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研究了从海藻异枝麒麟菜中提取的硫酸多糖(ESPS)对草酸钙(CaOxa)晶体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添加ESPS能抑制一水草酸钙(COM)的生长, 同时诱导二水草酸钙(COD)晶体的形成. 随着ESPS的质量浓度从0增加到0.03和0.50 mg/mL, COD的质量分数从0分别增加到10%和55%; COM的(1 01)晶面加强, (020)晶面减弱直至消失, 并从三维晶体转变为棱角圆顿的四角形片状晶体; COM和COD的尺寸均明显变小. 这些结果表明, ESPS是抑制CaOxa结石形成的一种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2.
采用过氧化氢法降解产于印尼的海藻异枝麒麟菜硫酸多糖(ESPS). 降解前ESPS的平均分子量为1410000, 硫酸基(OSO2-3)含量为16.0%(w); 而降解后其分子量显著下降至4819, 硫酸基含量则略微下降至15.2%. 采用体外模拟方法研究了降解前后ESPS对草酸钙晶体生长的抑制作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 降解后ESPS能使一水草酸钙(COM)晶体数量进一步减少, 晶粒尺寸进一步减小. 当降解ESPS浓度从0.006 g·L-1分别增加到0.010 和0.050 g·L-1时, COM晶体平均尺寸由11.5 μm×2.9 μm分别减小到9.2 μm×2.9μm 和6.0 μm×2.5 μm, 晶体数量由3357 mm-2分别减少到2298和1532 mm-2, COM 的(101)面衍射峰强度I(101)与(010)面对应的(020)衍射峰强度I(020)之比(I(101)/I(020))由5.54 分别增加到16.2 和20.0. 结果显示, 具有小分子量的降解ESPS对草酸钙晶体成核与生长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大分子量的未降解ESPS.  相似文献   

3.
沙苑子提取液对不同体系中草酸钙晶体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与水、氯化钠、正常人尿液体系的比较,重点研究了结石患者尿液体系中加入中药沙苑子提取液对草酸钙晶体生长的的影响,利用SEM,FTIR和XRD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晶体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在结石患者尿液体系中形成的草酸钙晶体为一水草酸钙(COM)晶体,而在这4种体系中加入沙苑子提取液后,只形成二水草酸钙(COD)晶体,表明沙苑子提取液能抑制COM晶体生长,并且随着沙苑子提取液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沙苑子抑制草酸钙晶体生长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植物药抑制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药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独特的疗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药(泽泻,Phyllanthus niruri,Zeamays,Agropyron repens和Herniaria hirsute等)在体外模拟实验和动物实验中对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影响,植物药抑制泌尿系结石形成的机制和化学基础是:植物药与钙离子发生配位,降低尿石盐的过饱和度;抑制一水草酸钙生长,诱导二水草酸钙形成;抑制晶体生长和聚集;可以保护尿路粘膜,防止晶体在肾上皮细胞上发生粘附;改变尿石形成促进剂和抑制剂的排泄量.  相似文献   

5.
乌梅提取液对草酸钙晶体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水体系中加入乌梅提取液对草酸钙晶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FTIR、SEM及XRD等测试方法对所得晶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加乌梅提取液的体系中形成的晶体为一水合草酸钙(COM)晶体,加入乌梅提取液后,形成的是二水合草酸钙(COD)晶体,而且COD晶体的尺寸随着乌梅提取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直至消失,这说明乌梅提取液具有抑制草酸钙晶体生长的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乌梅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本文还通过电导率法研究了草酸钙晶体生长的动力学过程,发现乌梅提取液主要能抑制草酸钙晶体的成核过程。  相似文献   

6.
大豆多糖对尿石矿物草酸钙形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提法从大豆中提取了大豆多糖(SPS),其多糖百分含量为97.38%;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5,200,羧基百分含量为13.8%。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研究了水溶性大豆多糖(SPS)对草酸钙晶体生长的调控作用。SPS大豆多糖不但可以抑制一水草酸钙(COM)晶体的聚集,而且可以诱导二水草酸钙(COD)晶体形成。当SPS浓度由0增大到0.50g·L-1时,草酸钙晶体由COM完全转变为COD晶体;并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大,溶解在溶液中的钙离子(可溶性钙)浓度显著增加,草酸钙沉淀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这些结果表明,SPS有望成为预防草酸钙结石的一种绿色药物。  相似文献   

7.
对泌尿系结石的组成进行结构分析,为分析结石病的产生原因及预防复发提供参考,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傅立叶红外光谱是研究泌尿系结石构造的一种较理想的分析手段.用红外光谱仪定量分析泌尿结石中草酸钙采用的内标法、吸光度比值法和一阶导数法进行了比较,建立的分析方法可以简便对草酸钙混合结石中一水草酸钙(COM)和二水草酸钙(COD)进行定量测定,分析结果可初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玉米须提取液对尿液中草酸钙晶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分析了玉米须提取液对正常人尿液中草酸钙晶体形成的影响,通过电导率法研究了草酸钙晶体生长的动力学过程,以及从生物矿化的角度对玉米须提取液影响尿液中草酸钙晶体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由于玉米须提取液中有机酸或多糖的羟基、羰基等通过配位作用与Ca2+结合形成可溶性配位化合物,减少了Ca2+与Oxa2-的结合能力,从而抑制了CaOxa的成核和生长。同时,可能由于玉米须提取液中有效成分与二水草酸钙(COD)的吸附点键合,增强了COD晶体在溶液中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而抑制了COD晶体向热力学更稳定态的一水草酸钙(COM)晶体转变。结果显示,这种抑制作用随玉米须浓度增大而增大,且COD晶体尺寸随着玉米须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玉米须抑制COD晶体向COM晶体转变的作用为开发预防和治疗尿结石的药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凝胶体系中羧酸对草酸钙结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羧酸是泌尿系结石形成的抑制剂。本文采用双扩散法考察凝胶体系中一元羧酸HAc、二元羧酸酒石酸、三元羧酸柠檬酸和四元羧酸EDTA对草酸钙(CaOx)结晶的影响。HAc没有抑制作用。酒石酸和柠檬酸能够改变一水草酸钙(COM)晶体的形貌,并抑制草酸钙晶体二维生长,这种抑制作用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EDTA使COM晶体在长度方向生长更快,而在宽度和厚度上生长更慢。随着结晶温度的降低,形成草酸钙晶体的时间增加,且二水草酸钙(COD)的比例增加。在5℃的低温条件下,添加有二元、三元和四元羧酸的CaOx结晶中,COD成为主要的物相。  相似文献   

10.
在二维凝胶圆盘体系中,研究过渡金属离子对草酸钙晶体生长和周期性环状沉淀的影响,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的Fe3 存在下,体系中出现了周期性环状沉淀现象.同时发现在此条件下抑制了一水合草酸钙(COM)晶型生成.此外,加入Zn2 、Co2 、Ni2 体系中的晶体都以二水合草酸钙(COD)为主;而加Cu2 离子的圆盘中,三水合草酸钙(COT)占据了主要的成分,这说明不同的过渡金属离子对三种草酸钙晶型的生成影响不同.另外,还对出现的与尿结石有关的特殊现象(白斑和放射状的条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Kidney stone disease causes substantial suffering and occasional renal failure. The content of calcium oxalate (CaOxa) is up to 70-80% in the stones1,2.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urinary stones is not yet clearly understood and the questi…  相似文献   

12.
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与尿液中草酸钙的存在形式密切相关,一水草酸钙(COM)促进尿石症形成,而二水草酸钙(COD)易随尿液排出体外。本文采用体外模拟方法,比较研究了COD晶体在水溶液、正常人尿液和结石患者尿液3个不同体系中的稳定性及海藻龙须菜多糖(SPS)对COD的稳定作用。在水溶液和患者尿液中,不但COD转化率高,而且得到的转化产物COM晶体聚集程度大;而在正常人尿液中,COD转化率低,转化产物聚集程度较小。COD在不同体系中转化的速度依次为:水溶液>患者尿液>正常人尿液。从海藻龙须菜中提取的硫酸多糖可以稳定COD的存在并减小COM的聚集,这有利于阻止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因此,海藻龙须菜多糖有可能用于防止草酸钙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13.
修复前后Vero细胞调控草酸钙晶体生长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流式细胞仪等多种方法研究了降解大豆多糖(SPS)对损伤的非洲绿猴肾上皮细胞(Vero)的修复作用;研究了修复前后Vero调控草酸钙(CaOxa)晶体形成的差异。经H2O2氧化损伤的Vero在被SPS修复后,其细胞活力、细胞外SOD活性及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均增加,细胞形态逐渐恢复到接近正常细胞。在诱导草酸钙(CaOxa)晶体生长过程中,修复细胞可以减少棱角尖锐的一水草酸钙(COM)晶体生成,诱导更多的二水草酸钙(COD)晶体。三种状态Vero诱导的晶体尺寸从小到大顺序为:正常细胞<修复细胞<损伤细胞。本文结果表明,降解大豆多糖可以修复受损伤的Vero细胞,降低肾结石形成的危险性,提示SPS有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绿色防石药物。  相似文献   

14.
粘液素对草酸钙晶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疾病。在70%以上的结石中,草酸钙(CaOxa)单独或和其它钙盐共同为主要成分。一般认为正常人不形成尿石是其尿液中存在的抑制剂抑制了CaOxa晶体的成核、生长、聚集或固相转化。  相似文献   

15.
LB膜诱导下草酸钙晶体的生物矿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草酸钙(CaC2O4)结石是生物体内异常矿化形成的产物,是泌尿系结石的主要组成部分犤1犦。它形成于泌尿系统中尿路表皮细胞上犤2犦。磷脂的Langmuir-Blodgett(LB)膜是生物细胞膜的简化模拟体系犤3犦。用磷脂LB膜作为模板来研究CaC2O4晶体的形成过程,比在水溶液中更能接近CaC2O4结石在生物体内细胞膜表面形成的真实情况,将有助于对尿路结石的形成及防治的研究犤4犦。尿大分子硫酸软骨素A(C4S)存在于尿液中,但不存在于CaC2O4结石中。在结石病人尿液中C4S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尿液中的含量,因此推测其在体内…  相似文献   

16.
硅凝胶体系中不同结构羧酸钾对草酸钙结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研究了硅凝胶体系中不同种类羧酸钾对草酸钙(CaC2O4)晶体生长的调控作用. 加入一元醋酸钾(KOAc)只生成一水草酸钙(COM)晶体; 三元柠檬酸钾(K3Cit)和四元乙二胺四乙酸二钾(K2EDTA)可诱导二水草酸钙(COD)形成, 且随着其浓度增加, 对COD的诱导能力增加, 而二元酒石酸钾(K2Tart)同时诱导了COM, COD和三水草酸钙(COT)生成. 随着结晶温度降低, 多元酸钾可以进一步减小COM晶体的比表面积, 增加COD的百分含量, 但K2Tart诱导COT的能力减弱. 由于诱导COD和COT晶体形成、减小COM的比表面积均有利于防止草酸钙尿石的形成, 因此, 多元羧酸钾可用于草酸钙结石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The formation of calcium oxalate kidney stones was related to injuries of renal epithelial membranes. The liquid condensed (LC) domains in Langmuir‐Blodgett (LB) film of 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 (DPPC) were used as a model system to induce crystal growth of urinary mineral calcium oxalate monohydrate (COM). The circular defectiv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LC and liquid expanded (LE) phases of the DPPC monolayer could provide much more nucleating sites for crystallization of COM crystals. It induced ring‐shaped or solid circular patterns of COM crystals on hydrophobic quartz substrates depending on the crystallization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