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引言  化学元素的原子量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常数 ,它在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化学领域中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数据。如果没有原子量 ,物质的质量将不可能与摩尔量联系起来。在化学发展的进程中 ,原子分子学说与元素周期律均以原子量为基础。  早在 1 894年 ,美国化学会就发表了F .W .Clarke的极具准确性的原子量标准表 ,几年后德国化学会也开始发表原子量表。鉴于原子量的重要性 ,原子量应有国际一致的公认值 ,并应有一个国际性的机构统一负责定期公布原子量表 ,因此成立了由 3人 (美F .W .Clarke ,英T .…  相似文献   

2.
IUPAC 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于1985年8月31日至9月3日在法国里昂召开,主要结果是修订了34种元素的原子量,其新值列于附表,括号内数字指末位数的准确度。另外,对“原子量四位数表”(旧表见本刊1984年,3期,58页)作了32号元素锗 Ge 原子量的修订,新值为72.61(2),又作一项勘误,即41号元素铌 Nb 的原子量应为92.91。  相似文献   

3.
1953年7月底国际纯碎及应用化学协会(简称 IUPAC)在端典京城举行第17次代表会议?出席的一共有26国的代表,其中包括苏联代表6名(实际到会5名),捷克代表4名。民主阵营中的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波兰也是会员国,这次没有代表参加。原子量委员会(该协会所属的机构之一)会向代表会议提出将表列10个原子量加以修  相似文献   

4.
第八届门捷列夫普通化学与应用化学会議在伟大的俄罗斯学者德米物里·伊凡诺維奇·门捷列夫发现周期律并建立著名的化学元素自然系统的90周年紀念日开幕。 1869年初,門捷列夫寄出了許多份印有“以化学元素的原子量及其化学相似性为基础的元素分类試验”表(图1)。1869年3月18(6)日,門舒特金在全俄化学学会的年会中代表当时正  相似文献   

5.
这本书的原名是“”,原著是苏联科学院院士С.И.伏尔夫柯维奇(),是1950年出版的。我所看到的我国国内译本有两种:一种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书名译为“苏联化学发展的近况”,该书于1952年5月初版,1953年10月第四版,译者舒山(以下简称舒译本)。另一种译本书名是“现代化学发展的道路”,1954年3月第一版,由作家书屋出版,译者方垦(以下简称方译本)。这两种译本中,舒译本译得比较好,所用的科学名辞能找到相当的英支名辞的都注上英文,这将会使学过英文的人看起来比较方便。而且,舒译本所用科学术语,多半经过斟酌,也比较正确。  相似文献   

6.
IUPAC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简称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在今年发表的“1993年元素原子量”(Pure Appl. Chem. 66,1994)报告中,关于审定铱原子量新值的情况,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青莲 《化学教育》1995,16(4):47-47
IUPAC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简称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在今年发表的“1993年元素原子量”(Pure Appl. Chem. 66,1994)报告中,关于审定铱原子量新值的情况,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丁廷桢 《大学化学》1989,4(1):61-62
联邦德国有一类教科书广为发行,深受大学生欢迎.这类教科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内容精,使用方便.例如,书的封面有UTB(大学袖珍丛书)或dtv(德国袖珍图书出版社)字样者,即属此列.在这里向读者推荐的《普通化学导论》(P.Paetzold,“Einfuhrung in die Allgemeine Chemie”,Friedr.Vieweg&Sohn,Braunschweig,ISBN 3-528-17205-3,1986)一书,也属这种  相似文献   

9.
童卫粟 《大学化学》1993,8(5):64-64
1993年8月初,国际原子量委员会(IUPAC-CAWIA)在里斯本举行会议,决定对下列四种元素改用新的原子量标准: 此外,鉴于~6Li分离工厂的废料,使市场上锂试剂出现很大的同位素组成变动,委员会建议锂(Li)原子量有一变动范围:6.94—6.99。待阅1994年Pure Appl. Chem.期刊上的“1993元素原子量”新报告。  相似文献   

10.
姚吉祥 《化学教育》2020,41(13):6-10
介绍了IUPAC元素原子量2007-2017年版的变化情况及我国科学家在原子量测定方面所做的贡献,并指出了现行化学教材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原子量表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化学教材编写者及出版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在一九五五年本刊中,笔者曾写一文介绍原子量的测定方法,即化学法、气体密度法和质谱法。近十余年来,用前两种方法从事原子量测定的科学家已寥寥无几,而原子量测定渐趋于采用物理方法。赫尔施们德-魏特纳(Hirschbold-Wittner)在回顾明兴大学原子量实验室的工作时,曾指出:那里用化学法测定原子量的工作已暂时告一段落,可能不会再大规模出现,因为原子量测定的重点渐渐移向质谱法。我们不得不承认后起之秀的质谱法测定原子量的准确度一般已超过化学法和气体密度法,以致近年来的原子量的  相似文献   

12.
黄素封編譯 上海中外書局出版 1954年11月第一版共335頁本書內容包括:学習方法、生字問題、無机化合物命名法,有机化合物命名法、俄文文法、俄文專門名詞錦囊、俄文縮寫体七个章次和苏联國家藥典第8版808种品目名称、第八世纪中国人的化学知識、第五章校後補註三个附錄。这本書主要是根据J.W.Perry著:“TheChemical Russian,Self-taught”一书譯成的。原書的特點是將俄文化学名詞的命名方法及其單  相似文献   

13.
“原子量”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比較难以理解。因为一般的重量單位,像斤、兩、吨、克等,都是具体的实际重量,而原子量的單位,“氧單位”学生往往感到糢糊抽象,难以理解。在“化学通报”1955年9月号,琴仿同志所写“初中化学‘化学反应、原子、元素符号及分子式’的教学”一文中,所談到的,原子量的教学,文中一方面講物質有重量,物質由分子組成,所以分子必有重量,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必然都有重量,原子的重量虽然微小,但是用科学方法、可以测定。但在另一方  相似文献   

14.
1879年Д.И.门捷列夫在给一位瑞典科学家的信中,对证实周期律的正确性的研究工作作总结时,曾指出:“若钪即类硼,即在已清楚知道的这一系列密集的元素中,现在只有类硅尚未发现。它的发现,将是特别有趣的。”门捷列夫在另一个地方写道:“我认为,在那些毫无疑问地是尚未找到的金属中,属于第Ⅳ族和第三列的碳的同族元素是最有兴趣的一种金属。”周期系表的第一个草案表明:门捷列夫曾特别注意的,正是这一元素——类硅,即后来的锗。在这张表上的纸角有一附记,包括一系列的第四族元素,并指出它们的原子量和它们之间的差。以X表示类硅,并且算出了它的近似原子量。这种情况给我们充分的理由肯定说,正如Б.М.克得罗夫(Кедров)  相似文献   

15.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是以苏联列夫钦科(В.В.Левченко)等所著十年制中学8—10年级化学教科书(1952年版)为蓝本而编译的,1953年4月出版,在全国范围的中学内已经使用了两年。本书修订的主要原因和修订的主要原则曾经在“关於初高中化学课本的修订”一文(化学通报1955年7月号)中作了介绍。现在只将本书中所修订的比较重要的-些地方及其修订原因,按照章节顺序叙述出来以供教师们的参考。希望对教师同志们在钻研教材和掌握教材上能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1983年8月,“国际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在丹麦切lyngby开会,对各元素的原子量,根据科研文献逐一审议,决定对下列12种元素的原子量作出修订,赋予新值(括号内的数值指末位数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元素周期表》1984年版最近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表采用长表形式,镧系和锕系列于下方。元素各占一格,注有原子序数、元素符号、中文名称、全部稳定同位素和重要的或寿命最长的放射性同位素、电子构型、最新修订的原子量,列至109号元素。表的特点是简明扼要,便于参阅。从新中国出版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到现在已经25  相似文献   

18.
目前各个学校正大力提倡教学中啟發思維培养学生的积極性。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运用中不免有些偏差。我仅以在部队化学教学所形成的观点,談談自己一些意見。仅以初中化学“原子量”一课为例。我們講原子量很簡單,时間仅仅用十分鐘左右,可以說是开门見山不繞圈子。首先,肯定原子虽小仍有重量,以克为其重量單位則氧原子的重量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克,这样太不方便、所以要找一个适合的單位,达便是氧單位。然后直接肯定氧單位为氧原子实  相似文献   

19.
王颖霞  周公度 《大学化学》2019,34(12):22-28
原子量是最为基础的科学概念之一,"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之"同位素丰度和原子量委员会(CIAAW)"每两年会修订并发布一次原子量。自2009年起,IUPAC宣布某些元素的原子量不再是常数,这些元素的标准原子量为区间值。为方便使用,对于这些元素,给出一个合理的单一数值,称为常规原子量。何为标准原子量?何为常规原子量?为何某些元素的原子量出现区间值?依据原子量数值的特性,元素可以分为几大类?本文在介绍最新元素周期表中原子量的特点之后,简述原子量测定、标准确定、概念演变的发展历史,讨论原子量的修订与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学论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依据以学论教的内涵和特点,以“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4方面围绕过程、内容、结果3个学习纬度,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实践的应用完善,构建了以学论教化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围绕量表的使用,介绍了该评价量表指标及其观测点的特点及评价注意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