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液体环轴对称抛撒首次破碎的实验研究和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庆军  韩肇元 《实验力学》1999,14(2):142-149
首次破碎是液体抛撒、破碎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设备,并通过在这套实验设备上的一系列实验,得到了在不同激波马赫数、不同的液体种类和不同的抛撒容量下液体首次破碎过程的照片.实验结果表明,在确定的抛撒条件下,液体环的失稳,即不稳定的发生、发展并最终导致液体环破碎的过程,是由于液体环运动的加速度改变方向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杨磊  韩肇元  谢鹏 《实验力学》2004,19(1):13-18
在轴向气流作用下液体轴对称抛撒的研究,是以飞行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向大气抛撒液体燃料所导致的破碎和雾化为背景的。为了研究在轴向气流作用下液体轴对称抛撒所产生的雾场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型实验设备。该设备由两台激波管、一套电子同步控制系统组成,可以观察在轴向气流作用下液体轴对称抛撒、破碎和雾化的过程。通过在此设备上的一系列实验,获得了在不同压力和不同气流速度下液体轴对称抛撒的近场纹影照片。通过对照片的研究发现,液体轴对称抛撒具有两个明显的阶段:液核生长阶段和液核稳定阶段。另外近场云雾区轮廓有明显的转折点,此转折点即为液核发生首次破碎的位置。进一步分析表明,轴向气流能促使液体轴对称抛撒首次破碎发生的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3.
有约束、轴对称抛撒条件下液体破碎、雾化的远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群  韩肇元  杨磊  王春 《实验力学》2003,18(4):452-457
液体轴对称抛撒在研制云雾爆轰武器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背景和学术研究价值,由于过去这方面大量的工作集中在野外场地中进行,对液体燃料抛撒初期及后期形成的云雾区特性缺少细致的实验研究,本文用垂直无膜激波管与液体抛撒发生器结合起来,用多根隔条形成不同宽度的间隙,利用激光粒子测量仪研究在有约束的条件下,液体破碎、雾化的远场特性,并得到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4.
液体环轴对称抛洒首次破碎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水和无水乙醇环形轴对称抛洒实验的首次破碎结果的分析表明,在给定实验条件下,液体密度大约是气体的1000倍,液体首次破碎的过程分2个阶段:首先,界面不稳定性非线性发展,液体尖钉在惯性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拉伸变细变长;然后在射流不稳定性的作用下,断裂成液体珠串。这个理论分析给出的首次破碎的平均液体直径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理论分析表明,无水乙醇破碎液滴的平均直径比水液滴小,是无水乙醇表面张力值仅为水的1/3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轴对称液体环的形成、变形和破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实现液体环的轴对称径向扩展运动,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及设备。这种新的实验设备是由垂直的无膜激波管和液体环发生器所组成,可以用来观察轴对称液体环的形成、变形和破碎过程。轴对称液体环抛撒过程的实验研究已在这种实验设备上完成,并得到了相应的一系列流场照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液体表面的不稳定性是造成液体环破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强冲击波作用下液体抛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强冲击波作用下液体抛撒的系列实验,总结分析了抛撒液体尺寸、爆炸装药量、抛撒液体性质等对液体抛撒运动过程、抛撒半径及液体抛撒作用时间的影响,发现强冲击波作用下液体抛撒速度随时间呈指数衰减,不同的实验参数对衰减系数将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磊  韩肇元 《实验力学》2005,20(2):186-192
液体轴对称抛撒的实验研究是以云雾爆轰武器的研制为背景的。为了研究轴向气流作用下液体轴对称抛撒二次破碎所形成的雾化场特性,本文利用两台激波管并对之加以改造,成功地在实验室实现了轴向气流作用下液体的轴对称抛撒。为了研究其雾化场的远场特性,本文利用激光粒子测量仪获得了在不同实验工况和不同位置下的雾化场SMD分布曲线。实验数据表明,由于轴向气流速度的增加,液体破碎的Weber数得到了提高,导致二次破碎初期雾化场的SMD随之减小;随着抛撒驱动压力的提高,二次破碎初期雾化场的SMD也随之减小;在同一工况下,雾化场SMD随着测量位置与喷口距离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8.
液体的爆炸抛撒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液体爆炸抛撒过程设计了实验装置,利用高速摄像仪进行记录。通过研究不同中心装药量和 填充液体的抛撒过程,发现在壳体破裂后,液体沿裂缝处向外飞散。药量较小时,液体分散成树枝状形态,然 后破碎成液滴;药量较大时,则形成液体环状区。对于不同粘度的液体,环状区分别由小液滴及已雾化、汽化 的液体,或大液滴、液体丝及液膜等组成,抛撒过程中其宽度越来越大,大液滴、液体丝及液膜等也逐渐破碎成 细小的液滴。  相似文献   

9.
低速轴对称层流射流流动形态和失稳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染色液和悬浮粒子显示方法,进一步实验研究轴对称层流射流的流动形态及其失稳机制。首次成功地在从一定口径的喷嘴流出的低速轴对称层流射流中观察到环形回流流动。给出了射流随速度演化及实验容器边界对其流动形态影响的显示照片,发现实际射流的轴对称波动及失稳过程正好对应射流在容器底部产生的环形旋涡的生长和破碎过程。本文认为由于实验空间有限尺度对流动的限制改变了原来射流的流动形态和流场空间的拓扑性质,射流与实际边界的相互作用对实际射流的失稳和转捩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二维前后向台阶,T型结构以及轴对称纯体等典型几何结构的分离再附流动的实验研究.介绍了不同模型分离再附流场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详细论述了流动各参数对流场的影响,并简要分析了分离再附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潘雪芹  胡曼 《力学季刊》2021,42(4):633-640
阿姆斯特朗液桥是电流体力学领域中的一种有趣现象,它悬在空中抵抗重力流动的神奇状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十几年来,去离子水液桥已经通过理论和实验得到深入研究,但是对于电解液液桥的研究依然十分有限.本文以Na2SO4电解液作为形成液桥的实验液体,利用高速摄相机和红外热像仪研究了电解液液桥的形成过程、焦耳效应、流动中的热气泡产生及其破碎导致的液桥断裂等现象,提出了不同于去离子水液桥的断裂机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液桥这一复杂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液滴在激波冲击下的破裂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吴宇  施红辉  肖毅 《爆炸与冲击》2016,36(1):129-134
对液滴在入射激波作用下的变形破碎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得知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两者出现分歧。结果显示,液滴在激波的作用下要经历从压缩变形、RM不稳定性变形、细小液雾剥离到全部雾化破碎等过程。结果还表明,不同液滴直径、入射激波马赫数和液滴介质等参数下的液滴变形破碎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而其发展速度明显则不同。其中Weber数的增加加速了液滴的破碎,而Ohnesorge数和黏性的增加则抑制了液滴的破碎。  相似文献   

13.
李运兴  胡平 《摩擦学学报》1994,14(4):320-327
尽管超塑胀形作为一种金属成形方法正日渐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但对超塑约束胀形理论的研究报道却还很少,尤其对胀形过程的有限元模拟研究就更为罕见。针对这种情况,采用大变形刚粘塑性有限元法模拟了轴对称零件向圆筒形凹模内超塑约束胀形的变形过程,着重研究了工具工件之界面摩擦对胀形件厚度分布不均匀性和胀形板料向凹模角部充填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摩擦的降低,胀形件的侧向较厚部分能有所减薄,可以改善整个胀形件的厚度均匀性,但当摩擦因子Am≤0.2(相当于摩擦系数μ≤0.12)时,胀形件极顶部分的减薄过大;摩擦较小时,胀形板料向凹模角部的充填性较好;在考虑到极点附近厚度适度减薄和胀形板料对凹模角部充填性好的前提下,工艺上应当适当减小摩擦,其最佳状态是μ值约为0.3.为了检验所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法模拟的可靠性,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作了对比,发现两者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激波管装置及马赫数为1.27的弱入射激波实验研究了SF6非均匀流场的R-M不稳定性。Air/SF6初始正弦界面由厚度为0.5μm的薄膜相隔得到,由阴影方法记录界面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不稳定性,重流体(SF6)向轻流体(Air)演化成"尖钉"结构,而轻流体演化为"气泡"结构;由于界面切向速度差的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尖钉"头部翻转成蘑菇头形状;由于流场密度分布不均,低密度区流场扰动增长较快,扰动振幅发展的实验结果与PPM数值计算的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