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Ⅰ+Ⅱ复合型弹塑性断裂的CO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Rice的裂纹尖端钝化模型为基础定义了复合载荷下裂纹尖端的位移COD,CTOD和CTSD,CTOD和CTSD是复合型裂尖位移COD的Ⅰ和Ⅱ型分量。对铝合金Ly12复合Ⅰ+Ⅱ型弹塑性断裂行为进行了COD分析,并对复合载荷下COD与J积分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随Ⅱ型分量的增加,Ly12启裂的COD值增加,纯Ⅱ型的启裂COD值理纯Ⅰ型的6倍:(2)Ly12复合载荷下的COD与复合J积分值JM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针对Ⅰ+Ⅱ型裂纹问题,论述了这一领域近几十年研究工作的现状及最新进展.对该领域研究的趋向及存在的有关问题作了分析,讨论.指出:韧性材料在近Ⅰ型和近Ⅱ型时启裂及扩展的机理可能不同,目前所用的一些单参数判据要同时对两种不同机理作恰当描述有困难,可考虑采用双参数判据.同时,材料微结构及特征对断裂机理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针对Ⅰ+Ⅱ型裂纹问题,论述了这一领域近几十年研究工作的现状及最新进展.对该领域研究的趋向及存在的有关问题作了分析,讨论.指出:韧性材料在近Ⅰ型和近Ⅱ型时启裂及扩展的机理可能不同,目前所用的一些单参数判据要同时对两种不同机理作恰当描述有困难,可考虑采用双参数判据.同时,材料微结构及特征对断裂机理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纹断裂准则研究方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II复合型断裂是混凝土断裂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断裂力学基本上有两种分析裂缝稳定性的方法:应力强度因子法和能量法,在混凝土断裂性能的描述上两者应该是等效的.本文介绍了不同种断裂准则的基本假定、判别标准、适用范围,并与实际试验结果相比较,指出各种断裂准则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线弹性断裂力学已发展成为工程设计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普遍采用的K_1=K(?)准则,仅适用于Ⅰ型(张开型)裂纹,而在实际工程结构中的裂纹,K_Ⅰ,K_Ⅱ,K_Ⅲ可能同时存在,欲预测结构中裂纹的失稳扩展,必须研究复合型断裂准则,并进行相应的实验。  相似文献   

6.
复合型应力状态是木材断裂破坏的主要受力模式,本文从复合断裂模型和试验方法两个方面回顾了木材复合断裂研究的发展历程.在介绍了木材复合断裂的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后,通过一组试验数据进行了这些断裂模型的比较,总结了各自的特点.同时,总结了确定这些模型而进行的各类试验方法,主要是Ⅰ/Ⅱ复合断裂模式,即断裂模式Ⅰ和断裂模式Ⅱ均存在的情况.最后阐述了木材复合断裂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Ⅰ-Ⅱ复合型裂纹疲劳扩展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含倾斜裂纹的拉伸板为试验模型,进行了Ⅰ—Ⅱ复合型裂纹疲劳扩展实验证实了文献[1]提出的复合型裂纹疲劳扩展寿命预计方法是一种较高精度的工程计算方法。本文提出了估算拉伸板中斜裂纹疲劳扩展寿命的另一种方法——投影法。与实验数据相比,投影法在较大范围内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同文献[1]具有同等精度,但计算简便。本文根据实验结果,对Ⅰ-Ⅱ复合型裂纹的疲劳扩展角与在单调载荷作用下的断裂角之间的差别作了初步的探讨。发现实际的疲劳扩展角普遍大于单词载荷下的断裂角。  相似文献   

8.
在LC4CS铝合金三维Ⅰ/Ⅱ复合型断裂实验的基础上,对Ⅰ/Ⅱ复合型加载模型进行了细致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系统分析了不同复合度φ和厚度B对裂纹端部应力场和起裂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φ和B的试样,周向应力极大值和三维离面约束因子极小值出现在相同的角度;根据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在Ⅰ型载荷占主导(βeq>65.45°)...  相似文献   

9.
腐蚀管道的剩余强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目前国内外常用规范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到5种常用方法:ASME-B31G, DM方法, Wes-2805-97, CVDA-84和$J$积分方法. 本文将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得到一种新 的神经网络,并将这种神经网络成功用于计算腐蚀管道的剩余强度和最大允许注水压力. 通 过示例分析,对7种常用规范和本文提出的改进的遗传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到下面 结论:不同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剩余强度和最大允许注水压力相差较大,Wes-2805-97规范、 ASME-B31G规范、CVDA-84规范等都比J积分方法计算得到的剩余强度和最大允许注水压力 偏大、偏保守;DM断裂力学方法计算得到的剩余强度和最大允许注水压力比J积分偏小、 偏危险;J积分方法和基于J积分方法的改进的遗传神经网络方法计算结果比较接近,比较 适中,可以认为是计算剩余强度和最大允许注水压力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中密度聚乙烯(MDPE)单边斜切口板状试样,完成了多种条件下的Ⅰ-Ⅱ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试验。通过对裂尖和裂尖银纹区演化的全程显微测量,获取了各试样疲劳裂纹扩展过程的一致性特征,其过程分为初始银纹区萌生、银纹区转向、裂纹宏观扩展三个阶段。通过计算发现最大周向拉应力准则能精确预测第一阶段初始银纹区的萌生角度。试验表明第二阶段中银纹区发生转向,且第三阶段中裂纹始终沿垂直于外载荷方向的路径扩展,该现象通过银纹机理结合对裂尖奇异场的分析得到了解释,并从断面分析中得到印证。对比不同加载角下试样的裂纹扩展过程,发现裂纹萌生时间随加载角增大显著增长,但裂纹扩展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1.
采用修正的剪滞理论建立了岩石、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的Ⅰ-Ⅱ复合型裂缝在单向拉伸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模型.得到了与实验相吻合且优于传统S判据的断裂角.通过对远场应力、斜裂缝区应力以及子层位秽的合理简化,得到了求解剪滞分析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而得到了含斜裂缝的各子层位移分布函数.引入最大应力集中因子,对Ⅰ-Ⅱ复合型裂缝前缘应力场进行简化;基于斜裂缝沿最大应力集中因子方向扩展,得到裂缝的断裂角.根据斜裂缝的应力分布,设置不同的子层分区,得到了更为细化的位移分布模式.通过对计算数据的分析,针对单向拉伸荷载作用下的Ⅰ-Ⅱ复合型裂缝,建立了按应力场分区设置子层的分层剪滞模型,得到更为精确的斜裂缝断裂角.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构件中的复合型裂纹开裂角和裂纹扩展临界值,根据Ⅰ-Ⅱ复合型裂纹尖端附近等σε线所围成的面积大小的变化,提出了Ⅰ-Ⅱ复合型裂纹断裂等θθσε线面积断裂准则,推导了Ⅰ-Ⅱ复合型裂纹扩展的开裂角公式和断裂扩展准则表达式,结果表明纯Ⅱ型裂纹的0θ及断裂韧度比θθKⅡ/c KⅠc随泊松比的增大而降低.同时给出了Ⅰ-Ⅱ复合型等θθσε线面积断裂准则的理论预测曲线,并与部分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与其他准则以及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本准则的Ⅰ-Ⅱ复合型裂纹断裂准则公式推导简单,工程应用方便;其理论预测值与现有部分材料的实验值相比误差在12%以内,表明本文提出的Ⅰ-Ⅱ复合型裂纹等θθσε线面积断裂准则可以应用于部分材料的复合型断裂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13.
Ⅰ-Ⅱ复合型尖V形切口脆断准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最大周向应力和Seweryn-Novozhilov准则,用线弹性奇异应力场,给出Ⅰ-Ⅱ复合型尖V形切口的脆性断裂准则;并把裂纹作为切口张角为零的V形切口,这样就把V形切口问题与裂纹问题的断裂准则统一起来.为了验证该准则,本文采用有机玻璃板材加工多种V形切口试件进行了拉伸实验;同时,应用该准则对文献[16]中复合载荷下双边切口试件进行了起裂方向和临界载荷预测,并与其实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所给出的Ⅰ-Ⅱ复合型尖V形切口脆性断裂准则与实验是相吻合的,适合于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Ⅰ/Ⅱ复合型载荷作用下航空结构铝合金CTS试样线弹性的全场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了复合型离面应力约束因子Tz和面内约束T应力的分布特性,研究了厚度和载荷条件对应力各分量及应力三轴性水平Rσ、应变能密度U0的影响以及这些量在实验中观察到的裂纹起裂方向上的特点。结果表明:(1)平面内约束T应力在此种试样形式下为零;(2)复合型裂纹的三维效应区与厚度成正比,为0.4-0.5B,与载荷条件基本无关,但是厚度效应随着载荷角的减小逐渐变小,到II型载荷时基本消失;(3)离面约束因子Tz随着径向和厚度尺寸的增加逐渐减小,但在周向基本不发生变化;(4)最小应变能密度U0min的方位能够表征此种材料三维复合型断裂的裂纹起裂方向。研究结果为建立三维复合型断裂准则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Ⅰ/Ⅱ复合型载荷作用下航空结构铝合金CTS试样线弹性的全场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了复合型离面应力约束因子Tz和面内约束T应力的分布特性,研究了厚度和载荷条件对应力各分量及应力三轴性水平Rσ、应变能密度U0的影响以及这些量在实验中观察到的裂纹起裂方向上的特点。结果表明:(1)平面内约束T应力在此种试样形式下为零;(2...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采取分区域混合使用虚力原理和虚位移原理的方法推导有限元杂交模型,并用这种方法具体导出了一种增量型的杂交应力分层三角形板单元.本单元,导出时用了作者们早先给出的正交各向异性体增量型的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并且以E.Reissner 厚板理论为基础,可用于对工程上各种厚度的板(壳)进行弹塑性分析.文中提出的混合使用虚力原理和虚位移原理的方法可使许多无变分原理的问题直接建立杂交模型.  相似文献   

17.
18.
复合材料层板基于剩余刚度比的剩余强度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唯裂 学的观点提出了一个复合材料疲劳剩余刚度衰退模型,根据该模型导出了基于疲劳乘余刚度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疲劳剩余强度概率分布模型,给出了确定该模型中各参数的计算方法,根据该模型可预报复合材料层合板在某一应力水平的疲劳载荷作用下疲劳剩余刚度比为某一确定值时的疲劳剩余强度概率分布。为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用典型复合材料层合板做了几组疲劳实验,并用实验数据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估计,计算结果证明,该模型预报的疲劳剩余强度概率理论分布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疲劳剩余强度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珊  凌树森 《力学学报》1998,30(2):220-228
利用断裂力学,疲劳和可靠性分析方法,对疲劳过程中的剩余强度进行了研究,.通过七组试样的试验,得到了发动机连杆材料18CrNiWA钢的P R S N曲线(即失效概率 剩余强度 疲劳应力 循环寿命曲线).本文的分析方法对其他承受疲劳载荷的零部件和材料,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压力敏感准则和权函数法对相变增韧陶瓷I-II混合型裂纹的增韧效应进行了理论预测,分别给出了静止裂纹和定常扩展裂纹相变生屏蔽的理论表达式,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相变对静止裂纹有负屏蔽效应,并随KII/KI的比值增大而增大,对定常扩展裂纹的增韧结果除与材料弹性模量,相变尾区高度和相变体积分数有关外,还随KII/KI的比值增大而增大,说明相变对II型裂纹的增韧作用比对I型裂纹的增韧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