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开展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β淀粉样蛋白多肽和α7-nAChR(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动力学特征,并揭示了配体和受体之间存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Aβ_(25-35)通过氢键和形状互补与α7-nAChR结合,并且在离子通道中容易发生自聚集,从而阻断离子通道并诱导神经元凋亡.计算得到Aβ_(25-35)的酰胺-I带位于1650.5 cm~(-1),表明Aβ_(25-35)骨架构象倾向于呈现无规则卷曲,这与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一致.本文同时将目前现有的药物作为虚拟筛选的模板,设计了8种新药用于抑制β淀粉样蛋白多肽与α7-nAChR结合.半柔性对接结果表明,新药与α7-nAChR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能有效抑制离子通道中Aβ_(25-35)片段的聚集,具有缓解乃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借助分子对接方法,获取了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的核心片段Aβ25-35与乙酰胆碱受体相互作用的最优结合构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结合后的复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索其结构动力学特征。将构建的氨基酸多肽通用型振动频率图应用于复合物的全原子运动轨迹,预测与受体结合后的Aβ多肽骨架酰胺-Ⅰ带光谱。其特征吸收峰表明该多肽片段与受体结合后主要呈现无规则卷曲构象,与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轨迹聚类分析所呈现的特征构象一致。借助分子模拟与光谱建模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解析实验光谱中所蕴含的多肽构象信息,在分子水平上更好地认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运用NMR方法探讨了298 K时N,N'-双(十二烷基二甲基)-1,6-己烷溴化铵(G12-6-12)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D2O溶液中的相互作用. 测得G12-6-12和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分别约为0.773和0.668 mmol/L. 在不同G12-6-12摩尔分数下,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实验值cmc*小于理想值CMC*,相互作用参数βM<0,但是当α≤0.3时,cmc*比CMC*小很多,同时 满足|βM|>ln(cmc1/cmc2)条件. 表明G12-6-12和CTAB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可以形成混合胶束,在2D NOESY谱中可以看到G12-6-12与CTAB分子间的交叉峰,扩散实验也表明混合溶液中的胶束半径比纯溶液中的G12-6-12胶束半径大,都预示混合胶束的形成. 当α>0.3 时,cmc*≈CMC*M≈0, 根据假相分离模型和规则溶液理论,G12-6-12和CTAB近似于理想混合.  相似文献   

4.
假设相互作用的哈密尔顿H=(α01nd)L L—βC2(SU(3)),用一级微扰论计算了154Gd、156Gd的能谱,说明了转动惯量随L增大的离心效应.  相似文献   

5.
张焕乔 《物理学报》1963,19(8):477-482
本文分析了中子平面晶体谱仪的分辨宽度,给出它的近似表示式为:△θ=((α12α2212β222β2)/(α12+4β222))1/2;同时对几种常见情况也作了简略的讨论。为了确定计算参量△θ,又给出了晶体摇动曲线半宽度的近似表示式为:△γ=1/2(α12+4β222)1/2。以上两式中的α12是第一、第二准直器的散开角;β是晶体单色器嵌镶结构(mosaic)分布半宽度。最后,依据上述结果,计算了我们仪器的分辨宽度,另外从该仪器测量的中子共振截面估计了它的分辨宽度,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用39MeV-α粒子轰击天然钨靶产生了183Os测量了183Os衰变的γ-β符合谱,确定了β+能谱的端点能量.最终提取出 衰变的QQEC值:QEC=2.24±0.10MeV,与系统学的估计值;2.30±0.10MeV在误差范围内相符.  相似文献   

7.
药物活性化合物阿替洛尔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若将其排放到地表水资源中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 受光驱动的直接光降解以及间接光降解法可以有效去除环境中的阿替洛尔. 在间接光降解方法中,1O2是降解阿替洛尔这类污染物的重要活性物种. 然而,关于阿替洛尔与1O2反应动力学的信息还比较缺乏,二者间的反应速率常数仍存在争议. 本文通过直接观察1O2在1270 nm处衰减动力学来研究阿替洛尔与1O2在不同溶剂中的反应速率常数:在重水中为7.0×105 (mol/L)-1·s-1,在乙腈中为8.0×106 (mol/L)-1·s-1,在乙醇中为8.4×105 (mol/L)-1·s-1. 在极性强、给氢能力弱的溶剂中阿替洛尔与1O2的反应速率常数更大. 这些结果对光降解阿替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提供相关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8.
高有辉 《中国物理 B》2011,20(10):107502-107502
Exchange-spring magnet L1-FePt/(Fe2B+α-Fe) is fabricated by flash annealing a melt-spun Fe48Pt34B34 foil. A coercivity of 8500 Oe (1 Oe = 79.5775 A/m), squareness (Mr/Ms) of 0.70,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10.2 kGs (1 Gs = 10-4 T) and an effective anisotropy Keff =2.0 × 107 ergs/cm3 are obtained. A two-step magnetization reversal feature is characterized in this paper. An exchange bias phenomenon is also observed in a low saturation field.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环糊精和锂离子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一定计量比的α-环糊精α-CD)、β-环糊精(β-CD)、七-(2,6-二-氧-甲基)-β-环糊精(DM-β-CD)和七-(2,3,6-三-氧-甲基)-β-环糊精(TM-β-CD)分别与氯化锂混合,在室温下反应10 min使达到平衡.溶剂组成为含70%乙腈的水溶液,甲酸含量为0.1%.正离子模式下,电喷雾质谱的结果表明环糊精可以和锂离子结合,并生成1:1化学计量比的非共价复合物.碰撞诱导解离观察到一系列带有锂的环糊精的碎片,表明碰撞后复合物失去了葡萄糖单元,进一步确认了该复合物的生成.质谱滴定法测定了四种复合物Li+α-CD、Li+β-CD、Li+DM-β-CD、Li+TM-β-CD的解离常数Kd1分别为1.87×10-5、2.67×10-5、3.36×10-5、3.05×10-5 mol/L.Li+和β-CD复合物的解离常数小于Li+和DM-β-CD复合物,其原因为部分甲基化的DM-β-CD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Li+和TM-β-CD复合物Kd1接近于Li+和DM-β-CD复合物,表明β-CD疏水腔的大口完全甲基化的TM-β-CD,与β-CD疏水腔的大口部分甲基化的DM-β-CD与锂离子结合能力相接近,该结果意味着锂离子与DM-β-CD疏水腔的结合位点很可能位于DM-β-CD疏水腔的小口.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一个Li+可以和α-CD的四个相邻的氧原子结合,四个相邻的氧原子分别来自于伯羟基和糖苷键,它确认了Li+位于α-CD疏水腔的小口.对[α-CD+Li]+复合物而言,一个Li+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在小口与α-CD疏水腔作用,并形成非特异性结合的主客体复合物.  相似文献   

10.
刘阁  邵杰 《化学物理学报》2011,24(2):239-243
通过简单的步骤合成了一个新型的N-(2-羟基-5-氯二苯酮基)-N'-[2-羟基-5-偶氮苯基-苯甲醛]-1,2-二苯胺受体,并有很高的产率.利用紫外光谱研究了受体的阴离子识别的性质.结果表明受体对F-、AcO-和H2PO4-有很高的结合能力,而对Cl-、Br-和I-没有结合能力.在受体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加入三种有结合能力的阴离子时,溶液展示了从无色到黄色的明显颜色变化,可以通过裸眼识别.在其它卤素离子存在下受体可以担当氟离子的传感器.紫外数据证明受体与阴离子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1:1化学计量比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提供的20Na束流,通过20Naβ+ 20Ne→16O+α过程,测量了20Na的衰变半衰期T1/2及衰变α粒子能谱.结果表明,除了Ed≥2.688MeV的9条较高激发能级的衰变α粒子外,实验中还观察到衰变能量Ed为0.890和1.054MeV,1.991MeV,2.424和2.457MeV的20Ne低激发能级的3条α谱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文献中的N2H+(1-0)、H13CO+(1-0)、HCN(1-0)和HN13C(1-0)谱线数据研究大质量恒星形成团块的化学性质和演化,发现H13CO+和HN13C的丰度受H2柱密度的影响. 由于从A阶段到B阶段这两个丰度的中值增加了近10倍,H13CO+和HN13C适合追踪大质量恒星形成团块的演化. 从A到B阶段四种分子丰度增长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H13CO+、HCN、HN13C、N2H+. 结果表明进行光学薄分子谱线的高分辨率观测对于研究大质量恒星形成团块的化学演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外差-浓度调制吸收光谱技术测量了b3Πg~a3u+(9,3)带在12065~12445 cm-1的光谱,并研究了He2分子b3Πg(v=9)态与c3g+ 态的预解离相互作用.基于He2分子c3g+ 态的ab initio理论计算势能曲线和b3Πg态的RKR势能曲线,分析了b3Πg(v=9)态的预解离机制,并计算了b3Πg(v=9)态转动能级的预解离线宽,计算结果同实验测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杨立铭  曾谨言 《物理学报》1964,20(9):846-862
本文提出了一个处理原子核中nn及pp对力的近似方法。这个方法避免了通常将BCS-Боголюбов方法应用于原子核所引起的困难,例如粒子数不守恒,假态的出现以及不同激发态波函数不正交等。但这个方法只有在所需考虑的粒子数n及能级数Ω不太大时(n≤10,Ω≤10)才能较方便地被应用,近似程度才比较好。在这个方法中,毋须引入准粒子的概念,激发的多体性质被明显地表示出来。系统的激发可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型激发是一种以多体系为背景的单粒子跃迁,相应于一个准粒子的跃迁αv+αv,或两个准粒子的激发αv+βv′+v+αv′+(v≠v′)。第二类型激发是对激发,在这种激发中,各能级上共轭粒子对的填充几率改变了,相应于共轭的准粒子对的激发αv+βv+v+βv+αμ+βμ+,….本文还考察了对力在r及β跃迁中的影响。在β跃迁中,对力一般是使跃迁受阻。在r跃迁中,对力的效应随初末态间的相对激发类型不同而异,如相对激发属于第一类型,则跃迁受阻,受阻程度随跃迁的电磁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别,如相对跃迁属于第二类型,则在无对力作用时跃迁是禁戒的,在对力作用下也只有由电荷电流所产生的电跃迁是允许的。最后本文以Hf178为例,应用上述方法,初步分析了对力对偶偶核的内部激发能谱及β衰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冬梅  张树东 《物理学报》2012,61(3):33101-033101
运用含Davidson修正的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在aug-cc-pVTZ基组水平上,对BeCl分子基态和相同多重度的几个低电子激发态进行了势能扫描计算.通过群论原理确定各电子态对称性及离解极限.将其中基态(X2Σ+)和第一激发态(A2Π})对应的势能曲线拟合到Murrell-Sorbie解析势能函数形式,得到基态(X2Σ+)的离解能及主要光谱常数(括号中为文献[6]提供的实验值)为De=3.74eV,Re=0.18173nm(0.17970),we=857.4cm1(847.2),wexe=5.03cm-1(5.14),Be=0.7103cm-1(0.7285),αe=0.0059cm-1(0.0069),第一激发态(A2Π)的De=3.02eV,Re=0.18369nm(0.18211),we=832.7cm-1(822.1),wexe=5.93cm-1(5.24),Be=0.6953cm-1(0.7094),αe=0.0065cm-1(0.0068),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另外,通过Level程序求解双原子径向核运动的Schrödinger方程得到J=0时BeCl分子这两个电子态的全部振动能级.  相似文献   

16.
利用能量为170MeV的35Cl束流, 通过157Gd(35Cl,4n)熔合蒸发反应研究了188Tl的 高自旋态能级结构. 依据实验结果建立了188Tl基于πh9/2×υi13/2组态的转动带. 根据双奇Tl核能级结构的相似性, 指定了188Tlπh9/2×υi13/2扁椭球转动带的自旋值. 结果表明在188Tl中, πh9/2×υi13/2扁椭球转动带在低自旋区具有旋称反转性质. 利用包含了质子-中子剩余相互作用的准粒子-转子模型, 定性地解释了πh9/2×υi13/2扁椭球转动带的低自旋区旋称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17.
对气态氮化钒(VN)分子在光子总能量为56900~59020 cm-13∏0, v'=0)的单转动态, 然后再被紫外激光电离.这样的双色激光模式可以测量电子态、振动态和转动态都被选择和解析的氮化钒阳离子VN+(X2△; v+=0, 1, 2)光谱. 通过对转动解析的PFI-PE光谱模拟分析, 确定J+=3/2为基态离子态的最低转动能级, 从而确认VN+的基态电子态为23/2.通过对VN+(PFI-PE)光谱的分析得到如下物理量的精确数值:VN+(X23/2)的绝热电离能为IE(VN)=56909.5±0.8 cm-1(7.05588±0.00010 eV),振动常数ωe+=1068.0±0.8 cm-1,反常振动常数ωe+χe+=5.8±0.8 cm-1;VN+(X23/2)的转动常数Be+=0.6563±0.0005 cm-1e+=0.0069±0.0004 cm-1,平衡键长为1.529 ?;VN+(X25/2)的转动常数Be+=0.6578±0.0028 cm-1e+=0.0085±0.0028 cm-1,平衡键长为1.527 ?;X25/2,3/2自旋轨道耦合常数A=153.3±0.8 cm-1  相似文献   

18.
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腺苷酸(激动剂)与A2AAR腺苷受体蛋白的相互作用和配体结合诱导的蛋白动力学变化.识别了与腺苷酸结合力强于0.5 kcal/mol的关键基团:A632.61,I662.64, V843.32, L853.33, T883.36, F1685.29, M1775.38, L2496.51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不同浓度的Tb3+掺杂硅酸盐玻璃,并分别测量了紫外和X射线激发时的发射光谱。光谱结果表明,不同浓度Tb3+掺杂硅酸盐玻璃在紫外和X射线激发时发光行为具有相似的浓度依赖关系:低浓度Tb4O7掺杂时主要以蓝光(5D37FJ)发射为主,而高浓度掺杂时以绿光(5D47FJ)发射为主。Tb3+发光强度与掺杂浓度的关系分析表明,5D3的浓度猝灭是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 而5D4的浓度猝灭是交换相互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脉冲激光溅射-超声分子束载带方法制备了气相Ti+(CO2)2Ar和Ti+(CO2)n(n=3-7)络合物离子.采用红外光解离光谱研究了这些选定的质量离子的振动光谱. 对于每一种络合物离子, 在CO伸缩振动频率范围都观察到了振动峰,表明这些离子具有插入的OTi+CO(CO2)n-1结构. 对于n≦5的OTi+CO(CO2)n-1离子,其CO振动和CO2的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都比自由的CO和CO2的频率要高,表明CO和CO2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主要是静电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还表明TiO+可以直接络合五个配体(1个CO和4个CO2分子).对于n=2络合物体系,除了插入的OTi+CO(CO2)结构以外,还观察到了具有弯曲结构的OCO-Ti+-OCO异构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