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通过二水乙酸锌(Ⅱ)和双Salamo型四肟配体6,6''-二乙氧基-双(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四酚(H4L)的配位反应,合成了2种锌(Ⅱ)配合物即:[Zn3(L)(OAc)2(H2O)](1)和[Zn3(L)(OAc)2(H2O)]·[Zn3(L)(OAc)2(CH3OH)(H2O)]·3CH3OH·H2O(2)。该类配合物含有2个Salamo型L4-配体和3个锌(Ⅱ)离子,其中2个锌(Ⅱ)原子位于Salamo型螯合单元的N2O2空腔内。[Zn(L)]螯合物中桥联的酚氧原子进一步和中心的锌(Ⅱ)原子配位。这类结构能通过2个桥联的乙酸根配体稳定,从而使配合物12达到电荷平衡。配合物有2种不同的几何构型即扭曲的三角双锥和四方锥(配合物1)或三角双锥和八面体(配合物2)。另外,配合物12在激发波长为340和337 nm时能发出强的绿光,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31和536 nm。  相似文献   

2.
通过四水乙酸钴(Ⅱ)和Salamo型双肟配体4,4''-二硝基-2,2''-(1,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2L)在不同溶剂中的配位反应,合成了2种不同溶剂参与配位的三核钴(Ⅱ)配合物,即[Co3L(OAc)2(CH3CH2OH)]·2CH3CH2OH·2CHCl31)和[Co3L(OAc)2(C3H7OH)](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了性质表征。在配合物12中,存在2个配体单元(提供N2O2配位原子),2个乙酸根离子,2个配位的乙醇或正丙醇分子。虽然2个配合物是在不同溶剂中合成的,但配合物中的钴(Ⅱ)离子均采用稍微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结果表明,溶剂效应在配合物的配位环境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另外,配合物12在激发波长为450 nm时能表现出强烈的光致发光,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68和566 nm。  相似文献   

3.
通过四水乙酸钴(Ⅱ)和Salamo型双肟配体4,4''-二硝基-2,2''-(1,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2L)在不同溶剂中的配位反应,合成了2种不同溶剂参与配位的三核钴(Ⅱ)配合物,即[Co3L(OAc)2(CH3CH2OH)2]·2CH3CH2OH·2CHCl31)和[Co3L(OAc)2(C3H7OH)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了性质表征。在配合物12中,存在2个配体单元(提供N2O2配位原子),2个乙酸根离子,2个配位的乙醇或正丙醇分子。虽然2个配合物是在不同溶剂中合成的,但配合物中的钴(Ⅱ)离子均采用稍微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结果表明,溶剂效应在配合物的配位环境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另外,配合物12在激发波长为450 nm时能表现出强烈的光致发光,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68和566 nm。  相似文献   

4.
利用螯合双肟配体H2L(H2L=4,4′-二硝基-2,2′-[1,2-亚乙基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合成了1个三核钴(Ⅱ)配合物[Co3(OAc)2(CH3OH)2L2]·2CH3CN,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由3个Co(Ⅱ)离子、2个四齿的L2-单元、2个配位的乙酸根、2个配位的甲醇分子和2个结晶的无序乙腈分子组成,其几何构型为稍微扭曲的八面体,且配合物通过分子间C-H...O氢键形成了1种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的Salen型双肟配体H2L(H2L=4,4′-二溴-6,6′-二氯-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分别与一水合乙酸铜或四水合乙酸钴反应,合成了2种配合物即[Cu(L)] (1)和[Co(L)(H2O)2]n (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单核结构,由1个Cu2+离子和1个四齿配位的L2-单元组成。中心Cu原子的配位数为4,配合物的几何构型为扭曲的四面体。配合物2含有1个Co2+离子、1个配体L2-单元(提供N2O2给予体)、2个配位的水分子,其中心Co原子具有六配位的稍微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线性延伸的金属-水链状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6.
A nickel(Ⅱ) cluster, {[Ni(L)H2O]2(OAc)2Ni}·2EtOH,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means of the complexation of nickel(Ⅱ) acetate tetrahydrate with a new Salen-type bisoxime ligand (H2L, 4,4′-dimethoxy-2,2′-[ethylenedioxybis(nitrilo-methylidyne)]diphenol). The crystal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hexacoodinated terminal nickel(Ⅱ) ions lie in the N2O2 coordination sphere of Salen-type bisoxime ligands, quadruple μ-phenoxo oxygen atoms from two [NiL] chelates coordinated to the central nickel(Ⅱ) ion, and the two acetate anions coordinated to three nickel(Ⅱ) ions through Ni-O-C-O-Ni bridges. Thus, all the three nickel atoms of the cluster have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ies. CCDC: 736762.  相似文献   

7.
施梅  喻敏  刘光祥 《无机化学学报》2020,36(12):2367-2376
以9,10-双(咪唑基)蒽(DIA)和硝酸锌为原料,分别与对苯二甲酸(H2bdc)、二苯甲酮-4,4''-二羧酸(H2cdc)、反式-1,4-环己二甲酸(H2chdc)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得到3个结构不同的配位聚合物[Zn2(DIA)(bdc)2]n1)、{[Zn(DIA)(cdc)]·H2O}n2)和[Zn(DIA)(chdc)]n3)。对它们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单晶结构分析显示,配合物1是第一例拥有三维(4,7)-连接的{32.4.52.6}{32.48.54.65.72}2拓扑结构;配合物2具有二维格子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O-H…O和ππ弱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3具有二维两重贯穿的层状结构。结果说明有机羧酸的长度和刚柔性在配合物组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室温下对3个配合物进行了荧光性质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热的方法合成得到2个由萘氧乙酸及咪唑配体构筑的配合物Zn(2-naph)2(imi)2 (1)和2Cu(2-naph)2(imi)2(H2O)·Cu(2-naph)2(imi)2(H2O) (2)(2-naph=2-naphthoxyacetate,imi=imidazole),它们的结构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得到确定。在配合物1中,锌原子与来自不同2-萘氧乙酸配体中的2个羧酸氧原子和不同的咪唑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形成了变形的四面体的几何构型。单个分子通过N-H…O氢键连接形成了一维链,然后在C-H…π弱作用下形成了三维结构。配合物2有2个独立的铜中心,它们有几乎相同的配位环境。每个铜中心都是变形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来自不同的2-萘氧乙酸配体中的2个羧酸氧原子和不同的咪唑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形成了一个相对规则的四方锥赤道平面,配位水分子位于平面上方。配合物2的分子通过N-H…O和O-H…O氢键连接形成了二维结构。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和固体荧光性质在本文中也得到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2个Schiff碱Cu(Ⅱ)/Ni(Ⅱ)配合物[Cu(L12](1)和[Ni(L22](2)(HL1=1-(4-(((E)-3,5-dichloro-2-hydroxybenzylidene) amino) henyl) ethanoe O-benzyloxime,HL2=1-(4-(((E)-4-methoxy-2-hydroxybenzylidene) amino) phenyl) ethanone O-benzyloxime),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X射线结构表明:配合物12具有类似的结构,均由1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12都是单斜晶系,但配合物1空间群为C2/c,而配合物2P21/c。且中心金属Cu(Ⅱ)和Ni(Ⅱ)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四配位的扭曲的平面四边形结构。配合物1通过π…π和C-H…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通过C-H…π作用形成2D超分子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晶体。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该化合物晶体的化学结构式为[Zn(phen)2PAC]NO3·2HPAC(phen=1,10-二氮杂菲,HPAC=苯乙酸)。结构中Zn(Ⅱ)与一个苯乙酸和二个1,10-二氮杂菲形成不规则八面体配合物,苯乙酸为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11.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M(nbqa)(NO3)(H2O)2]NO3(M=Ni,1;Zn,2;nbqa=N-苄基-2-(8-喹啉氧基)乙酰胺)。在配合物1和2中,金属离子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来自配体nbqa的1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来自硝酸根的1个氧原子及来自2个配位水分子的氧原子和中心金属离子配位。乙腈溶液中配合物2在430 nm有强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2.
以Zn(NO_3)_2·6H_2O和4,4′-(1-咪唑基亚甲基)二苯甲酸(H_2IMB)为原料,在不同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得到2个结构不同的配合物[Zn(HIMB)_2]_n(1)和{[Zn(IMB)]·1.5H_2O}_n(2),对它们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和粉末衍射。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C222_1空间群,a=0.935 2(3) nm,b=2.583 3(8) nm,c=1.396 4(4) nm,V=3.373 6(18) nm~3,Z=4,M_r=707.98,D_c=1.394 g·cm~(-3),μ=0.786,F(000)=1 456,R_1=0.048 6,wR_2=0.120 1(I2σ(I))。配合物2属于四方晶系,I4_1/acd空间群,a=1.853 5(2) nm,b=1.853 5(2) nm,c=4.309 7(5) nm,V=14.806 (4) nm~3,Z=32,M_r=412.69,D_c=1.481 g·cm~(-3),μ=1.360,F(000)=6 752,R_1=0.043 7,wR_2=0.117 1(I2σ(I))。单晶结构分析显示,配合物1拥有二维二重贯穿聚索烃格子状层状结构,而配合物2具有三维二重贯穿(3,6)-连接(6~(11).8~4)(6~3)_2网状结构。结果说明了溶剂在配合物组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还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2种新设计的Salamo型配合物,{[Ni(L1)(n-propanol)]2(OAc)2Ni}·2(n-propanol)(1)和{[Ni(L2)(n-butanol)]2(OAc)2Ni}·2(n-butanol)(2),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Hirshfeld表面分析和单晶X射线晶体学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晶体学分析表明,配合物12均为对称的三核镍(Ⅱ)配合物。12中的镍(Ⅱ)都是六配位的,形成了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晶体结构分析和Hirshfeld表面分析均表明,12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分别形成稳定的一维链状和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Co(ClO4)2·6H2O/Cu(ClO4)2·6H2O、1,4-双(咪唑基-1-基)丁烷(bib)/1,4-双(咪唑基-1-基)苯(bix)和4,4-(1,3-苯基双(亚甲基氧基))二苯甲酸(H2pmda)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了2个配合物{[Co(bib)3](ClO4)2}n(1)和{[Cu3(bix)(4.5)](ClO4)3}n(2)(H2pmda未参与反应),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配合物1属于三方晶系,R 空间群,a=b=1.39337(5)nm,c=1.74054(13)nm,V=2.9265(3)nm^3,Mr=828.59,Dc=1.410g·cm^-3,F(000)=1293,μ=0.639mm^-1,Z=3,R1=0.0611,wR2=0.1937(I>(2σ(I))。配合物2也属于三方晶系,P 空间群,a=b=2.33441(15)nm,c=0.71511(9)nm,V=3.3749(5)nm^3,Mr=1561.28,Dc=1.536g·cm^-3,F(000)=1602,μ=1.131mm^-1,Z=2,R1=0.0439,wR2=0.1090(I>(2σ(I))。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含有36元环的二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为含有84元环的二维网状结构,并通过氢键或π-π堆积使它们扩展成超分子结构。此外,还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5.
基于香豆素类配体H2L合成了2个新的单核铜(Ⅱ)和三核镍(Ⅱ)配合物,[CuL](1)和[Ni3(L)2μ-OAc)2(CH3OH)2]·CH3OH(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热稳定性(TGA)和Hirshfeld表面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晶体学证明在配合物1中,位于[N2O2]空腔的铜(Ⅱ)离子是四配位的,形成了一个扭曲的平面四边形构型。同时,在配合物2中所有的镍(Ⅱ)离子都是六配位的、具有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甲醇分子作为配体参与配合物2的配位作用。在配合物12中,氢键和C-H…π相互作用形成了强的超分子结构。此外,对配合物12的热稳定性和Hirshfeld表面分析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对配合物12的荧光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一种新的肟类配体HL(HL=1-(4-{[(E)-3-乙氧基-2-羟苯亚甲基]氨基}苯乙酮肟)与一水合乙酸铜反应,合成了一种铜(Ⅱ)配合物[Cu(L)2].CH3OH。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是一种单核配合物,其中铜(Ⅱ)原子以四配位的形式分别与2个单肟配体的酚氧原子和亚胺氮原子结合,形成稍微扭曲的平面四边形几何构型。O和N配位原子互为反式,所形成的Cu1N2O2平面和Cu1N4O5平面的二面角为23.33(3)°。在这个晶体结构中,每1个配合物分子分别与近邻的2个配合物分子通过O-H…O氢键连接,沿b轴形成了1个一维的无限延伸的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双(4-吡啶-4-苯基)胺(BPPA)和4,4-(六氟)双(苯甲酸)(H2hfipbb)或对苯二甲酸(p-H2bdc)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与M(NO3)2·6H2O(M=Co、Zn)组装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o2(BPPA)(hfipbb)2·(H2O)3]·6H2O}n(1)、{[Zn2(BPPA)2(p-bdc)2]·H2O·DMF}n(2),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为二维结构。配合物1具有新的拓扑结构。配合物2的二维结构又可以组成三维框架结构。配合物1为正交晶系,Pnna空间群,a=2.6409(2) nm,b=1.71578(13) nm,c=1.50411(11) nm,V=6.8154(9) nm3,Z=4,μ=0.571 mm-1,F(000)=2592,Dc=1.245 g·cm-3,Mr=1383.76,R1=0.0666,ωR2=0.2089(I>2σ(I));配合物2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2.79670(9) nm,b=1.81482(6) nm,c=2.30313(7) nm,β=102.1360(10)°,V=11.4283(6) nm3,Z=8,μ=0.906 mm-1,F(000)=4944,Dc=1.391 g·cm-3,Mr=1196.85,R1=0.0398,ωR2=0.1064(I>2σ(I))。此外,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2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双(4-吡啶-4-苯基)胺(BPPA)和4,4-(六氟)双(苯甲酸)(H2hfipbb)或对苯二甲酸(p-H2bdc)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与M(NO3)2·6H2O(M=Co、Zn)组装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o2(BPPA)(hfipbb)2·(H2O)3]·6H2O}n(1)、{[Zn2(BPPA)2(p-bdc)2]·H2O·DMF}n(2),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等手段分别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为二维结构。配合物1具有新的拓扑结构。配合物2的二维结构又可以组成三维框架结构。配合物1为正交晶系,Pnna空间群,a=2.640 9(2)nm,b=1.715 78(13)nm,c=1.504 11(11)nm,V=6.8154(9)nm3,Z=4,μ=0.571 mm-1,F(000)=2 592,Dc=1.245 g·cm-3,Mr=1 383.76,R1=0.066 6,w R2=0.208 9(I>2σ(I));配合物2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2.796 70(9)nm,b=1.814 82(6)nm,c=2.303 13(7)nm,β=102.136 0(10)°,V=11.428 3(6)nm3,Z=8,μ=0.906 mm-1,F(000)=4 944,Dc=1.391 g·cm-3,Mr=1 196.85,R1=0.039 8,w R2=0.106 4(I>2σ(I))。此外,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2个新的基于双(salamo)型配体H4L的镍(Ⅱ)和锌(Ⅱ)配合物[Ni3(L)(μ-OAc)2(CH3OH)3]·CH3OH·0.25CHCl31)和[Zn3(L)(μ-OAc)2(CH3OH)(H2O)]·2CH3OH(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稳定性(TGA)和Hirshfeld表面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X射线晶体学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非对称三核构型,其3个镍(Ⅱ)原子均为六配位,形成了一个稍微扭曲的八面体构型,而配合物2是一个对称的三核结构,中心的锌(Ⅱ)原子是六配位的,具有一种扭曲的八面体构型,与众不同的是另外2个锌(Ⅱ)原子是五配位的,表现为扭曲的三角双锥构型。此外,配合物121通过氢键和C-H…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最特别的是,配合物12的荧光性质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20.
以磺胺嘧啶为配体,合成了两种新的Zn(Ⅱ)配合物[Zn(L)2(bpy)](1)and{[Zn(L)2(bpp)]}n(2)(L=磺胺嘧啶,bpy=2,2′-吡啶,bpp=1,3-二(4-吡啶基)丙烷)。并对其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单晶X-射线分析表明化合物1是单核结构,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Zn(Ⅱ)是四方锥配位结构。化合物2是一维结构,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Zn(Ⅱ)是四面体配位结构。热分析表明化合物1和2都有很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