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序升温还原法研究煤中形态硫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煤中形态硫具有不同化学稳定性的原理,以若干模型化合物作对照,用程度升温还原法考察了6种煤样H2S析出速度与加热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硫其H2S析出达到最大时的特征温度有所不同,如共铁矿为550℃,半胱氨酸为230℃,硫化橡胶为425℃和聚苯硫醚为615℃等。不同煤样由于形态硫分布各异,故H2S析出速度曲线的形状互有区别,但峰的位置有共性。此法对定性和定量测定煤中的形态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程序升温氧化法测定碳纳米管的纯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不同形态碳有不同氧化温度的特性,采用程序升温氧化法,以铂电阻丝热导池为检测器,以纯氧为载气和反应气,通过对碳纳米管(CNTs)与其中夹杂的其它形态碳氧化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谱图的测量,达到对CNTs纯度进行定量分析的目的。在氧化升温速度为10℃/min,氧气流量30mL/min~35mL/min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用催化裂解法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和单壁碳纳米管(SWNTs)的纯度(纯化后纯度)分别为98.81%和79.47%。  相似文献   

3.
煤中形态硫分析及脱除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实验室自动定硫仪上采用形态硫直接测定法,测定了7种煤样的脂肪硫、黄铁矿硫与噻吩硫的含量及它们脱除难易程度(能力),结果表明采用本实验方法测得的形态硫结果与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能谱(XAFS)所分析的结果一致。煤中形态硫在加热条件下脱除能力为:脂肪硫>黄铁矿硫>噻吩硫>硫酸盐硫,而在弱碱性氧化脱硫条件下各形态硫脱除能力为:黄铁矿硫>脂肪硫>噻吩硫>硫酸盐硫。  相似文献   

4.
煤燃烧过程中SO2,NO的逸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脱灰煤、负载FeCl3煤及几种没变质程度的原煤在程序升温燃烧过程中SO2、NO的逸出规律,结果表明:FeCl3对煤中某些有机硫的逸出有抑制作用,同时使NO的逸出总量大大降低;不同曙速率对SO2、NO的逸出峰型基本没有影响,但低的升温速度线下SO2、NO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逸出。  相似文献   

5.
煤中有机硫形态结构和热解过程硫变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热解 质谱并结合固定床热解反应装置,对煤中有机硫的形态主其对加氢热解过程 变迁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有机硫的形态结构在褐煤中主要以脂肪族、芳香族硫化物为主,而在 煤中则主要以各种不同芳构化程度的噻吩结构为主,初步表明煤中有机硫形态结构随煤变质程度的变迁呈较强的连续递变性。煤热解过程中硫在呼产物中的变迁和分布与煤中有机硫的形态结构特点密切相关。较高芳构化噻吩结构不完全的氧  相似文献   

6.
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可以使传统的描述性教学成为易于形象理解和深入掌握的立体化教学。本实验包含简单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制备以及运用程序升温还原技术(TPR)考查所制备的材料的氧化还原性质两部分内容。程序升温还原方法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出样品的还原过程,并可以给出样品还原能力强弱(峰的位置,用于定性考查)、还原物种种类和数目(峰的数目、强弱,用于定量考查),以及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信息。程序升温还原技术操作简便、易实行,可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煤沥青程序升温中间相转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热转化试验装置上,采用程序升温对三种煤焦油沥青的中间相转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求取有关动力学参数,提出了分段一级动力学模型的处理方法。第一阶段发生在470℃以下温度范围,是中间相生成、长大的主要阶段,活化能较高为245~280kJmol;第二阶段发生在470℃以上的温度范围,主要是中间相的融并、重排,活化能为60kJmol左右。中间相转化过程与沥青结构密切相关,若沥青结构中具有较多的烷基侧链,则活性较高,中间相转化速率较大,环烷结构则有利于中间相的长大和融并。  相似文献   

8.
9.
原子吸光谱法间接测煤中形态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O42-在BaCrO4,可定量置换出CrO24-,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铬,间接测定煤中形态硫的研究。 方法较现行使用的重量法简便、快速、干扰少,硫含量在1×10-4~3×10-3 m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用于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煤中形态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 SO2 -4 在 Ba Cr O4溶液中 ,可定量置换出 Cr O2 -4 ,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铬 ,间接测定煤中形态硫的研究。方法较现行使用的重量法简便、快速 ,干扰少 ,硫含量在 1× 1 0 - 4 ~ 3× 1 0 - 3mg·ml- 1 呈良好线性关系。用于样品分析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用XPS研究兖州煤各显微组分中有机硫存在形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鹏 《燃料化学学报》1997,25(3):238-241
应用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研究了兖州煤显微组有机硫的存在形态。按密度不同分离出的兖州煤中各显微且分内的有机硫存在形态是有差异的。据XPS分析,稳定组中含有大量的硫砜、硫醚含硫化合物,噻吩型硫闪之;镜质组中硫、硫醚与脂肪族硫化物含量相当;惰性组中噻吩型硫与硫醚和硫醇型硫各占有机硫的一半。噻吩型硫在充州煤各显微组分中,随密度增加。含量有所减少,硫醚、硫醇及二硫化物的含量也有类似的趋势。这些结果将  相似文献   

12.
流化床燃烧过程中水煤浆硫分析出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烧脱硫县有投资省、设备简单、脱硫剂价廉易得等优点,尤以流化床燃烧技术最能适应燃烧过程中添加石灰石或其它脱硫剂来实现脱硫。与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煤的脱硫研究相比,对水煤浆的硫分析出规律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作者用改进的ZCL自动测硫仪进行了不同流化床燃烧条件及不同煤浆中硫分析出规律的研究,并讨论了各因素对硫分析出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的煤转化工艺[1,2 ] 相比 ,煤的电化学加工工艺具有操作条件温和 (常压和较低温度 5 0℃~ 6 0℃可以很好进行 )、设备要求简单、经济成本低的优点 ,所得产品中既有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可作液态燃料 ,也有经济价值很高的氢气、腐殖酸等 ,并且在对煤进行转化的同时还可完成脱灰、脱硫。大量研究表明 ,煤电化学加工是煤加工领域的一条有良好前景的新途径。本研究在多种体系 (包括非水体系 ,碱性水性体系 ,酸性水性体系 )中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大同晋华宫煤进行了电化学氧化行为的探讨和研究 ,确定了煤电解氧化的反应条件 ,并对其工艺进行…  相似文献   

14.
长广煤燃烧硫析出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报道了长广煤燃烧过程中硫动态析出特性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煤中硫析出有两个明显的峰值,其析出过程与煤中硫赋存形态有很大关系,温度对硫析出影响很大,它能促进煤中更多的硫提前释放,此外,钙基添加剂对煤燃烧硫析出有抑制作用,但要根据煤中硫赋存形态选择不同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5.
氯化铜-四氯乙烯复合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用氯化铜-四氯乙烯复合脱除煤中有机硫的最佳条件,研究了脱硫条件对有机硫脱除率的影响,考察了使用复合法脱硫对煤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氯化铜-四氯乙烯复合脱除煤中有机硫效果较好,反应条件温和;最佳脱硫条件是:用四氯乙烯为有机溶剂,煤的粒度为0.076 mm,反应时间为120 min,反应温度为120 ℃,煤浆浓度为0.067 g/mL,在此条件下,脱硫率最高达43%;有机硫脱除率随着煤的粒度的减小而增大,随着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煤浆浓度的增加先增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变化不再明显,甚至降低;脱硫后,煤的结构基本未发生变化,发热量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一体化燃煤添加剂的燃烧中固硫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针对五个不同煤种 ,研制出与之相匹配的催化燃烧及固硫一体化添加剂 ,采用高温定硫仪对其燃烧固硫效果进行了评价 ,考察了温度、Ca S摩尔比等影响因素 ,并着重讨论了一体化添加剂中催化燃烧组分的协同固硫作用。结果表明 ,一体化添加剂中的金属催化组分对CaO固硫具有较大的协同促进作用 ,固硫作用适宜的Ca S摩尔比因而可适当降低 ,一体化添加剂在燃烧固硫方面比传统单一组分固硫剂更具优越性 ,从而使催化燃烧和燃烧固硫两个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高硫强粘结性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 5种高硫强粘结性煤与 2种生物质在 1kg h回转炉内共热解 ,对产品产率、煤与生物质中硫和氮的热解脱除、焦炭的光学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初次焦油的生成率和二次裂解率随热解温度的变化可分别用正态分布函数和韦布尔分布函数模拟 ;生物质可阻止强粘结性煤热解过程中颗粒之间的粘结 ,得到粒状焦炭 ;生物质热解生成较多的H2 ,有利于煤中硫和氮的脱除 ;随着温度的升高、煤粒度的减小和煤变质程度的降低 ,热解脱硫和脱氮率增大 ;煤热解产生的中间相与生物质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阻碍光学各向异性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超高硫煤有机相中的元素硫与铁复合物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高性能静态二次离子质谱从中国贵州(六枝)超高硫原煤有机相中观测到元素硫与铁的复合组成离子,由此,首次以确切的实验证据了过去关于煤中可能存在铁-硫复合结构的理论推测,同时本工作还表明,所采用的超高灵敏度和微区离子探针分析方法,适于今后进一步探讨硫及其它有害元素在煤中的复杂化学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