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盐-水体系溶解平衡计算的自由能最小化及溶度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彭生  黄雪莉 《化学通报》2007,70(6):434-438
根据电解质溶液的基本物理化学原理和近代电解质溶液理论的Pitzer离子相互作用模型,通过计算浓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和水的活度,研究了盐-水体系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体系Gibbs自由能最小化方法是计算盐-水体系溶解平衡的一种有效方法,其计算结果与溶度积法一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二丁基次膦酸锌聚合物溶液平衡粘度与体系中水含量间关系的研究,证明:高分子溶液的相对粘度随体系中水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反之亦然。在室温下可很快地建立起平衡。高分子溶液的平衡粘度值取决于体系的水蒸汽分压。  相似文献   

3.
对非理想溶液平衡蒸气组成进行计算,有助于联系和检验实验数据。散见在各种文献上的这种计算方法很多,繁简和精确程度也不一。本文介绍的一种方法其特点为道理浅显,计算也不繁杂,在一次计算中可以同时解出具有某一组成的溶液沸点及其平衡蒸气组成。作者使用这种方法对乙醇-水体系的气-液平衡进行了计算,与实验数据对比,得到的结果一般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在有关化工生产的物料分离过程中,气液平衡数据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时,更需要大量准确可靠的气液平衡数据。由于绝大多数溶液都是非理想体系,因此测定气液平衡数据的主要工作是测定物质在不同温度、不同组成时的活度系数。实际生产中都是多元体系,由于大量实验数据的积累和溶液理论的发展,有可能通过测定二元  相似文献   

5.
在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经常要研究酸碱溶液体系的平衡情况,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溶液的酸度,因为知道了溶液的酸度,就可以算得溶液中所有平衡物种的浓度。在分析化学教科书中对各类酸碱溶液pH的计算讨论很多,但至今还没有归纳出一个适用  相似文献   

6.
酸碱质子理论奠定了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体系定量处理的理论基础,这已为分析化学界所公认。处理问题的关键在于首先如何准确地导出平衡体系中的质子等衡式即质子条件(简写pBE)。质子条件可以根据溶液的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关系导出,也可以由溶液中得失质子关系即零水准法直接写出。前者涉及到某些不参与质子转移物质之间的平衡关系,处理繁琐,易出差错。后者处理问题具  相似文献   

7.
以规则溶液理论研究了bola型阳离子两亲分子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体系的表面和胶团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参数的数值表明, bola分子与SDS在胶团中和溶液表面都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强度与普通季铵盐/烷基硫酸钠混合体系相当.这说明bola分子与SDS混合体系中的协同作用主要是由亲水基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产生的, 而bola分子结构中疏水部分对相互作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混配铂(Ⅱ)配合物堆积异构平衡的溶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元混配配合物中配体与配体之间的分子内芳环堆积是配体分子间的一种特殊作用形式 ,并且在溶液中存在着堆积异构平衡。这种由芳环堆积所产生的异构平衡也同样存在于生物体系内 ,并有着重要的生理效应[1 ,2 ] 。因而有关三元混配配合物分子内芳环堆积异构平衡的研究十分活跃[3~ 5] 。本文选定了羧酸系列配体 (CA)和另一配体 1 ,1 0 邻菲绕啉 (Phen)与铂 (Ⅱ)形成的三元混配配合物作为体系 ,系统研究了溶剂极性对三元混配配合物分子内芳环堆积异构平衡的影响。1 实验部分1 1 试剂和溶液标定氯铂酸钾 [K2 (PtCl4) ]、硝酸 (…  相似文献   

9.
可溶解的聚氨酯脲微凝胶的合成及其分子尺寸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氧化四亚甲基二醇、4,4′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和己二胺为原料 ,利用高分子在溶液中基本形态是无规线团的特征 ,设计了一个含有分子内和分子间反应的交联聚合体系 ,由于分子内反应与分子间反应是一对竞争反应 ,使得交联过程得以控制 ,在溶液聚合体系中合成了可溶解的微凝胶 .在分子尺寸测定过程中 ,发现了这种高分子在溶液中非常容易形成分子簇 ,且分子簇的形成与解离处于不平衡之中 ,这可能是交联高分子的一种特殊的溶液行为  相似文献   

10.
电解质溶液的分子热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以圭  李春喜 《化学进展》1996,8(2):155-161
"本文从经典溶液理论及半经验模型、近代统计力学理论和分子模拟三大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电解质溶液热力学的研究进展。指出电解质溶液的研究已逐渐从经典的溶液理论和半经验模型转向用统计力学理论进行研究, 从电解质的原始模型转向非原始模型。从分子和离子的微观参数出发建立高水平的热力学理论模型, 以预测电解质溶液体系的宏观热力学性质, 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张杨  郭晓丽  王澜  魏锐 《化学教育》2016,(23):68-72
在对实验中选取的FeCl3、指示剂和pH传感器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和实验说明的基础上,明确应选择仅存在单纯水解平衡的溶液体系,且将水解平衡自身现象的变化应作为实验的判断依据。进而从生成气体、沉淀和溶液颜色变化3个角度对反应物的选取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选取常用的盐类代表物进行实验验证,提出Fe(NO3)3、Fe2(SO4)3、CuSO4及酸化后的SnCl2溶液适合作为高中探究"温度对盐类水解影响"的反应物。  相似文献   

12.
液膜离子选择电极的研究发展迅速,但迄今只是局限于用有机溶液作为液膜,用来测定水溶液中的组分。本文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离子选择电极——水膜电极。采用水溶液作为液膜,可分析有机溶液中的组分。这种电极用于非水介质中的分析,有其独特的优点,可直接测量非水溶液中某种离子的平衡活度(或浓度),对理论研究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缔合溶液具有与理想溶液显著不同的热力学和谱学性质,对于热力学和谱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缔合溶液的特殊行为.谱学技术中核磁共振(NMR)、红外(IR)和拉曼(Raman)光谱是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溶液结构等微观性质的有效方法,谱学已成为分子热力学研究体系"四面体结构"中的第四个顶点.本文对缔合溶液中热力学(汽液平衡和焓)和谱学(NMR,IR和Raman)联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相关的模型,如化学缔合模型、局部组成(LC)、格子流体氢键(LFHB)理论以及统计缔合流体理论(SAFT).  相似文献   

14.
硫酸铯/乙醇双水相体系的相平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自制的相平衡研究装置,测定了硫酸铯/乙醇双水相体系在0、10、20和40 ℃四个温度下的等温平衡溶解度,并且获得了醇相溶液和水相溶液的折光率数据,发现温度对该体系的液-液和固-液相平衡均没有显著影响.利用“湿渣结线法”确定出四个温度下平衡固相均为无水盐,同时给出了该体系的完整相图,在相图中观察到五个相区,为该体系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焦桓  王惠  李亚红  冉新权 《化学学报》1998,56(9):854-858
研究四元体系CsCl-NdCl~3-13%HCl(42%HOAc)-H~2O(25℃)时的相平衡关系,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两平衡体系中均有新相2:1型及1:1型化合物存在,为用Meyer方法合成相应的化合物提供了相化学依据。发现在所研究的体系中,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具有"等效介质效应"。  相似文献   

16.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四元交互体系Li~+,K~+/Cl~-,75℃的溶解度和平衡溶液的物化性质(密度、粘度、折光率).该四元交互体系50,75℃的溶解度等温图有5个相区:即Li_2SO_4·H_2O,KLiSO_4,KCl,K_2SO_4,LiCl·H_2O,7条单变量曲线,3个共饱点,其中Li_2O_4·H)2O+KCl+LiCl·H_2O为一致零变量点。用我们以往提出的经验公式处理了平衡溶液的密度和折光率,由所测得的溶解度数据,求得了高温和高锂浓度下的电解质溶液Pitzer模型的离子相互作用参数。计算了各平衡溶液中盐的活度和水的活度。还计算了该四元交互体系25℃的溶解度,考察了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在水-盐溶解度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进的等压法研究了影响多元轻稀土硝酸盐水溶液体系等压平衡的因素,确定了在低水活度区以氯化钙水溶液、高水活度以氯化钠水溶液为等压平衡参考物;等压平衡实验时间按水溶液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从4d到7d不等;确定了硝酸镧、硝酸镨及硝酸钕水溶液的等当点.结果表明,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所考察的系统符合偏理想溶液模型.  相似文献   

18.
多元弱酸(碱)混合体系缓冲容量的通用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或多元弱酸(碱)溶液体系存在主要由离解平衡决定的缓冲性质,而对不同pH值下缓冲容量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对各种一元或多元弱酸(碱)缓冲性质的更好掌握,从而将对溶液平衡的深入研究,实验及教学产生实际意义。赵藻藩等基于Hesse的工作,推出了以酸碱组分的分布系数所表示的单个多元弱酸体系的缓冲容量公式。本文进一步推导并建立了由若  相似文献   

19.
化学平衡竞争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邝文焕 《化学教育》1983,4(1):10-15
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有不少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衡,这些平衡之间又在相互竞争、相互制约并统一在一个反应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20.
3-X-2(1H)-吡啶酮互变异构体系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H)-吡啶酮类化合物常呈现出诱人的生物活性[1,2].由于酮式和烯醇式结构具有互变异构化性质,因此确定其互变异构平衡体系中的优势结构及研究取代基对平衡体系的影响,对阐明该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进行构效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其3-位含有可与2-位羰基或2-位羟基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基团时,势必对互变异构平衡产生影响.基于该类化合物的互变异构平衡有着强烈的溶剂效应[3],本文对3-X-2(1H)-吡啶酮(X=NO2,NH2,COOH)及其烯醇式互变异构体分别在气相和溶液中进行了理论计算,考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