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3.
HL-1M装置超声分子束流注入过程中的团簇现象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HL-1M装置上最近改进后的超声分子束流加料实验中,发现边缘等离子体的Ha线辐射信号沿大环方向同有序变化。在超声分子束注入口附近区域,Ha信号为长方形正脉冲,类似于分子束注入脉冲,而在远离注入口区域的边缘Ha信号为负尖脉冲。在注入口附近区域,用静电探针测得的径向电子温度和密度在超声分子束注入期间分别下降和上升了一个数量级。CCD相机拍摄分子束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Ha线辐射强度分布等实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4.
超声分子束注入作为一种新的托卡马克加料方法,已成功地开发和应用于环流器新一号(HL1M)和超导托卡马克HT7.近期开展的高气压超声分子束注入实验,在束流中发现了团簇流,其注入等离子体深度超过17cm.电子密度上升率接近于小型冰弹丸加料.多脉冲超声分子束注入形成电子密度阶梯形上升,类似于多弹丸加料效果,电子温度剖面呈中空分布.描述了在HL1M装置同一次欧姆放电等离子体中超声分子束与冰弹丸加料效果的实验比较.
关键词:
超声分子束
托卡马克
团簇
加料 相似文献
5.
在HL-1M装置的高气压分子束流注入加料实验中,利用提高注入口气源的气压来提高超声分子束流的速度和增加入射的粒子密度,从而改变了边缘电场、等离子体旋转速度和边缘静电雷诺胁强。利用马赫/郎缪尔探针组测量了HL-1M装置刮离层的边缘雷诺胁强、等离子体极向旋转、径向和极向电场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分子束流速度和粒子密度的增加,延伸了分子束流的注入深度,提高了注入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环流器等离子体中用超声分子束流注入加料,引起密度峰化和约束改善,其主要机制归结为加料粒子的注入深化和密度上升率(注入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介绍经过改进的超声分子束流注入HL-1M装置等离子体利用边缘Hα线辐射、径向可伸缩的静电探针和顺着束流注入方向的CCD摄像等诊断技术,考察了粒子注入口及注入口附近区域电子温度和密度沿径向分布的变化,研究了分子束粒子注入等离子体的所谓“冷通道模型”及其效应。 相似文献
7.
HL-2A装置超声分子束注入系统和带有低温冷阱的分子束阀门结构如图1所示。用于产生氢团簇的阀门是由美国通用阀门公司的产品(General valve series99),该阀门的喷嘴直径为0.2mm,阀门出口至边缘等离子体的距离为1.28m,低温冷阱灌人液氮冷却阀体和工作气体。本实验氢团簇是在气体射流基础上建立的,一定压力的真实气体通过小孔进入真空室绝热膨胀,导致运动气体显著冷却,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低温状态下变弱,一个可能的结果是形成团簇。团簇的形成主要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还有喷嘴的形状和尺寸,范得瓦尔斯力或原子键的强度等。目前尚无严格的理论预言团簇如何由气体射流自由膨胀而成。但是,还是有一个经验定标的参数T,称为哈竞那(Hagena)参数,用于描述团簇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基于HL-2A托卡马克装置的真实磁场位形,应用大型边缘等离子体湍流模拟程序BOUT++中的子程序模块trans-neut对不同的超声分子束注入(SMBI)密度和宽度进行模拟.在SMBI过程中,保持单位时间内分子注入个数和注入速度恒定,在恒定通量情况下,通过调整注入分子束密度和宽度来研究SMBI注入深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注入密度较小、注入宽度较大时,SMBI的注入深度更深,分子和原子的分解率和电离率的时空区域较宽.分子分解局域化会抑制全局分解率的增长,而分解局域化又会引发局域分解率的加速增长,进而促进全局分解率的增长,促进效果占优导致在注入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恒定通量的分子注入发散角越小,分子注入深度越浅. 相似文献
9.
HL-2A装置是我国第一个带偏滤器的托卡马克装置,于2002年投入运行。该装置的主要参数为:R=1.65m,n=0.4m,BT=2.8T,Ip=0.48MA,带有上、下对称的封闭式偏滤器。目前,HL-2A装置运行下单零偏滤器,为下一步改进偏滤器位形进行基础性研究。带有液氮冷阱的超声分子束注入系统首次安装并运行于2004年。初步实验结果是,多脉冲分子束注入用于封闭式偏滤器功能的演示和检验;多脉冲分子束注入HL-2A等离子体引起冷脉冲和密度扰动向中心传播。 相似文献
10.
超声分子束注入深度与加料效率是分子束加料研究中的基本课题.在近期开展的超声分子束注入实验中,发现分子束注入深度与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密度、分子束源的气压和温度有直接关系,获得了分子束注入深度的定标律.在低温气体源(液氮冷却)的分子束注入实验中,发现分子束流中形成了团簇,其注入深度超过30 cm,分析了在低温气源分子束注入实验中的团簇现象.
关键词:
超声分子束注入
注入深度
加料效率
团簇 相似文献
11.
对用于托卡马克等离子体加料的超声分子束系统进行了优化分析。超声分子束的特性、强度及其角分布表明它将是托卡马克等离子体加料的一种良好选择。研究了分子束的空间结构及可能的消融机理。 相似文献
12.
13.
石秉仁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01,21(4):200-204
由于分子束分子密度远高于周围等离子体密度,沿托卡马克内的磁力线进入分子束区域的电子因非弹性碰撞而失去部分能量和动量,引起分子束区的电子堆积,形成静电双层,其屏蔽效应是分子束可以较深透入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文内叙述了在HL-1M托卡马克脉冲分子束注入实验中观测到的等离子体和杂质行为。分子束注入减小了杂质辐射,有效地提高了电子密度,改善了等离子体的约束性能。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具有定向速度的超声分子束注入技术,研究了HL-2A装置在较低加热功率条件下实现L-H转换的等离子体放电特征,从边缘密度分布的差异比较分析了普通送气和超声分子束注入对L-H转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L-2A装置上采用超声分子束注入可直接触发L-H转换,明显降低L-H转换功率.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发现,利用超声分子束注入实现L-H转换的最低加热功率,比同等条件下采用普通送气实现L-H转换的最低加热功率减少约10%. 相似文献
17.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建立了合作研究Wendelstein 7-AS(W7-AS)装置上的超声分子束注入实验。由我方提供物理思想和设计,德方提供器件和设备,于2001年5月在W7-AS装置上安置和调试了一套超声分子束注入系统,并成功地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8.
分子束注入(MBI)是一种新的托卡马克加料方法,其已成功地在HL-1M装置上开发,并应用于HL-2A装置。分子束注入在改善等离子体约束性能方面具有很多优点,如形成密度峰化,提高能量约束时间等。在过去的分子束注入实验中,发现了一些很有物理意义的现象。但是到目前为止,分子束注入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相似文献
19.
20.
报道了HL-2A装置最新的实验结果,讨论并研究了超声分子束的注入位置对分子束在等离子体中的消融和穿透的影响,其中包括电离后的分子束粒子在磁场梯度作用和 E × B 漂移下的加速或减速及由此形成的冷通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磁场梯度和 E × B 漂移对于超声分子束的加料效果、消融和穿透有着重要的作用.强场侧注入可使电离后的电子和离子更深地进入等离子体芯部.这些研究对于更好地理解超声分子束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和优化设计加料系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