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内对流换热的场协同分析及换热强化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导出管内湍流换热Nu与局域时均参数的关系式,将对流换热的场协同理论扩展至湍流换热。分析了管内对流换热的特点,并根据场协同理论提出强化湍流换热的方法,发展了一种新型强化换热管一交叉椭圆管,既适合于层流换热强化也适合于湍流换热强化,其强化传热效果显著而流阻较小。  相似文献   

2.
圆管插入十字形扭带强化传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圆管内添加两种宽度的十字形扭带的强化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传热与阻力特性和PEC值进行了比较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减小十字形扭带的宽度使换热管内流体核心区域扰动,在紊流区域能在换热强化减小不大的情况下有效减小流体阻力,从而能提高换热管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热耗散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衡量热量传输过程效率的物理撼.随后,本文利用最小热耗散优化原理对圆管管内空气对流换热问题进行了优化计算,同时从层流和湍流两种情况进行了优化前后的传热效率的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管内对流换热问题,与不优化的光管相比,优化后的圆管的传热效率远高于前者,并且传热效率与努塞尔数的趋势一致.因此,本文提出的传热效率能够很好地应用于管内强化传热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垂直上升内螺纹管内超临界压力水的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垂直上升?1.? mm六头内螺纹管内超临界压力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试验参数范围,压力p=22.~29. MPa,管内质量流速G=650~1200 kg/(m2·s),内壁热流密度q=200~660 kW/m2.根据试验结果,细致地分析了质量流速和压力对超临界水传热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大比热容区传热强化和传热恶化的发生机理.通过与亚临界压力下传热特性的比较,表明超临界压力下的对流换热不同于亚临界压力下的单相对流换热;超临界压力下的传热存在三种模式: (1)正常传热;(2)传热恶化;(3)强化传热.同时发现,超临界压力下的传热恶化类似于亚临界压力下的膜态沸腾.  相似文献   

5.
ZrO2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测定及机理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测量圆管内纳米流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实验系统,测量了不同粒子浓度的ZrO2/水纳米流体在雷诺数为3 000~18 000范围内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以及不同位置处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粒子显著增大了液体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例如,在相同雷诺数时,与纯水相比,如果纳米粒子的质量浓度从1.6%增大到4.1%,则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增加的比例从1.09增大到1.2.此外,从颗粒的浓度、粒径两方面分析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强化水平管内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水平管内沸腾换热的热交换器应用十分广泛。如动力装置中的蒸发器、制冷装置中的干式蒸发器等。为有效地节约能源、减少材料消耗,深入研究强化水平管内沸腾换热及开发高效换热管就成为迫切的需要。水平管内受迫对流沸腾换热,是一复杂的换热过程。采用强化措施后,使得从机理上分析及理论求解异型水平管内对流沸腾换热过程更加困  相似文献   

7.
管内层流充分发展段等效热边界层的构造及其场协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圆管中部分填充多孔介质时在充分发展段的流动与传热特征,并运用场协同原理分析了其强化传热机理.结果表明,采用部分填充多孔介质的方法可以在管内流动充分发展段构造等效热边界层;选择高热导率、高孔隙率的多孔介质以及合理的多孔介质填充率,可以显著强化换热而不引起流动阻力的过度增加.与传统的在流体边界区域采取传热强化措施不同,此时,主要是在流动的中心区域采取传热强化措施.计算表明,性能评价指标PEC数可达6,因此,本文方法对于高效、低阻换热器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蒸气在倾斜细小直径圆管内的流动凝结换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小管内的流动凝结换热具有许多超常换热特性,经典的Nusselt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通过实验探析换热温差和蒸气流量对不同直径的细小管内流动凝结换热的影响。研究表明,管径越小,换热温差对凝结换热系数的影响程度越低;通过流量和倾角对凝结换热数的影响,分析了重力引发的流动分层和剪切力对凝结液的排除两种因素对细管传热强化的作用机制。本文的实验结果和用于常规尺度下的通用关联式对比表明,采用细管,管内的流动凝结换热得到无可置疑的强化  相似文献   

9.
半周受热内螺纹管内流体温度、壁面温度和换热系数存在周向不均匀性,本文建立了流固耦合的传热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在不同q/G (热流密度与质量流速之比)下对比分析了半周和全周加热内螺纹管内超临界水的传热过程。研究发现半周加热内螺纹管强化了超临界流体传热,降低了内壁温度。管内流体的贴壁周向运动加强了冷热侧流体间的热量交换,同时近壁面流体与管中心流体间的传热强度也有所提高。管子几何参数对半周受热内螺纹管换热的影响比全周加热时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方管核心流区域添加内插物强化对流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传热与阻力特性和PEC值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方管内的换热平均强化了2.2倍,PEC值为1.06~1.8之间.此外,实验表明,在层流和湍流情况下PEC均大于1,但层流状态下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螺旋扁管管外蒸汽冷凝双侧强化传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螺旋扁管在冷凝换热装置上的应用,对螺旋椭圆管管外蒸汽冷凝工况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椭圆管在强化管内无相变对流传热的同时也可以强化管外冷凝传热。相同工况下,同圆管相比,所用螺旋椭圆扁管的总传热系数高11%-16%,管内传热系数高约18%,管外冷凝传热系数高约9%。并从二次流减薄传热边界层及冷凝表面利于排除冷凝液的角度,分析了螺旋椭圆扁管的双侧强化传热机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以插入线圈强化管内分层流域的凝结换热,并对增强传热的机理建立了物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对氟里昂可用这种方法获得有实用价值的传热增强率.对凝结液膜的流动样态进行了可视化观察,直接测定了局部放热系数及压力沿管长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鳍片管束撞击式气固分离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循环流化床,兼有强化传热的鳍片管束惯性分离器。试验表明此分离器具有高效、低阻、结构紧凑等优点,特别是它能强化换热,同时在管内工质冷却下鳍片能保持较低温度,因而能使用普通锅炉用钢。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这一分离器的流动结构、分离性能及有关设计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三维内肋管内插入螺旋扭带的强化传热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别以水和乙二醇为工质,在Re数范围为:600~40000,Pr数范围为:5.5~110之间,对四根分别插入三种不同扭率螺旋扭带的三维内助管内的换热和流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内肋管内加装扭带的强化传热技术适用于低Re数下高Pr数工质的管内对流换热强化。根据实验值得到了流阻和换热关联式。  相似文献   

15.
对一种斜翅型外翅片带内螺纹的冷凝强化换热管进行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管外冷凝换热的制冷剂为R134a,管内对流换热的介质为水。分别在定热流密度与定水流速的条件下进行一系列工况的实验,得到相应的实验数据。在定热流密度条件下,利用Wilson图解法得到管内的换热系数数据及相应的计算关联式。在定水流速的条件下,利用分离方法得到管外冷凝换热系数数据及相应的计算关联式。将强化管换热系数数据与光管换热系数的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冷凝强化换热管管内对流换热的强化倍率为2.4,管外凝结换热系数随壁面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大,管外凝结换热的强化倍率为:1.78~3.92。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内插不同结构参数直线型转子的管内流动阻力和传热特性,结果表明,直线型转子在阻力增加1~1.5倍的前提下,强化换热30%~50%,分析发现,15°螺旋叶片角、凸形直线段截面结构以及与换热管内径相当的回转直径的直线型转子能在阻力增加不大的情况下显著强化换热。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现有的经典对流换热关联式是否仍然适用于高温熔融盐管内强迫对流的换热规律,搭建了熔融盐传热蓄热循环实验台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台系统已经在实验室安全成功运行了上千小时,实验中,设计了熔融盐-导热油换热器,通过测量熔融盐进出口温降和导热油进出口温升得到了换热器的总传热效率,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管内熔融盐对流换热系数进行分离,拟合出了熔融盐管内过渡流和充分发展紊流的实验关联式.通过和经典的传热关联式进行比较发现,熔融盐管内强迫对流换热特性仍然适用于Sieder-Tate方程,Petukhov方程,Hausen方程以及Gnielinski方程.  相似文献   

18.
花丝内插物强化竖直管内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前言大空隙率多孔体管内插物-绕花丝内插物,被认为是强化管内凝结换热的最有效途径之一[1].但以往的研究,由于实验雷诺数范围较小,蒸汽速度较低,要正确全面评价其性能尚显不够。本文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实验系统,改进了测试手段,扩大了实验雷诺数范围,并测试了其阻力性能,对花丝内插物强化管内凝结换热进行了较深入全面的实验研究,以全面评价花丝内插物对管内凝结换热的强化效果。2实验系统本文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实验段是一个竖直套管冷凝器,如图2所示.本试验研究蒸汽完全凝结时的传热。凝结水流量采用容积法计…  相似文献   

19.
内置螺旋片的强化传热管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以水为流动介质,对内置螺旋片的强化传热管进行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管内插入螺旋片可以有效提高换热与流动的综合性能,雷诺数Re在300O~12000之间时,其PEC值在1.60~2.40之间.  相似文献   

20.
实验研究了有机工质R245fa在内径为10 mm的不锈钢光管和烧结电镀多尺度镀层强化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特性。实验工况为:饱和压力0.6 MPa,质量流速189.3~708.14 kg·s-1·m-2,热流密度4.94~44.74 k W·m-2,干度0.01~0.9。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观测到分层流与环状流两种流型,发现管内多尺度强浸润镀层能够促进环状流的转变提前。与光管相比,烧结电镀多尺度镀层强化管具有明显的强化沸腾换热的效果,其传热强化因子平均为1.87,最大强化效果为3.15。随着热流密度以及干度的增大,传热强化因子先增加后降低。流型可视化对比发现,强化管壁面的强润湿性促进上壁面液相吸附以及快速再浸润,对流动沸腾换热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