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乘法公式中有 (x+1)(x~2-x+1)=x~3+1,(x-1)(x~2+x+1)=x~3-1。等式两边互换,就得到因式分解 x~3+1=(x+1)(x~2-x+1),x~3-1=(x-1)(x~2+x+1)。进而有 x~4+1=(x+1)(x~3-x~2+x-1),x~4-1=(x-1)(x~3+x~2+x+1)。推广这些公式,可以得到定理1 (1)对任意正整数n,有 x~n-1=(x-1)(x~(n-1)+x~(n-2)+…+x+1)  相似文献   

2.
《中学数学》1984年第三期刊登了题为“解方程、(2+(2+(2+x)~(1/2))~(1/2))~(1/2)=2所想到的”*一文,介绍了方程(a±(a±…±(a±x)~(1/2))~(1/2))~(1/2)=x与方程x=(x±a)~(1/2)等价性的证明及其应用。读完此文后,颇受启发,但笔者总认为有点不同的看法,下面提出与同志们讨论,并兼与该文作者商榷。作者在“探求方程(2+(2+(2+x)~(1/2))~(1/2))~(1/2)=2的特殊解法时,联想到方程  相似文献   

3.
§1.引言在论文“一階齐次方程的积分曲线”中指出关于建立一阶齐次方程的积分曲线的一般方法.利用这个方法作出了方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根式■与■及其和、差■与■的化简方法,揭示出化简这类根式与解n次方程的内在联系。设,则u_u~(?)+v~n=2A,uv=(A~2-B)~(1/n)。根据对称式的基本性质(见文[1]),对称式u~n+v~n可用基本对称式(u+v)和(uv)的一个n次多项式表示,即  相似文献   

5.
本刊1983年增刊中曾发表过关于求函数y=(x~2+a)~(1/2)+((c-x)~2+b)~(1/2))的极小值的一篇文章,该文介绍了一种几何方法,的确比判别式法和导数法简捷。但该文的形式较特殊,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得到一般的形式,本文在其基础上作些改进,使它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6.
自从秦元勋始出了二次代数方程,具有二次代数极限环线一文后,作者考虑了(E)_3这个三次方程,具有二次代数极限环线的情形。本文中首先给出了此方程在全平面上奇点的分布,进而解决了只有一个奇点时,二次代数极限环线存在的充分及必要条件,周期解的唯一性(在较特殊的情形下)及其稳定性。 (作者对秦元勋老师热情的鼓励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7.
这足.伪,卜代数!几的,亘刁题: 求函数夕:r,了丁二瓦的犷:城. 按教节冬艺15!的提小,解沙、为: .1.。:十丫一:x.可·; (材一、)二一l一艺、 .。今2(l今).r十(,一l)二0. 使i峥卜述关「、的一次力程了厂文根的条件足:△‘12门一)14(杯l)一资。今,‘1. 所以,一、:+诺了丁云的仇城为(一,,一1 要指出的足.川这种j)’法求亏浮f这种函数的仇域实属巧合,无.11钵性.试石卜例: 求雨数、一:一了丁丁石是仇域. 此叻数的仇域不难川函数的单调性求得: 设,(r)一、.。(。,一沪不二不.易知它 之8们都足增函效,所以,夕=夕(x)一十h(x)二x一办二不也是琳函数.又函…  相似文献   

8.
贵刊83年6期《问题征解》一栏中,刊登了上面这个方程的解法,本人觉得比较繁,既设辅助未知数,又出现了高次方程。这里提出一个解法,迴避了上述两个问题,使解法过程简化。只要看出有 2x+2(x~2-1)~1/2=((x+1)~1/2+((x-1)~2)~1/2即可简化过程,从而原方程变形成 (x+1)~1/2+(x-1)~1/2=(x+1)~1/2+x-1。整理得  相似文献   

9.
祝辉林  陈建华   《数学学报》2007,50(5):1071-1074
本文利用Ljunggren,Cohn,Bennett和Walsh以及陈建华等人的结果,给出了两个丢番图方程正整数解的解数上界和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10.
不等式a~3/x~2+b~3/y~2≥(a+b)~3/(x+y)~2的另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 [1 ]中谭志中和单老师为解决一类电场问题提出了一个不等式 ,即对于任意的a ,b∈R+ ,有不等式a3x2 + b3y2 ≥(a +b) 3(x + y) 2 成立 .(其中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y =bx ax=by) .文中为证明上述不等式 ,构造了恒等式 ,即 :f (x ,y) =a3x2 + b3y2 =(a +b) 3(x + y) 2 +(ay -bx)xy(x + y)ax+ by+ a +bx + y .构造虽然巧妙 ,但一时不易让人接受 ,下面给出此不等式的另一种证法 .证 由于a ,b∈R+ ,x ,y∈R+a3x2 + b3y2 ≥(a +b) 3(x + y) 2 (x2 + y2 + 2xy)·a3x2 + b3…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系统x=-y dx x~2 dxy-(a 1)y~2-ay~3(1)y=x(1 ax y)(0≤a≤1)的极根环,证明了: 1)ad≤0时,(1)在全平面上无极限环。 2)ad≥3时,(1)不存在围绕原点的极限环。 3)3>ad>0,|d|1时,(1)存在包围原点的极限环。 4)3>ad>0时,(1)至多有一个围绕原点的极限环。 本文包含了文[1]的全部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Ljunggren,Cohn,Bennett和Walsh以及陈建华等人的结果,给出了两个丢番图方程正整数解的解数上界和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13.
罗增儒先生在《高中数学竞赛辅导》一书中给出了如下一道问题:问题 设x、y是不相等的正实数,m、n是正整数,且n>m,令a=mxm+ym,b=nxn+yn,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  ). (A)a>b    (B)a<b (C)a=b(D)不能确定笔者发现,问题中的条件“m、n是正整数”,可放宽为“m、n是不为零的实数”.本文通过建立函数f(x)=(ax+1)1x,用初等方法研究其单调性,从而较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我们先给出如下一个预备问题:1 预备问题及证明预备问题 对于函数g(x)=…  相似文献   

14.
设n是无平方因子正整数.本文利用二次和四次Diophantine方程解数的结果,讨论了方程y~2=nx(x~2±1)的正整数解个数的上界,证明了该方程至多有2~w(n)个正整数解(x,y),其中w(n)是n的不同素因数的个数.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一门有趣的科目,它启示人们不断探索.正因此,历史上出现了诸多数学难题.今天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个小问题,即:"(2x)~(1/2)与x~(1/2)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这个问题是初二学生几乎都见过的一道普通的关于同类二次根式的判断题,也许很多人会根据课本上给出的定义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是",有可能一些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但我却不这样认为. 是的,当我们看到这道题时,就会联想到  相似文献   

16.
设D_1=multiply from i=1 to s q_i(s=1或2),q_i≡-1(mod6)(i=1,2,…,s)是彼此不同的奇素数,p≡1(mod6)为奇素数.运用初等方法讨论了丢番图方程x~3±1=3·2~αpD_1y~2(α=0或1)的正整数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由于椭圆和双曲线都是有心二次曲线,决定了它们是统一物的两个方面。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利用方程x~2/m y~2/n=1(m、n为参变数,且m·n≠0)来研究椭圆和双曲线的某些特性,此外在解答习题上有很多好处,统一了某些公式,而且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有心二次曲线的共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高中《代数》第二册第88页例3告诉我们,重要不等式(χ+y)/2≥(χy)~(1/2)(χ、y∈R~+)可以用来求和的最小值与积的最大值。其意用中文表达出来就是:①两正数积一定,当这两正数相等时,其和最小。②两正数和一定,当两正数相等时,其积最大。“两正数”、“和(或积)一定”、“两正数相等”这三条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在运用重要不等式求最值时,往往出现多种错误。 1 忽视两数是正数例1 求函数y=χ+(1/2)的最值。错解 y=χ+(1/χ)≥2(χ·(1/χ))~(1/2)=2。即y_(最小)=2。分析以上解法未对χ的范围进行讨论,片面地作出结论,忽视了“两正数”的条件。纠正χ>0时,y=x+(1/2)≥2 (χ=1时取等号); χ<0时,-χ>0,-1/χ>0,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听课中,听到一位初二代数老师在讲解根式除法运算时,提到x~(1/2)+y~(1/2)和x~(1/2)-y~(1/2)是一对共扼根式的说法。当时感到此说法似有不妥,因为x~(1/2)±y~(1/2)本来就不应叫做根式,而应叫做无理式。后来又偶尔从一本《中学数学复习资料》(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5月版)中,看到对“根式”有这样一个定义:“根式(无理式)含有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根式。”以上这两个例子有个相同的观点,即“根式”和“无理式”是同一概念。既如此,那么它们的外延应该完全重合。事实并  相似文献   

20.
由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不难得到(sinα±cosα)2=1±2sinαcosα.它揭示了sinα+cosα、sinα-cosα、sinαcosα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知其一必能求出另二.在一些解方程、求最值问题中,恰当运用此关系有助于简化运算、发现解题途径.例1已知sinα+cosα=1/5(0<α<π),求tanα的值.分析本题可先求出sinα-cosα的值,再和sinα+cosα=15联立方程组求出sinα,cos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