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创森 《科技资讯》2009,(15):95-95
在建筑施工中,违规拆除混凝土模板的现象并不少见,本文就违规拆除模板给混凝土结构带来的危害和对违规拆除模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3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位于受拉区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组合梁(UHPC-NC组合梁)和1根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弯曲性能试验。对UHPC-NC组合梁的受力过程、跨中截面应变分布、裂缝开展模式和破坏形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UHPC-NC组合梁在加载过程中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并且在UHPC层中配置适量的纵向钢筋,能大幅度提高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同时,将钢筋和UHPC对试验梁极限承载力的贡献分为4个阶段(初始状态、阶段状态、极限状态和破坏状态)进行计算。最后,对组合梁受拉区UHPC层等效矩形应力系数k进行推导。结果表明,UHPC层对组合梁抗弯承载力的贡献效率随着配筋率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4.
公路桥梁、高层建筑等基础设施的柱结构受车辆、船舶或其他侧向冲击作用的影响日益严峻。本文介绍了现有冲击试验装置的特点及适用情况,详细梳理了钢筋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柱在侧向低速冲击作用下的试验研究进展,对比了材料属性、尺寸效应、边界条件、轴压比、配筋率/套箍系数等结构设计参数对柱抗侧向冲击性能的影响,为完善抗冲击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根据长沙平和堂商贸大厦采用早拆模板体系施工无梁楼盖的施工实践,提出了在清水混凝土质量要求 下早拆模板质量控制的一套方法.  相似文献   

6.
龙青高速公路城阳高架桥墩柱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用透水模板布,浇注混凝土时,在混凝土自身压力、透水模板布的毛细作用及振捣棒等共同作用下,混凝土中的气泡以及部分自由水通过透水模板布排出,混凝土表层水灰比降低,且使混凝土表层致密、坚实,提高了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方形钢管混凝土在轴压下的受力机理,将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等效为有效侧向应力,借鉴典型的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提出了方形钢管约束的核芯混凝土的等效单轴受压本构关系。基于试验结果,讨论确定了所提出的本构关系的几个关键参数和强度指标,即峰值应变修正系数、钢管有效侧向压应力系数、峰值时钢管的横向应力等。采用建议的本构关系计算了轴压下方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荷载-应变全过程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建议的本构关系可以用于评估方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极限承载力和延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转换层模板与支架设计与施工研究,在相关工程技术概述中分别讨论了模板工程技术要求和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宜的转换层楼板施工中模板和支架的设计与计算点;然后探讨了类似工程设计参考的施工注意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护面砌块,分别采用规则波和不规则波进行波浪水槽试验.在分析研究波浪对砌块护坡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护面砌块稳定性系列试验得出了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作用下的砌块厚度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块体厚度和波高成正比,并和破波参数、块体水下相对密度等因素有关.通过与混凝土砌块和混凝土板的几种常用厚度计算公式的比较,验证了该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侧向冲击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简化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端固定的钢管混凝土构件在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构件支座与跨中塑性铰形成机制及特征,提出了圆钢管混凝土构件在侧向冲击作用下的简化分析模型.一系列工况的比较与验证表明,简化分析模型估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误差较小,该模型在估算跨中、支座动态截面极限弯矩以及跨中截面最大挠度方面,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计算结果,可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干式充填采矿中充填散体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分析充填散体对矿柱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自制的测试充填散体约束下岩样轴向压缩性能的试验装置模拟充填散体约束矿柱的作用过程,进行不同粒级散体约束下岩柱的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充填散体改善了岩柱的受力状态,并对岩柱提供被动侧向支撑作用,提高了岩柱轴向应力峰值和残余强度,改变了岩柱的破坏形式;散体与岩柱的相互作用强度随约束散体粒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基于试验分析,建立了充填散体与矿柱相互作用过程中矿柱的承载模型,得到了充填散体变形模量与矿柱弹性模量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运用有限元程序对5组28种不同几何参数的空心板柱结构的受力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空心板柱结构几何参数中影响其抗侧刚度的关键因素,以及随之变化的内在规律.在混凝土的用量相等、柱网尺寸相同和相同荷载作用下,对比分析了空心板柱结构和实心板柱结构的抗侧刚度.  相似文献   

13.
《河南科学》2016,(4):537-541
加筋材料与填料间的界面抗剪摩擦强度特性指标在有关加筋土工程中非常关键,对加筋土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影响较大.分别选择粉土,砂土,碎石3种填料对应工程常用的细中粗3种不同粒径工程填料与经编土工格栅分别进行室内拉拔试验来研究其界面作用特性.得到了抗剪摩擦强度与法向应力的关系,填料粒径对突变范围影响,颗粒粒径对拉拔试验峰值的影响,并对相关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给出一定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早龄期受硫酸盐侵蚀下混凝土的损伤劣化规律,本文采用压汞法(MIP)测定了清水环境和硫酸盐环境下不同腐蚀龄期混凝土试样的孔隙率,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的分布,并测试了不同腐蚀龄期混凝土的超声波声速值。结果表明:清水组中混凝土的孔隙率先降低后逐渐趋于一个定值,硫酸钠溶液中混凝土的孔隙率则先降低后增加;混凝土超声波声速值的变化规律与孔隙率的变化规律呈负相关性。最后,结合硫酸根离子的分布规律和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腐蚀混凝土分层理论计算模型,并利用混凝土密实速率系数评估了混凝土的损伤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李骁春 《江西科学》2007,25(4):415-420
近年来混凝土早期裂缝问题再次引起全球工程界的广泛关注。早期混凝土由于体积变形受到约束而产生的应力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在混凝土应力发展的同时,混凝土徐变也在同时发生着变化。有研究表明,徐变能减少40%-50%的早期应力。圆环试验是用于定性评价混凝土材料抗裂性能的试验方法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圆环试验和单轴拉伸徐变试验的原理,创造性地将圆环试验用于测量早期混凝土的干缩徐变,并设计了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16.
沥青混合料同轴剪切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国内外沥青混合料抗剪试验方法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即同轴剪切试验方法,同轴剪切试验方法不但比较简便,而且试件受力特点符合路面的实际状况.建立同轴剪切试验模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着重对同轴剪切试验试件力学响应进行分析,然后对同轴剪切试验试件受力特点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试件的受力特点提出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指标,采用三轴试验抗剪强度指标进行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17.
再生混凝土早期抗开裂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刀口约束法试验,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及粉煤灰、矿粉的掺量对再生混凝土早期抗开裂性能的影响.以单位面积平板上的总开裂面积为主要指标评价了试件的抗开裂性能.研究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试件总开裂面积逐渐增大;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试件的总开裂面积是普通混凝土试件的1.5倍左右.掺入粉煤灰可以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抗开裂性能,当粉煤灰掺量达到30%时,试件的总开裂面积相比不掺矿物外加剂的对照组下降了72.1%.矿粉对于再生混凝土开裂面积的抑制作用不及粉煤灰有效,但其有助于减小裂缝分布的离散性.  相似文献   

18.
徐新光  冯立燕 《科技信息》2009,(25):I0278-I0278
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不易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分析了材料、施工方法等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并提出了混凝土避免产生裂缝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水灰质量比与其早期收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早龄期收缩对于解决混凝土工程,尤其是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开裂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新研制的非接触式微位移传感器法对不同水灰质量比的混凝土从成型6 h到3 d龄期内的自收缩、单面干燥条件下的总收缩进行测量,同时监测混凝土试件内部温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水灰质量比的降低,混凝土的自收缩、干燥条件下的总收缩及自收缩在总收缩中所占比例都明显增加,早期自收缩与水灰质量比的关系呈二次曲线关系;当水灰质量比较低时,早龄期的混凝土因表面干燥引起的水分散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水泥水化进程,因而这时的总收缩并不是干燥收缩与自收缩的简单叠加.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混凝土水化热及不同时刻浇筑混凝土对早龄期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的影响.利用ABAQUS热传导分析平台,编制混凝土水化热、第一、第二类热传导边界条件Fortran子程序,该模型可分析出在夏季典型无云天气条件下3、12、16、21时浇筑混凝土的路面在72小时内的温度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与埋设在实验路面中部的温度传感器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上述早龄期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在夏季典型无云天气条件下,忽略混凝土水化热将给早龄期混凝土路面温度场计算带来5℃的误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最佳浇筑时间段为16时至21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