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伯胺N1923萃取硫氰酸钴(Ⅱ)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1923是国产仲碳伯胺萃取剂,已见其对贵金属的萃取理论研究。我们曾考察过它对硫氰酸钴的萃取平衡及该体系的萃合物组成,本文报道用生长液滴法对N1923萃取硫氰酸钴的动力学研究结果。 1 实验 1.1 主要试剂 萃取剂为伯胺N1923(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实验厂,6.66×10~2Pa、175~205℃下减压蒸镏提纯),其煤油溶液的浓度用标准酸滴定。萃取实验前用HSCN将  相似文献   

2.
伯胺N1923萃取柠檬酸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伯醇A1416作有机相调节剂(15%,V/V),对照考察了N1923-煤油-A1416(15%,V/V)溶液对HCI、HNO_3和HClO_4的萃取,发现在相同条件下N1923萃取酸的顺序为HCl(?)HNO_3(?)HClO_4>H_3A.讨论了用盐酸反萃取含H_3A有机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伯胺N1923萃取铁的囊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研究伯胺N1923萃取铁(Ⅲ)的平衡,提出了萃取体系中“囊效应”的概念,并用红外光谱和电镜等分析方法加以佐证.当萃取剂伯胺N1923的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在有机相中形成了球状的胶囊(或反向胶团).其萃取过程中既有离子缔合萃取,又有胶束增溶作用,大大提高了伯胺N1923萃取铁的分配比,呈现出“囊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4.
伯胺N1923、三苯基氧化膦的界面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1℃下考察了N_(1923)(或TPHPO)-CHCl_3/HCl(或HCl-AuCl_4)和N_(1923)-TPhPO-CHCl_3/HCl(或HCl-AuCl_4~-)等6个体系的界面吸附特性,得到了各体系C_(min)、Γ_∞、A_1等界面吸附特性参数。结果表明,N_(1923)的界面活性明显强于TPhPO.当N_(1923)-TPhPO共存时的Γ_∞值较之N_(1923)或TPhPO单独存在时均有增加,可用于解释萃取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伯胺N1923和三苯基氧化膦(TPPO)二元萃取剂体系从盐酸介质中萃取AuCl_4~-的动力学,提出了界面化学反应控制机理。认为在界面区域内同时进行着N1923、TPPO以及二者的缔合物萃取AuCl_4~-的三个平行反应,三者的共同作用使Au(Ⅲ)向有机相的传质较N1923或TPPO的一元萃取剂体系明显加速。文中对这种动力学加速现象和动力学协同效应以及它们与热力学协同萃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伯胺N1923和三苯基氧化膦(TPPO)两个一元萃取剂体系从盐酸介质中萃取AuCl_4~-的动力学.认为两体系的萃取速率均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得到298K时两体系萃取反应的速率常数;计算出萃取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7.
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伯胺N1923和三苯基氧化膦(TPPO)二元萃取剂体系从盐酸介质中萃取AuCl4-的动力学,提出了界面化学反应控制机理.认为在界面区域内同时进行着N1923、TPPO以及二者的缔合物萃取AuCl4-的三个平行反应.三者的共同作用使Au(Ⅲ)向有机相的传质较N1923或TPPO的一元萃取剂体系明显加速.文中对这种动力学加速现象和动力学协同效应以及它们与热力学协同萃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于秀芳  张洪林 《应用化学》2001,18(11):927-0
萃取振荡反应;微量量热法;伯胺N1923氯仿萃取盐酸和磷酸振荡反应的量热法研究  相似文献   

9.
298±1K下考察了伯胺N1923(B)与其硫氰酸盐共存, 用煤油作稀释剂时, 从1.00mol.dm^-^3(Na, H)SCN水相中萃取Co(II)或Ni(II)的平衡, 萃合物组成为(BH)2M(SCN)4.XB, X最大为4  相似文献   

10.
298±1K下考察了伯胺N1923(B)与其硫氰酸盐共存, 用煤油作稀释剂时, 从1.00mol.dm^-^3(Na, H)SCN水相中萃取Co(II)或Ni(II)的平衡, 萃合物组成为(BH)2M(SCN)4.XB, X最大为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