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几种鱼类寄生吸虫记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脊椎动物寄生吸虫的研究,始于二十年代前后。开始报道人畜寄生虫,进而哺乳类和鸟类寄生虫。鱼类寄生吸虫早年仅有曾省(1930),秦素美(1933)报道一些种类。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类病原的研究也迅速开展。诸如郎所等(1958),唐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福建10种海鱼肠内寄生的吸虫,其中,1.卵形多腺吸虫新属新种(Polylecithus oviformis gen.et sp.nov.),宿主鳄形短体鳗,形态与拟盘肛属(Proctotrematoides)的种类相似。但无眼点,肠支短,卵黄腺滤泡细小呈葡萄状,分布于咽后至睾丸间的两侧等方面与拟盘肛属不同。2.长拟赫利吸虫新种(Hurleytrematoides longus sp.nov.),宿主褐篮子鱼,其形态与C.coronatus, (Manter et Pritehard,1961)相似,但体呈长形无棘,阴茎囊较长,生殖孔位于体中部,卵黄腺分布于腹吸盘与卵巢之间,卵丝甚长,3.鲻膜科特吸虫新种(Hymenocotta mugilis sp.nov.),宿主梭鲻,其形态与H.muili(Manter,1961)相似。但无眼点,口孔周围为6个大小不等的叶瓣,具前咽,受精囊位于卵巢之后。4.大眼鲷离肉吸虫新种(Apocreadium priacanthi sp.nov.),宿主短尾大眼鲷和月腹剌纯,其形态与A. longisinosum (Manter,1937)相似,但虫体细长,8.16~11.84×0.520~0.560毫米,虫卵细小(46~62×36~42微米)。5.东山孔管吸虫新种(Opechona dongshanensis sp.nov.),宿主横带绯鲤,其形态与O.orientalis(Layman,1930)相似。但口吸盘与腹吸盘大小相等,卵黄腺起自腹吸盘之前,分布至体末端,虫卵较大(70~80×40~42微米),此外,鳐耳双口吸虫Otodistomum plunketi(Eyfe,1953),宿主及达犁头鳐,竹英鱼新背门吸虫Neonotoporus trachuri(Yamaguti,1938),宿主鳀,对称前充殖吸虫Prosogonotrema symmetricum(Oshmarin,1965),宿主短吻三剌鲀等三种是我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3.
福建双腔科吸虫及六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双腔科(Dicrocoelidae Odhne,1911)吸虫对于畜牧业生产及人体保建卫生有着重要的关系。我们除对与人畜关系密切的一些种类如寄生于胰脏的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Janson,1889)Looss,1907),腔阔盘吸虫(E.coclomaticum  相似文献   

4.
叶形吸虫(PhyHodistomum Braun,1899)属于蛇颈科[Gorgoderidae(Looss,1899)],叶形亚科[Phyllodistominae(Nybelin,1926)]。其种类很多,已知有100多种,主要寄生于鱼类的膀胱中,进行为害,少数寄生于丽栖类。我国巳报道的鱼类叶形吸虫有21种,见表一。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地进行鱼类寄生蠕虫调查,检得叶形吸虫有13种,其中有6种是新种,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江西动物体内吸虫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各地人体与动物吸虫经30余年采集标本和鉴定,初步确定有426种,隶于47科84亚科163属。本文报道了未曾发表的7科13个新种。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鱼寄生吸虫,过去顾昌栋、申纪伟(1962,1965,1978,1979)先后作了囊双吸虫、半尾吸虫和寄生鲈鱼、带鱼的吸虫等方面研究报告。在福建唐仲璋等(1962)亦进行过研究。作者(1982)曾报告30种。近年来,我们在福建沿海各县又采得一批标本,经鉴定,其中过去未报告的种类有12种,分隶于8科、10属,9种为新种,2种为我国新纪录。兹报告如后。标本保存在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鱼寄生吸虫,过去顾昌栋、申纪伟(1962,1965,1978,1979)先后作了囊双吸虫、半尾吸虫和寄生鲈鱼、带鱼的吸虫等方面研究报告。在福建唐仲璋等(1962)亦进行过研究。作者(1982)曾报告30种。近年来,我们在福建沿海各县又采得一批标本,经鉴定,其中过去未报告的种类有12种,分隶于8科、10属,9种为新种,2种为我国新纪录。兹报告如后。标本保存在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牛首科(Bucephalidae Poche,1907)吸虫的记载始于三十年代。从1930年开始先后由曾省(1930)、秦素美(1931)、祝海如(1950)、郎所和李慧珠(1963)、王伟俊和潘金培(1963)、唐崇惕和唐仲璋(1963)、顾昌栋和申纪伟(1975、1976、1983 )、汪溥钦(1980)以及王溪云(1982)等报导了从四川、贵州、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采得的56种,近年来我们又在福建采得一些标本,经鉴定发现其中有10新种,一种新纪录和一些新宿主,兹记述如后: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南省不同洞穴蝙蝠的调查,发现有1属3种绦虫寄生于2种蝙蝠消化道内.商城县和桐柏县普通长翼蝠消化道内寄生的是台湾蝙蝠绦虫,济源市和桐柏县马铁菊头蝠消化道内寄生的分别是蝙垦丁蝠绦虫和东北蝙蝠绦虫.该3种蝙蝠绦虫是河南省的首次报道,其中东北蝙蝠绦虫为我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亚洲象的同盘吸虫2亚科4属7种,其中包括一新种记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寄生于鸟类的吸虫种类很多。过去有陈心陶,金大雄,李敏敏等,顾昌栋,唐仲璋等,唐崇惕、汪溥钦等的研究。我们近年来在福州采集一些鸟类,检得的吸虫有10种,分隶6科,8属,其中有2个新种,5种增加新宿主、兹记载如后。  相似文献   

12.
福建几种鸟类寄生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鸟类的寄生吸虫,唐仲璋(1941、1979),陈心陶(1954、1956、1965),顾昌栋等(1958、1965、1973、1979),汪溥钦(1959),杨复曦(1959、1962、1965),金大雄(1963、1976),王耕南(1963),沈守训等(1964),李敏敏等(1973),柯小麟(1976),Faust(1966)等人先后进行了研究,并有书面报告。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县进行动物资源调查时,采得一批鸟类寄生吸虫标本,经初步鉴定有30种,隶于16科,18亚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鸟类的寄生吸虫,唐仲璋(1941、1979),陈心陶(1954、1956、1965),顾昌栋等(1958、1965、1973、1979),汪溥钦(1959),杨复曦(1959、1962、1965),金大雄(1963、1976),王耕南(1963),沈守训等(1964),李敏敏等(1973),柯小麟(1976),Faust(1966)等人先后进行了研究,并有书面报告。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县进行动物资源调查时,采得一批鸟类寄生吸虫标本,经初步鉴定有30种,隶于16科,18亚科,26属,其中有2个新属和11个新种,3种是我国新纪录,兹记录如后。模式标本保存在福  相似文献   

14.
福建哺乳动物种类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列出福建省哺乳动物名录120种,隶属10目32科78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一级动物5种,二级动物30种。同时讨论了詹绍琛(1995)“福建兽类名录及有关问题研讨”中的异议部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Smith和Hesler(1968)的分类系统,对近年来发现于广东地区的16种鳞伞属种类作一记述。其中5个新种(另文发表),9个国内新纪录。  相似文献   

16.
福建海产鱼类半尾类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尾类吸虫(Hemiuroidae Faust,1929)种类很多,据 Yamaguti(1971)记载,共有9科42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鱼类寄生虫,少数寄生于两栖和爬行动物。过去我国的曾省(1935),郎所(1963),顾昌栋等(1964、1965、1979),唐仲璋等(1981),汪溥钦(1980)  相似文献   

17.
依据调查所掌握的标本和已有的文献记载,记述了宁夏危害蔬菜和花卉的蓟马8属20种,给出了已知种的分布信息和已知寄主,编制了宁夏地区蔬菜及花卉蓟马分类检索表.以期为宁夏蓟马种类研究和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福建省古田县、浦城县、永泰县、光泽县和福州市等地的柰树昆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初步鉴定出88种;对重要种类的生活习性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溪云  李敏敏 《江西科学》1996,14(3):161-166
对云南省昆明市约40头水牛和黄牛瘤胃内的同盘科吸虫进行了分类鉴定,确定为2亚科6属20种,其中1种为新种,定名为华云殖盘吸虫新种Cotylophoron huayuni sp.nov,另7种为云南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20.
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和同盘类(Paramphistomata)吸虫,种类很多,其中有不少种类是禽畜的寄生虫。它导致禽畜疾病,影响其生长发育、减低产盘,对国民经济损失很大。在福建省,作者(1959)曾进行过此两类吸虫的初步调查报告,后来又继续发现一些种类。近年来在编写我国动物志过程中,新疆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齐普生,青海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朱天鹿,贵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危粹凡,四川畜牧兽医科学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