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的生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季在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遇见鸟类66种,隶属于11目25科。其中,东洋界鸟类占82%,古北界鸟类占12%,广布种类占6%。留鸟占86%,夏侯鸟占14%。黄腹角雉(Trapopan caboti)、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等珍稀鸟类主要生活于远离人居的常绿阔叶林中,因此,减少人为干扰和保护常绿阔叶林植被对珍稀鸟类的生存尤为重要。文章还讨论了不同海拔对鸟类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一.9 600 m2样地的调查与分析表明: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58种,其中种子植物228种,隶属于87科156属,植物的科属组成丰富.群落内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热带与泛热带植物区系成分比例明显大于温带与泛温带区系成分,具热带亚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小型革质、全缘、单叶、常绿、木本、高位芽植物是决定其外貌主要因素.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2个乔木亚层、1~2个灌木亚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较为丰富.通过不同区域常绿阔叶林的比较,无论区系组成与成分还是群落外貌和结构均体现了中亚热带南缘常绿阔叶林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5个不同生境进行了昆虫多样性调查.采集昆虫标本5281号,共有14个目82个科193个种.分别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对不同的群落进行了统计分析,在不同生境中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皆不相同,其中针阔混交林昆虫的多样性(5.741426)、均匀度(0.918933)最高,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83)最高,毛竹林多样性(4.906891)、均匀度(0.690726)、丰富度(30)最低.表明昆虫的多样性与其生境的植物种类、丰富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蝗虫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从福建省梅花山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蝗虫34种,隶属5科14亚科25属,有1亚科3属5种为福建省新纪录,并有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梅花山的药物植物、园林观赏植物、用材树种,纤维植物,芳香植物,油料植物、淀粉和糖类植物等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保护民开发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7.
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对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16处常绿阔叶林样地调查统计,共含维管束植物195种,分属72科125属。植物区系以樟、壳斗、山茶与金缕梅等科的属种为主,热带、泛热带分布地理成分共分别占科、属总数的51.4%与65.6%。全区现状群落有米槠林等10个主要群系且可分3个样地组合。树种以米槠、细柄? 树与甜槠等占优势但已大多老龄化,今群落切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8.
本文不福建省梅花山自然保护区32个土壤剖面,按照传统的地理发生学分类和新兴的诊断学体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进行对比,通过分析确定了该区土壤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同时对某些诊断指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地资源的形成过程、目前状况和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保护区今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今后,在保护区内,应以保护森林资源为主,适当兼顾经济效益。为达到维护生态平衡,创造最佳整体效益的目的,作者提出了调整农业用地、封山育林和大力发展衣副业生产等具体的措施,可作为该保护区今后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被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分析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被区系特征。其结果是:该区系具明显的温带性质;起源古老,具有第三纪亚热带亚高山森林植物区系在第四纪冰期前的历史联系及冰期后的分化特征;地理成分复杂,替代过渡现象明显。同时用主成分分析(P.C.A.)和信息聚类分析(IC.A.)方法对本区系与国内其它13个具有代表性地区的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将14个地区可分为5组。实践证明,可以客观地反映各区系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形成机理、分异规律及维持机制。【方法】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12块20m×20m的调查样地,研究中山针阔混交林的植物群落组成、植物多样性及分异规律。【结果】银杉混交林共有植物56科76属94种,长苞铁杉混交林共有植物51科78属103种,广东五针松混交林有30科43属66种,小叶罗汉松混交林有29科38属49种。银杉混交林的针阔叶树优势种分别是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重要值IV为34.86)、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47.70)、五列木(Pentaphylax euryoides,27.69)、信宜杜鹃(Rhododendron faithiae,18.07);长苞铁杉混交林相应为长苞铁杉(63.44)、五列木(51.03)、马蹄荷(Exbucklandia populnea,13.24);广东五针松混交林为广东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43.19)、五列木(59.09)、大头茶(Polyspora axillaris,44.49)、马蹄荷(26.10);小叶罗汉松混交林为小叶罗汉松(Podocarpus wangii,58.22)、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32.89),南华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66.31)。中山区4种混交林中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长苞铁杉混交林中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广东五针松混交林(P0.05);其它类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中山区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针阔混交林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作为优势种的针阔叶树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是维持中山区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林分直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宝天曼天然次生林32块样地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分别以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Beta分布,Gamma分布拟合及预测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10种主要乔木树种直径分布,并对其适用性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最适合于拟合及预测该林分直径结构的分布.同时应用三种直径分布特征数对直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eta分布与Weibull分布均可以较好地描述宝天曼天然次生林主要乔木树种的直径分布;大多数树种偏度为偏左,峰度值为正.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对太岳山七里峪白桦林种群进行了年龄结构分析、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并对该种群的四个函数(生存函数、积累死亡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危险率函数)进行数量分析,结果表明:①七里峪白桦种群龄级分布,不同环境下种群结构稍有差异:种群A、种群D为增长型种群,种群B、种群C、种群E趋向于稳定型.②白桦种群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③积累死亡率单调上升,生存率呈单调下降,上升或下降幅度前期大于后期,说明白桦种群在前期死亡率高,而种群后期则相对稳定.④在未来20年、40年、60年和80年中,白桦种群将呈现老龄级株数先增后减的趋势,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胁迫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薄弱的社会经济基础,少数民族地区频繁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造成非常不利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灾害特点,提出了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巨系统影响的评估指标体系,并给出了自然灾害胁迫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估模型,为少数民族地区防灾减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晚清玉林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密度大。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民众生存条件和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破坏和危害。如此频发而严重的自然灾害,与玉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水文特征,与当时处于小冰期及长期以来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恶化均有一定关系。面对自然灾害,地方政府和绅士采取建社仓、兴修水利、赈济等措施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6.
对于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楼盖,采用8节点弹性块体有限元方法在点支承条件下进行了30个算例的自由振动分析,结果表明,空腹夹层板的振型与同等支承条件的实心平板类似;增加结构的总厚度可以有效提高结构刚度;表层薄板厚度对结构各阶频率的影响不大,建议表层薄板厚度不大于网格尺寸的1/25;由于质量和刚度对基频的影响是关联的,肋高和网格尺寸不是影响结构基频的决定因素。本文结论对以后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很脆弱,自我调节能力一般较低,一旦遭受破坏,迅速恶化,难于恢复,甚至产生不可逆转,变成石质荒山。究其原因有自然条件、社会历史和人为三大因素。由于石灰岩风化成土慢,石多土少,土层浅薄,干旱缺水,植被生长缓慢,动植物的种群和数量均较少,环境容量低,生态系统变异的敏感度高,承受灾变的能力小,而少数民族山区经济社会较落后,许多政治和生产运动超越了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生态平衡遭到人为的破坏,长期得不到合理的治理,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劣。  相似文献   

18.
从玉米制种技术规程和生产要求出发,着重研究分析了河西走廊中部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指出了玉米制种应注意的问题,认为河西中部的光、热、水资源等条件比其他制种基地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