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村落是中国农业文化中一幅重要的生态图景。但在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工业与城市夺走了农业与农村的活力,并不断地重构着乡村的生活节奏与内容,改写着农民对自己生活方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2014年11月9日21点,中国社会学泰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先生在北京仙逝,享年79岁。消息传来,学界震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同仁怀着沉痛的心情及时联系、组织编发了"缅怀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的文章和图片,藉以告慰先生在天之灵,激励后辈学人奋发之志。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为“从大小传统看文化编码”,叶舒宪《从石峁建筑用玉新发现看夏代的瑶台玉门神话——大传统新知识重解小传统》一文在此印证了史前大传统的考古新发现对于重新解释文字记述小传统具有重要的知识创新意义,作者指向2012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的建城用玉器现象,参照北方萨满教的活态文化实践,解读为避邪驱魔的精神防卫功能,归结到玉石承载神力的信仰观念。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REFACE当今世界,跨国民族的和平跨居与和谐共处,深刻影响着全球的和平与发展。本刊主打栏目于2007年第5期推出由周建新教授主持的"跨国民族"、2012年第1期推出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2014,新年开篇,龙马精神。本刊秉承“立足地方,高端办刊”之理念,将优良办刊传统薪火相传,在原有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栏目的深厚基础上,在马年推出新栏目“人类学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在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随着经济自身属性的改变及学界研究范式、方法和视角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文化与经济并置,进行交叉研究,试图解析两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但需要承认的是,由于缺乏系统性和内在统一性的理论框架,有关文化与经济的研究看起来仍然过于分散,缺少共识和建设性对话。本期主打栏目推出香港大学柯群英教授主持的"文化与经济"。刊发的文章有柯群英《女强人抑或强女人:现代中国服装行业中的外来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老龄化社会已不再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专利,面对中国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挑战,学术界和其他社会各界都提出了很多应对之策。本期主打栏目特推出由郇建立组稿的"老龄社会",旨在从不同的视角诠释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可靠路径,互相支撑地展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框架。本期主打栏目刊发的文章有美国学者莎伦·考夫曼《老龄社会的长寿制造——伦理情感与老年医疗支出的关联》,文章探讨了老龄化的社会、不断发展的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的栏目主题是“神话历史”,共刊发4篇文章。Lisa Raphals著,胡建升、周黎译的《古代占卜比较研究的中国视野》谈了占卜的分类,对20世纪希腊的占卜、古典文学和社会科学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占卜理论的中国视野,由对中国和希腊材料的比较进而对人文进行了讨论。林炳僖《韩国神话历史初探》认为,神话与历史并非相互对立,而是不断互补转化。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为“文化大传统研究”,是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所引发的热烈讨论的成果。叶舒宪《文化大传统研究及其意义》一文重新界定大小传统,指出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的大小传统的划分带有殖民主义/精英主义的偏见,文章以反思人类学的立场对此进行批判和改造,显现出人类学转向后的学术范式的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文学地理研究不仅显示出丰富的人类学内涵,更是对方兴未艾的文学人类学思潮的一种回应。本期特别推出"文学地理"主打栏目,聚焦于"文学新桂军"代表人物,亦是"相思湖作家群"领军人物的东西、凡一平、黄佩华及其作品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探讨,目的在于梳理文学家、文学作品与特定地域、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学地理"主打栏目刊发文章有:秦红增/问、东西/答《文学地理与文化深描》,围绕文学创作与地理环境、地方文学与地方性知识、文学写作与深描等相互关系以及方言写作、写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的导言对栏目的宗旨做了明晰的说明。本期的主题为“神话历史”,共刊发4篇文章。其一为(英)卡伦.阿姆斯特朗著、叶舒宪译的《神话的史前史(公元前20000-4000年)》,对神话的定义及不同时代的神话进行了精彩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是“教育部首届文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学习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主题是“文化文本多级编码论”,倡导用一种打通的视野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化文本的多元编码。叶舒宪《中国文化的编码与解码自觉——序〈中国灯谜年鉴〉》将谜语(灯谜)视为图像之谜和文字之谜以后出现的三级编码,谜语创作和解谜此种符号编码和解码的自觉意识,对于重新解释文字记述小传统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柳倩月《古代中国的文化编码自觉——以〈周易〉为例》指出《周易》“卦爻象”作为文化编码和解码的关键,主要遵循“立象尽意”的思维原理,它确立并强化了中国文化的“象”思维特征。赵周宽《N级编码理论与挖不透的表象之墙》指出突破表象主义深度模式对文化表述语法的尝试是N级编码理论创新性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近年来,藏彝走廊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关注。该区域中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由于频繁的民族互动与文化交融所造成的民族边界的模糊性等现象均具有极高的民族学、人类学及民族史研究价值。费孝通先生之所以将之称作"藏彝走廊",很大程度还因为藏族与彝族是今天此走廊中分布地域最广、人口数量最多的两个代表性的民族。故而,藏族及其文化在藏彝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开题论证会全程记录稿。其中的回顾、展望、批评、讨论与思辨,闪耀着这一日日蓬勃的学科的光辉,有着学术史的意义!从这一记录,我们将能得到极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是神话历史与四重证据法,共刊发了4篇文章。叶舒宪《珥蛇与珥玉:玉耳饰起源的神话背景——四重证据法的玉文化发生研究》通过对珥玉礼俗与珥蛇神话的相关性探索,运用四重证据法,为玉文化发生研究提供神话学的理论解释。唐启翠《神话与仪式:礼制探源新视野——兼论儒家神话再发现的可能与必要》认为,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本期叶舒宪先生主持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是“文学人类学:理念与方法”,共刊发四篇文章。叶舒宪《文学人类学的学术伦理》指出的是,文学人类学不只是研究文学的跨学科方法,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文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儒学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的重大贡献毋需赘言。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的主题即是“儒家神话新探”,所刊发的两篇文章,一是叶舒宪《儒家神话的再认识》,一是唐启翠《髓与褴:佩玉践形与儒家神话礼仪》。叶文是从神话概念的反思入手,论述神话和信仰在发生学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提示更新现代中国学术中的神话观,使之从民间文学的狭小范围中释放出来,还原为文明发生的原型编码及体现文化基因的神圣叙事。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5篇文章,分别从女神文明的历史延异、宗教经典的思维与书写、人类学家的思想革新以及当代文学艺术对神话的表述与建构等多向维度来探讨神话的文化内涵与功能。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本期主题“文化大、小传统的神话编码”,本期的三篇文章分别探讨神话研究的三种媒介载体,或称文化编码方式,即语言文字叙事、图像叙事、物的叙事。米尔恰·伊利亚德(著),王伟、王乐琪(译),叶舒宪(校)《铁器时代的神话》对今日从事神话学跨学科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启示,对大、小传统再划分的文化符号理论,具有宝贵的借鉴作用。安琪《神话的图像叙事:明代丽江壁画研究》显示文学人类学研究者如何从图像叙事的神话进入对本土文化的再认识。王宪昭《感悟神话:激活人类文化传统的基因密码——读叶舒宪先生主编“神话学文库”》文章从中国本土文化的神话学建设方面着眼,指出叶舒宪主编的“神话学文库”(第一辑)具有在百年学术史梳理、母题索引数据编码模式的建设性以及在大小传统的划分与文化符码的编码等理论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