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洛阳北魏大市遗址出土玻璃珠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洛阳北魏大市遗址出土的玻璃珠成分和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实验结果显示了玻璃珠主要成分Na2O、K2O、CaO、MgO、Fe2O3、CuO、PbO、MnO、Al2O3、ZnO、NiO、SiO2和给出了其XRD图,并以这些实验数据为依据讨论了玻璃珠的来源及形态。  相似文献   

2.
位于丝绸之路南道上的新疆且末古国扎滚鲁克墓地M133墓和M49墓分别出土了一批珍贵的玻璃料珠和一件玻璃杯,时代为东汉-南北朝时期(公元1~6世纪)。利用激光刻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LA-ICP-AES)对这批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讨论了这一方法的优势与准确性。分析数据显示,这批样品具有典型的西方钠钙玻璃的成分特点。根据现代西方古代玻璃研究体系中助熔剂的不同,这批玻璃又划分为泡碱玻璃和植物灰玻璃两类,并对玻璃成分的相似性与差异进行探讨。该研究以玻璃为载体反映了且末古国与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而且为玻璃的产地来源与制作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样经湿法消解后,采用ICP-AES测定新疆菊苣子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回收率在95.8%—101.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实验证明,新疆菊苣子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可信依据。  相似文献   

4.
绿松石是一种产地有限,却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珍稀宝石资源,研究绿松石文物的矿料来源可为了解古代不同地区间珍稀资源的获取与交流模式、文化传播途径、早期贸易网络等学术问题提供帮助。新疆绿松石文物的矿料来源是近年来科技考古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存在中原说、波斯说、新疆说和多元说等观点。研究新疆绿松石文物的产源,其难点在于既要保证文物的安全,又要确保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避免样品表面污染对数据结果带来的干扰。鉴于此,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LA-ICP-AES对新疆加依、西沟两处墓地出土的绿松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结合秦岭东部五处产地的绿松石成分数据,经主成分分析绘制散点图——建立产地区分模型。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加依墓地样品中有五枚是罕见的锌绿松石,其余同西沟墓地绿松石的成分相近,均含有相对较高比例的Fe和Sr。结合中原地区的绿松石成分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新疆两遗址绿松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相近,以高B2O低BaO为特征区别于中原地区的绿松石样品。在产地区分模型中,代表加依墓地和西沟墓地出土绿松石的散点聚集成团,且明显区分于白河、郧县、洛南、竹山、淅川五地的散点分布区域。综上结果表明新疆东部两处遗址的绿松石制品与中原东秦岭五处绿松石矿区所产矿料的成分差异较大,鉴于近年来新疆哈密发现与两处遗址同时代的绿松石采矿遗址,推测加依墓地、西沟墓地的绿松石制品其矿料来自中原地区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5.
彩陶文化作为新石器时期的重大发明,改变了远古先民的审美方式,而著名的仰韶文化以其彩陶的优美造型、绚丽色彩和丰富的纹饰揭示了原始的艺术特征,承载了史前时期重要的社会文化信息。而利用现代光谱分析技术准确、无损和微损的特点,可以为文物保护的研究提供更科学的技术支撑。研究应用相位辅助光学三维扫描、多光谱成像、X射线荧光、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河南省陕县庙底沟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彩陶碗进行面、点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获得了较为完整的文物物理和化学信息。利用三维扫描技术所构建的彩陶碗数字化模型对样品进行了几何尺寸的非接触测量和虚拟修复,利用多光谱成像技术所获得的灰度图像对样品表面化学特征相似区域进行了区分,结合X射线荧光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彩陶残片的分析结果,确定了所分析彩陶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和颜料物相组成。综合研究结果,提出了建立彩陶文物多源信息数字化模型的构想,为这类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和展示提供了基础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6.
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枞阳境内出土西周至战国时期青铜器和汤家墩遗址出土炼渣中的铜颗粒进行微量元素原位无损分析,以探讨枞阳县境内出土青铜器的铜矿来源。结果表明,枞阳汤家墩遗址冶炼铜金属颗粒中的Co,As,Sb,Ag和Bi等元素含量较高,其微量元素特征不同于铜陵和铜绿山的冶炼金属铜;从西周至战国时期,枞阳青铜器所用铜矿来源比较稳定,主要来自汤家墩遗址周边的枞阳县境内,有少量器物的铜矿可能来自长江以南的铜陵地区;LA-ICP-MS可用于青铜器和古铜矿冶遗址炼渣中所夹杂铜颗粒的微量元素原位无损分析,从而为利用炼渣探讨古矿冶遗址冶炼金属产品的微量元素特征奠定了基础,对探讨三代青铜器的矿料来源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体胆结石成分及无机元素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密  陈逸珺  戴乐美 《光谱实验室》2006,23(6):1278-1281
本文运用三种仪器对胆结石中无机元素含量和成分进行测定,对照标准谱图分析.四个样品的主要成分均为胆固醇,含有较多的元素依次为Ca、Na、P、K和Mg.通过所得结果对胆固醇的成因、无机元素含量变化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金毛狗中黄酮成分与微量元素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金毛狗的资源,对金毛狗中黄酮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其中的10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金毛狗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是:在50C下用60%乙醇超声波提取1.0h、提取体积100mL、提取二次.金毛狗中总黄酮的含量为0.796%,平均回收率100.6%,RSD=0.84%(n=6).金毛狗中含有非常丰富的Fe、Ca、Mg、Ni、Zn、Mn、Cu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Ca含量最高,Cu含量低,有毒有害的元素Pb、Cd均未检出.此结果为金毛狗药效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对小菇到开伞的4个不同成熟度(Ⅰ,Ⅱ,Ⅲ,Ⅳ)双孢菇子实体的Na,K,P,Ca,Mg等常量元素及Cu,Se,Mo,Fe等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水分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成熟度Ⅰ的双孢菇子实体中Na,K,P,Mg,Cu,Se,Mo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成熟度(α=0.05),Ca和F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成熟度Ⅲ和Ⅳ;成熟度Ⅳ的Se含量显著高于成熟度Ⅱ和Ⅲ,Na含量显著高于成熟度Ⅱ,Cu含量显著高于成熟度Ⅲ;成熟度Ⅱ和Ⅲ的K,P,Ca,Mg,Mo,Fe的含量显著高于成熟度Ⅳ;而成熟度Ⅳ的含水量显著高于成熟度Ⅰ和Ⅲ,与成熟度Ⅱ的无显著性差异;4个成熟度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成熟度Ⅳ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成熟度;成熟度Ⅲ的维生素C含量与成熟度Ⅰ的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成熟度Ⅱ和Ⅳ,成熟度Ⅰ与Ⅳ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成熟度Ⅱ。通过对4个成熟度双孢菇子实体矿质元素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分析,发现成熟度Ⅰ和Ⅱ的双孢菇子实体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更优质的来源,但总的来说成熟度不同的双孢菇(过大和过小的)仍然可以作为优质鲜食菇品出售,为食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选择双孢菇产品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刺参中无机元素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多元素分析对中国刺参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筛选判别刺参产地的有效指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7个产地刺参样品中Al,V,Cr,Mn,Fe,Co,Ni,Cu,Zn,As,Se,Mo,Cd,Hg和Pb共15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建立刺参无机元素数据库.原始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玉玦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广泛出现的一类重要玉器。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玉玦,具有鲜明时代和地域特征,为探索中国玉文化起源和传播提供了重要实物。为获取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玉玦的基础材料学信息(如主要矿物组成、硬度等),以及探索玉料随时间演变规律和可能的原料来源,本文以浙江省境内3个代表性新石器时代遗址--田螺山、仙坛庙和江家山遗址出土的玉玦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无损分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 从河姆渡文化至崧泽文化晚期,所分析玉玦的主要组成矿物为萤石、迪开石、石英、白云母、透闪石和蛇纹石等,以萤石、玉髓和迪开石为主,且时代早于透闪石和蛇纹石。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相关遗址出土玉玦的原料随时间变化特征、原料来源,以及玉玦的材料学特征与加工工艺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手段,对湖北襄樊一处时代在东汉末年至魏晋初年之间贵族墓出土的不同颜色玻璃珠串饰进行了物相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玻璃珠属于低铅的PbO-SiO2系统配方,各种助熔剂的含量都很低,且矿物原料比较纯,杂质含量低;古代玻璃中常见的铜、铁等致色元素含量很低,而铋的氧化物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新型的光学元件,它可把一束激光变换成一个两维的激光平面。本文用多光束干涉的原理解释了光平面形成的原理,同时对应用前景及实用情况也作了一些估计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广西合浦九只岭汉墓出土的一批紫色珠饰的材质、制作工艺和可能的原料来源,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和以及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三种分析技术科学分析了其中8枚珠饰。根据X射线荧光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从矿物学特征上讲,这些珠饰是由石榴子石族矿物中的铝系石榴石加工而成,除一件样品属于铁铝-镁铝榴石型外,其矿物成分体系具有较高一致性,其他样品均属于富铁铝榴石型石榴子石。结合超景深数码显微系统所获取的样品加工痕迹信息以及近年考古学和科技研究成果,探讨了这批石榴子石的加工工艺和可能的来源。判断这批珠饰采用了旋磨工艺和皮囊球磨工艺两种打磨工艺,采用双钻石钻具对钻的钻孔工艺。这批铁铝榴石宝石珠饰应是由南亚或南亚经东南亚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入到合浦的,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物证,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超  王吉  张炜  陈华才 《光子学报》2016,(4):111-116
建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结合自由定标法快速定量分析玻璃中主要元素Si和Ba的方法.采用由调Q脉冲Nd:YAG激光器、中阶梯光栅光谱仪和ICCD检测器等组成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系统采集4种标准玻璃样品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提取光谱信息,结合自由定标法建立样品中Si和Ba的玻尔兹曼曲线,计算获得4种玻璃样品中Si和Ba的含量.Si含量分析相对误差在4.96%~10.12%之间,标准差在0.38%~1.29%之间,Ba含量分析相对误差在4.07%~9.62%之间,标准差在0.54%~1.70%之间.T检验表明,测量值与实际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二阶导数谱法分析了山豆根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红外光谱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山豆根根、茎、叶均含有生物碱、黄酮、皂苷、蛋白质、多糖等化学成分,但其含量在不同部位存在一定差异,叶中蛋白质和黄酮含量高于根和茎,而皂苷和多糖含量则低于根和茎.可见红外光谱结合二阶导数谱法为山豆根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及含量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全面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余正文  杨占南  乙引 《光谱实验室》2011,28(4):1672-167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宽叶缬草精油,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组成。从栽培宽叶缬草的精油成分中鉴定出6个化合物,共占精油总量的94.92%。它们分别是乙酸龙胆酯(60.19%)、(-)乙-酸桃金娘烯醇酯(3.87%)、α-乙酸松油酯(1.55%)、乙酰基蒈烯(1.68%)、α-芹子烯(26.07%)和(Z,E)α--法呢烯(1.56%)。结果表明乙酸龙胆酯和α-芹子烯是栽培缬草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