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环境水中砷、硒和汞,试验了标准系列的配制方法;硼氢化钾浓度、盐酸酸度对测定的影响;优化了仪器条件。砷、硒和汞检出限分别为0.51μg/L、0.53μg/L、0.065μg/L,相对标准偏差(n=11)分别为1.51%、2.36%、1.63%,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0%-105.0%、92.0%-97%、90.0%-97.5%。 相似文献
6.
原子荧光法测定刺五加不同部位中的砷、锑、汞、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刺五加不同部位中的As, Sb, Hg, Se的分析方法。在最佳工作条件下,Se, Sb, Hg, Se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砷的检出限为0.068 ng·mL-1,RSD为1.05%;锑的检出限为0.155 ng·mL-1,RSD为1.32%;汞的检出限为0.014 ng·mL-1,RSD为2.03%;硒的检出限为0.052 ng·mL-1,RSD为2.34%。并选用标准物质人发(GBW07601)对测定方法的准确度进行考察,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实验结果表明,刺五加不同部位中As, Sb, Hg, Se的含量有所差异。As, Hg和Se主要在叶中含量较高,锑在根中的含量高于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7.
湿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煤中硒和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中微量元素砷、硒的含量与环境安全和居民健康密切相关,快速准确测定煤中砷、硒含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有中国国标(GB/T 16415—2008, GB/T 3058—1996)测定煤中总砷、总硒含量为干法分析法,该方法具有操作步骤复杂,误差大的缺陷。为了准确、快速测定煤中总砷、总硒的含量,克服干法分析方法的缺陷,在长期摸索的基础上,借鉴土壤中砷、硒的测试方法,建立了电热板混酸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测定煤中总砷、总硒的方法,即湿法分析方法。方法:准确称取0.05~0.10 g煤样(100目),转移入100 mL玻璃烧杯中,加入10 mL硝酸、2 mL高氯酸,加盖玻璃表面皿,于通风橱中静置过夜。次日,在电热板(180 ℃)上加热消解至白色浓烟冒出,液体透明,残余样品呈白色或者灰白色。取下冷却后,加入6 mol·L-1盐酸溶液3 mL,再次放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当再次有白色浓烟开始冒出时,取下冷却后,加入1 mL浓盐酸。少量亚沸水冲洗烧杯和表面皿内壁,将消解液转移入25 mL试管,亚沸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待测硒;取3 mL消解液,转移入15 mL试管,加入1 mL浓盐酸,1 mL硫脲+抗坏血酸还原剂,亚沸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待测砷;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消解液中砷、硒含量。用该方法对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11115, GBW11117)中砷、硒含量进行测定,测得砷回收率在99.7%~10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5.6%~6.0%;硒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1.1%~13.5%;对应砷和硒的检测限分别为0.05和0.01 μg·L-1。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煤中砷、硒含量,且较国标干法分析方法具有操作步骤少、准确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氢化—AFS法测定青藏高原中草药中的微量砷,锑,硒和汞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索有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7,17(5):103-107
本文研究了氢化物发生无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青藏高原中草药中的微量砷,锑,硒和汞的方法,在选定的最佳工作条件下,14种干扰元素的含量低于允许存在量,不影响测定,检出限(μg/mL)为:As1.3,Sb0.39,Se0.24,Hg0.44,9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的为As2.4~4.2Sb2.5~5.6,Se3.1~5.0,Hg3.8~5.9。4个元素的回收率为94.7~105.4%本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9.
10.
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化肥中砷、汞、锑和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建立了一种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化肥中 As、Hg、Sb、Se含量的方法。在最佳条件下 ,As、Hg、Sb和 Se的检出限分别为 0 .1 5μg/ L、0 .0 6 1μg/ L、0 .0 4 6μg/ L、0 .2 5μg/ L。测定化肥中 As、Hg、Sb和 Se,回收率均在 94 .6 7%— 1 0 6 .81 %之间。该方法用于检测化肥中 As、Hg、Sb和 Se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燃煤过程中As,Se的挥发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运用热平衡分析法对不同气氛下三种煤样的燃烧系统中As,Se物质的分布及含量进行了预报,并以此来指导实验方案的设计,最后,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来探究燃煤过程中As,Se的挥发行为特性。从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 (1)As,Se的挥发量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且Se的挥发百分比要比As要大。(2)在氮气气氛下,As挥发量大幅提升的现象发生在600-900℃这一温度范围,而Se的大量挥发现象比As要早,大约在200-600℃的温度范围内。 (3)氧化性气氛有助于As,Se在更低的温度下的挥发。 (4)SO2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对于两种痕量元素的挥发有微弱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管式炉及Hg在线分析仪,初步探讨了空气和O2/CO2气氛中,煤中汞的动态释放过程.发现Hg的析出呈双峰分布:空气气氛下,双峰分别出现在350℃和450℃附近;O2/CO2气氛下Hg析出温度升高,双峰分别出现在略高于350℃和500℃附近;烟气中单质汞浓度升高;两种气氛下,Hg的第二个峰紧邻在稍高温度出现的SO2析出峰,考虑煤中Hg的赋存形态,结合煤的形态硫分析结果,初步推测第一个峰对应有机结合的Hg,第二个峰对应与黄铁矿结合的Hg,且O2/CO2气氛对黄铁矿的分解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15.
燃煤含铁矿物的迁移转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仪(FSEM-EDX)系统研究了燃煤电站静电除尘器下各电场飞灰中磁珠的显微结构和化学组成,并利用热力学软件FACT计算预测了煤中含铁矿物的迁移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外在含铁矿物在燃煤过程中易直接氧化形成结晶程度较好的铁氧化物相;内在含铁矿物与其他矿物在高温下熔合形成含Fe、Al、 Si的复杂的玻璃相,煤中含铁矿物的赋存特征、反应温度和气氛是影响含铁矿物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燃煤过程中Fe2 中间产物的形成以及Fe-O-S共熔体在炉内的长时间停留是结渣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燃煤超细颗粒团聚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超细颗粒有效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配合中国目前电站除尘方式的新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将一种表面具有较高粘附活性的团聚剂溶液喷入烟气中,使烟气中超细颗粒物团聚成较大颗粒物后能够被电站现有除尘装置所除去。为了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建立了模拟锅炉烟尘流动的小型团聚实验台并进行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团聚剂对超细颗粒物的团聚效果,计算结果表明:烟气流量、烟尘浓度、团聚剂流量和浓度等都是影响超细颗粒物团聚的重要因素;若保证烟气温度降低幅度在10℃以内,且烟气流量和烟尘浓度相同时,适当增加团聚剂的浓度或流量,可使超细颗粒物的团聚效率达到70%,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