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中美社会文化差异理解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观念与文化是密切相融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会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念。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作为中美不同文化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通过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定义和辨析,分析了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进而解释中美人民在行为、思想上的一些区别。对这种差异的深刻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英语,而且能更准确地理解西方社会文化,从而实现东西方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
刘睿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4):51-53
研究跨文化旅游背景下.中美两国旅游者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中美旅游者在旅游观念、动机和行为上的差异,指出其差异的根源在于旅游者思想中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并从历史和经济层面分析了中美旅游者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孟俊一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20-124
贵州旅游资源优势的有效利用加速贵州旅游国际化发展进程。随着境外游客数量日益增多,贵州旅游业面临如何解决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出现的沟通受阻或交际失败等问题。本文旨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比分析中美文化异同以及对贵州旅游发展产生的影响,从而增强并提高贵州旅游从业人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促进贵州旅游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跨文化视野看迪斯尼《木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趋全球化的进程中,面对着美国强大的文化输出,中国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中国脍炙人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搬上了银幕,制作成了大型动画片《木兰》,在全球赢得了票房佳绩。这部影片虽然取材于古老的东方故事,却被赋予了浓厚的美国文化的色彩。通过分析迪斯尼《木兰》对中国传统文化诠释的偏差,旨在激发人们欣赏电影时的文化敏感度,提高人们对中美文化差异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保障跨文化交际能够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可以从整体上系统地激发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性,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使学生以后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以及生活中,可以从知识,情感,能力三方面比较恰当应对在交流中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种种问题.该文试图在对本院英语专业学生该课程开设情况调查的基础上,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探讨适用高职层面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标准,为该课程高效实施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语用学是对有目的的语言活动的研究,也是研究文学语言特征的有力工具。借助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来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清楚地反映出语言形式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小说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交际意图和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7.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85-87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假设,本文以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英语专业一个班级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为案例,通过实战教学案例探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电视节目会话因其娱乐机构目的、场景时空、话语互动机制等制约,表现出一定的强制性和策略性。基于现场录音真实语料采用会话分析法,对央视节目《实话实说》主持人会话结构类型和分布统计分析后发现:发问一答话相邻对虽是电视节目会话的典型结构,但由于主持人身份特殊以及对前一话轮信息把握程度不同,其会话结构呈现不同类型和分布;其中主持人探问型和澄清型问话运用最频繁,可对后续话轮起到很好预设功能,推进会话按其预设进行,说明这种话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强制性和策略性,这对于娱乐节目的话语结构互动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测量与培养——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飞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24(1):91-94
文章通过问卷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调查,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对其进行量化的统计和分析,了解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并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同时也提出了课题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如何跨越空间、文化障碍,在保持各民族文化自主性的同时减少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交际困难和误解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从攀枝花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培养实际出发,探讨了《欧洲文化入门》教学与跨文化意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双语公示语作为对外宣传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将更为突出。河南省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了不少的中外游客。然而,省内公示语翻译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各种不规范的翻译甚至误译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河南省的国际形象,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应对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2.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培养可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必须足够重视与目标语相关的文化因素,同时也要重视传授本族语文化因素,语言教学必须和相应的文化教学联系起来。本文浅析了文化因素对交际能力的影响、外语教学的文化内容,文化教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以期对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为例,根据西方外教在我国高职院校跨文化交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分析并阐述了产生这些交际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提高西方外教在我国高职院校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结合吴地方言所包含的人物称谓、风土人情、名物制度的文化功能,分析《儒林外史》杨译本中的方言翻译如何通过归化、异化和折中翻译法来实现文化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格尔尼卡》的中美鉴赏对比和基于认知方式的鉴赏,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对一件作品的多元看法使中西鉴赏方法得到互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审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美国近一年的实地调研考察,比较中美两国生物化工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学生科研的异同,探求适合我国生物化工专业的教学科研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孙犁的作品虽来自现实,但又是主观生活和情感生活的表现,是一种美的创造,是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碰撞出的灵感火花,这火花,已非苦心孤诣,有意为之,而是犹如自然之天籁,浑然天成.正因为有这种独特的匠心,孙犁的作品才如奇花异葩,在自然界风雨中适时绽放. 相似文献
18.
蒋会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29(1):152-154
英文原声电影在教师进行跨文化教学中有更好地了解地域风情和社会习俗、营造特定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情境、理解电影的主题及价值观、获得非语言文化交际能力等优势,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结合电影《里约大冒险》,具体分析了英文原声电影在跨文化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离不开交际,只有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才能更好的生存在这个社会中。交际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要经过一定的过程,而言语的交际在增强人际间的感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言语的表达不总是遵循礼貌原则,却呈现一个循环的规律,本文以宿舍交际过程为例,用以揭示交际过程中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20.
赵晶晶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0,(4):49-53
跨文化能力培养应同时兼具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爱国情操.\"课程思政\"范式下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把跨文化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综合商务英语》等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中实践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构建文化共享式平台模式,提高学生文化认同和自信,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在国际化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