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界温度T_c,临界磁场H_c和临界电流密度J_c是表征超导体的三个主要参数,在探索高温超导体的途径中,测定T_c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常,用电阻法和电感法测量T_c。电阻法是根据试样中电阻减小为零来测量,而电感法是基于超导体的迈斯纳效应。本文着重介绍一套利用电感法测量超导体临界温度T_c的装置。采用数一模转换器由X-Y记录仪直接描绘超导转变曲线,观察超导转变过程。一套由DWT-702改装的恒温控温装置,可作4.2—20K的定点测量。整个装置操作简单、控制容易,精确度较高,为大量探索高温超导体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李根安 《物理》2001,30(6):331
自 1990年能用简单的方法大量制备出由 6 0个碳原子构成的“布基球”C60 之后 ,出现了研究布基球C60 的热潮 .次年报道了发现掺入碱金属原子的C60 晶体具有超导性 ,其临界超导温度不超过 33K ,而且随掺杂剂而变 .在掺有碱金属原子的C60 晶体中 ,碱金属原子把电子让与C60 的晶格 .但是 ,人们预期空穴掺杂的布基球具有甚至更高的临界温度 ,虽然直到现在 ,还没有人能够加入掺杂剂来把电子从C60 分子拉走 ,由此得到空穴掺杂的布基球 .去年 ,美国Bell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制备空穴掺杂的布基球的尝试 .他们直接把空穴注入C60 晶体…  相似文献   

3.
在本文中,以电声子机制超导电性理论为基础,用电负性均衡原理研究了由于超导材料的各向异性引起的电子态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晶格稳定性的差异性及超导材料中元素成键特征对超导转变温度影响的特征,提出了在各向异性的超导材料中电声子机制可以产生高的超导转变温度Tc.  相似文献   

4.
赵光林 《物理学报》1984,33(4):571-574
本文中提出了超导转变温度Tc与离子注入剂量φ的经验关系式,Tc=1.13θDexp[-1/(A/(Φ+1)+B)].将这一关系式和若干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最后我们讨论了这一关系式的物理基础,认为由于费密面附近出现了杂质能带,导致了样品Tc的变化。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动态法测定超导转变温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对影响动态法测量Tc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验证.采用“升降温消除误差法”可在较快的变温速度下取得测量精度优于0.1K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关于非晶态过渡金属的超导转变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立源 《物理学报》1979,28(6):877-882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在1×10~(-5)托普通高真空系统中用电子枪蒸发源在150℃以上的微晶玻璃和熔融石英底板上淀积得到了钒膜。俄歇谱分析表明钒膜含有较多量的氧和碳,在钒膜内部氧峰远远低于表面。对钒膜的超导转变温度作了测量,Tc的最高值为4.35K。超导转变温度Tc正比于薄膜电阻比(ρ_(300)—ρ_r)/ρ_(300)。本文强调指出:欲制取Tc高于4K的钒膜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即使蒸发淀积时真空度仅为1×10~(-5)托,一是保持较高的底板温度,二是在薄膜淀积前作多次预蒸发,以降低真空室中剩余气体氧的分压。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离子注入参数、离子注入方式对MoN_x薄膜T_c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提高离子注入剂量、能量使MoN_x薄膜的T_c值提高将受到限制。而改变离子注入方式对提高MoN_x薄膜的T_c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一些物质在温度低于某一值(T_c)时,其电阻率突然转变为零.这种状态称作超导状态,这类物质称为超导体。T_c 称作超导体的转变温度.不同的超导材料,其转变温度也不同.因而,超导体的转变温度(T_c)是超导材料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其它物理量无不与此相关.精确测量超导体的 T_c值已成为超导电性研究中必备的手段.为了培养高水平的接触近代科学前沿的硕士和博士人才,我们连续三年对固体物理、实验物理和低能核物理等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了超导转变温度(T_c)测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同学们不仅能完成实验要求,掌握实验技  相似文献   

10.
<正>界面超导概念的起源可追溯至50多年前物理学家对二维超导的研究。1968年,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界面增强超导现象,即当Al与Cu或者Sn混杂形成超晶格时,其超导转变温度提高接近1 K[1]。在1986年和2008年发现的铜基[2]和铁基[3]两大类高温超导体系都具有层状三明治结构,形成库珀对的载流子来源于氧化物电荷库层的掺杂。不仅铜基和铁基两大类高温超导体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时效热处理的Nb50wt%Ti和Nb46.5wt%Ti合金在经历不同程度最终冷变形后,它们的超导转变温度的变化。研究发现:当最终真应变≥2.5时,NbTi合金(420℃×40h三次热处理)的超导转变温度随最终真应变增加而线性下降。针对该实验结果,本文在理论机制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作者的论文[1]、[5]具体的估计了一些元素超导金属的电子间交换作用对超导转变温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各向异性的费密系统超导转变温度及热力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超导体作为各向异性的费密系统,考虑到电子拓扑跃变情况下,利用三能带交迭模型计算出超导转变温度T和化学势μ的关系,以及其它的热力学量。计算结果同实验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电子间交换作用通过自旋扰动(Spin-fluctuation coupling)耦合效应破坏超导性是由Berk与Schrieffer所定理化的通常的观点.近年来,D.J.Kim提出了交换作用可通过软声子,增加电子-声子耦合常数λ,进而对超导产生建设性的效应.本文具体估计了电子间交换作用通过声子频率,对于超导转变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压研究对于提高超导转变温度和探索高温超导机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环境压力下TL-1223相单晶样品和Tl-1223和Tl-1212相混合单晶样品的抗磁起始转变温度分别为102K和116K。高压研究表明Tl-1223相单晶样品的初始压力系数为dTc/dp=4.2K/Gpa,当压力达到6.4Gpa时,Tc达到最大值116K,比环境压力下升高了14K。Tl-1223和Tl-1212相混合单晶的初始压  相似文献   

16.
王立莉  王健  王亚愚  陈曦  季帅华  马旭村  薛其坤 《物理》2014,43(03):196-198
内容简介:界面超导概念的起源可追溯至50 多年前物理学家对二维超导的研究。1968 年,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界面增强超导现象,即当Al 与Cu 或者Sn 混杂形成超晶格时,其超导转变温度提高接近1 K。在1986 年和2008 年发现的铜基和铁基两大类高温超导体系都具有层状三明治结构,形成库珀对的载流子来源于氧化物电荷库层的掺杂。不仅铜基和铁基两大类高温超导体系,还有MgB2等,目前已发现的超导转变温度超过30 K的高温超导材料,都具有层状结构。由此,薛其坤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高温超导是否源自于界面增强效应并且其机理就是基于电声子作用的BCS理论?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综合考虑了涉及电声耦合常数和自旋涨落因子的理论公式,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3d和4d过渡族元素的λ_(pb)和λ_(spin),指出在一些过渡族元素中,自旋涨落对超导转变媪度有不可忽略的降低作用,而自旋涨落效应的强弱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呈有规律的起伏。  相似文献   

18.
高温超导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是判断超导材料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超导材料转变温度的测量一般采用输运方法进行电阻随温度变化来确定.本文介绍一种新近研制的基于低温制冷机的高温超导材料超导转变温度测量装置,能有效的将样品温度从室温连续均匀的降至35K,通过Lab VIEW编写的数据采集系统人机界面,采用电流换向技术消除热电势,可以准确测量出超导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经实验验证,该测量装置测量精确和重复性良好,可作为有效判定高温超导材料性能优劣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9.
超导转变温度Tc和低温电阻是表征材料低温特性的两个重要指标,对于线材或带状样品,一般应用四探针电阻法来测量.本方法山于原理简单,可使用较简便的仪器设备及测量条件,故得到广泛的应用. 过去采用的电位差计的测量方式,由于受到操作条件及设备的限制,一直限于手工测量.此种方法只能测量较少的样品,记录的数据量较大,数据处理及图形分析也较烦琐,特别在很窄的超导转变范围内电阻陡降部分,难于测到足够数量的点.我们建立应用APPLE-Ⅱ微处理机的低温电阻测量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该系统能自动完成低温下升降温过程中十…  相似文献   

20.
朱宰万  徐济安 《物理学报》1978,27(1):112-117
一、理论方法概述 根据BCS理论,在弱耦合极限下,超导转变温度T_c由下式给出:其中K_B是玻耳兹曼常数,是金属费米面上散射电子的声子平均能量,在德拜近似下,德拜温度为的金属有N(0)是正常金属费米面上单自旋电子的态密度,V是表征费米面附近电子间净相互作用平均强度的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