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盛想英  陆豪杰 《分析化学》2021,49(9):1478-1487
肝细胞癌是起源于肝细胞的原发性肿瘤,其中30%由乙型肝炎病毒诱发.在肝细胞癌患者中,有和无肝硬化的比例约为4:1,相关的肝癌发生机制的区别尚不明确.本研究以非肝硬化和肝硬化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肝脏肿瘤组织为对象,采用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的非标记定量方法分析差异蛋白质组,共鉴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影像组学在各种良恶性肿瘤的非侵入性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成为最近几年影像医学的发展新方向和研究热点。影像组学是通过将影像特征转化为数据特征,通过大量数据特征探索影像与组织病理、生理的关系,进而达到诊断疾病、预后评估等目的。本文主要阐述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影像组学在TACE术后的疗效预测、筛选不适合TACE治疗的患者、目前影像组学应用于HCC患者TACE治疗的局限性及未来的展望和研究方向等。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中代谢物的分析方法。分别收集乳腺癌患者、一般疾病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样本用甲醇∶乙腈∶丙酮=1∶1∶1(V/V)提取,硅烷化试剂N,O-双甲氧基三氟乙酰胺+1%三甲基氯硅烷(BSTFA+1%TMCS)衍生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中的氨基酸、脂类和糖类的代谢谱,并用主成分分析(PCA)和随机森林(RF)算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实验数据被成功分类,并发现磷酸、N-巴豆酰基甘氨酸、2,4-二羟基丁酸、棕榈酸、N-苯基甘氨酸和N-1-己酰甘氨酸等组分在乳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轻稀土镧、铈急性生物效应的血清1H NMR谱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现代核磁共振和模式识别技术,通过分析腹腔注射给药La(NO3)3(2,10和50 mg/kg体重)和Ce(NO3)3(2,10和50 mg/kg体重) 48 h后大鼠血清的核磁共振氢谱,由内源性代谢物浓度的变化研究了两种稀土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的急性生物效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两者进行了分类比较. 在低剂量(2 mg/kg体重)组La(NO3)3和Ce(NO3)3血清中, 乳酸和肌酸酐等内源性代谢物浓度发生了微小变化; 在高剂量组(10和50 mg/kg体重)中, 含量变化较大的重要内源性代谢物包括3-羟丁酸、丙氨酸、 肌酸酐、 丙酮、 乙酸、 琥珀酸和葡萄糖等,其中3-羟丁酸和丙氨酸等在La的剂量组中变化较大,Ce的剂量组血清中丙酮、 琥珀酸和葡萄糖含量变化明显. 实验结果表明, 低剂量La和Ce的毒性较低,并对机体影响较小,高剂量则对大鼠肝脏造成损伤,且Ce的毒性大于La.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血清铜,锌含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了3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铜,锌含量,同时与3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血铜明显增高,血锌明显降低,与健康人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代谢物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代谢物组学领域,微生物代谢物组学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代谢物组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样品处理、分析平台、数据处理和生物学解释等,并讨论了微生物代谢物组学在代谢工程方面的应用潜力,以及微生物代谢物组学的研究前景和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王庆昭  杨育谛  陈洵  赵学明 《分析化学》2006,34(9):1295-1298
代谢物组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基因组学工具,已经在微生物性状改良等方面得到了应用。实施代谢物组学研究需要定性和定量分析细胞内的全部代谢物。所以,必须有一种能够提供良好的重复性和相对抽提效率较高的细胞内代谢物抽提方法。本研究以特定厌氧条件下培养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以电喷雾质谱直接进样测定为评价标准,比较并分析了冰甲醇、热乙醇和碱抽提3种抽提方法。结果显示,冰甲醇抽提的样品在电喷雾质谱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和最高的峰强度,并能够同时检测到超过20种不同的胞内代谢物。  相似文献   

8.
核磁共振氢谱研究氯化镧对大鼠脑中代谢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氯化镧对大鼠脑中代谢物的影响.雄性SD大鼠尾静脉注射剂量为0.1 mmol·kg-1体重的氯化镧溶液,分别在注射后2和4 h处死大鼠,提取脑中水溶性代谢物.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镧引起部分代谢物含量的变化,4 h组琥珀酸、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32%,7%和16%,这表明静脉注射氯化镧可能引起脑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给药硝酸镨后大鼠尿液和血清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腹腔注射给药2,10和50 mg/kg体重剂量硝酸镨(Pr(NO3)3) 168 h内Wistar大鼠尿液和血清的核磁共振氢谱.由尿液及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如柠檬酸、琥珀酸、α-酮戊二酸、肌酸酐、N-氧三甲胺、氨基酸、乳酸、牛磺酸及葡萄糖等的浓度变化,并结合大鼠血清指标研究了轻稀土化合物Pr(NO3)3在大鼠体内的急性生物效应.结果表明,Pr(NO3)3急性毒性的靶向器官为肝脏和肾脏,但以肝脏为主,且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低、中剂量组的Pr(NO3)3会通过改变大鼠体内酶代谢而造成肝脏线粒体中的能量代谢(脂肪、糖代谢)紊乱;同时,Pr(NO3)3还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改变肾脏中渗透质的平衡,影响肾脏对氨基酸的重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衰竭、肝硬化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应用微量元素分析仪,检测26例肝衰竭患者、23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对照者血清中的5种微量元素(Cu、Zn、Ca、Mg、Fe),比较肝衰竭组、肝硬化组与对照组间各微量元素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衰竭组及肝硬化组的血清锌、钙、镁、铁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患者血清铜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衰竭及肝硬化患者存在微量元素紊乱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补中益气汤对肝硬化患者机体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30例服用补中益气汤肝硬化患者及30例肝硬化对照组患者血清中镁、铁、铜、锌的水平。结果表明,服用补中益气汤患者血清镁、铁、锌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服用补中益气汤患者血清铜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提示了补中益气汤能显著提高肝硬化患者机体微量元素水平,对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氧变化与临床关系,以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1例为观察组(A组),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并以正常人15例作对照组(B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组的低氧血症发生率为41%,B组为0。肝硬化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高,其严重程度与Child-Pugh分级有关。早期发现低氧血症并予以治疗有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患者血清微量元素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将7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代偿期及失代偿期分为两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血清中的镁、铁、铜、锌含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查了外周血CD3+、CD4+、CD8+、NK细胞。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清镁、铁、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铜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3+、CD4+、NK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以失代偿期改变明显。肝硬化患者血清铜水平与CD3+、CD4+、NK细胞呈负相关,血清锌水平与CD3+、CD4+、NK细胞呈正相关。提示肝硬化患者微量元素代谢异常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模型药物毒性血清^1H NMR谱代谢组学的Fisher判别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组学技术,主要利用生物体液的核磁共振谱提供生物体内全部小分子代谢物的丰富信息.然而,噪声的存在影响了模式识别方法分析的准确度.近年来小波变换以其多分辨率分析的特性、方法简单、快速等优点成为一种有效的去除分析信号噪声的方法.本实验通过运用小波变换去除噪声、校正基线后,再进行Fisher判别分析,得到了较传统分析更为清晰的代谢标识物,建立了良好的代谢模型.  相似文献   

15.
光谱法研究巯嘌呤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巯嘌呤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AS)分子间的相互结合反应.测得巯嘌呤与BSA、HAS反应的结合平衡常数分别为:2.39×103L/mol、1.28×103L/mol.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算了给体(BSA和HAS)与受体(巯嘌呤)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用同步荧光法考察了巯嘌呤对BSA和HAS构象的影响.证实了巯嘌呤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将194例小肝癌患者纳入小肝癌组,185例肝细胞结节患者纳入结节组,所有患者均行MRI扩散加权成像(DWI-MRI),评估患者在DWI-MRI上的形态学表现及ADC值,检测患者血清AFP水平,比较不同检测方法诊断小肝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显示,应用DWI-MRI联合血清AFP诊断小肝癌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DWI-MRI,或血清AFP(P<0.05)。表明DWI-MRI联合血清AFP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显著,可为病情评估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黄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立叶红外谱、圆二色谱及分子模型等技术,在生理pH条件下,研究了黄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其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分子模型研究表明,黄芩苷与HSA在亚结构域ⅡA结合,二者间的作用主要为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与荧光光谱结果基本一致.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显示黄芩苷与HSA结合后未...  相似文献   

19.
杜振华  张磊  刘树业 《分析化学》2011,39(8):1279-128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作为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病人和健康人群的血清标本,获取代谢轮廓.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用各组病例的80%作为训练数据构建疾病的OPLS-DA区分模型,以剩余的20%作为检测数据,观察模型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