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在经济总量中占主导地位,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新疆居民需求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新疆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实证结果表明:新疆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低,且农村居民消费相对于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作用较小.最后提出了增加居民收入、拓展消费空间、扩大居民消费和开拓农村市场等提升新疆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考虑公债市场波动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递归效用和习惯形成,建立基于递归效用和习惯形成的随机经济增长模型,求得均衡时的最优消费和政府债券需求,讨论递归效用和习惯形成对最优消费和政府债券需求的影响,推导出消费的动态路径和经济增长路径,研究递归效用和习惯形成对消费动态路径和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包括煤炭)的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运用国际上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世界主要煤炭消费国家(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和南非)1981-2005的煤炭消费与GDP之间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经济政策不同,煤炭消费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完全一致,中国、日本和南非存在经济增长对煤炭消费的因果关系,俄罗斯存在煤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而印度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则不存在因果关系.据此各国根据自身能源国情及国际比较形势,制定科学的能源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4.
张学清  王海军 《应用数学》2017,30(2):370-378
本文在考虑污染治理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时间不一致偏好,得到市场均衡的最优消费、最优污染治理投入和经济增长率,研究时间不一致偏好和污染对消费、污染治理投入、经济增长和福利成本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时间不一致偏好会降低消费和污染治理投入,提高经济增长率和降低福利成本.污染的负生产效应越大,污染治理投入越多,消费、经济增长率越低,而福利成本越高.污染负效用参数和个体感受程度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就我国省份电力消费需求的空间相关性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全域Moran指数揭示了我国省域电力消费需求的正向空间相关性,Moran散点图的变化展示了不同省域电力消费具有"路径依赖"特征.进一步的空间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不仅再次肯定了省域电力消费需求的空间相关性,而且证实了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对外贸易对电力消费需求的增强效应以及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电力消费需求的节制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才是实现经济增长和节电减耗双重目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消费需求函数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复杂化,形成多种消费需求模型,广泛应用于食品需求结构分析,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等研究领域.论文通过对消费需求模型理论研究进行梳理,通过理论假设和理论约束的分析,梳理出应用较广的消费需求模型的主要类型的理论依据和数理分析逻辑,以及模型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各自的优、缺点.研究结论将有助于加深对消费需求模型理论与实证应用的理解,为有关消费需求的研究提供可选择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9年6199户全国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占总样本量的10%),运用ELES-AIDS模型,估算农户的生活消费和食物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分析农户的消费需求特征,收入和价格对农户消费需求的影响,并模拟分析食品价格上涨对食物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收入提高后,农民注重提高生活质量,重点增加居住、文化教育娱乐、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的支出;在食物消费方面更加追求多样化,食物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肉类、蔬菜和水果的消费需求将增长较快.价格仍然是影响农户消费的重要因素,食物价格的过快上涨,会对农户的食物消费结构调整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增加粮食、蔬菜等基本食物消费,而相应减少肉、蛋、奶和水产品的消费.加强菜篮子建设,稳定物价对于保障居民消费需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蔬菜的生产具有茬口复杂、季节性强、风险性大的特点。特别是近年来,城市的蔬菜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蔬菜生产的盲目性与城市需求的均衡性形成了一对突出的矛盾,同时人们的习惯性消费与科学的膳食结构也有着很大差矩。为解决上述矛盾,本文以济南市的蔬菜产销为背景,在以需定产原则指导下,通过对产销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对满足城市消费,发挥地区优势,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既是国民经济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对象.对能源消费的这种二重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考虑能源消费二重性的经济增长模型.讨论了生产、消费用能源的最优配置条件及资本折旧率、效用贴现率对经济均衡点资本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的浙江农民消费需求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先进的经济计量方法—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进行解析.运用该模型及2002年—2006年浙江农民收入和消费数据,对浙江农民的消费结构、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石油作为生产原料和消费品分别引入生产和消费过程,构建了包含石油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基于混频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贝叶斯估计,进而考察石油价格冲击和石油消费偏好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理论分析表明,石油价格上涨推动生产边际成本上升,短期内会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中期内会导致产出下降,对中国宏观经济具有负向影响。为增强中国宏观经济抵御国际原油市场风险的能力,应当不断增强生产要素间的替代弹性,降低中国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度。此外,正向的家庭石油消费需求冲击,不仅对家庭的消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还通过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考虑到现阶段石油消费偏好冲击对经济增长仍存在积极效应,在推进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应妥善处理能源、环境与经济三者间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不完全市场下,基于托宾q-理论,以最大化企业家的CRRA期望效用为目标,在假设企业资本和生产力均随机的条件下,研究家族企业的动态优化问题,即家族企业在动态经营过程中的生产、消费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决策问题.利用动态规划原理推导出企业最优决策所满足的HJB方程,并通过企业适用的生产消费均衡理论和风险对冲需求对此HJB方程进行求解,得到家族企业的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优投资策略.最后选取合适参数对家族企业的最优策略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了企业的最优策略与其流动性之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构建分散小农户合作化联合,碎片化消费者社群化聚合,消费者充分参与生产端消费体验并与生产者融合为Prosumer的互联网农业共享经济模型.研究表明,消费者社群化聚合,生产者合作化联合,消费者与生产者融合为生产消费者是互联网农业分享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可促进供应链信息对称,产销对接和交易成本降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消费者对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土地托管","乡村货的"和"俺家特供"是当前我国农业分享经济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端出现的典型案例,它们的融合发展必将成为我国互联网农业分享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进上步研究了生产经济平衡的稳定性,讨论了生产经济平衡“集合值”的稳定性,证明了生产经济平衡点集至少存在一个极小本质集且每一极小本质集是连通的,从而能够给出本质连通分支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5.
深入研究能源消费及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协调区域要素投入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生产函数框架下,利用1980-2013年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要素投入数据,通过控制面板组内自相关、截面相关及组间异方差的变系数模型和面板因果检验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投入要素间长期均衡和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投入要素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浙江省的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最高,分别为0.515和0.95,江苏省的劳动产出弹性和浙江省的能源消费产出弹性为负,分别为-0.124和-0.338,表现为边际报酬递减特征.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满足反馈假说,并提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调整劳动和能源的投入结构及加大经济转型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原来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消费不仅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而且也要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当前中国存在的问题是,需求结构失衡导致产业结构失衡,拉动经济发展的消费比重偏低从而导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解决问题的应对之策是,通过扩大消费比重、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并发展该产业,通过升级消费结构从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随机需求环境下研究柔性制造系统的经济生产批量(Economic Production Quantity,EPQ)模型的最优生产策略问题.在假设需求满足马尔可夫性且为需求状态依赖的条件下,根据顾客的需求程度对市场需求进行状态划分,建立了马氏需求模型,对系统未来的需求提出了科学的预测方法.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柔性制造系统的理论,构建了柔性生产下马氏需求EPQ模型.利用函数的凸性研究了新的EPQ模型的最优解的存在性,进而提出模型的最优(P,Q,T)策略.模型的数值算例表明,利用最优(P,Q,T)策略可以提高制造系统的生产率、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及实现小批量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以煤炭为主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费,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因此,制定合理的能源战略对中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给科学合理的能源政策——尤其是中国的节能政策和相关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很有必要对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费背后的驱动因素加以研究.利用基于投入产出的结构分解模型,克服了经典的IPAT模型结果过于整合的缺点,研究了人口增长、效率、生产结构以及生活方式和水平等因素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经研究发现,1992至2007年间,人均GDP的提高是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最大驱动力,推动了241.93%的能源消费增量.人均GDP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增强.而能源强度的降低则部分抵消了能源消费的增量,抵消幅度达到128.73%.随着目前中国重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近年来能源强度的抵消能力有所减弱.从最终使用的角度看,总资本形成和出口则是推动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分别为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贡献了42.42%和39.43%.  相似文献   

19.
"京东白条"是基于供应链关系的消费信贷,将供应链中金融行为从供应链企业延伸至最终消费端.运用产能过剩刻画供过于求市场环境下的激烈竞争,构建了京东白条模式下的供应链模型,分析了随机需求下零售商信用与消费者信用对产能过剩供应链的作用规律,深入探究金融行为通过供应链关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产能过剩降低供应链的效益及效率;零售商信用无法刺激需求也无法改善供应链绩效,其实质是供应链内部的资金融通,无法化解产能过剩;而类似于京东白条模式的消费者信用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同时能增强供应链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研究为消费金融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京东白条"是基于供应链关系的消费信贷,将供应链中金融行为从供应链企业延伸至最终消费端.运用产能过剩刻画供过于求市场环境下的激烈竞争,构建了京东白条模式下的供应链模型,分析了随机需求下零售商信用与消费者信用对产能过剩供应链的作用规律,深入探究金融行为通过供应链关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产能过剩降低供应链的效益及效率;零售商信用无法刺激需求也无法改善供应链绩效,其实质是供应链内部的资金融通,无法化解产能过剩;而类似于京东白条模式的消费者信用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同时能增强供应链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研究为消费金融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