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这一工作中研究了动量为68±6亿电子伏/c的π介子与质子相互碰撞时产生∧~0(∑~0)超子及K~0介子的过程。得到了关于∧~0(∑~0)与K~0产生的截面,Y~0K与K~0K对的产生截面之比,荷电粒子的多重率,在产生时质量中心系统中∧~0与K~0的角布及动量谱与∧~0及K~0的横向动量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用动量为68亿电子伏/c和80亿电子伏/c的刀π-介子产生Ξ-超子,得到了π-介子的动量为68和80亿电子伏/c的Ξ-产生的截面(当68亿电子伏/c时σ=3.6-2.1+2.5μδ/N,当80亿电子伏/c时σ=10.6-3.2+4.4μδ/N),Ξ-的质量(MΞ-=1317.0±2.2兆电子伏)和Ξ的寿命τ0=3.5-1.2+3.4×10-10秒。  相似文献   

3.
利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24立升丙烷气泡室照片,对动量为6.8GeV/cπ-介子与核子非弹性作用产生π0介子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扫描了约2700对立体照片。在宽度为29.3厘米的有效范围内得到了1275个π--N非弹性作用事例。在936个π--p事例和339个π--n事例中,观察到正电子、负电子对数目分别为240和89。考虑了气泡室对γ光子的探测效率,我们得到每个事例产生的平均π0介子数n0)=1.00±0.06。γ光子的平均横动量为p⊥γ=173MeV/c。此外,着重研究了γ光子的能量分布。在γ光子全部是由π0介子衰变产生以及π0介子和π±介子具有相同能谱的假设下,利用在相同入射粒子能量的π--N作用中所产生的次级π±介子能量分布变换成γ光子的能量分布;将本实验所得的γ光子能量分布和变换得到的分布进行比较,这两个分布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用动量为68亿电子伏/c和80亿电子伏/c的刀π~-介子产生Ξ~-超子,得到了π~-介子的动量为68和80亿电子伏/c的Ξ~-产生的截面(当68亿电子伏/c时σ=3.6_(-2.1)~( 2.5)μδ/N,当80亿电子伏/c时σ=10.6_(-3.2)~( 4.4)μδ/N),Ξ~-的质量(M_Ξ~-=1317.0±2.2兆电子伏)和Ξ的寿命τ_0=3.5_(-1.2)~( 3.4)×10~(-10)秒。  相似文献   

5.
In an earlier paper [1], the background for Ke3 was over estimated due to an erroneous calculation of the electron identification efficiency. The correct ratios of the partial widths involving this channel are and . Assuming the PDG value [2] for the K branching ratio, the measured branching fraction of Br (Ke3) continues to exceed the current PDG value [2]. The extracted value of |Vus|f+(0)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CKM unitary prediction; thus, our conclusions in [1] do not change.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e original article can be found at  相似文献   

6.
Measured ratios of decay rates for , and are presented. These measurements are based on K± decays collected in a dedicated run in 2003 by the NA48/2 experiment at CERN.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and . Using the PDG average for the K±→π±π0 normalisation mode, both values are found to be larger than the current values given by the particle data book and lead to a larger magnitude of the |Vus| CKM element than previously accepted. When combined with the latest particle data book value of |Vud|, the result is in agreement with unitarity of the CKM matrix. In addition, a new measured value of is compared to the semi-empirical predictions based on the latest form factor measurements. An erratum to this article can be found at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共积累了317个非弹性作用事例。作用中的次级带电粒子在(π--N)质心系中的角分布与动量分布等和前人结果一致,并且基本上可以用边缘碰撞机制来说明。对带有次级质子的事例作了如下分析:(1)计算全部次级粒子(质子除外)在它们自己系统中的总能量ω。作ω分布,并与边缘碰撞1π交换近似计算的理论曲线比较,在ω=1.5BeV附近观察到有突出于理论曲线之外的高峯,并对峯区内事例进行了初步分析。(2)综合我们的和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数据,计算了次级质子在镜象系的非弹性系数Kз,并使Kз值的分布与根据Барашенков等人理论计算的Kз分布曲线作了比较。此外,还试从靶质量观点出发,利用Duller-Walker的F图方法,对不同Kз值的各类事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We have analyzed the D^0→π^+π^- decay with α_s corrections in quantum chromodynamic (QCD) factorization and with the soft-gluon corrections in the light cone QCD sum rules. The soft-gluon effects are firstly calculated in the decay chann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ce the factorization contributions, the α_s corrections, and the soft-gluon effects are all considered, we can satisfactorily explain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decay channel.  相似文献   

9.
首次对τ→π±0v衰变的结构函数进行了模型无关的实验测量,并与KS模型、IMR模型和Feindt模型进行了比较,在误差范围内,三种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一致.与OPAL组测量的τ→3π±v道的结构函数相比,在0.52范围内未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章迺森 《物理学报》1964,20(12):1244-1253
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100亿电子伏同步稳相加速器上,我们研究了π+介子与质子的强相互作用。利用闪烁计数器和阈式气体契连科夫计数器所组成的粒子望远镜,分离出π+介子束和质子束。利用在良好几何条件下粒子束减弱的方法,测量了动量为2.72,3.70和4.75Βэв/с的π+介子与质子相互作用的全截面。作为进行相互作用的质子,使用了液体氢靶。为了检验测量设备工作的正确性,同时还测量了动量为2.72Βэв/с的质子与质子相互作用的全截面。由所得结果得知,在所测动量区间,π+介子与质子相互作用全截面,在误差范围内,已开始趋于恒定,并且和π-介子与质子相互作用全截面互相趋近。这一趋势,符合И.Я.Померанчук定理的预言。文章中讨论了验证Померанчук定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用微扰量子色动力学重新计算了π±介子上的康普顿散射过程的截面和相位.此计算把实康普顿散射作为虚康普顿散射的一种极限情形进行了处理,重点是通过比较不同模型的分布振幅对物理可观察量的影响,说明分布振幅在端点区域的行为对康普顿散射过程截面和相位的影响,由此探索用微扰量子色动力学计算这个问题的自洽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L3合作组1992年和1993年的数据,通过τ→a1v→π±π0π0v道测量了由Z0衰变的τ的极化不对称性Apol=-0.239±0.126±0.100,其中第一项误差为统计误差,第二项误差为系统误差.由此推断有效电弱混合角sin2θw=0.2197±0.0219.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北京谱仪收集的4.03GeV质心系能量下e+e对撞数据,分析τ±τ±→e±±+nπ0+ν's(n=0,1,2)事例,给出分支比值Br(τ±→π±ντ)=(11.64±0.49+0.76-0.73%,Br(τ±→π±π0ντ)=(24.00±1.34+1.36-1.30%,Br(τ±→π±0ντ)=(9.39±1.68+1.69-1.66%.  相似文献   

14.
We have studied the 0 production rate in the reaction 3+3 in the energy range 1.6W 7.5 GeV with the CELLO detector at PETRA. Our analysis points to a substantial yield of 00+ events in particular atW >4.0 GeV. We give cross sections for the 02+2 and 00+ final states and calculate upper limits for the reaction 00 (1700) 00+.Now at CERN  相似文献   

15.
用BESⅠ的7.8×106J/ψ数据更为精确地测定了J/ψ→π03(π+π)和J/ψ→ω2+π)的分支比(Br(J/ψ→π03(π+π))=(2.52±0.06±0.43)%,Br(J/ψ→π03(π+π))=(1.31±0.09±0.21)%.同时对4π不变质量谱和ωππ不变质量谱进行研究分析,试图观察是否存在有兴趣的信号.  相似文献   

16.
利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24立升丙烷气泡室照片,对动量为6.8GeV/cπ~- 介子与核子非弹性作用产生π~0介子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扫描了约2700对立体照片。在宽度为29.3厘米的有效范围内得到了1275个π~--N非弹性作用事例。在936个π~--p事例和339个π~--n事例中,观察到正电子、负电子对数目分别为240和89。考虑了气泡室对γ光子的探测效率,我们得到每个事例产生的平均π~0介子数_π~0=1.00±0.06。γ光子的平均横动量为_⊥γ=173MeV/c。此外,着重研究了γ光子的能量分布。在γ光子全部是由π~0介子衰变产生以及π~0介子和π~±介子具有相同能谱的假设下,利用在相同入射粒子能量的π~--N作用中所产生的次级π~±介子能量分布变换成γ光子的能量分布;将本实验所得的γ光子能量分布和变换得到的分布进行比较,这两个分布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17.
戴元本 《物理学报》1961,17(2):89-98
利用色散关系研究了弱电流不守恒情况下的π-→π0+e+ν衰变过程。在对π—π散射相移作了一些假定后,证明了π、π中间态的贡献很小。在N、N中间态项中出现的N、N湮灭矩阵元用Chew-Ball理论及湮灭实验估计,同时出现的核子弱作用形状因子又用色散关系计算,证明了N、N中间态对它的贡献很小,计算了π、π中间态对它的贡献。根据现有N、N湮灭实验估计,π-→π0+e+ν过程的衰变几率<6×10-4-1。  相似文献   

18.
陈可中 《中国物理 C》1986,10(6):690-696
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的框架下, 使用跃迁密度方法分析了入射动量为800MeV/c的π±介子在12C上的非弹性散射的最新实验材料. 比较了不同参数得到的理论结果与实验值的符合程度, 考虑了库仑效应对π核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纯斌  蔡勖 《中国物理 C》1995,19(4):327-331
用瞬时近似下的Bethe-Salpeter(B-S)方程,讨论了0重介子束缚态.运用重味质量展开方法求解方程,计算了一级近似下D±,D0,B±,B0介子的质量,与实验数据和其它求解方法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章迺森 《物理学报》1965,21(1):121-131
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同步稳相加速器上,研究了高能π+、K+介子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利用角度式气体契连科夫速度选择器,选择出纯度约达99%的K+介子束。测量了C,Al,Cu,Sn,Pb等原子核对动量为2.72,3.70,4.75Бэв/с的π+介子的吸收截面;C,Al,Cu等原子核对动量为4.75Бэв/с的K+介子的吸收截面;C,Sn,Pb等原子核对动量为2.72Бэв/с的质子的吸收截面。利用光学模型,对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π+介子数据得到的原子核半径公式,与T.Bowen根据π-介子的测量数据所得结果不同,而和由低能中子散射工作所得结果(R=1.37A1/3×10-13厘米)相符。根据K+介子数据得到,高能K+介子与核子相互作用全截面的平均值应为σKN=16.5毫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