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钩吻生物碱的研究——钩吻素戊的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钩吻中分得五个生物碱,分别为钩吻素甲(1)、钩吻素戊(2)、钩吻素子(3)、11-去甲氧基钩吻素乙(4)及钩吻素丁(5)。钩吻素戊(2)经光谱及化学方法证明为C_(16)(S)normacusine B.  相似文献   

2.
钩吻素子(Koumine)的新型笼状结构,引起了人们探讨其生源合成的兴趣。我们研究了从国产钩吻中分离出的7个已知结构的生物碱后,认为钩吻素戊(16-epi-nor-macusineB)可能是钩吻素子的前体。于是我们以手头所有的另一生物碱,老刺木碱(Vobasine)(在结构上与钩吻素戊同属于蛇根精(Sarpagine)类生物碱)为起始原料,先经LiAlH_4还原,再在稀硫酸中以SeO_2/H_2O_2氧化,同时发生骨架重排,完成了钩吻素子的半合成。其可能的机理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3.
钩吻生物碱的研究——Ⅰ.钩吻素己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产钩吻(Gelsemium elegans Benth)中分得两种新生物碱,分别定名为钩吻素己(gelsenicine)和钩吻素庚(gelsenidine).钩吻素己的结构经测定证明为此外还获得六种已知生物碱:钩吻素子、卯,甲、丁,戊和N1-甲氧基钩吻素甲,后者首次从国产钩吻中获得.钩吻素丁的分子式修正为C21H24N2O3,m. p.252~254℃(分解).用小鼠腹腔注射测定各生物碱的毒性,结果表明钩吻素已是迄今为止国产钩吻中毒性最大的生物碱,LD50=18μg/kg.  相似文献   

4.
王志勤  骆益麟 《有机化学》1989,9(3):242-246
钩吻素子(Kovmine)是植物钩吻中的一个主要生物碱, 迄今未见全合成报导. 本文设想首先合成endo构型的二元酸. 为了能通过Fischer吲哚合成反应进一步引入假吲哚环, 上述endo构型的二元酸的8位应当是一个乙酰基. 本文报导异喹宁环烯丙位的氧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钩吻素子(Koumine)是钧吻生物碱(Kou-Wen Alkaloids)中的单体之一,其分子式为C_(20)H_(22)N_2O。它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晶胞参数为:α=8.422(0),b=13.209(1),c=7.881(1)A,β=108.201(9)°,V=834.995A~3;Z=2;D_c=1.29g/cm~3。 本文报道的钩吻素子是1981年Khuong-Huu F等人报导的钩吻素子的一个立体异构体,它们是钩吻素子的两个非对映体旋光异构体。  相似文献   

6.
钩吻素子(koumine)是植物钩吻Geese-mium elegans Benth中的一个主要生物碱,迄今未见其全合成报道。在我们设想的合成路线中,首先通过下列反应合成了endo构型的二元酸(4)。为了能通过Fischer吲哚合成反应进一步引入假吲哚环,4的异喹宁环8位应当是一个乙酰基。本文报道异喹宁环烯丙位的氧化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R•Robinson关于某些吲哚类生物碱起源于色胺-儿茶酚的学说出发,设计了一条首先合成色胺-儿茶酚衍生物,然后通过光氧化开儿茶酚环得到钩吻素子可能的前体的路线。本论文完成了这方面的研究以后,发觉由于光氧化开儿茶酚环的收率较低,随之而来的立体化学问题难以解决,根据这条路线完成钩吻素子的全合成十分困难,从而重新考虑了另一条钩吻素子合成的路线。  相似文献   

8.
从甘肃岷县产的岷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Var.Roylei(HK.F.)中,提得两种新植物硷,命名为岷贝素甲及岷贝素乙。岷贝素甲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210—212°,[α]_D~(12°)—73.3°(三氯甲烷),实验式测定为C_(27)H_(43)O_2N。岷贝素乙为无色菱形结晶,熔点220°,[α]_D~(16°)—52.4°(三氯甲烷),实验式测定为C_(27)H_(41)O_3N。并制得此两植物硷之硫氰酸盐,盐酸盐等。  相似文献   

9.
<正> 钩吻素子(A)是从草药钩吻(又名断肠草,大茶叶Gelsemium elegans benth)中分离出来的。该化合物是50年前(1931)由前上海药物研究所赵承嘏所长分离出来,并定出了分子式C_(20)H_(22)N_2O,但当时对该化合物的结构式一无所知,60年代初我们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开始测定其结构,限于当时的条件,仅利用红外,紫外光谱和一些化学方法测出了它的发色基团(芳香环系统)和功能团。  相似文献   

10.
为同时测定腐败血液中钩吻生物碱(钩吻素子、钩吻素甲和钩吻素己等3种),应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提取上述3种分析物,并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测定。取血样1.00mL,加入乙腈2mL和NaCl 50mg,涡旋振荡提取20s,继续振荡10min后,以8 000r·min~(-1)转速离心10min。取上清液,加入十八烷基硅烷(C_(18))20mg作为吸附剂,按上述相同方法振荡并离心,进行基质分散固相提取。取上清液按仪器工作条件进行分析。在色谱分离中,应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和不同比例的(A)乙腈和(B)含φ0.1%甲酸的5mmol·L~(-1)甲酸铵溶液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淋洗,达到上述3种钩吻生物碱的良好分离。质谱测定中选择电喷雾正离子源和多反应监测模式。3种钩吻生物碱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在0.005~0.1μg·L~(-1)之间。在空白血样的基础上加入上述3种钩吻生物碱的混合标准溶液,并按上述方法测定求得其回收率在90.5%~11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2.1%~5.1%。  相似文献   

11.
清风藤中的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清风藤(Sinomenium acutum Rehd.et Wils.)中除分得已知的青藤碱外,尚获一新生物碱,暂命名为清风藤碱(sinoacutine)。其实验式为 C_(19)H_(21)O_4N,熔点198°,[α]_D~32—81.6°(氯仿),合甲氧基二,另有酚性羟基、羰基和氮甲基各一。能制成高氯酸盐、酒石酸盐、苦味酸盐、碘化甲基季铵盐和肟等晶体。氢化铝锂还原之为清风藤醇,C_(19)H_(23)O_4N 熔点226°。其示性式为:C_(16)H_(11)(OCH_3)_2(OH)(:O)(N—CH_3)。  相似文献   

12.
从浙江东阳产的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 Chem. et Sch.中共分得七种植物碱,其中五种是已知(延胡索素甲、乙、丙、丑和寅)。另两种未鉴定成分,暂名为延胡索素X和延胡索素Y。延胡索素X的实验式为C_(19)H_(17)O_4N,熔点200°,不含甲氧基,可能是tetrahydrocoptisine。延胡索素Y的实验式为C_(21)H_(29)O_4N,熔点229°。为延胡索素丑找到较简便的分离方法。其分子式拟从C_(19)H_(21)O_4N改为C_(20)H_(23)O_4N,并制成下列结晶盐:(1) 氢溴酸盐,C_(20)H_(23)O_4N·HBr,熔点223°;(2) 氯金酸盐,C_(20)H_(23)O_4N·HAuCl_4,熔点127°;(3) 乙酰硫酸盐,C_(20)H_(22)O_4N(CH_3CO)·H_2SO_4,熔点209°;(4) 碘化甲基季胺盐C_(20)H_(23)O_4N·CH_3I,熔点235°。又证实延胡索素寅即α-allo-cryptopine。  相似文献   

13.
我们合成了化合物1和未知化合物2,并对它们进行了光氧化的研究,结果得到了二个儿茶酚环均被打开的化合物3和4。 3和4中的β-羟基取代假吲哚环经还原脱水可以变回为吲哚环。二者可以作为钩吻素子~([1])全合成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14.
从云南省东川县产的雪上一枝篙(Aconitum bullatifolium Lévl.var.homotrichum WT.Wang)中共分得四种生物碱. 一枝篙甲素定为C_(21)H_(31)O_2N[熔点251-253°,[α]_D~(27)=-56°(c 0.4,甲醇)],是一不饱和的叔胺碱,含二个羟基和一个氮乙烷基.一枝篙乙素定为C_(24)H_(39)O_6N[熔点158-159°,[α]_D~(21)= 21.82°(c 1.65,甲醇)],含羟基、甲氧基各三及氮乙烷基一.一枝篙丙素为C_(26)H_(41)O_7N[熔点220°.硝酸盐熔点197-198°,[α]_D=-7°(c 7.18,水)],含二个羟基,三个甲氧基和一个氮乙烷基.经苛性钾水解后即获得一枝篙乙素和乙酸,故为一枝篙乙素的乙酸酯.一枝篙丁素为C_(23)H_(37)O_9N,熔点211°含三个甲氧基及一个氮甲烷基.上述四种新生物碱,其中三种的示性式可写为: 一枝篙甲素:C_(21)H_(31)O_2N=C_(19)H_(24)(OH)_2(N-C_2H_5)(F) 一枝篙乙素:C_(24)H_(39)O_6N=C_(19)H_(22)(OH)_3(OCH3)_3(N-C_2H_5) 一枝篙丙素:C_(26)H_(41)O_7N=C_(19)H_(22)(OH)_2(OCH_3)_3(CH_3COO)(N-C_2H_5)  相似文献   

15.
刘铸晋  俞黔生 《化学学报》1987,45(4):359-364
我们以天然老刺木碱(3)为原料,成功地完成了钩吻素-子(1)的仿生合成.这一结果不仅进一步证实了钩吻素-子的结构,还揭示出钩吻素-子与另一钩吻生物碱钩吻素-戊(2)以及3之间可能的生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钩吻素子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钩吻中的主要生物碱-钩吻素-子(koumine)经用化学与与谱学方法测定其结构和和相对构型如2.钩吻素-子中醚氧的位置系用还原裂解法将2转化为双氢钩吻醇(4)而决定.碱性氮原子N(b)与乙烯基的位置关系通过将N(a)-乙酰双氢钩吻素-子(5)氧化脱羧为胺6而推定,异双氢钩吻素-子(7)经氧化为8和9,从而得到N(b)右侧的结构信息,然后通过一系列的^1H NMR去偶试验,得出钩吻素-子的碳骨架.2的相对构型系通过^1H NMR分析而判断,钩吻素-子的立体结构已由两个独立的X射线衍射工作加以肯定,其绝对构型如2所示,文中给出了详细的核磁共振数据和质谱数据,并解析了几种可能的质谱碎片化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以天然老刺木碱(3)为原料,成功地完成了钩吻素-子(1)的仿生合成。这一结果不仅进一步证实了钩吻素-子的结构,还揭示出钩吻素-子与另一钩吻生物碱钩吻素-戊(2)以及3之间可能的生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1.修正貝母素甲及貝母素乙的實驗式順次為C_(27)H_(45)O_3N及C_(27)H_(43)O_3N。 2.貝母素甲及乙分子中證明不合甲氧基或乙氧基,亦不合甲氮基或乙氮基,亦無活潑>C=C<鍵及叔醇羥基,二者皆至少含有三個甲碳基。貝母素乙分子中未能找出活潑次甲基的存在。 3.製備了貝母素甲的硫氰酸鹽,貝母素乙的硫氰酸鹽,及貝母素乙的碘甲季銨鹽。 4.貝母素甲用硒脫氫,得鹼性產物四種:C_(25)H_(37)N,苦味酸鹽熔點220°;C_(26)H_(37)N,苦味酸鹽熔點193°;C_(26)H_(37)O_2N,熔點228°;C_(26)H_(41)O_3N,熔點256°。  相似文献   

19.
陆仁荣  刘立达 《化学学报》1985,43(8):775-777
华马钱(Strychnos cathayansis Merr)产于我国广西、海南岛等地,民间用以镇痛。本文报道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结构鉴定。从广西华马钱粗提物中得到的总生物碱,经硅胶离心层析,分得三个主要组分。组分A:高分辨质谱测得分子量352.1704,分子式为C_(21)H_(24)N_2O_3。λ_(max):250nm示有N-乙酰基-二氢吲哚核的特征吸收;ν_(max):1640cm~(-1)和720cm~(-1),说明含有酰胺基及苯环上有四个相邻的芳氢,~1H NMR除证实有四个芳氢外,还显示δ2.27ppm酰胺的甲基信号,说明吲哚核上的氮原子已被乙酰化;质谱m/z352(M~ ,100%),180(碎片c,81),144(碎片b-C_2H_2O,84),130(碎片a-C_2H_2O,36),显示具有Wieland Gumlich醛的骨架,其断裂机理如下所示:  相似文献   

20.
中药黄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黄藤(Fibraurea tinctoria Lour.)中,除主要成分非洲防已碱外,还获得四种结晶物质,其中两种新植物碱,一是水溶性植物碱,暂名为黄藤素甲,其分子式为C_(25)H_(29)O_7N,制得其结晶的盐酸盐C_(25)H_(29)O_7N·HCl·H_2O,熔点196—198°,[α]_d~(15)= 273.3(1%酒精溶液),及氢碘酸盐(C_(25)H_(29)O_7N·HI),熔点217—218°。黄藤素甲经还原后,得一无色晶体,熔点184—186°。另一种植物碱暂名为黄藤素乙,其分子式为C_(18)H_(19)O_8N,熔点192—193°,[α]_D~(15)= 28.33(1%氯仿溶液)。其结晶的氢溴酸盐(C_(18)H_(19)O_8N·HBr)熔点202—203°。其他两种中性物中,有一种是内酯,暂称为黄藤内酯,其分子式为C_(27)H_(28)O_9,熔点278°,[α]_D~(15)= 36.60(1%酒精溶液),其肟衍生物,C_(27)H_(28)O_8NOH,熔点254—256°。另一中性物为固醇,其分子式为C_(27)H_(45)OH,熔点136—137°,[α]_D~(18)= 24.51(1%氯仿溶液),其乙酰基化合物C_(27)H_(45)O(CH_3CO),熔点127—128°,苯甲酰基化合物C_(27)H_(45)O(C_6H_5CO),熔点139—140°,洋地黄皂甙化合物,熔点226—2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