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电荷离子Ar~(2 )和He、Ne原子碰撞中,存在着三种碰撞激发过程,一是双电子俘获激发过程,二是单电子俘获激发过程,三是直接激发过程。实验用光学多道分析系统(OMA)对这些过程进行了光学测量,得到了ArⅠ、ArⅡ、NeⅠ、NeⅡ、HeⅠ、HeⅡ谱线的发射截面,并对这些发射截面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入射离子速度相同的情况下,Ar~(2 ) Ne碰撞体系的发射截面要比Ar(2 ) He碰撞体系的大。OMA的光谱波长范围是200—800um。入射离子Ar(2 )的能量范围是140—340keV。  相似文献   

2.
双电荷离子He2+与Ne,Ar原子碰撞中的激发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用光学多道分析系统(OMA)测量了He2+和Ne,Ar碰撞过程中的发射光谱,结果表明,这些碰撞体系存在着三种激发过程:双电子俘获激发过程、单电子俘获激发过程和直接激发过程。给出了HeI,HeII,NeI,NeII和ArI,ArII谱线的发射截面,并对He2++Ne和He2++Ar两个碰撞体系的发射截面作了一些比较,发现在入射离子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后者的发射截面要比前者大得多,并对此进行了定性讨论。OMA的光谱波长范围为200—800nm。入射离子He2+的能量范围为140—340keV。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在He~+离子和Ne原子碰撞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种碰撞激发过程,一种是电子俘获激发过程,另一种是直接激发过程。本实验用光学多道分析系统(OMA)对这些过程进行了光学测量,给出了发射截面数据。入射离子实验室能量范围为70—150keV。  相似文献   

4.
在He~+离子和Ar原子碰撞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电子俘获激发和直接激发两种过程。本文把实验结果同He~+离子和Ne原子碰撞体系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入射离子速度较小时,实验所得到的Hel三重态发射截面要大得多;当入射离子He~+的速度大于一个原子单位(2.2×10~8cm/s)时,情况则相反。因此,在俘获电子过程中,势能亏损同He~+离子的入射速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个竞争过程。入射离子He~+的能量范围为70—150keV。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利用光学多道分析系统(OMA)对He~++Ne,He~++Ar,Ne~++He,Ne~++Ar,Ar~++He和Ar~++Ne六个碰撞体系的发射光谱进行了测量,并对这些离子和原子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激发态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在六个碰撞体系中都存在着两个激发过程,一是电子俘获激发过程,另一是直接激发过程。本文还说明了从测量得到的发射光谱,由标准光源定标,可以确定绝对发射截面和激发截面,以及可以研究粒子数反转控制,寻找新的激光光源。  相似文献   

6.
实验利用TN-1710光学多道分析系统(OMA),对H_1~ ,H_2~ ,H_3~ 和He,Ne,Ar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巴耳末系H_α,H_β,H_γ发射进行了测量,入射离子H_1~ ,H_2~ ,H_3~ 的实验室能量范围为50—150keV。本文给出H_α,H_β,H_γ谱线的发射截面。实验结果表明:在H_3~ 离子和He,Ne,Ar原子碰撞过程中,H_α的发射截面分别比H_2~ ,H_1~ 离子和He,Ne,Ar原子碰撞过程的大,也就是说,电子俘获几率,前者比后者大,而H_1~ 离子和He,Ne,Ar原子碰撞过程的最小。  相似文献   

7.
在Ar~(2 )离子和H_2,O_2分子碰撞实验研究中,发现这两个碰撞体系都存在三个激发通道:(1)双电子俘获激发通道,(2)单电子俘获激发通道,(3)靶直接激发通道。实验结果得到了ArⅠ,ArⅡ和HⅠ,OⅠ的发射截面,并分别比较了Ar~(2 ) H_2,Ar~(2 ) O_2,He~(2 ) H_2,He~(2 ) O_2碰撞体系的发射截面。  相似文献   

8.
He+离子和Ne原子碰撞过程中激发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He+离子和Ne原子碰撞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种碰撞激发过程,一种是电子俘获激发过程,另一种是直接激发过程。本实验用光学多道分析系统(OMA)对这些过程进行了光学测量,给出了发射截面数据。入射离子实验室能量范围为70—150keV。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在H~ ,H_2~ ,H_3~ 与靶原子He,Ne,Ar碰撞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大量靶激发的信息,入射离子实验室能量为50-150keV.实验利用TN-1710光学多道分析系统(OMA)测得HeⅠ,NeⅠ,NeⅡ,ArⅠ,ArⅡ的发射光谱线,本文给出了这些谱线的发射截面.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碰撞体系中存在着两种靶激发过程,HeⅠ三重态,NeⅠ,ArⅠ谱线的发射截面在H_a~ He,Ne,Ar碰撞体系中最大,在H~ He,Ne,Ar碰撞体系中最小.  相似文献   

10.
Ar~+离子和He、Ne原子碰撞过程中的激发态和发射截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r~+离子和He、Ne原子碰撞中,存在着两种激发过程;一种是电子俘获激发过程,另一种是直接激发过程。本实验用光学多道分析系统(OMA)对所产生的丰富的光谱信息进行了光学测量,得到了ArⅠ、ArⅡ、NeⅠNeⅡ和HeⅠ的发射光谱,并分别给出了上述谱线的发射截面。  相似文献   

11.
在He+离子和Ar原子碰撞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电子俘获激发和直接激发两种过程。本文把实验结果同He+离子和Ne原子碰撞体系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入射离子速度较小时,实验所得到的Hel三重态发射截面要大得多;当入射离子He+的速度大于一个原子单位(2.2×108cm/s)时,情况则相反。因此,在俘获电子过程中,势能亏损同He+离子的入射速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个竞争过程。入射离子He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在Ne~+和He碰撞过程的研究中,测量了NeⅠ、NeⅡ以及HeⅠ主量子数3~4的单态和三重态的发射截面。实验证明:此碰撞体系存在着两种激发过程,一种是电子俘获激发过程,另一种是直接激发过程,即电子组态重新排列激发过程。入射离子Ne~+的实验室能量范围为70~150KeV°  相似文献   

13.
在离子Ne~+和原子Ar碰撞过程的研究中,测量了NeⅠ、NeⅡ的发射截面,以及ArⅠ、ArⅡ发射截面,并把本实验结果同Ne~+离子和He原子碰撞体系进行了比较,发现本实验得到的发射截面大得多,而且入射离子Ne~+的速度在0.37~0.55原子单位范围内,这个差别随入射离子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于德洪  杨锋  雷子明  潘广炎  刘家瑞 《物理学报》1988,37(12):1965-1971
我们通过光学方法研究了电子与原子He,Ar碰撞过程中靶的激发过程。利用光学多道分析系统(OMA)对发射光谱进行了测量,给出了绝对发射截面数据。入射电子的实验室能量范围为200—500eV。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了单、双电荷离子和He,Ne,Ar,碰撞过程中产生的激发态的实验结果。Heq+,Arq+(q=1,2)离子束实验室能量为(70—170)×q keV。光学测量由光学多道分析系统(OMA)完成,波长范围为200—800nm。观察到单、双电荷离子和原子碰撞中各种不同的激发过程,讨论了发射截面和入射离子电荷数、势能亏损的依赖关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前文发展起来的“联合原子”(unitedatom)模型,选用两态正交基展开碰撞参数波函数,对H~+和α粒子与类氢离子He~+、Li~(2+)、Be~(3+)、B~(4+)、C、~(5+)、N~(6+)和O~(7+)碰撞中的电子俘获截面进行了计算,我们的理论俘获截面与其它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为入射离子是质子时,我们的结果与Sturmian近似的结果很好地一致;当入射离子是α粒子时,现在的结果与CDW近似一致。我们还讨论了现在所得结果的俘获截面的张弛特性,并且发现本文结果很好地遵从OBK近似的张弛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观测Ne+离子与Li原子碰撞中的发射谱,对碰撞中的电子俘获和靶激发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可见光范围给出了所观察到的各条谱线的发射截面及相应上能级的激发截面。对电子俘获过程与能量亏损和靶原了电离势的关系进行了讨论。Ne+离子能量范围为20—150keV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在中能区测量了Cq+(q=1-4)与He,Ne,Ar气体原子碰撞的电子损失截面,计算分析了入射离子损失两个电子与一个电子的总截面比 R21. 单反应道分析无法完全解释所有实验结果,必须同时考虑入射离子的电子损失、电子俘获和靶原子电离各种出射道间的耦合作用. 对于不同靶原子的碰撞,入射离子损失一个电子和两个电子的速度阈值可以由屏蔽和反屏蔽理论解释. 然而,该理论不能完全解释截面比 R21 关键词: 离子-原子碰撞 截面 电子损失  相似文献   

19.
报道Arq++Ne(q=8, 9, 11, 12)碰撞体系中多电子转移过程,得到了多组实验测量电荷交换截面数据,讨论入射离子电荷交换截面、反冲离子产生截面与入射离子电荷态、能量以及散射离子电荷态的关系,并且将实验结果与Arq++Ar碰撞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在修正分子库仑过垒模型的基础上,对实验现象做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报道Ar^q Ne(q=8,9,11,12)碰撞体系中多电子转移过程,得到了多组实验测量电荷交换截面数据,讨论入射离子电荷交换截面、反冲离子产生截面与入射离子电荷态、能量以及散射离子电荷态的关系,并且将实验结果与Ar^q Ar碰撞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在修正分子库仑过垒模型的基础上,对实验现象做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