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陈小燕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0,(2):30-38
贺州是典型的多族群、多语言地区,被知情的学者称为"岭南族群博物馆"。贺州的族群认同呈多样化态势,其中语言认同最为凸显。通过贺州不同族群成员语言掌握情况的计量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贺州各族群语言的自我认同度及相互认同度均相对较高,是贺州各族群族群意识及族群向心力强、族群边界相对明晰及族群关系良好的具体体现;贺州不同族群在对他族群语言的认同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贺州各族群及族群语言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强势弱势之别。 相似文献
2.
族群互动与认同是族群关系的两个主要方面。文章通过对贺州多族群语言互动典型案例的研究,认为贺州族群语言互动与族群认同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语言的相互学习是族群交流的必要条件,语言使用的发展趋势也预示着族群交往与族群融合的发展潮流;族群认同是族群关系的重要一环;贺州各族群语言的自我认同度和相互认同度均较高;贺州各族群在族群语言互动中,对不同族群语言的认同程度有一定区别,不同族群间的语言认同过程和认同程度也有差别;语言忠诚度是衡量族群自我认同度的重要指标;族群之间的密切接触,并不意味着接触某一方或者双方的互化或消亡,相反,它们仍然会顽强地存在,有时甚至产生比过去更加强烈的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3.
徐杰舜教授主编的《族群与族群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一书汇集了当下人类学研究者对族群研究的相关成果,该书按照特稿、族群概念、族群理论、族群认同、族群关系、族群文化等几个板块进行归整,是中国学界有关族群研究的最新诠释。 相似文献
4.
孙九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1,(4)
从衡量族群关系的文化、社会交往或基层组织的相互进入、通婚、族群认同、偏见、歧视、资源与权利分析等 7个变量解析了中成文具厂的族群关系及族群关系的主要特征 ,并通过一个典型个案进一步揭示其族群认同和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5.
孙九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1,(3)
珠江三角洲外来企业中的族群成分是多元的。在内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各类专业人才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背景下 ,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深圳中成文具厂进行个案研究考察 ,分析了该厂的族群构成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族群的认同特征 相似文献
6.
周大鸣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2)
对与族群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相关的族群的概念、族群认同、族群关系、族群与区域文化和民族政策等五个研究专题进行讨论,认为族群研究的魅力来自于其以人为本的学术关怀。而今后的族群研究,还要加强应用实践性。 相似文献
7.
罗树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5,(4)
于鹏杰同志的《族群认同的现代含义:以湖南城步苗族为例》认为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使得许多民族自愿或不自愿的采用了汉族的生活方式,并导致了新时代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困惑。如此评价,实有误解乃至歪曲中国政府民族政策的嫌疑。新时代族群认同的困惑不是由于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造成的,而是在于“族群”概念的不确定性和民族、族群认同表现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中西文语境的“族群”与“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3,(4)
讨论“族群”、“民族”等术语在中英语境中使用的规定性问题。有关术语的使用 ,在不同的场合规定性有所不同。所以 ,对它们的理解和对译不仅应考虑到术语发展的历史和学术脉络 ,而且还应看到是谁在使用和操作它们。因为 ,在学术场合和在公众话语里 ,它们的规定性差别很大。虽然许多人类族体认同的核心内容都是某种“原生”的叙述 ,它只能说明人类需要某些精神上的东西来加强群体内聚力 ,而与族体的恒久性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从《评皇券牒》看瑶族的族群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年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0,(4)
流传于许多瑶族地区的《评皇券牒》作为一种社会记忆 ,其内容的历史真实性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起到了凝聚瑶族族群认同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券牒中反映的族群认同表现出某种复杂性 ,瑶人在与盘瓠进行认同之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与汉族进行着认同。这就提示我们 ,或许既可以在政策的、制度的层面上通过共同利益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联系在一起 ,也可以在象征层面上通过加强大家有共同来源的历史记忆 ,以达成超越各具体民族之上的中华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汪鲸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3,(4):100-106
对早期(1819~1912年)新加坡华人族群的内部关系所进行的考察显示,方言、服饰等虽然是新加坡华人族群内部进行区别和认同的最明显表征符号,为华人族群帮权结构的塑造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工具”,但其并不能与所表征的群体建立唯一且确定的联系。新加坡华人族群内部特别是社会底层的互动充满了张力,密切的交流、接触和互动是新加坡华人族群内部关系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1.
宗族是我国农村最古老的组织,在生产力不发达条件下对人类的繁衍、生存与发展作用巨大,新时期仍将继续发挥作用。近30年关于农村宗族的研究涉及到农村宗族产生的原因、改革开放后农村宗族的复兴、农村宗族变化、农村宗族功能等多个方面内容,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农村宗族进行了探索,但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结论也存在争议,对待宗族的态度不客观,对农村宗族的存在持否定态度的学者居多。跳出传统静态思维,结合历史和农村的现实,用一种包容辩证的动态思维看待宗族,所得出的结论将会更为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12.
杨东晨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6,28(1):5-11
建国后,尤其是1992年为配合三峡水利工程开展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后,不仅证明三峡是人类的发祥地,而且也是中国社会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文章对该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主人提出了探讨性的意见,并对巴氏族部落的兴起、迁徙地作了粗浅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葛丽娟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16):45-46
从3个方面对学科馆员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指出学科馆员应是泛在化的,不是几个馆员的职责,而是每个馆员的目标;不是一种独立的服务,而是图书馆整体服务向专业化、知识化的转型;学科馆员服务是每个图书馆在信息环境下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学科馆员可以连接资源和用户,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形成长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建设创新型城市,从项目鉴定(验收)的实践中。对项目立项进行前馈分析,从而增强立项、鉴定(验收)与推广转化的系统关联,提高重大科技专项投入效率,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知识考古学,福柯谱系学提出了起源分析和微观权力分析的新方法。这两种谱系学方法都坚持反主体的认识论立场,这种创新将研究从纯粹话语领域引向非话语实践领域,从而为更深入地理解现代社会运行的机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邓祝仁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1,(6)
校对 ,是知识领域内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智力技术劳动。它需要校对人员以宁静的心态面对校样 ,在平和的气氛中完成校对工作 ,切忌急于求成。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对校对人员的尊重和对校对工作的重视。期刊上谬误过多的主要原因是期刊社业务人员素养不高和内部管理不严 ,导致校对不到位。因此 ,提高期刊校对质量的根本办法是切实提高校对人员素养和严格执行校对制度 ,保证必要的校次。 相似文献
17.
蒋臻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21(2):65-70
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家庭文化的交织冲突的坐标系中,家族,婚烟及生育等观念的变化聚集成农村家庭文化变迁的焦点,观念的变化是农村家庭变化变迁层本质上的原因,变迁的深层次的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亦即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his paper makes an attempt to review the background when prototype theory was proposed,affirm its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psychology and linguistics and point out its theoretical deficiencies,which is helpful to reduce the vacuous nature of the theory. 相似文献
19.
陈维昭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6):1-9
“新红学”的基本构成是“实证与实录合一”.胡适以“科学精神”演述乾嘉学术方法,以“自然主义”、“自叙传”去演述传统的史学实录观念.实证研究体现一种科学精神,实录观念则是一种反科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梁红蕾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1):145-148
女童教育问题是当今国际教育的热点问题,少数民族的女童教育问题更是当今教育界研究的焦点。深入细致地了解女童教育的现状,分析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发展国家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