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黎俊  林波 《江西科学》2005,23(1):21-24
从含有大量微生物菌群的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性能稳定、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90%以上的菌株8株。其中编号为LA6的菌株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99%以上。该菌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接种量0.5ml/50ml,种龄8h,温度30℃,摇床转速为160r/min,培养时间72h可达最高絮凝活性。以高岭土和CaCl2作为助凝剂的LA6培养液对含亚甲基蓝10mg/l的溶液的脱色率10min可达到90.32%。  相似文献   

2.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3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好絮凝作用的絮凝剂产生菌,通过对培养基初始pH和培养时间的优化及对采油废水絮凝处理效果的研究以了解其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初始pH接近中性(pH6.0~7.0),培养时间为12~24h条件下,3种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佳,最大絮凝率达91.5%;3种菌株对采油废水具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其絮凝率为30%~40%,CODCr去除率可达40%.  相似文献   

3.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3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好絮凝作用的絮凝剂产生菌,通过对培养基初始pH和培养时间的优化及对采油废水絮凝处理效果的研究以了解其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初始pH接近中性(pH6.0-7.0),培养时间为12~24h条件下,3种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佳,最大絮凝率达91.5%;3种菌株对采油废水具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其絮凝率为30%~40%,CODcr去除率可达40%.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污泥和土壤中筛选出13株能产絮凝剂的菌株,培养48h后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均可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筛选出8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经复筛后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C1,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培养基初始pH值和培养温度等因素对絮凝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C1菌株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初始pH6.0、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72h的条件下,所产絮凝剂对4%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可达90.4%,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从空气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絮凝剂产生菌,并对其絮凝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实验共分离纯化出纯种菌株19株,经絮凝试验筛选得到有絮凝能力的菌株9株,复筛得到3株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分别命名为M-2、M-3、G-3。以M-3为例,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及通气量等对菌株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面、黄豆面分别为最佳碳源和氮源,M-3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8.5,培养时间为36或60小时,摇床转速为160r/min。  相似文献   

7.
从活性污泥中初筛分离出21株产絮凝剂的菌株,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高,较快絮凝活性的微生物产生菌,将其命名为WZU-1。通过培养条件优化,考察了各种因素如碳源、氮源、pH、温度、培养时间、摇床转速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ZU-1对高岭土悬浊液的最佳絮凝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尿素、pH为8.0、温度为38℃、摇床转速为200r/min、培养时间为36h,在最佳条件下对4‰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5.16%。同时对该菌株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絮凝活性物质分布在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为该菌代谢产物;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周本军  林波 《江西科学》2008,26(1):67-70,83
采用常规的平板稀释与画线法,从受污染的河畔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具有很好的絮凝作用,暂命名为Nb-1。研究了Nb-1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实验分析了不同的碳源、氮源、培养基原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下,对Nb-1产絮凝剂的絮凝活性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苍山土壤作为筛选对象,分离出高效絮凝剂产生菌CS-26。对培养基的组成及培养条件的优化试验表明:菌CS-26在培养基为:淀粉2.0%,KH2PO42.0%,蛋白胨0.1%,CaCl20.05%,MgSO4.7H2O0.05%,pH7.0,30℃下180 r/min摇床培养72 h的条件下,能得到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8.85%的高效微生物絮凝剂。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玉平  胡波  夏璐 《广西科学》2007,14(1):78-80
采用稀释法和划线纯培养法,从土壤、湖水及湖底淤泥样品中培养分离出16株细菌,筛选获得2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菌株,利用其发酵液进行絮凝实验并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两株高效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率均达到90%以上,两菌株初步鉴定为氮单胞菌(Azomonas sp.)和动胶菌属(Zoogloea ramigera)。  相似文献   

11.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淀粉废水、活性污泥及多种土壤中分离得到32株产絮凝剂菌株,经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细菌SⅥ-4.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为:可溶性淀粉2%,蛋白胨1%,KH2PO40 2%,K2HPO40 2%,NaCl0 05%,(NH4)2SO40 05%,MgSO4·7H2O0 05%,pH6 0~8 0,30~34℃,120r/min,摇床培养2~3d.所产絮凝剂对4‰的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最高可达91 6%.  相似文献   

12.
通过超声系列试验,对超声法从剩余污泥中提取微生物絮凝剂(MBF)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剩余污泥中提取的MBF在偏酸性条件下和35~40℃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絮凝活性.超声时间以1~3 min为宜,超声功率以210~270W为宜.污泥浓度越高,所提取的MBF浓度越高;对于从高浓度污泥提取的MBF,投加剂量可随污泥浓度升高而减小,以获得较好的絮凝效果.MBF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法可用于从剩余污泥中直接提取MBF,在降低MBF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3.
絮凝剂产生菌HYY-7的培养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活污水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鉴定为青霉,命名为 ,其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命名为MBF7。该茵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培养基,适宜的培养条件为:葡萄糖培养基初始pH值为4.5~6.0,培养温度为30℃;振荡箱的转速为200r/min,培养时间为3~4d。产生的高效絮凝剂MBF7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对于实际排放的染料废水、餐厅废水和生活污水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2.5%,96.8%,90.2%。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絮凝剂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MBFⅡ-3后,研究了培养条件的变化对其产絮凝剂的影响。研究表明,MBFⅡ-3产絮凝剂的适宜培养成份碳源最好为葡萄糖或果糖,无机盐影响不显著,蛋白胨不利于絮凝剂的产生,适宜的培养条件为pH值7.5~9,温度30℃,适量通气。MBFⅡ-3对膨润土悬液的絮凝率最高可达90.2%.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絮凝剂的提纯及絮凝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絮凝剂生产菌(Pseudomonassp.F-8)的发酵液经离心沉淀后,其上清液经丙酮萃取,乙醚洗涤和冷冻干燥后即得到絮凝剂干制品.通过实验,确定该絮凝剂适宜的投加量为4 mL(浓度为0.1%),助凝剂CaO(浓度为1%)适宜投加量为2 mL,絮凝作用的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200 r/min.废水处理实验表明,对几种实际废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稀释涂板法和划线法,从河道污泥、花园土壤、鲈鱼肠道内分离筛选到5株产絮凝剂细菌,经过复筛,得到一株高效产絮凝剂菌株DK-1。其适宜培养条件为:乳糖20 g/L,尿素0.5 g/L,酵母膏0.5 g/L,K2HPO45 g/L,KH2PO42 g/L,NaCl 0.1 g/L,(NH4)2SO40.2 g/L,琼脂15~20 g,双蒸水1000 mL,pH值为7.5~9.5,装液量30~60mL/250 mL,摇床转速160 r/min,37℃培养48~72 h。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高于80%。该菌在3%~5%接种量条件下可获得最短2天的高效产絮凝剂周期,絮凝成分以多糖和蛋白质为主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菌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株产絮凝剂硅酸盐细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絮凝剂的硅酸盐菌株B12.对其絮凝剂产生条件进行优化,并考查其絮凝特性.以质量浓度为8 g/L的葡萄糖和0.15 g/L的(NH4)2SO4作为碳源和氮源,调节初始pH值至6.9,在温度为31 ℃、转速为150 r/min的摇床中培养72 h后,菌株的絮凝活性最高,絮凝率可达93.6%.絮凝剂特性研究表明:供氧可提高细菌的生长量,但不利于絮凝剂的生成.分段培养有利于提高絮凝率.该菌起絮凝作用的主要是其胞外代谢物,其适用pH值范围广,为0.5~12,絮凝率大于90%;B12菌生物絮凝剂稳定性好,与其他无机絮凝剂相比,其絮凝活效果好、无毒、无二次污染,在矿浆固液分离及矿物废水处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淀粉生产废水作为培养基,利用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的一株成团泛菌生产微生物絮凝剂。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中具有絮凝能力的物质绝大部分存在于离心后的上清液中;该絮凝剂溶液在100℃下保持60min后絮凝率为93.23%;高岭土悬浊液pH值为4-9时,该絮凝剂的絮凝率均在90%以上;絮凝剂溶液在4℃和20℃存放120h后,絮凝率分别为92.70%和92.21%。这些说明该絮凝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经显色反应、紫外光谱分析可确定该絮凝剂主要含多糖,通过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得该絮凝剂中多糖含量为75.60%。  相似文献   

19.
从活性污泥和土壤中筛选到数株能发酵生产絮凝剂的菌株,其中编号为M15、M10、Y1、F4的菌株具有显著的絮凝效果(絮凝率均大于70%).将其两两混合培养,发现M15+Y1、M10+F4混合培养后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较单一菌株培养时均有较明显的提高,并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中M15+Y1复合菌群在添加营养盐的污水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其发酵液对城市污水的絮凝效果可达80.5%,且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脱色率为9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