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教科书上"二氧化碳灭火"实验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的不足之处,并将这2个实验结合在一起进行了设计.新设计的实验成功率高、效果明显、趣味性强.  相似文献   

2.
吕亚娟  白林 《化学教育》2007,28(5):50-50,56
用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制取氨气,并将氨气的制备、收集和性质实验组合设计,形成半封闭装置,有效防止了传统方法中试管易炸裂、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等弊端。该实验方法操作简便、时间短、成功率高,是一种无污染、经济易行的绿色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3.
赵雅萍  魏锐 《化学教育》2017,38(7):69-73
CO2的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教材中的实验较适合教师演示,不便于学生动手操作。本实验设计使用塑料杯、塑料点滴板和塑料注射器进行实验,实现了CO2的制取与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以1:1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体化,该设计实现了小型化,便于操作,更容易实现学生分组实验、动手参与的目的。同时,对实验设计的思维方法和策略进行提炼,以供其他实验改进参考。  相似文献   

4.
邹标  胡志刚 《化学教育》2015,36(21):50-52
通过设计组合与改进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分离与提纯、定性检测、定量测量、制备新物质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与设计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怡 《化学教育》2017,38(3):65-67
在复习课中,设计了综合实验装置,能够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不稳定性,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可燃、不助燃及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系列实验。实验器材普通,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可用于多个平行班的实验演示和探究。  相似文献   

6.
赵东洋 《化学教育》2009,30(6):58-59
利用微型气体实验仪设计了氨气的制备和性质的微型组合实验装置,依次探究了氨气的制备、收集、检验和氨气还原氧化铜、氨气的喷泉实验等,观察到了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具有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安全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吴长顺 《化学教育》2015,36(13):73-73
基于初中化学有关"二氧化碳性质"教学的素材, 各种版本化学教科书、教参以及期刊中对实验的改进, 遵照教学大纲或课标要求, 优化了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和化学性质(不能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等)的实验方案, 例如:实验设计的呈现方式、对比性、简约性、成功率、化解学生疑惑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8.
李妍  王丹  王秋 《化学教育》2017,38(5):68-69
分析了教科书中铝热反应演示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基于微型实验设计理念,对铝热反应实验装置和引燃剂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实验药品用量少、成功率高、绿色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化学课中对碳及其化合物的研究特别注意。最重要的一种碳的化合物,就是二氧化碳,或称碳酸酐。为了使学生对二氧化碳有一个正确的概念起见,必须对它的最重要的性质进行最合理的试验研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提出如下的一种仪器。将安全漏斗б(通过这个漏斗往烧瓶中注盐酸)和排二氧化碳的排气管,通过带两个孔的瓶塞插入带小碎块大理石的烧瓶а中。  相似文献   

10.
王晓瑜  冉鸣 《化学教育》2018,39(19):52-53
改进了氨气的喷泉实验装置设计,优化了试剂用量,将氨气生成与喷泉实验融为一体,使其操作简单,实验成功率高,而且能在3 min内完成。  相似文献   

11.
以二氧化碳的发现史为主线,基于化学史、生活与教学融合的思想进行教学设计:从化学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建构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2在高分子合成与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作为介质在高分子合成与制备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表明,可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实施氟代单体的自由基溶液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散聚合、丙烯酸的沉淀聚合、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以及异丁基乙烯基醚的阳离子聚合等多种聚合反应,可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胀聚合法制备梯度共混物。此外,超临界二氧化碳还可用于聚合物分级和聚合物微孔、微纤与微球材料的制备等,显示出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一种对环境无污染且价廉的  相似文献   

13.
熊言林 《化学教育》2001,22(12):37-37,27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还原性、氧化性以及其水溶液具有酸性。在化学教学中 ,一般的演示方法存在如下不足 :(1)药品用量多 ,造成浪费。 (2 )使用仪器多 ,装置冗杂 ,操作麻烦。 (3)实验时间长 ,影响教学进程。 (4)实验过程中有二氧化硫、硫化氢气体逸散 ,造成教学环境污染 ,影响师生健康。下面介绍笔者自己设计的一种密闭式二氧化硫系列演示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步骤。1 实验用品无水亚硫酸钠、浓硫酸、0 1%品红溶液、1%高锰酸钾的酸性溶液、30 %硫化钠溶液、5 %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石蕊试纸、滤纸条、脱脂棉、2 0× 2 0 0mm大试管、球形干燥管…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直接制备聚碳酸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几年来发展的用于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直接催化合成聚碳酸酯的各类催化剂,并详细讨论了其催化反应机理.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来合成聚碳酸酯,对于高分子合成化学、碳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发展聚碳酸酯生产的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E-CO2RR)可在温和条件下将CO2转化成高附加值燃料或化学品,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其在实际反应中涉及到气体扩散和多电子转移等复杂过程,构筑高效、稳定的催化电极是其发展的核心之一。然而,传统涂敷电极制备时,需要将催化剂与粘结剂混合涂覆于集流体表面,此过程会造成活性位点包埋和传质过程受限,致使催化剂活性位利用率下降,同时在反应过程中电极表面容易粉化,造成稳定性下降,难以重复利用。因此,如何调控电极反应界面,提升催化剂活性位的利用率仍面临挑战。将催化剂原位生长于集流体上得到的一体化电极可直接应用于电催化反应,不仅有利于提升活性位利用率以及电荷传输能力,还能有效调控三相界面处的微观反应环境(如pH、反应物及反应中间体的浓度等),从而实现电催化性能强化。本文综述了一体化电极用于E-CO2RR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结构和表界面调控对E-CO2RR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该领域仍然存在的挑战和未来一体化E-CO2RR电极的发展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A novel chitosan-formaldehyde porous derivative (scaffolds) was prepared by reaction of 85% deacetylated chitosan with 37% aq. formaldehyde using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 CO2). Prior to reaction, the chitosan hydrogel was prepared in 1% aq. acetic acid (AcOH) and formaldehyde. The prepared hydrogel was subjected to solvent exchange. The identity of the Schiff base was confirm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 chitosan-derivative was evaluated by thermal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porosimetry analysis. Overall, the sc. CO2 assisted chitosan derivative opens new perspectives as biomedical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