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电聚合物因为可以大面积成膜、器件制作工艺简单,近年来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的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其性能已经可以和无定型硅晶体管相比拟.本文回顾了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的发展历程,概述了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的材料、器件制作、性能及工作机理.同时,对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的发展前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导电聚合物因为可以大面积成膜、器件制作工艺简单,近年来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的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其性能已经可以和无定型硅晶体管相比拟。本文回顾了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的发展历程,概述了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的材料、器件制作、性能及工作机理。同时,对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的发展前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导电聚合物因为可以大面积成膜、器件制作工艺简单,近年来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的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其性能已经可以和无定型硅晶体管相比拟.本文回顾了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的发展历程,概述了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的材料、器件制作、性能及工作机理.同时,对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的发展前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 FET)生化传感器件具有噪声小、功耗低、免标记、易于集成和小型化等优点,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二维材料作为新一代FET生化传感器件的沟道材料,具有原子级厚度、高载流子迁移率、高比表面积和可调带隙等特性,可进一步提升FET生化传感器件的性能和拓展器件应用场景,推动FET生化传感器件的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二维材料FET生化传感器件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分析了二维材料FET生化传感器件的挑战和发展前景,以期为研究人员设计新的生化传感器件提供思路,促进生化传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二维材料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具有可调的电学性质和高的灵敏度, 非常适合用于构建高性能的传感器, 应用于疾病诊断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核酸适体是一种生物识别分子, 具有特异性强、 稳定性高等优势. 近年来, 核酸适体功能化的二维材料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在医疗诊断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合评述了核酸适体功能化的二维材料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 对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的结构及传感原理进行了概括, 详细介绍了二维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核酸适体功能化器件的设计原理. 在此基础上, 对核酸适体功能化的二维材料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在疾病诊断和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概述, 讨论了核酸适体功能化的二维材料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作为新一代半导体晶体管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在制备技术和器件性能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引起了有机半导体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小分子材料在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应用,并对几种有机小分子材料的结构和场效应性能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有机单晶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对于探索电子的本质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不管是在制备技术还是在器件性能的研究方面,有机单晶场效应晶体管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由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场效应晶体管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有机单晶的生长方法、有机场效应器件的各种制备技术、器件的迁移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有机单晶场效应晶体管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一些问题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罗细亮  徐静娟  陈洪渊 《分析化学》2004,32(10):1395-1400
综述了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及其生物功能物质的固定化技术,并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有机单晶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对于探索电子的本质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不管是在制备技术还是在器件性能的研究方面,有机单晶场效应晶体管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由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场效应晶体管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有机单晶的生长方法、有机场效应器件的各种制备技术、器件的迁移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有机单晶场效应晶体管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一些问题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有机单晶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对于探索电子的本质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不管是在制备技术还是在器件性能的研究方面,有机单晶场效应晶体管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由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场效应晶体管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有机单晶的生长方法、有机场效应器件的各种制备技术、器件的迁移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有机单晶场效应晶体管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一些问题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作为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关键组成部分,有机半导体材料直接决定了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相比于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n-型和双极性有机半导体材料在迁移率和稳定性等方面则显著滞后。因此,n-型和双极性小分子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已成为高性能OFETs的学术研究的焦点。这篇综述重点突出了近十年报道的具有较好性能的n-型和双极性小分子有机半导体材料,并且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归纳,旨在对设计合成高性能、空气稳定的n-型和双极性有机小分子半导体材料提供一些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12.
郑建斌  李永利 《分析化学》1995,23(7):842-849
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具有若干不同于寻常传感器的特点:超小型、全固态、集成化和自身阻抗变换等。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传感器。本文了讨论了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的分类、结构和性能;评述了1989年以来其在临床医学和流动注射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引参考文献67篇。  相似文献   

13.
有机单晶中分子排列长程有序、无晶界且杂质和缺陷很少,是揭示有机半导体材料本征性能和制备高迁移率器件的最佳选择。因此,有机单晶材料对于构筑高性能电子器件和电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有机单晶材料也为揭示半导体材料微观分子堆积与宏观电性能关系提供了重要手段。有机分子间以弱的范德华力相结合,因此,有机半导体单晶多以微纳晶形式存在。目前,种类繁多的有机微纳晶半导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器件,这些器件的研究不仅可以筛选出高性能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也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机会来理解有机半导体中电荷传输的物理内涵。本综述介绍了有机单晶场效应晶体管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理;微纳晶制备、表征方法以及器件构筑方法;总结了近三年来有机微纳晶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当前有机微纳晶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并分析了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综述了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的合成、发展历史和现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参考文献59篇。  相似文献   

15.
In single-molecule junctions, anchoring groups that connect the central molecule to the electrodes have profound effects on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devices.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anchoring groups affects the device stability, while their electronic coupling strength influences the junction conductance and the conduction polarity. To design and fabricate high-performance single-molecule devices with graphene electrodes, it is highly desirable to explore robust anchoring groups that bond the central molecule to the graphene electrodes. Condensation of ortho-phenylenediamine terminated molecules with ortho-quinone moieties at the edges of graphene generates graphene-conjugated pyrazine units that can be employed as anchoring group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lecular junctions with graphene electrode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fabrication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ingle-molecul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FETs) with graphene as the electrodes, pyrazine as the anchoring groups, and a heavily doped silicon substrate as the back-gate electrode. Graphene nano-gaps were fabricated by a high-speed feedback-controlled electro-burning method, and their edges were fully oxidized; thus, there were many ortho-quinone moieties at the edges. After the deposition of phenazine molecules with ortho-phenylenediamine terminals at both ends, a large current increase was observed, indicating that molecular junctions were formed with covalent pyrazine anchoring groups. The yield of the single-molecule devices was as high as 26%, demonstr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pyrazine as an effective anchoring group for graphene electrodes. Our electrical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ten fabricated devices exhibited a distinct gating effect when a back-gate voltage was applied. However, the gate dependence of the conductance varied considerably from device to device, and three types of different gate modulation behaviors, including p-type, ambipolar, and n-type conduction, were observed. Our observations can be understood using a modified single-level model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linear dispersion of graphene near the Dirac point; the unique band structure of graphene and the coupling strength of pyrazine with the graphene electrode both crucially affect the conduction polarity of single-molecule FETs. When the coupling strength of pyrazine with the graphene electrode is weak, the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HOMO) of the central molecule dominates charge transport. Depending on the gating efficiencies of the HOMO level and the graphene states, devices can exhibit p-type or ambipolar conduction. In contrast, when the coupling is strong, the redistribution of electrons around the central molecule and the graphene electrodes leads to a realignment of the molecular levels, resulting in the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LUMO)-dominated n-type conduction. The high yield and versatility of the pyrazine anchoring groups are benefici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ingle-molecule devices with graphene electrodes.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较详细地综述了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聚对苯撑乙烯(PPV),并提出了有关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构造研究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7.
十二烷基磺酸钠场效应晶体管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β-环糊精作为电活性物质,制成了十二烷基磺酸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化学传感器。其输出栅压VGout和待测离子浓度的关系符合能斯特方式程。该传感器用于十二烷基磺酸钠浓度的检测,检出限达1.00*10^-6mol/L。  相似文献   

18.
将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ISFET)与药物敏感膜相结合,研制成一种对麻黄碱有良好响应的药物敏感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DrugFET).该器件具有全固态化、体积小、易微型化、集成化和多功能化等优点.采用磷钨酸作电活性物质,制成PVC膜ISFET,对麻黄碱的线性响应范围为3.0×10-6~1.0×10-1mol/L,检出限为1.0×10-6mol/L,传感器适宜的pH范围为3.0~8.0.用该传感器分析麻黄碱片剂的含量,结果和药典方法吻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日益加重,人们对太阳能开发与利用更加深入。在众多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中,太阳能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然而无机太阳能电池因其本身缺陷而受到限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成本低、质量轻、合成与修饰容易等优点成为太阳能电池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该类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超过8%。本文简要介绍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并从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等方面着重分析了其材料的设计原则,最后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形状记忆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刺激响应材料,近10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分类方向,机理解释、转变结构和应用。在航空航天、传感制动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展现了优越的性能,研究成果受到了学术和工业上的极大重视,成为当今最富有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全面总结了近期国内外学者对聚合物形状记忆材料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聚合物形状记忆材料的记忆机理及分类和功能应用,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前景和方向,以期为聚合物形状记忆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