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甲基纤维素/二氯乙酸液晶溶液液晶相与各向同性相之间相互转变的过程。在连续升温过程中,由于液晶相内部有序度的非均一性,升温速率对液晶相织构随温度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在等温相转变过程中,无论是从各向同性态转变为液晶态,还是其逆过程,从液晶态转变为各向同性态,相转变曲线均具有指数方程特征。利用与 Avrami 方程相似的指数方程进行处理,在从各向同性态转变为液晶态时,指数 n 大部分约为1。但液晶相向各向同性相在低于 Tc 时的相转变中,n 均小于1。相转变速率受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在质量分数为0.259的浓度时,液晶相向各向同性相的转变在低于 Tc 时39.5℃进行得最快。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 Abbe'折射仪和热台偏光显微镜研究了氰乙基纤维素/二甲基乙酰胺液晶溶液的形成、结构和某些性质。它与许多溶致性液晶一样,随溶液浓度的增加,溶液从各向同性状态经过两相共存状态转变成为单一的液晶态。溶液的双折射△n 随浓度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升温速率的改变对测定临界温度值有一定的影响。液晶相在无外力作用时由许多取向的、无规分布的微区域组成。受到切应力后,微区变成长条状。分子链沿切应力方向取向,并在垂直于切应力方向上在各微区域内排列有序,相邻两微区的分子链的取向方向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甲基氰乙基纤维素在二氯乙酸(DOA)中能形成溶致性液晶。本文利用FTIR仪、阿贝折射仪以及偏光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该液晶溶液相转变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折光行为,以及液晶相织构等的变化。发现相转变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大的变化。液晶相由许多小的取向区域组成,各小取向区域的取向程度和方向不同,随着浓度的提高,液晶内的有序程度逐渐提高,各小取向区域的取向方向逐渐趋于一致,总的取向度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4.
羟乙基纤维素醋酸酯热致液晶性和相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羟乙基纤维素醋酸酯的热致液晶和相转变过程。发现升温时,在130~185℃范围内羟乙基纤维素醋酸是各向异性的熔体,在温度高于185℃以后是各向同性的熔体。降温时,各向异性相在165℃时开始形成,进一步冷却到室温,形成液晶玻璃态。在降温过程中,相转变和液晶相织构的形成都很快,而且一旦液晶相的织构形成以后就不再随时间和温度降低而变化。羟乙基纤维素醋酸酯的热致液晶性还受其分子量影响,分子量越高,相转变温度越高。但是,在适当的分子量下,羟乙基纤维素醋酸酯才有最大的动力学相转变能力。  相似文献   

5.
乙基醋酸纤维素/二氯乙酸胆甾型液晶溶液的液晶相和各向同性相在两相共存时,表现出明显的相分离行为。在胆甾相中,液晶相的织态结构随浓度而变化,可以形成园盘结构、油纹结构以及取向微区的无规堆集结构。在前两种结构中,分子链排列层垂直于玻片表面,螺旋结构的轴向与玻片表面平行。  相似文献   

6.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一维(1D)广角X射线衍射(WAXD)、热台偏光显微镜(PLM-hotstage)等研究手段对含联苯液晶基元的侧链液晶聚炔单体5-{[(4′-正戊基氧-4-联苯基基)羰基]氧}-1-戊炔(A3EO5)的本体相转变和相结构进行了研究.DSC和1D-WAXD实验结果表明,A3EO5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均呈现四个相转变过程,形成双向性液晶.样品从各向同性态降温至室温过程中,首先形成近晶A相,随后进入层内排列具有准长程有序的近晶B相,继续降温将形成层内为正交排列的近晶E相,在此之后样品进入晶相.PLM结果指出样品在各向同性态降温过程中分别形成球状织构、角锥织构和同心圆弧织构.  相似文献   

7.
通常主链液晶高分子在受到剪切作用时 ,分子微纤呈周期性锯齿状排列 ,其光学效应表现为在偏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相互平行且与剪切方向垂直的条带织构 [1] .而厚度适中的主链液晶聚合物薄膜经过热处理 ,即使没有受到剪切取向的作用 ,介晶微区的尺寸发展到一定大小时也会形成条带织构 ,即所谓结晶诱导[2 ] 和固化诱导 [3,4 ] 的条带织构 .在所报道的条带织构中 (包括剪切和非剪切 ) ,分子链均平行于膜平面 .本文研究发现 ,热致液晶氯代聚芳醚酮的薄膜样品在其高有序液晶温区经热处理 ,可形成结晶诱导的单晶状条带织构 ,其分子链垂直于膜平面 .…  相似文献   

8.
氰乙基纤维素/二甲基乙酰胺液晶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Abbe折射仪,热台偏光显微镜,小角光散射等方法研究了氰乙基纤维素/二甲基乙酰胺液晶溶液的形成,形态结构和某些性质。溶液随浓度的增加,从各向同性态经过两相共存状态,转变成为单一的液晶态。该液晶是胆甾型的。溶液的双折射Δn随浓度的增加或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无外力作用时,液晶相由许多无规分布的取向微区组成。液晶溶液受切应力后形成“条纹结构”,大分子链沿切应力方向取向,并在各条纹中排列有序。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建立了液晶5CB/真空,液晶5CB/水,表面活性剂SDS/水溶液和液晶5CB/SDS水溶液界面来研究基于竞争包合的液晶传感器中传感分子的工作原理。研究表明,5CB液晶在真空下会自发的变为一维有序的排列,当和水作用时液晶分子5CB取向为趋于与液体表面水平,当与表面包含SDS的溶液相互作用时分子取向为垂直液面。本动力学模拟反映了以SDS作为探针分子的竞争包合类液晶传感器中的传感过程。  相似文献   

10.
乙基醋酸纤维素溶于三氟乙酸、二氯乙酸、醋酸中.在浓度大于临界浓度时,形成胆甾型液晶态.溶液随浓度的增加,从各向同性态经两相共存转变成液晶态.在加热液晶溶液时,溶液转变成各向同性态.降低温度,液晶相再生成.在形成液晶过程中,存在过冷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液晶相以球状的形式存在.溶液的双折射△n在两相共存与完全液晶态间相互转变时会发生较大变化.乙基醋酸纤维素大分子链的刚性随有机酸溶剂体系的酸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使临界浓度C_1~*随溶剂酸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以芳香二胺(SAA)、酸酐(THPA)和叔胺(DMAP)为固化剂,固化偶氮类双介晶基元液晶环氧树脂,采用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固化剂对液晶热固体相结构产生的影响。DMAP催化环氧自聚固化,有利于液晶分子的有序排列,易于形成梯形结构,可以得到近晶相的固化产物。SAA在较低温度下固化时也得到近晶相结构,但在较高温度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平行板移动式和转动式二种剪切装置研究了乙基醋酸纤维素的二氯乙酸体系液晶态受剪过程形成条带织构的临界剪切速率,条带织构的形成机理以及所形成的条带织构在升降温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分子液晶态受剪过程条带织构不是在受剪时产生,而是在受剪停止后的弛豫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观察到条带织构出现的诱导时间(t_b),其值的大小与溶液的浓度、剪切速率等因素有关。最后提出一模型来解释高分子液晶态受剪切过程条带织构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胆酸钠溶液与金属离子溶液混合自组装而成的水凝胶随温度升高而机械强度增强的独特温度响应性. 利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仪表征了水凝胶中聚集体的微观形貌及分子排列方式. 考察了其流变学行为、荧光性质随温度的变化. 结果表明,升温促进凝胶形成的速率, 并提高凝胶的机械强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 稀土离子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 表面张力测量表明, 胆酸钠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略有降低. 综合实验事实, 我们提出随温度升高导致的凝胶强度增强行为是由胆酸钠分子在高温下聚集能力增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溶液在不同温度和切变速率下的粘度,讨论了氰乙基纤维素/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的流变行为。溶液的流动曲线表明,该溶液是一种假塑性液体。在浓度较高时,存在屈服现象,屈服应力的大小与浓度和温度有关。溶液的浓度—粘度曲线表示出典型的液晶行为。粘度与浓度的关系和屈服应力与浓度的关系相似。溶液的临界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单相区(各向同性相或液晶相),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表观流动活化能大于零。但在两相区,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观流动活化能小于零。该实验得到的临界浓度与通过光学的方法所得的临界浓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近晶C(Sc)相串型液晶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5 二(对烷氧基苯甲酰氧基) 对苯二酚和不同结构的脂族二酰氯为单体,采用低温溶液缩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液晶基元垂直于分子主链的Sc相串型液晶高分子.单体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等方法确证.聚合物通过GPC、DSC、TG、WAXD和偏光显微镜等方法测试表征.研究发现,所有的聚合物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纹影或焦锥织构.通过变温X 射线衍射证明它们为Sc相.所有聚合物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1)随分子中末端烷氧基增大和柔性间隔段长度增加逐渐降低,液晶态温度范围变窄.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侧链带有长链烷酯基和胆甾酯基的聚硅氧烷的合成和相转变性质及由其组成的共混硅橡胶膜对避孕药物左旋十八甲基炔诺酮的释放性能,药物分子透过速率随温度的变化与共混膜中聚硅氧烷的结构和有序状态有关,由晶态转变为液晶态时,透过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乙基氰乙基纤维素/丙烯酸胆甾型液晶溶液的液晶性,液晶态的织构特征,丙烯酸在液晶溶液中的聚合反应及在反应过程中胆甾型液晶相结构和性能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聚糖液晶溶液,并采用偏光显微镜(POM)、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分别对液晶织构、黏度、相转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呈现典型的胆甾相液晶织构;其溶液黏度随浓度及剪切力的变化规律符合高分子液晶溶液的变化规律;在DSC升、降温曲线上分别存在吸热峰和放热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FTIR研究了甲基氰乙基纤维素/二氯乙酸溶液相转变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发现溶液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随溶液结构的改变而变化。随着浓度的增大,溶液由各向同性态向各向异性态转变,分子产生有序排列,导致某些氢键被增强或削弱,使基团的红外吸收谱带发生位移。当加热液晶溶液时,各向异性态向各向同性态转变,也使基团的红外吸收谱带位移。  相似文献   

20.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EHA)、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酯(EDMA)/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为混合单体、液晶P0616A为液晶相、Irgacure 184为光引发剂,通过UV光引发制备了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s),研究了不同烷基链长醇,即乙醇(EtOH)、正丁醇(nBA)、正己醇(nHA)、正辛醇(nOA)和正十四醇(nTA)对体系光聚合动力学及其PDLCs液晶相变温度及电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醇分子显著加快了丙烯酸酯/液晶复合体系的光聚合反应速率,提高了单体的最终转化率,其中以正丁醇体系最为明显.随着醇分子烷基链的增长,体系的转化率趋于降低,但依然明显高于不含醇的体系.醇分子的加入降低了PDLCs中液晶相的TNI,且随着醇分子烷基链长的增长,PDLCs液晶相的TNI总体上呈降低的趋势.醇分子的加入增加了PDLCs液晶微区中向列相液晶的含量,而含正丁醇和正十四醇的体系液晶微区中向列相液晶低于其它3个含醇体系.醇分子的加入明显降低了PDLCs的阈值电压和饱和电压以及对比度.结合体系的光聚合速率和单体转化率,正丁醇是改善PDLCs性能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