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合成了一类以2-二氰基次甲基-3-氰基-4,5,5-三甲基-2,5-二氢呋喃(TCF)为受体、己氧基取代噻吩为π电子桥的新型有机非线性光学化合物, 并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以及质谱对化合物分子结构进行了鉴定, 同时对此类化合物在有机聚合物体系中的电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 结果发现, 该类发色团分子与聚合物相容性好, 电光活性高, 并且随着发色团分子在聚合物体系中浓度的升高, 聚合物体系的宏观电光活性也有所提高, 甚至当发色团的掺杂质量分数高达47.2%时, 体系的电光活性仍呈上升趋势, 显示了该发色团的静电相互作用得到了明显抑制. 此时测得聚合物体系的电光系数为30 pm/V(1310 nm).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黄豆黄素的水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以β-环糊精与黄豆黄素的摩尔比、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为变量设计正交试验,采用饱和水溶液法,通过调节溶液pH值制备出黄豆黄素-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加以鉴定.结果显示β-环糊精与黄豆黄素能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包合产率为(70.24±0.40)%,包合物在...  相似文献   

3.
β-环糊精与二苯胺超分子包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β-环糊精(主体)与二苯胺(客体)的包合反应。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差热分析及X-射线粉末分析方法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反应的形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二苯胺分子形成摩尔比为2∶1的包合物。二苯胺的苯环嵌入β-环糊精分子的疏水性空腔内。包合物的分子式为C96H151O70N。热稳定性比相应主客体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方法研究β-环糊精-硫堇包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β-环糊精-硫堇包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7.2的PBS缓冲液中,β-环糊精以1:1包合硫堇,其包合常数为458L mol-1。β-环糊精-硫堇包合物以嵌入方式与DNA形成一种非电活性超分子化合物,包合物与DNA的结合比是1:1,结合常数为6.25×104L mol-1。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桂油与 β -环糊精的包合物 ,并用差热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对包合物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包合桂油有利用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有利于拓宽桂油的应用面。  相似文献   

6.
黄酮类化合物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光谱学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X-射线粉末衍射、差热分析、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等测试方法对4种黄酮类化合物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进行了表征;比较了包合物与游离主、客体的光谱性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两种新型的分别含有以三苯胺为电子给体的偶氮类发色团作为特征活性官能团和3-呋喃甲酸及受保护的马来酰亚胺的可交联型聚合物体系.通过研究表明利用该制备方法,发色团在聚合物中的含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分别达到32 .1 %( NLO1-P1)和44 .4 %( NLO1-P2) .该聚合物体系以"Diels-Alder"[4 +2]环加成反应作为其交联特征,具有高温非交联、低温交联的特点,其过程与以往的热交联型聚合物相反,可解决传统电光交联聚合物中存在的热交联对极化效率影响的问题并用热失重分析法(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这一过程.此外DA交联型聚合物,不需要引入额外的助交联剂,克服了传统热交联聚合物分离难的问题,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材料的纯度.  相似文献   

8.
3,3′,5 ,5′-四甲基联苯胺 ( TMB)是一种联苯胺类色原试剂 ,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 ,将 TMB包合于β -环糊精腔内 ,由于超分子化合物的形成而使 TMB的反应性有所改变。本文采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 TMB和β -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的性质。研究表明形成包合物后 ,无论在溶液体系还是在电极表面 ,其氧化还原活性得到明显的加强。  相似文献   

9.
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是一种联苯胺类色原试剂,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将TMB包合于β-环糊精腔内,由于超分子化合物的形成而使TMB的反应性有所改变。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TMB和β-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的性质。研究表明形成包合物后,无论在溶液体系还是在电极表面,其氧化还原活性得到明显的加强。  相似文献   

10.
以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制备异虎耳草素-β-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异虎耳草素的水溶性。结果表明,包合是成功的;异虎耳草素用β-环糊精包合后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包合前提高60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引进杂环片段、采用双(或多)官能化以及运用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等方法,在二阶非线性光学发色团的性能优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对此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并特别针对“非线性-透光性”矛盾的解决途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少发色团偶极相互作用,在二阶非线性发色团苯胺-吡咯啉分子的受体吡咯啉的N原子上分别接入三种不同的枝化基团,将其高μβ值有效转化为高电光性能.研究了三种枝化发色团的电光性能和相关化学物理性质,比较了不同枝化基团对发色团的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枝化基团的接入引起发色团分子的紫外吸收红移,枝化基团修饰的发色团,改善了苯胺-吡咯啉发色团分子与聚碳酸酯(APC)的相容性,并明显减少了发色团偶极静电相互作用,提高了发色团在电场下的极化效率,使其在聚碳酸酯(APC)薄膜中的极化序列参数可高达44%.并测得当枝化发色团在APC中掺杂的含量为9%时,聚合物体系电光系数高达75 pm/V(1315 nm激光测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了柚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法、差热分析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分析,并对其水溶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包合物的形成提高了柚皮素的水溶性,从而改善了黄酮类化合物水溶性差的问题,有望提高该类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为研发黄酮类新剂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β-环糊精包合物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β 环糊精 (简称 β CD)是由 7个葡萄糖残基以α 1 ,4 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化合物 ,具有亲水的外围及疏水的内腔 ,在溶液中可与多种有机物形成包合物[1,2 ].因 β CD对客体分子的形状、大小和极性等具有选择性[3],因而可能形成不同物质的量的比的结构模型包合物 .有关包合物制备及物质的量的比确定的文献报道很多[4 ,5 ],但研究包合物结构模型的文献却不多见 .本文用DSC确定了 β CD与胆固醇、癸二酸和香兰素包合物的最佳物质的量的比 ,用XRD分析包合物晶体的结构周期 ,得到较明显的 2倍于 β CD内腔高度的结构周期和“头头…  相似文献   

15.
艾叶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艾叶挥发油(艾油)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原料,采用搅拌法合成了艾油-HP-β-CD包合物,其结构和性能经FT-IR和TLC表征。结果表明,HP-β-CD与艾油产生了包合作用,形成了包合物,在包合过程没有改变艾油的化学成分。最佳包合条件为:艾油1 mL,m(HP-β-CD/g)∶V(艾油/mL)=8∶1,搅拌速度700r.min-1,于60℃包合3 h。在此条件下,艾油利用率为79.50%,收率为56.56%,含油率为12.57%。  相似文献   

16.
毛晓明  胡杰  周志平 《合成化学》2011,19(2):241-244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甲基化β-环糊精(Me-β-CD)/丙烯酸丁酯(BA)包合物(1).用UV-Vis,H NMR,IR及TG-DSC对1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Me-β-CD与BA能形成1:1的包合物,Me-β-CD与BA只是部分包合.  相似文献   

17.
18.
β-环糊精超分子催化剂用于液相有机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红兵  黄丽泉  石东坡  周贤太 《有机化学》2008,28(12):2072-2080
详细介绍了β-环糊精超分子作为催化剂应用于液相有机合成, 包括开环、脱保护、保护、氧化、还原、加成、置换等反应的研究进展. 对β-环糊精的催化性能和反应底物选择性能进行分析, 认为β-环糊精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可有效地催化液相有机化学反应, 提高反应选择性. 提出对β-环糊精进行功能化修饰将促使其在液相有机合成反应中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萘普生-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萘普生-β-环糊精包合物(Nap-β-CYD)。经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Nap2mmol,n(Nap)∶n(β-CYD)=1∶1,搅拌(800r·min-1)下于70℃反应1h。Nap-β-CYD经UV,IR,扫描电镜和X-ray衍射表征。Nap-β-CYD在水中的溶解度为Nap的4.8倍。  相似文献   

20.
以基于久洛尼定的苯并呋喃衍生物为电子给体,三氰基呋喃衍生物为电子受体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含苯并呋喃的非线性光学发色团(JBFC),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热重分析、理论计算和电光性能测试对非线性光学发色团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BFC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Td值(质量减少5%时)为214 ℃,将JBFC制得的极化电光聚合物薄膜的电光系数为30 pm·V-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