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陶丛良 《光子学报》1988,17(1):85-90
本文叙述用光学方法测量了金丝在空气中爆炸冲击波速度,等离子体温度,及金丝引爆2~*药的全过程。研究了EBW雷管的积累区,阈引爆现象及其判断,真爆速与视爆速间的函数关系。提出了该雷管的引爆机理。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大口径非球面光学元件表面轮廓测量过程可视化,并设计、开发了基于双向链接边表的软件系统。提出一种改进的双向链接边表数据结构完成三维模型加载方法,建立数据结构及其相关图形元作为软件的基础层。计算非球面曲面方程获得表面轮廓的数据生成图形场景节点,并自动生成曲面测量轨迹。在非接触检测平台上进行测试,对测量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拟合出测量获得的非球面面形,完成面形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可视化系统技术路线正确高效、稳定性好,为非球面检测数据及其综合分析仿真提供直观的可视化平台。  相似文献   

3.
史园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26(5):052005-150
研究了大口径非球面光学元件表面轮廓测量过程可视化,并设计、开发了基于双向链接边表的软件系统。提出一种改进的双向链接边表数据结构完成三维模型加载方法,建立数据结构及其相关图形元作为软件的基础层。计算非球面曲面方程获得表面轮廓的数据生成图形场景节点,并自动生成曲面测量轨迹。在非接触检测平台上进行测试,对测量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拟合出测量获得的非球面面形,完成面形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可视化系统技术路线正确高效、稳定性好,为非球面检测数据及其综合分析仿真提供直观的可视化平台。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介绍了气体触发开关的三电极结构,SFC-PR0超高速相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和使用HSFC-PR0超高速相机进行气体触发开关的击穿过程的光学测量实验的实验设计,并利用ANSYS软件对触发开关三电极导通过程进行静电场模拟.初步实验结果表明,气体触发开关击穿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触发极与正电极击穿后再与负电极击穿,实验结果与静电场模拟结论一致.该气体触发开关在2411s时正负电极已完全击穿导通,击穿过程迅速,并且击穿导通过程在10.5μs以上,至4.5μs时间内正负电极之间放电火花依次明显增强,而6至10.5μs内放电火花依次减弱,到10.5μs时放电火花最弱,气体触发开关击穿导通过程基本结束.实验证明,超高速相机是研究开关快速击穿放电导通过程的有效手段,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高压开关击穿导通过程并提高开关耐压性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门涛  高景明  刘列  文建春 《中国物理 C》2008,32(Z1):310-312
文章首先介绍了气体触发开关的三电极结构, HSFC-PRO超高速相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和使用HSFC-PRO超高速相机进行气体触发开关的击穿过程的光学测量实验的实验设计, 并利用ANSYS软件对触发开关三电极导通过程进行静电场模拟. 初步实验结果表明, 气体触发开关击穿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触发极与正电极击穿后再与负电极击穿, 实验结果与静电场模拟结论一致. 该气体触发开关在24ns时正负电极已完全击穿导通, 击穿过程迅速, 并且击穿导通过程在10.5μs以上, 0至4.5μs时间内正负电极之间放电火花依次明显增强, 而6至10.5μs内放电火花依次减弱, 到10.5μs时放电火花最弱, 气体触发开关击穿导通过程基本结束. 实验证明, 超高速相机是研究开关快速击穿放电导通过程的有效手段, 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高压开关击穿导通过程并提高开关耐压性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氏模量的光学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光的等厚干涉原理为基础(1),用读数显微镜和砝码测量透明介质的杨氏模量,并用CCD显像技术提高了读环精度。在用钠光灯作为光源的同时,探索了氦—氖激光用于实验操作时的现象(3)。  相似文献   

7.
<正> 对于一个好的光学系统,都应该具备有透过率高、象质好和低散射的性能。一些反射镜除了应该具备有象质好和低散射以外,还应该具有反射率高的特点。对于入射窗玻璃和其它类型的光学玻璃均应该具有内部吸收小、表面和体内散射低和象质好等优点。对于光学零件所成的象一般都比较容易计算,但是由表面微  相似文献   

8.
随着光学纤维的问世,通过一根(或一束)柔软可弯曲的纤维,把光传送到予定地点的愿望实现了。然而,由于材料光吸收的限制,实际做出的传光束和传象束器件,还不能很长,一般只有几米。随着超高纯化学原料的出现和制作工艺的革新,使得多组从光学玻璃和熔石英玻璃的纤维损耗,已由每公里上千分贝下降到几分贝以内,从而打开了光通讯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随着光学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宽银幕电影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应用柱面透镜来满足对光学仪器特定性能的要求。各种不同的变形镜头,诸如用于摄影的和用于放映的变形镜头,都大量地采用了柱面透镜。因而在光学零件的加工制造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为人们所熟知的球面透镜的加工方法,同时也就产生了一些工艺和测量上的问题。本文拟就柱面透镜母线的测量原理、方法、测量工具的制造等方面给予阐述。  相似文献   

10.
<正> 可用光学技术对声压进行非接触测量。要测量远距离的不可接近的以及敌方的环境,或者为了避免测量区域的干扰,该项技术是特别有用的。最初,该项技术用于测量高炉周围的声压。因为这种测量方法都是瞬时进行的,所以可用该项技术产生飘浮装置的反馈控制信号。激光束照向要测量的高声压区域。声音引  相似文献   

11.
透明体的光学定量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使用光学方法测量透明体的方法。介绍了两种常用的光学方法——相衬法和微分干涉相衬法。在 2 0世纪 80年代 ,一般认为相衬法和微分干涉相衬法只适用于定性观察而不能实现定量测量 ,主要是因为在其成像原理中的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但是对于微分干涉相衬法 ,最近国内外出现了几种定量测量的方法 ,本文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个应用Radon反变换测量二维光学传递函数的方法。文中讨论了测量原理,给出了实验结果。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在原理上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正> 该装置可测量基片与遮板间的光学间隙,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键尺寸和电路的金属版印刷的控制。在这种用点光源照明(如软X射线)系统中,间隙的变化可用图象放大显示。同样,调整遮板与基片来减小间隙失调。棱镜(或纤维光缆)可把准直He-Ne激光光束的能量聚焦在遮板上且成一点。在棱镜的  相似文献   

14.
对基于漫射理论并应用CCD相机测量混沌介质的光学常数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采用漫射中心环带约束法来提高逆向求解光学常数的精确性,以及采用在通过光的入射点和漫射中心的直线上截取一维原始数据的方法来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以Intralipid脂肪乳剂作为混沌介质,对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角度测量的光学方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浦昭邦  陶卫  张琢 《光学技术》2002,28(2):168-171
光学测角法是高精度动态角度测量的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对目前发展较快的几种角度测量的光学方法———圆光栅测角法、光学内反射小角度测量法、激光干涉测角法和环形激光测角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并且分别给出了每种方法的测量原理和发展现状 ,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给出了每种方法的应用场合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利用改进的大型棱镜谱仪的探测技术,研究了氢轰时引爆过程微秒量级OH辐射特性,为了解氢快速反应机理提供了定量结果。实验确定了OH辐射强度,感应时间与混合物寝压力的关系;富余的氢,氧对OH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许吉英  王佳  田芊 《光学技术》2003,29(1):8-12
光子晶体具有独特而优异的光学特性及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光子晶体的概念、应用、发展,着重讨论了光子晶体的光子禁带、光子局域以及其它光学特性。从近场光学的原理和实验技术出发阐述了近场光学测量表征光子晶体的方法,对于光子晶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术的组织光学性质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丁志华  王玲 《光子学报》2008,37(3):523-527
通过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模型中考虑多重散射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提取出不同深度处的组织光学性质,包括散射系数和各向异性因子的算法.当把吸收系数作为算法中的第三个拟合参量时,能减少算法拟合过程中由于吸收作用的影响而带来的误差.基于包含吸收因子的OCT扩展模型,改进的算法也能够提取出吸收系数.这些算法的有效性通过对聚苯乙烯微球溶液样品的测量实验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9.
20.
高分辨率蓝光光学显微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系统用波长为405nm的超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作为光学显微镜的照明光源,结合CCD图像传感技术和图像采集技术,实现了对显微图像的实时观察和存取的计算机化。观察到的DVD盘片的清晰显微图像表明,其光学分辨率优于400nm。运用自编的图像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CD RW光盘图像进行分析和标定,测定其道间距为1.6μm。因此,本系统在显微观测领域,特别是对观测和分析接近普通光学显微镜分辨极限尺寸的微结构,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