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12个新合成的有机锡-Schiff碱配合物的1HNMR谱和13CNMR谱.详细研究了化合物结构与NMR谱的关系.通过比较配体和配合物的NMR谱,得出配合物是通过酚羟基氧原子和锡原子的配键生成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铕(Ⅲ)与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丙烯酸(HAA)的三元配合物及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成键聚合物(CPEu(TTA)2AA)和掺杂型聚合物(Eu(TTA)2AA/PMMA)的发光性质.测量了配合物中Eu3+的5D0和5D1能级的荧光衰减,对其传能过程和荧光寿命进行了讨论.测量了配合物及聚合物THF溶液的荧光光谱.配合物和聚合物的吸收峰较配体发生明显红移,且存在配体到中心离子的传能.指出小分子配合物和掺杂型聚合物中Eu3+具有类似的发光性质而与成键型聚合物不同  相似文献   

3.
通过乙二胺四乙酸双酸酐、二氯磷酸酯与多甘醇共缩聚,制得一系列三元共聚物配体.用配体与三氯化铁反应,得到相应的铁配合物.表征了配体和配合物的化学结构,测试了配合物的纵向弛豫速率,并考察了配合物的急性毒性和磁共振成象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3-甲基苯甲酸为配体,合成了与三价稀土镧离子的固体配合物LaL3.H2O,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UV光谱,TG-DTA,HNMR等的测试与表征。该配合物属螯合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5.
李淑艳 《光谱实验室》2011,28(4):1841-1844
合成了新型配合物Pd(Ⅱ)苊醌缩氨基硫脲,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配体以氧、氮和硫(ON S)三齿鳌合形式与金属离子配位,配合物与DNA的结合能力远大于配体。  相似文献   

6.
何宏山 《光谱实验室》2003,20(3):444-447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脚架型配体的镁(Ⅱ)配合物,配合物经元素分析、^1H NMR、UV-可见分光光度及IR光谱等表征,在甲醇溶液中,配体与金属镁(Ⅱ)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Mg(L)](ClO4)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晶体呈单斜晶系,其空间群为P2(1)/c,金属离子被6个氮原子所包围,其平均键长为0.210nm。  相似文献   

7.
镧与甘氨酸和邻菲绕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三元固体配合物La(Gly)3(Phen).3H2O(Gly为甘氨酸,Phen为邻菲绕啉),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研究配体与镧配位的主要特征峰的变化,并利用热重-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和热分解情况。  相似文献   

8.
用密度泛函方法,在ROB3LYP/SDD//ROB3LYP/LANL2MB水平上,对Cu(II)-Co(II)异双核配合物进行了理论计算,优化得到了它的单、三重态的平衡几何构型,计算了它们的谐振动频率.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分子的三重态比单重态稳定,电子自旋布居高度集中在Cu和Co原子上,体系中存在较弱的自旋离域效应.体系的前线分子轨道主要由Cu和Go原子的d轨道和配体原子的P轨道构成,这种构成有利于配体原子与Cu、Co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期望这些研究为这类配合物的合成及分子组装分析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1,10-邻菲咯啉、三苯基氧磷、2,2’-联吡啶为第二配体,以苯甲酰丙酮为第一配体,合成了3种铕(Ⅲ)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初步从理论上探讨了不同的第二配体对铕(Ⅲ)配合物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分子内能量传递模型。结果表明:配体和配合物对紫外光都有强烈吸收,所有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均能发射Eu3+的特征荧光;第二配体与Eu3+间的能级差以及第一配体与第二配体间的能级差都会影响铕(Ⅲ)配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以氧氟沙星为配体的钴(Ⅱ)、镍(Ⅱ)配合物M(ofo)2·4H2O(M=Co, Ni; ofo=ofloxacin, Ⅰ),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钴(Ⅱ)、镍(Ⅱ)分别为中心原子,与氧氟沙星配体3位羧基的一个氧原子和4位酮基氧原子配位,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讨论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性质,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两种革兰氏阳性菌和两种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L-60 (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SRB蛋白染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BEL-7402(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相同,配合物对BEL-7402细胞没有抑制作用,对HL-60 细胞在较高浓度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MnX2与二种含氮冠醚进行反应制备了六种固体配合物。用元素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归属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稀土离子(Sm3+)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本文合成了稀土离子(Sm3+)的三种β二酮类二元有机配合物Sm(HFA)3,Sm(TTA)3和Sm(DBM)3.对配体HFA,HTTA和DBM及配合物Sm(HFA)3,Sm(TTA)3和Sm(DBM)3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发现Sm(HFA)3和Sm(TTA)3在645 nm处(对应Sm3+的4G5/2→6H9/2跃迁)有很强的荧光峰,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红色荧光.并且分析了配合物和配体的能级结构、配体的取代基、配体结构对称性以及C-H键含量对配合物光谱性能的影响,证明了HTTA是Sm3+发红色荧光的优良配体.  相似文献   

13.
镧和铕与邻菲罗啉谷氨酸配合物的NMR和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稀土镧和铕与谷氨酸,邻菲罗啉形成的二元及三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为Ln(phen)(Glu)3.7H2O(Ln=La,Eu);Eu(Glu)3;12H2O。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研究与配体与稀土离子的配位方式,讨论了稀土离子的顺磁性及屏蔽效应对配合物的NMR谱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将MnX2与二种含氮冠醚进行反应制备了六种固体配合物。用元素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归属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种由稀土离子与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N—HPA)和邻菲咯啉(phen)形成的蓝色发光配合物。该配合物是典型的配体发光配合物,其发射峰位于444nm,激发波长为334nm和407nm。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差热—热重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含有大量的N—HPA和相对较少的稀土离子和phen,其中稀土离子与N—PA中的羧酸根配位,而N—PA中的氨基通过氢键与phen的氯原子结合,形成了有利于配体之间的能量传递和电子转移的通道。稀土离子Tb^3 ,Eu^3 的共同存在促进了这一能量转移通道的形成,进而强化了配体的蓝色发射。  相似文献   

16.
1,3-二苯基-4-酰基-5-吡唑酮Eu(Ⅲ)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四种1,3-二苯基-4-酰基-5-吡唑酮(酰基分别为苯甲酰基、苯乙酰基、丁酰基和氯乙酰基,化合物以DPBZP、DPPAP、DPBTP和DPCAP表示)为配体,合成了Eu(Ⅲ)的二元和三元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FTIR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发射Eu(Ⅲ)的特征荧光;配合物荧光;配合物荧光强度与配体吡唑环4-位酰基上的取代基团密切相关,荧光强度随配体不同的变化顺序为DPBZP<DPPAP<DPCAP;第二配体邻菲罗啉具有较为明显的荧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四种N,N'-双(2-吡啶甲酰胺)-1,2-乙烷(H2L)稀土配合物。经过对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值的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n(H2L)(NO3)2](NO3)·3H2O(Ln=Sm,Eu,Gd,Tb)。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配体H2L中酰胺羰基氧和吡啶氮分别与稀土离子配位,硝酸根为双齿配体,Ln(Ⅲ)与H2L形成了1:1的螯合物。另外,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方法对Sm配合物与DNA之间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随着DNA的加入[Sm(H2L)(NO3)2](NO3)·3H2O配合物在265m处的紫外吸收峰逐渐减小,并产生红移现象,得到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为1.24×10^5.Sm配合物使EB-DNA体系发生荧光猝灭,由于配合物和EB争夺与DNA的结合位点,从而使体系中游离的EB增多。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峰的变化亦显示随着DNA的加入配合物的谱峰强度减弱,同时1282cm^-1处的谱峰消失,说明配体的吡啶环在一定程度上插入了DNA的双螺旋平面,导致吡啶环的电子云密度发生改变。以上结果表明配合物和DNA发生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前期研究工作表明现氨基膦酸类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易浓集于骨骼系统。文中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了氨基膦酸类配体——TTHMP,研究了其配合物的形成条件,考察了其配合物的生化性质,希望得到一种新的有望用于骨肿瘤治疗的^117Sn^m药物。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含硫酰腙试剂水杨醛双缩二氨基硫脲与Cd(Ⅱ)和Co(Ⅱ)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其组成和配比,研究了配体及配合物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20.
双8-羟基喹啉-席夫碱-锌高分子配合物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5-甲酰基-8-羟基喹啉分别与对苯二胺、联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砜反应,得到了三种双8-羟基喹啉-席夫碱配体,然后与锌离子配位,制得了一类新型的双8-羟基喹啉-席夫碱-锌高分子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高分子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