区对产出的贡献并非全为正;社会背景与经济发展程度将明显影响经济体对于人力资本结构需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能源消耗指标和污染排放指标纳入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型当中,通过结合空间地理因素和时间变动因素,利用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GDP产出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即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和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我国能源消耗量与污染排放量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污染排放严重;人力资本、资本存量和城市化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一个含公共开支的两部门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其生产函数具有最一般的形式 .用于两部分的三要素—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 ,有效劳动的份额正相关 ,产出用于公共开支的份额与用于生产部门的三要素的份额负相关 ,经济增长极大地依赖于生产弹性 .并给出均衡值为正的条件和经济系统沿二维稳定流形收敛于稳定点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自然资本与最优经济增长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把人力资本、自然资本与社会生产总量联系起来 ,由消费物资多少、获得知识多少及自然资本存量大小这三因素来确定效用 ,提供了物质、人力和自然资本三种重要资产增长的模型框架 ,得到了经济的消费增长率、均衡时各种资本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和实现最优经济增长的控制策略 .  相似文献   

12.
基于ECM方法的人力资本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通过内部作用和外溢作用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进一步支持人力资本的发展.本文从数量分析角度,利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ECM)和G ranger检验考察各类教育程度人力资本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建立方差分解模型刻画它们的动态调整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在长期中国经济增长是研究生教育人力资本和高中教育人力资本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与以往国内相关研究不同,本文首次把社会资本引入生产函数和福利函数,构造了一个四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运用动态最优化方法求解。模型解释了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之间的经济关系,阐明了实现经济稳态增长的内在机理。模型的求解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自然资本的替代作用,通过增加社会资本积累可以节约自然资本,实现稳态经济增长。文章还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本储量现状,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社会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对社会资本实施高度开发并保持合理增长以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政策建议。这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创新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投资的随机内生增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假设人力资本是宏观经济的一部分 ,由此建立一个随机内生增长模型 ,把人力资本作为宏观经济变量并进入个人效用 .分析了经济达到均衡时个体偏好 ,不确定性对均衡增长率的影响 .同时分析了财政政策 ,税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还求出了最优的增长率和人力资本投入与物质资本比 .  相似文献   

15.
要素供给结构是要素在生产活动中配置产生的直接结果。理论分析表明在规模报酬递增生产函数前提假设下,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供给结构与均衡产出正相关,产出是二者供给结构变量的增函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表明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物质资本扩张为主要特征的要素供给结构对产出的增长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长期来看,相对于巨大的物质资本积累而言,中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太少,要素间配置效率开始恶化,这将制约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并优化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结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了在劳动力供给带弹性条件下的So1ow增长模型,给出了经济增长的黄金律和均衡处资本稳定性的证明,并且与不带弹性的Solow模型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农业投入产出生产函数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C-D生产函数建立农业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并进行弹性分析和边际产量分析.测定固定资产、农业劳动力和耕地面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计算农业劳动力、农业固定资产、农业转换效率对农业产出的作用程度.为达到合理、高收益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产业转移、人力资本和中部经济增长的假定假设,利用安徽省1990-2006年的时序数据和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多元协整方法,对每个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本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取决与人力资本的积累;但是与理论分析不同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高中和大学程度人力资本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以索洛增长方程为基础,采用Bayesian SUR模型以及Gibbs-Importance抽样算法,估算了其资本产出弹性,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发展战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正效应;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资本产出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从正相关逐渐变为负相关,并且由此所表明的地区分工协作特征正逐步显现;内陆地区的地缘经济特征制约了其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辽宁省大连市农村地区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效应"模型和"静态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是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在既定的农村劳动力从业人口中,男性劳动力人口数量的适度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经济的增长水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方向对农村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农村储蓄率的增加对于农村经济增长和一系列公共服务的提供具有显著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