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八胺单分子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在纯水和CdCl2 溶液亚相上十八胺单分子膜的平衡、循环π~A等温线及其动态弹性 ,发现在亚相中加入Cd2 + 可以使膜的液态相凝聚性增强 ,固态相凝聚性减弱 .液态的单分子膜在两种亚相上有较好的可回复性 ,而在固态膜中则不然 .这可归因于在水面上十八胺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而在CdCl2 水溶液亚相上的十八胺则与Cd2 + 发生配位 ,形成了多配位络合物 ,两种情况下十八胺分子在高膜压区都会发生稳定的聚集 .静、动态弹性的比较表明 ,膜障的振动不利于十八胺分子与Cd2 + 间的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2.
单分子膜诱导生长纳米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表面单分子膜的垂悬液滴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扩展或收缩气/液界面单分子层的分子密度,用荧光成像技术检测单分子层的扩展或收缩效果的新方法——垂悬液滴分析方法-此方法通过改变液滴体积,对液滴界面上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实施扩展和收缩,具有Langmuir-Blodgett(LB槽)的功能-对表面活性剂荧光分子,用液滴的激光感生荧光图像,可以实时测量液滴界面的相对分子密度变化;用偏振荧光分析技术,可获取荧光偶极矩在液滴界面的相对取向-对罗丹明(B)表面活性剂分子ODRB的实验结果表明:1) 表面单分子层分子密度在压缩过程中遵循σ/σ0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沉积方法 ,以气 /液界面上形成的硬脂酸单分子膜为模板诱导沉积金属银膜 .考察了镀液 pH值、单分子膜表面压及沉积电位对银膜形貌及结构的影响 .实验发现 ,酸性镀液的气 /液界面上形成的单分子膜不能诱导沉积银 ,而在中性和碱性镀液的气 /液界面上可以诱导银膜的生长 .当单分子膜处于液态或固态时 ,气 /液界面有银膜形成 ;液态单分子膜上的银膜生长速度较快 ,且银膜的结构一致 .随着电极电位的升高 ,银膜沉积的速度加快 ,呈环状向外生长的圆形银膜逐渐变得不规则 .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银膜转移出来 ,采用扫描电镜 (SEM )、透射电镜 (TEM )对银膜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 .研究表明 ,银首先在单分子膜上异相成核 ,由八面体构型逐渐发展成星型 ,最终在气 /液界面形成具有松枝状微观结构的光亮银膜 .  相似文献   

5.
普小云  王骏 《计算物理》1999,16(2):135-140
建立了用于表面单分子膜研究的垂悬液滴球体模型,所此模型,计算了表面活性剂荧光分子的偶极矩强度分布,分子密度分布以及荧光强强度分布。计算结果和罗丹明B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实验图像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7.
Langmuir单分子膜的动态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KSV LB-5000型Langmuir膜天平的VISCOS模式,对硬脂酸和19,21-二炔二十二碳酸(DDA)单分子膜在有无亚相离子、不同目标膜坟、不同膜障振动频率和不同温度下的动态稳定性作了研究。实验表明,单分子膜的目标膜压越低,膜障交变振动的频率越低,单分子膜越稳定,亚相中加有金属正离子对单分子膜的动态稳定性也有利。  相似文献   

8.
含有菁染料的单分子膜在SnO2电极上光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单分子探测技术是一项超高灵敏度的探测技术,在生物、医学和环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这里,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激光诱发荧光方法的单分子探测谱仪的原理和装置,以及用CC5染料分子在该探测谱仪上进行的若干实验研究结果,包括样品流速的影响、能量特性、浓度线性、检测限等方面,并讨论了光漂白现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CdS纳米粒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疏基乙酸与草酸的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成功制备了粒径分布均匀的CdS纳米粒子,并用SEM,XRD,XPS,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SEM表明形成在自组装单分子膜表面上的CdS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45nm。XPS表明在自组装单分子膜表面形成了CdS纳米粒子。PL谱表明CdS纳米粒子在675nm有一峰值波长,我们认为这一发光是由表面缺陷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12.
吴太权  王新燕  焦志伟  罗宏雷  朱萍 《物理学报》2013,62(18):186301-186301
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覆盖度分别为1.00, 0.50和0.25 ML时CO分子单层膜在Cu(100)表面的吸附系统. 计算表明CO分子对不稳定. 获得了CO分子单层膜在虚拟Cu(100)表面的原子结构, 以及CO分子单层膜在Cu(100)表面吸附系统的原子结构. 当CO分子单层膜在Cu(100)表面的三个吸附位吸附, 覆盖度为1.00 ML时, 顶位和桥位都稳定, 而空心位不稳定; 覆盖度为0.50和0.25 ML时, 三个吸附位都稳定.比较吸附前后CO分子单层膜的原子结构, 可知CO分子和Cu(100)表面的相互作用强于CO分子单层膜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CO分子单层膜 自组装 CASTEP Cu(100)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金属原子在烷基硫醇自组装单分子膜表面的再沉积行为,从理论上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归纳出了金属在自组装单层膜表面的再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金属原子在烷基硫醇自组装单分子膜表面的再沉积行为,从理论上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归纳出了金属在自组装单层膜表面的再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15.
花生酸与铈β-二酮络合物混合单分子膜的成膜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铈 β 二酮络合物 (Ce(tmhd) 4)的氯仿溶液与花生酸 (AA)的氯仿溶液以不同摩尔比混合并铺展在纯水亚相上 ,得到其与AA的混合单分子膜 .对混合单分子膜的成膜特性 (π A等温线和体系超额自由能 )进行了探讨 ,发现混合单分子膜的超额自由能为负值 ,混合过程为热力学自发过程 ,且在配比为 1∶2时其绝对值最大 ,体系最稳定 ,并进一步讨论了混合单分子膜可能的凝聚态结构 .在配比为 1∶2时 ,研究了混合单分子膜的静态弹性和动态弹性  相似文献   

16.
花生酸与柿β—二酮络合物混合单分子膜的成膜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β-二酮络合物(Ce(tmhd)4)的氯仿溶液与花生酸(AA)的氯仿溶液以不同摩尔比混合并铺展在纯水亚相上,得到其与AA的混合单分子膜.对混合单分子膜的成膜特性(π-A等温线和体系超额自由能)进行了探讨,发现混合单分子膜的超额自由能为负值,混合过程为热力学自发过程,且在配比为1:2时其绝对值最大,体系最稳定,并进一步讨论了混合单分子膜可能的凝聚态结构.在配比为1:2时,研究了混合单分子膜的静态弹性和动态弹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扰方法,对有机分子膜中分子规则取向所导致的各向异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有机分子膜的二次谐波强度与基频光和倍频光的偏振方向,以及基板的拉膜方向之间关系的理论表达式,并对常见的几种组态进行了讨论和实验研究.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相一致.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在空气-水界面的单分子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gmuir膜天平测定不对称双子表面活性剂12-2-16和对称双子表面活性剂12-2-12在空气-水界面上形成单分子膜的表面压,通过单分子膜的π-A等温线、微分等温线和静态弹性,分析其相转变和成膜特性.结果表明,与传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B比较,12-2-16、12-2-12比DTAB单分子膜的分子极限面积大,崩溃压高,并有较高的静态弹性,因而具有较高的凝聚性和稳定性,其中12-2-16单分子膜的凝聚性和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韩力  卢杰 《物理实验》2006,26(2):15-17
利用脉冲激光诱导瞬态表面光电压探测技术研究了半导体表面修饰有机染料LB膜的光致电荷转移的动力学过程.实验发现,半导体表面氧化层的存在对界面电荷转移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薛萍 《物理通报》2024,(2):103-106
在“双新”背景下,通过设计适合学生的实验活动单作为实验教学改革强有力的载体,借助活动单,有效地缩短了教师占用课堂大篇幅讲解实验的过程,把时间还给了学生,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空间.实验活动单包含实验设计通用策略和每个实验涉及的难点突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实验活动单的使用,使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进行思考,实验中自主参与实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从而达到实验预设的效果: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探究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